《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科).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社会工作专业四年制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培养目标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研究技能与社会工作实务 技能,能在民政、劳动、社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 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社会行政管理、社区开展与管理、 社会服务、评估与操作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通过拓宽知识面帮助本专业学生适应更 广阔的工作领域。1 .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树立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学习和掌握开展社 会工作的技能与方法,使学生具备进行社会研究的方法与技能,掌握理论分析、实证研究、社工实务等 多
2、方面的基本能力。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50学分,并完成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辩论 后,方能毕业。毕业生还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1 具有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践行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1.1 2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社会研究方法和技能及社会统计方法;具 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善于了解国情,善于分析各种社会现象和问题,了解社会工作专业及 相关领域最新动向和开展趋势;2.3 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发现、辨析、评价社会工作专业及相关领域现象和 问题,表达个人见解,有通过社会工作实践和社会工作研究影响社会政策的价值取
3、向和基本能 力;2.4 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能够对社会工作领域复杂问题进行综合、整合分析和研究, 并提出相应对策或解决方案;具有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够恰当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工具解决实际问题;2.5 具有较强的沟通表达能力。能够通过口头和书面表达方式与同行、社会公众进行有效 沟通;2.6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与团队成员和谐相处,协作共事,并作为成员或领导 者在团队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2.7 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了解国际动态,关注全球性问题,理解和尊重世界不 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开展。二、学
4、制本专业的标准学制为4年,有效学习年限为6学年。三、学分要求本专业总学时数为2240,总学分数为150,其中专业必修课中的学位课程为36学分。四专业培养模式及特点社会工作的专业特点是在社会关怀下做人的工作,以问题为导向开展实务工作,要求对社 会中的人有深入理解以及熟谙专业技巧。因此本专业课程设计突出如下特点:1 .注重基础理论的掌握与研究素养的形成,突出理论知识与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利用专业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予足够学时保证学生理解相关理论知识及 研究技术方法。2 .注重课程实践教学与实务工作训练,凡与社工实务相关的课程均涉及包含大量实践环节,如 个案工作、小组工作、
5、社区工作等,同时开设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服 务T页目设计与窜耍锂腿 与学生利恢怯3钢傕接 崛牲在“做中学”,及早适应未来的 实际工作环境。3 .注重课程开设的系统性和针对性,本专业课程包含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 实务操作等社会工作类课程,包含社会学理论、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统计方法等社会学类课 程,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等拓展性课程,以社会工作为基础构建系统的培养模式。专业考试 方式依据学生特点适度调整,客观有效评定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提升情况。五、毕业与获得学位的条件参见学生手册(2021年版)中“本科生学籍管理方法”及“关于学士学位授予的规定”。六、课程结构及计划表课程类别课程类别学分数学分百分 比学时数学时百分 比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学位课程4127. 33%81636. 43%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必修课程非学位课程10. 67%803. 57%通识教育选修课程64. 00%964. 29%专业教育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学位课程2718.00%43219. 29%专业基础课程学位课程2416. 00%38417. 14%专业方向课程非学位课程1812. 00%28812. 86%专业拓展课程非学位课程96. 00%1446. 43%实践类课程非学位课程2416.00%合计150224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