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节水行动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节水行动实施方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年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大力推动全社会节水,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根据国家节水行动方案省节水 行动实施方案,结合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把节约用 水作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举措,贯穿于经济社会开展全过程和各 领域,努力把区建设成为南方沿海丘陵地区实施国家节水行动的标杆县区。强化目标管 理和刚性约束,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聚焦重点领域,实施重大节水工程, 加强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着力推进
2、政策和技术创新,促进用水 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开展提供有力支 摩。(二)主要目标到2022年,重点领域节水取得快速突破,节水型生产和生活方式初步建立,非常 规水利用占比进一步增大,用水效率和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万元 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48%和64%以上,规模 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到达91%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农 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 582以上,用水总量控制在2. 09亿立方米以内。到2025年,节水政策、工程体系、市场机制基本完善,技术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3、 用水效率指标持续向好,全社会形成良好节水风气,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水平持续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52%和68%以上, 用水总量控制在2. 26亿立方米以内。到2035年,形成健全的节水政策体系和工程体系、完善的市场调节机制、先进的 技术支撑体系,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区水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到达全省 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开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开展的现代化新格 局。二、重点任务强化横向协作、纵向联动,实施“一项行动”形成节水约束力,推进“六大工程 提高节水能力、完善“六项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通过完成“166”任务,推动
4、形 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力、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节水新局面。(一)实施“双控行动”实行总量强度双控。细化区域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建立重点用水单元取 控指标体系,落实省、市年度用水控制目标管理,落实“以水定城、以水定产” o建立 监测预警机制,定期对全域、各用水行业、各重点用水单元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评价, 对超载行业、用水单元采取用水管控措施。推进生态流量管控。完成水电站生态流量核定,安装泄放设施和监控设施,实现省 市县三级河道上的小水电站生态流量在线监测全覆盖,组织落实下泄生态流量管控要 求,建立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强化监督管理。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全面推行“区域水资源论证+水耗标准”
5、制度,明确产业平 台用水总量和强度控制指标,制定工程准入水耗标准,实行取水许可承诺备案制,强化 事中事后监管。到2022年,区域水资源论证完成率到达95%以上。严格取用水管理。落实规划和建设工程水资源论证制度,开展节水评价。从严审批新增取水许可,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格取水延续评估,从严核减超定额用水、 实际用水量小于原取水许可水量30%以上、特种行业取水等情形申请延续的许可水量。 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完成取水工程核查登记,加强取用水标准化管理,实施 取水设施标准化建设,开展取水日常管理规范化建设。加强对重点用水户、特殊用水行 业用水户的监督管理,依法将用水户违法取水等不良信息纳入
6、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二)推进“六大工程”.农业节水增效实施农业节水灌溉。继续推进灌区节水改造,开展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水肥一体化 技术,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加快种植结构优化调整,开展精品化、高效化、集 约化农业,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22年,全区水肥一体化面 积保持在2.5万亩以上,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保持在1.2万亩以上,创立节水型灌区c 个。开展节水畜牧渔业。开展规模化养殖场标准化改造与建设,规范取水用水和计量监 恻,鼓励采用节水型自动饮水装置和干清粪工艺,实施规模养殖场节水改造与建设全覆 盖。推进渔业健康养殖,减少养殖用水量和尾水排放量。到2022年,年出栏万头以上
7、 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节水设施设备安装率100%o推进农村生活节水。继续实施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行动,加快村镇生活供水设施及 配套管网建设与改造,实行计量收费。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到 2022年,农村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保持95%以上,全面落实水费收缴制度。1 .工业节水减排实施工业节水改造。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 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支持企业开展节水技改及再生水回用改造,对大耗水工业用水户定期开展水平衡测试及水效对标,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限期实施节水 改造。到2022年,组织实施一批重点用水行业企业节水改造工程,大耗水工业企业水 效达
8、标率到达90%以上,六大高耗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创立率到达100%o强化企业用水管理。建立工业企业重点用水户名录,实现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 上的工业企业用水计划管理全覆盖。推动建立高耗水企业、园区智慧用水管理系统,睬 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和集中管理模式,实现取用耗排全过程的智能化控制与系统优化。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推进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绿色升级,支持企业开展节水和水 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广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新建工业 园区在规划布局时,要统筹供排水和循环利用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申报节水标杆园区。2 .城镇节水降损建设节水型城市。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区规
9、划、建设、管理 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将非常规水纳入城市供排水规划进行统一配置, 不断提高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利用量。从严控制洗车、高尔夫球场、人工滑雪场等 行业用水,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优先利用非常规水源。到2022年, 配合市力争到达国家节水型城市标准。控制供水管网漏损。持续实施城乡供水管网改造,加强公共供水系统运行监督管理, 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建立精细化管理和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 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建立全省领先的城乡清洁高效供水管网。到2022年,逐步探 索城区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持续推进城乡供水管网一体化,新改建供水管网30公
10、里以上,城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保持在10%以内。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公共机构率先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节水诊断,推广应 用节水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全面使用节水器具。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新建公共建筑要安装节水器具。推动城镇居民家庭节水,普及推广节水型用水器具。到2022年, 公共场所及公共建筑节水器具普及率到达100%,70%以上的区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建成 节水型公共机构。3 .非常规水利用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新建小区、城市 道路、公共绿地等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再生水和雨水集蓄利用设施,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 尾水再生利用设施建设和工业再生水利用,到2022年,污
11、水处理厂到达清洁排放标准, 进一步扩大再生水利用范围,再生水利用率到达15%以上。4 .节水标杆示范开展节水标杆示范。聚焦聚力重点用水领域,建立重点用水户名录,实施节水标杆 示范工程。利用区节水宣传教育基地,向全社会普及节水知识。积极创立节水标杆示范, 到2022年,争创省级节水示范酒店不少于1家,示范校园不少于1个,示范小区不少 于2个,示范企业不少于1家,公共机构不少于30个。积极申报水效领跑者。5 .节水装备制造开展节水装备产业。支持节水产品和设备制造,鼓励使用节水技术和设备。引导节 水装备制造企业围绕医药行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主导行业,研发 先进节水技术、设备、器具及
12、污水处理设备,大力推广节水新设备。推广节水技术和装备。加大先进技术引进和推广应用力度,重点支持用水精准计量、 水高效循环利用、精准节水灌溉控制、管网漏损监测智能化、非常规水源利用等先进技 术及设备的推广应用。(三)完善“六项机制”.建立合理水价机制。完善居民阶梯水价和非居民用水差异化水价制度,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继续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落实农业用水精 准补贴。按照国家和省统一部署,积极推动水资源税费改革,落实差异化税率体系,发 挥促进水资源节约的调节作用。1 .推进市场化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有一定收益的节水工程建设和运营, 积极推动合同节水管理试点工作。探索水资
13、源产权改革,合理确定区域取用水权益,科 学核定取用水户许可水量,强化水资源用途管制。2 .健全节水奖励机制。研究集成促进节水的政策措施,对节水工作成绩突出或最 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落实成效显著的乡镇(街道)给予政策支持,对再生水回用、雨水 集蓄利用、节水技改等节水工程给予政策激励和资金补助。3 .落实水效标识制度。贯彻实施水效标识管理方法,加强市场监管,开展水 效标识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逐步淘汰水效等级较低产品。加大水效标识制度的宣传, 积极指导用水户选择高效节水产品。4 .落实定额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省、市节水标准,严格用水定额管理执行, 加强用水定额运用管理,以定额为标准核批取水量,以定
14、额为方向,指导企业节水工艺 升级改造,加大用水定额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把严格用水定额管理贯穿于经济社会 开展和生产生活全过程当中。探索将水耗标准纳入“亩均论英雄”“标准地”等改革当 中,建立健全具有区域特色的水资源刚性约束协同推进机制。5 .落实用水监测统计制度。加强用水计量监测能力建设,提高用水计量覆盖率, 实现年取水许可1万方以上河道外非农自备取水户取水在线监测全覆盖,对各行业重点 用水户实行用水动态监测,积极落实用水统计调查制度。按照省市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部 署,推进跨部门节水数据汇聚共享和应用。三、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党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统筹协调推进节水工作。 区节水
15、型社会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区节水行动实施中的重大问题,日常工作由区水 利局承当。区水利局会同各分项牵头单位组织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对执行情况开展监督 检查。(二)保障资金投入。加大对节水行动方案实施的支持力度,区财政局积极发挥财 政职能作用,重点支持节水“六大工程”建设、水资源节约保护、节水宣传教育等,对 节水技改、节水型载体创立等通过以奖代补方式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助力节水行动顺 利推进。(三)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党委政府节水目标责任制,将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 等主要节水指标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高质量开展综合绩效考核及绿色发 展评价指标体系,节水行动年度目标任务纳入水资源管理考核和“五水共治”考核。(四)提升节水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把节约用水相关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充 分发挥主流新闻媒体的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公众对经济社会开展和节约用水客观规律的 认识。倡导绿色消费新风气,鼓励购买使用节水产品。加强校园节水宣传教育,提高学 生节水意识,以“小手拉大手”等方式推动家庭节水。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