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本科).docx
《自动化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本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化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本科).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动化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一、指导思想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开展对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 学校现代化工程应用型特色大学的办学理念,按照德才兼备、德育为先、能力为重、 “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要求,依托产学研联盟合作办学模式和产学合作 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瞄准国际工程技术前沿,构筑与行业、企业协同办学、协同育 人、协同创新、协同就业的“四协同”模式,培育具有分析和解决自动化领域问题的能 力,具有国际视野、创新意识和奉献精神的高等工程应用型人才。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强化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 面开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以现代信息技术产业
2、开展需求为导向,注重与计算机、 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的交叉融合,秉承复合型人才培养理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人 素质、人文修养、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及国际视野;有较强的人际交往及合作能力,能 够在设计、工程应用和研究开发团队中担任组织管理的角色;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 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自动化专业及相关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备在工业过 程控制、机器人运动控制、智能控制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等自动化相关领域分析和解 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整合思维、工程推理、解决问题和管理组织能力。面向及 长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及自动化相关行业,从事系统设计、开发、管理、运行与维护等 方面工作的高等工程应用
3、型人才。毕业五年左右到达:(1)具有运行、维护、管理自动化领域复杂系统的能力,并能够综合考虑经济、 环境、法律、平安、健康、伦理等方面的影响因素。(2)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与实践能力,并有正确的劳动观、良好的人文素养、社 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从事产品或系统开发、测试等工作。(3)具有较强创新能力,能够从事自动化产品或技术的研发工作。(4)具有团队合作、沟通和工程管理能力,能够组织和协调团队成员进行系统设 计和开发。(5)具有视野和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能力,能够在不同职能团队中发挥特定的作 用。三、专业方向与特色本专业分为:控制工程和智能控制技术两大方向。本专业以产业开展对人才需求为导向、以产
4、学研战略联盟为平台,坚持企业参与 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办学之路。通过与工业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正泰电气、固高科技、 西门子工业自动化与驱动集团、德国倍福自动化等的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协同的人才 培养模式,培养能够适应行业技术快速开展,可从事自动化及智能控制等领域的软件 与硬件设计、技术开发、系统集成、工程设计与实施、组织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等工程 应用型人才。四、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控制理论、信息处理、系统工程、自 动检测与仪表、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和网络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较 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系统分析与设计、研究与开发的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5、和能力:1 .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工程问 题。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 通过文献研究分析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自动化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 计满足自动控制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表达创 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平安、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自动化领域的工程问题进行研究, 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
6、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 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自动化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的 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自动化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 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平安、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 担的责任。7 .环境和可持续开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自动化领域内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 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开展的影响。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发扬崇尚 劳动、无私奉献的精神,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9 .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
7、景下的团队中承当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 角色。10 .沟通: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 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11 .工程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 应用。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开展的能 力。五、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及课程体系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现代控制理论,电机及拖动基础,检测与转换技术,计算机控制 技术。课程体系:控制系列课程:自动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8、电机及拖动基础、电力拖动自控 系统、控制概论、检测与转换技术、过程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智能控制。计算机系列课程:单片微机应用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应用技术、计算机控制技 术、Python程序设计。电力电子技术系列课程:电路、电子技术(模拟、数字)、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系列课程: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视觉技术、数据挖掘应 用、智能优化及应用。学生在方向选修中只能选择同一个课程模块的课程,不可跨模块选择。六、实践教学1 .实验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技能的训练,培养计划中安排的独立实验教学环节有:(1)独立实验课:电路实验:第二学期,共2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实验:第二学期,共20学时数
9、字电子技术实验:第三学期,共20学时(2)综合实验:单片微机应用综合实验:第五学期,1周。微控制器应用综合实验:第五学期,2周。控制系统仿真综合实验:第五学期,1.5周。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第六学期,2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控制工程方向)/智能设计综合实验(智能控制技术方向): 第七学期,2周。2 .实习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是本专业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接触社会、了解生产实际的一 个重要途径,是培养学生树立实践观念和劳动观点的重要教学环节。(1)制造技术基础实习C:第二学期,2周(2)电工实习:第三学期,2周 (3)认识实习:第四学期,1周3 .合作教育工作学期合作教育分三次进行共合作教育分三次进行
10、共18周。具体安排如下:(1)合作教育(一)(2)合作教育(二)(3)合作教育(三)第二学期,6周第四学期,6周第六学期,6周(含劳动教育)注:“合作教育(三)”课程可冲抵1学分的劳动教育与实践类课程。4 .课程设计本专业课程设计是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小的应用系 统的能力。具体安排如下:5 业综合设计:第七学期,2周6 .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是在完本钱专业所学理论教学课程后进行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训练学 生在收集资料、对课题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与解决工程问题的实际能力、动手能 力。其内容是结合科研和生产实际需要,完成自动化及相近专业的工程课题、研究课 题或实验课题并
11、撰写毕业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进行,共16周。7 .军训:第二学期,2周。七、第二课堂第二课堂共4学分,由“创新创业类”和“素质拓展类”两大模块组成。“创新 创业类”和“素质拓展类”各2学分。八、学制及毕业规定1 .本专业基本学制4年,学生可在3至6年内完成学业。2 .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满培养计划规定的各教学模块的学分,总学分到达 169学分。其中各类必修课程到达122学分,选修课程到达47学分(含第二课堂到达 4学分),方能毕业。九、学位符合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那么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 位。十、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总共169学分)(一)通识教育课程学生应在电子电气类2020通识教育课
12、程中修满61.5学分。课程 组课程代 码课程名称学分总学 时讲课 课时实验 课时上机 课时考核 方式议读期 建修学学分 要求思 政、 就业 创业类22910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34832(16)1上1622930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4832(16)*1下229401形势与政策10. 2587(1)1229411劳动教育1(0. 25)(4)221下310108大学生创业基础教育(0. 5)(8)81310109军事理论(0. 5)(8)81229202基本原理348408*2229402形势与政策20. 2587(1)2上229412劳动教育2(0. 25)(4)222下229404形势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化 专业 指导性 培养 计划 本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