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梳理探究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梳理探究 古代文化常识导学案学习目标:1、立足教材,掌握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方面的古代文化常识。2、通过思考与练习,初步了解高考文言文阅读所涉及的古代文化常识,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3、体会古代文化的内涵,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学习重点:积累古代文化知识。学习难点:提高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学习过程】梳理探究一:纪年纪时 请分别写出“干支纪法”中的十天干、十二地支 。十天干: 十二地支: 1、纪年: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年份: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廉颇蔺相如列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兰亭集
2、序纪年法小结: 合作探究: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2、纪月: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月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 (杜甫草堂纪事诗) 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金陵瓦解。 (庾信哀江南赋)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 (古诗十九首之一)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归去来兮辞并序)纪月法小结:3、纪日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日子: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赤壁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记承天寺夜游元丰七年
3、六月丁丑。 石钟山记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纪日法小结:4、纪时请分别找出例句中的时刻:日中扶杖憩树阴,仿佛形容认相识。 (薛逢 追昔行)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 (白居易人定)平明跨驴出,未知适谁门。 (杜甫 示从孙济)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劝学诗)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祭妹文)纪时法小结:将以下天色纪时一一对应填入表格:鸡鸣、日入、平明、夜半、日出、食时、人定、日昳(di)、晡时(b)、黄昏、日中、隅中天色纪时地支纪时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现代时间23-11-33-55-77-99-1111-1313-1515-1717-1919-2121-23五
4、更纪时三更四更五更一更二更梳理探究二:姓名字号1、 思考:先秦前后的姓氏有何不同?2、 找出下列例句当中的名字: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王勃滕王阁序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赤壁赋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苏武传 说说古人出于礼节,什么情况下称名?什么情况下称字?3、 请指出下列人物中名与字之间的关系:班固,字孟坚 诸葛亮,字孔明 韩愈,字退之 王绩 字无功 4、下列历史人物的名字,化用了哪些诗句?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5、 列举古人“号”的分类: 试着给自己或别人起字号,并说明理由。【真题检测】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
5、一项是( )A、.每月的初一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一日。B.、野史,是私家编撰的史书,“野史氏”在文中是作者自谓。C.、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称为进士,武侯是丁丑年的进士。D.、“庙社”指宗庙和社稷,古人在春季和秋季祭祀社神。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的是 ( )A、“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B、“母艰”,就是“母忧”,指母亲的丧事。C、“河北”在古代指的是黄河以北,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D、“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
6、各有所爱所好。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中,表时间,中午12点,又名日正、中午,是一天的太阳正中时。B、表是古代测日影的器具,漏是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C、节是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如苏武“持节送匈奴使”。D、左骏指古代驾车三马中左边的马。后用四马,亦指四马中左边的马。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贞元,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
7、名。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他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委婉说法。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B、“进士及第”指科举时代经考试合格后录取成为进士,科举殿试时的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即状元、榜眼、探花。C、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南郊祭天,北郊祭地,是儒教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衹、人鬼。D、古人对死的称谓等级森严,“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侯蒙属大夫,故死为“卒”。 【课外活动】1、 从课内外搜集更多关于纪年纪时、姓名字号方面的例句。2、 自主梳理教材列举的天文地理、礼仪制度相关的古代文化常识。3、关注高考题中涉及的各种古代文化常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