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习题)(4页).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发热(习题)(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热(习题)(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 发热一、选择题1.发热是体温调定点A.上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 B.下移,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C.上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D.下移,引起的被动性体温升高 E.不变,引起的主动性体温升高2.下述哪种情况的体温升高属于发热A.妇女月经前期 B.妇女妊娠期 C.剧烈运动后 D.中署 E.流行性感冒3.内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中性粒细胞 B.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C.骨骼肌 D.皮肤血管 E.汗腺4.下述哪种不属于内源性致热原A.白细胞致热原 B.干扰素 C.cAMP D.肿瘤坏死因子 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EP是一种A.小分子蛋白 B.大分子蛋白 C.磷脂 D.多糖 E.淋巴因
2、子6.外源性致热原的作用部位是A.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B.骨骼肌 C.产EP细胞 D.皮肤血管 E.汗腺7.下述哪项不属于发热激活物A.细菌 B.类固醇 C.cAMP D.致炎物 E.抗原抗体复合物8.下述哪项为中枢发热介质A.内毒素 B.cAMP C.干扰素 D.肿瘤坏死因子 E.类固醇9.发热发生机制中*共同的基本因素是A.外源性致热原 B.内源性致热原 C.前列腺素 D.精氨酸加压素(AVP) E.环磷酸腺苷10.体温上升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 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 E.
3、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1.高热持续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2.体温下降期热代谢特点是A.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 B.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C.散热减少,产热增加,体温保持高水平 D.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体温保持高水平E.产热减少,散热增加,体温恒定13.热型是根据下述哪项决定的A.体温的高低 B.体温的上升速度 C.体温的持续时间 D.体温的曲线形态 E.体温的波动幅度14.发热时糖代谢变化为A.糖原分解
4、增多,糖异生增强,血糖升高,乳酸增多B.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减少C.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减少,血糖降低,乳酸增多D.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增加,血糖降低,乳酸减少E.糖原分解增多,糖异生减少,血糖升高,乳酸增多15.发热时蛋白代谢变化为A.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减少B.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C.蛋白分解加强,出现血浆蛋白增多,尿氮排泄增加D.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减少,尿氮排泄减少E.蛋白分解减少,出现血浆蛋白增强,尿氮排泄增加16.急性发热或体温上升期A.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B.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
5、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C.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下降D.迷走神经兴奋,心率减慢,外周血管收缩,血压上升E.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外周血管舒张,血压上升17.发热时A.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B.交感神经抑制,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C.交感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D.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增多,胃肠蠕动增强E.迷走神经兴奋,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蠕动减弱18.发热病人较易出现A.呼吸性酸中毒 B.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C.呼吸性碱中毒 D.代谢性碱中毒 E.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答案:1-5.AEBCA 6-10.CCBBA
6、 11-15.DBDAC 16-18.ACB二填空题1.病理性体温升高有如下两种: , 。答案 发热 过热2.最常见的外致热原是 。答案 内毒素3.外生致热原的作用是促使 的 和 。答案 内生致热原 产生 释放4.IL-1受体广泛分布于脑内,但密度最大的区域位于 。答案 最靠近体温调节中枢的下丘脑外面5.干扰素是一种具有 , 作用的蛋白质,主要由 产生,有多种亚型,与发热有关的是 和 。答案 抗病毒 抗肿瘤 白细胞 IFN IFN6.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可能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正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等;另一个是负调节中枢,主要包括 , 。答案 POAH VSA MAN7.目前认为致热信号传入中枢的
7、途径可能为 , , 。答案 EP通过血脑屏障转运入脑 EP通过终板血管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EP通过迷走神经向体温调节中枢传递发热信号8.AVP有 和 两种受体,解热可能是通过 受体起作用。答案 V1 V2 V19.糖皮质激素发挥解热作用依赖于脑内 的释放。答案 脂皮质蛋白-1或膜联蛋白A110.在体温上升的同时, 也被激活,产生 ,进而限制 和 ; 决定体温上升的水平。答案 负调节中枢 负调节介质 调定点的上移 体温的上升 正负调节相互作用的结果11.必须及时解热的病例有 , , 。答案 高热 心脏病患者 妊娠期妇女三名词解释1. 发热(fever)答案 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热 习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