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欠发达地区利用外资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目录摘要招商引资热背景下,各地方政府都在加大利用外资力度。论文利用经济学方法检验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变异度与利用外资水平变动程度之间的关联关系,试图说明利用外资对内蒙古自治区产业结构变动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我国的引进外资从初始化阶段转入纵深发展阶段,在引进外资中原有的一些矛盾及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和复杂。关于外资对东道国资本形成与经济增速的因果以及与其在经济吸收方面的能力关系、另加跨国公司在海外的直接投资的引力机制和外资区位集聚等问题出现了许多角度不同的观点,甚至相反的研究结论。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方式、欠发达地区、外资、经济增长、AbstractUn
2、der the background of investment promotion and capital introduction heat, local governments are increasing use of foreign capital. Paper by using the method of economics, this paper tests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variation degree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
3、gn capital utilization level changes, trying to explain use of foreign capital of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industrial structure change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capital in China from initial stage to developing stage, in the original some 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4、 in foreign investment has become more prominent and complex. About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host country the capital 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of cause and effect, and its absorption ability in economy relationship, plus a multinational company in overseas direct investment mechanism of gravit
5、y and locational agglomeration appeared many problems such as Angle of different points of view, even opposite results. Key words: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the patter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foreign investment, economic growth,目录目录2摘要:2Abstract31.内蒙地区经济概况35.2、外
6、商投资项目偏少、投资额度规模小且上升速度较慢。35.3、利用外资规模小,引资质量、结构不合理35.4、外资企业经营效益不佳35.5 外资企业独资趋势明显增强36.1、内蒙地区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36.2、提高吸引外资的能力36.3、外资投资的产业结构类型36.4、内蒙地区对外资引进取得的进步37.1、政府对市场的培育、发展和完善要起促进作用37.2、引进外资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37.3、坚持科学发展观37.4、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3致 谢31. 内蒙地区经济概况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三大省区。内蒙古经济
7、增速蝉联我国第一。GDP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第24位增长到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8位,连续六年保持西部第1位。西、南、东依次与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北、辽宁、吉林和黑龙江8省区毗邻,跨越三北(西北、华北、东北),靠近京津地区;北同蒙古国和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达4200公里。从2002年至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连续8年的经济发展增速都一直保持在全国第一。十一五期间,内蒙古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形成了科学发展的新机制,经济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0年实现GDP11655.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00亿美元。1.1、 自然资源优势内蒙古含煤面积达10万平
8、方公里。截止1993年底,共发现煤田318处,累计探明储量2253亿吨,仅次于山西省,居全国第二位;远景储量在1万亿吨以上,仅次于新疆,居全国第二位。全区101个旗县市区中,有67个旗县储有煤炭资源,探明储量占全国的22%。其中100亿吨以上的特大型煤田有5处,10亿吨100亿吨的大型煤田有11处。 2007年8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境内发现一处煤田,预测资源量超过50亿吨。 国土资源部公布消息说,内蒙古自治区已经查明和预查煤炭资源储量达到6583.4亿吨,超过山西省,居全国第一位。1.2、 产业基础内蒙古现有耕地549万公顷,人平均占有的耕地为0.24公顷,为全国人均占有耕地的3倍
9、之多,且实际可利用耕地超800万公顷,人均的耕地面积位居全国首位。内蒙古农业区和半农半牧区主要分布于在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东,南两侧。广大的丘陵地区、嫩江西岸平原、西辽河、土默川及河套大部地区,有大量适于农作物生长的栗钙土、黑钙土、黑土等多样性土壤带和可利用的地下资源,从而形成内蒙古乃至我国北方的重要“粮仓”。内蒙古农作务多达25类10342个品种,主要品种有蓖麻、玉米、向日葵、高粱、谷子、马铃薯、甜菜、胡麻、小麦、大豆、黑白瓜籽等许多独具内蒙特色的作物,其中华莱士瓜、荞麦、莜麦更颇具盛名。还有开发梨、苹果、山楂、杏、海棠等耐旱耐寒水果的潜在条件。1.3、 社会发展状况 产业体系日益完备。新中国
10、成立之初,内蒙古农牧业比重高达74.6%,是典型的传统农牧省区。经过60多年的长期发展和建设,经济结构日趋合理,1978年三类产业的比例调整为32.7:45.4:21.9,经2010年的进一步调整,变为10.2:53:46.8,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牧业及新型服务业产业日趋完备。据最新统计,我区畜牧业占第一产业比重达45.9%,成为第一产业主导;农区牲畜存栏占较大比重,占自治区总量的70%,成为畜牧业主要增长点;目前自治区具备年产900万吨鲜奶、200万吨肉类、6500吨羊绒及350亿斤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成为国家农牧产品主要生产供应基地。在工业化方面也取得实质性进展。“十一五”时期自治区工
11、业化已进入中期,2010年工业增加总值是1949年的近2500倍,工业比重提高41.8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区GDP的贡献达60%。形成了冶金、能源、装备制造、化工、高技术和农畜产品加工6大优势产业为代表,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拥有鄂尔多斯、蒙牛、伊利、远兴等37个中国驰名商标,有30多项工艺和设备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原煤产量、发电量居全国第2和第4位,外送电量居全国第1位,钢材、建材和化工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4、 经济发展情况近几年内蒙古经济济持续平稳快速增长, 总量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 位跃升到第16 位, 人均生产
12、总值步入全国前列。2001 年至2007 年, 内蒙古生产总值由1713.81 亿元增加到6091.12 亿元, 6 年间增长1.82 倍, 年均增长18.9%, 不仅快于同期全国8.1 个百分点, 而且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增长11.7%的增速高出7.2 百分点。生产总值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2001 年的第24 位前移到2007年的第16 位, 前移8 位。人均GDP 翻了一番多, 步入全国前列。继2002 年我区人均GDP 首次超过1000 美元, 达到1016 美元, 2005 年超过2000 美元, 达到2024 美元, 2006年又登上2500 美元的台阶, 达到2514 美元, 超
13、过全国平均水平504 美元, 2007 年达到3339 美元, 自2004 年开始我区人均GDP 已经连续4 年居全国第10 位。城乡居民收入连年保持快速增长, 人民群众从改革和发展中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1 年的5536 元增加到2007 年的12378 元,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12%, 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1.6 百分点; 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 年的1973 元增加到2007 年的3953元, 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快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速2.4 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在全国各省区市的位次由2001 年的第23 位和第20 位迅速提
14、高到2007年的第10 位和第15 位。这标志着内蒙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1.5、 畜牧资源优势内蒙古的天然草场辽阔宽广,草场总面积是全国5大草原之首,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草原总面积达8632.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达6380万公顷,占全国草场总面积的1/4。内蒙古现有呼伦贝尔、科尔沁、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乌拉盖和鄂尔多斯等多个著名的大草原,生长有超过1000种饲用植物,其中单饲用价值高、适口性强的就有100多种,尤其是羊茅、羊草、披碱草、冰草、野燕麦等豆科和禾本科牧草,非常适于饲养牲畜。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草原红牛、敖汉细毛羊、乌珠穆沁肥尾羊、阿尔巴
15、斯绒山羊、鄂尔多斯细毛羊等优良畜种在区内外也是闻名遐迩。2. 新时期内蒙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2.1、 有利于金三角地区发展近年来,国内以促进地区经济合作和一体化发展为主的发展特征逐步显现。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在具有优势的地区推动工业经济一体化发展,是我区工业经济实现进一步发展的选择。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以下简称呼包鄂地区)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已经成为带动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部分行业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条件。积极谋划和努力推动呼包鄂地区一体化发展,是实现该地区经济发展新跨越的内在要求,也是推
16、动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重点之一。2.2、 有利于内蒙古自治区城市发展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撤盟设市的步伐,逐步缩减农牧业人口,提高城镇化水平。并且加强社区建设,对外来务工人员和进城农牧民要按其居住地统一纳入社区,加强服务和管理。加快城镇道路交通建设,加快改善城市住房条件,加快城镇供电、供水、排水、供气、供热及污水处理,提高城镇综合服务能力,创造了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全面放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积极鼓励和吸引国内外资金投入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大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力度。2.3、 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首先,加大对水资源污染的防治。强化对饮用水源取水口的保护;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治理力度;实现废水
17、资源化利用。其次,加大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排放和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城区与工业区等要合理规划。绿化造林,增加地表植被,使有更多植物吸收污染物,减轻大气污染程度。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倡一水多用、分质用水,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研究与推广各种节水装置。2.4、 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指引正确方向。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新时期民族工作的主题。我们要充分认识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团结是第一责任、发展是
18、第一要务的观点,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增强民族团结,以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和谐内蒙古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积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为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思想基础。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意见,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学生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纠正片面思想认识,使“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引领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努力营造全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氛围。3、 与周边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分析把扩大开放与区域协调发展结合起来,把“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加强
19、与国内重点及周边区域的合作,推进省区市间产业和重大基础设施等的对接。西部地区以呼包鄂为中心,着力形成呼包鄂榆重要经济带。大力开发京津冀等区域的辐射带动,以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密集型、高新技术等产业转移,延长、扩展、补齐产业链条,实现区域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广泛领域发展。积极吸引国内外500强企业,推动与发达省区、央企开展资源转化、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战略合作。重视引进企业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提高承接产业转移质量。3.1、 内蒙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势3.1.1区位和交通优势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横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三个大经济区。在对内经济联系上,承东
20、启西,既与东中部地区形成比较紧密的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又与西部地区构成密不可分的经济发展整体,直接融入东中部区域市场体系,是东中部地区的资源腹地。在对外口岸的开放上,内蒙古现已开通二连浩特、满洲里等18个陆路边境口岸,是“第二个欧亚大陆桥”的“桥头堡”。自1978年改革开放,内蒙古坚持“北开南联、服务全国”的方针,边境贸易和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按照江总书记关于“使内蒙古成为我国向西北地区开放的前沿阵地”的要求,内蒙古将在我国向西北开放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3.1.2、社会经济优势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有明显提升,经济实力明显壮大,发展基础较为牢固,已经具备了实施创新型
21、发展战略的基础和条件。前几次产业革命距离内蒙古都比较远,20世纪后期以来的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也没有赶上。内蒙古具有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医药的空间地理优势、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在新能源领域,内蒙古风能利用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在对太阳能源资源的利用也排在全国第二位。在新医药领域,内蒙古生物医药产业还没有形成,但具备发展生物医药的研发基础和一定的产业基础。在新材料领域,内蒙古稀土资源丰富,稀土新材料的科研、生产在全国均占重要地位。3.2、 内蒙地区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劣势内蒙古自然资源的优势是:种类多,储量大。全区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3.4倍,其中能源、矿产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和耕地资
22、源人均占有量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3倍、1.6倍、7.3倍和2.9倍,同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低,资源开发的潜在优势大。劣势主要表现在自然资源的组合匹配条件不理想,水资源相对短缺,给资源开发带来一定难度。由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耕地资源表示农业资源组合指数达62,由水资源、能源和矿产资源表示的工业资源的组合指数达56,是全国自然资源组合条件最差的省区之一。 经济资源条件:与自然资源相比,内蒙古经济资源相对短缺。1994年农业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2.7倍,工业资源人均占有量是全国平均的2.8倍,而全区农业劳动力和工业劳动力占总人口的比重分别为全国平均的84.2%和84.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发达地区 利用外资 经济 增长 问题 研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