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体解剖学笔记.docx
《正常人体解剖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常人体解剖学笔记.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一、 骨的构造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并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分布。1、 骨质:由骨组织构成,分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质地致密,耐压性较大,配布于骨的表面。骨松质,呈海绵状,由相互交织的骨小梁排列而成,配布于骨的内部,骨小梁的排列与骨所承受的压力和张力的方向一致,因而能承受较大的重量。颅盖骨表层为密质,分别称外板和内板,外板厚而坚韧,富有弹性,内板薄而松脆,故颅骨骨折多见于内板。二板之间的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骨干外周部的骨组织致密,称为骨密质;骨干内侧和后端组织呈蜂窝状。称为骨松质。骨密质和骨松质统称为骨质。】2、 骨膜:是由致密结缔组织结构构成的膜,覆盖于除关节面以外的
2、整个骨面。【新鲜的骨膜呈粉红色,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的营养和再生有着重要作用。骨膜分为内外两层,外层致密并发出许多胶原纤维束穿入骨质,使之固着于骨面;内层疏松,含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分别有产生新骨质和破坏旧骨质的功能,幼年时功能非常活跃,直接参与骨的成长;成年后,生长功能处于静止状态,但是发生骨损伤时。生长功能可重新恢复,参与损伤处的再生修复。】3、 骨髓:是存在于长骨(如肱骨、股骨)的骨髓腔,扁平骨(如髂骨、肋骨)和不规则骨(胸骨、脊椎骨等)的松质骨间网眼中的一种海绵状的组织。【能产生血细胞的骨髓略呈红色,称为红骨髓。成人的一些骨髓腔中的骨髓含有很多脂肪细胞,呈黄色,且不能产生血细胞
3、,称为黄骨髓。人出生时,全身骨髓腔内充满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中脂肪细胞增多,相当部分红骨髓被黄骨髓取代,最后几乎只有扁平骨松质骨中有红骨髓。此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成人不需全部骨髓腔造血,部分骨髓腔造血已足够补充所需血细胞。当机体严重缺血时,部分黄骨髓可转变为红骨髓,重新恢复造血的能力。】 在骨的关节面上,有透明软骨构成的关节软骨覆盖,具有减少摩擦和增加摩擦和增加关节灵活性的作用二、 肱骨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朝内上,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周缘的浅沟称解剖颈,在肱骨头的外侧和前方各有隆起,分别称为大结节和小结节,两结节向下各延伸为大结节嵴和小结节嵴。两者之间的纵沟为结节间沟,有肱二头肌
4、长头肌腱通过。下端与体交界处稍细,称外科颈,为较易发生骨折的部位。肱骨体中部外侧有一粗糙的隆起,称三角肌粗隆。在体的后面有自内上斜向外下的浅沟,称桡神经沟,有桡神经通过,故肱骨中部骨折可能伤与此神经。肱骨下端前后扁,末端有两个关节面,靠内侧的是肱骨滑车,靠外侧的是肱骨小头,滑车后面上方有一鹰嘴窝。下端的内,外侧部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内上髁和外上髁。内上髁后面有一浅沟,为尺神经沟,有尺神经通过,当内上髁骨折时,容易损伤此神经。三、 翼点:在颞窝内,由额、顶、颞、蝶四骨的会合处,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容易损伤该动脉,引起颅内血肿。四、 关节的基本结构尽管人体的关节有多种多样
5、,但其基本结构不外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1、 关节面:是两骨互相接触的光滑面,通常一骨形成凸面,称关节头;另一骨形成凹面,称关节窝。关节面上为一层软骨覆盖,称关节软骨。关节软骨光滑而富有弹性,可以减缓运动时的摩擦和冲击。2、 关节囊:由结缔组织组成,它附着于关节面周围的骨面上。可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为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为滑膜层,由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可分泌滑液,起到润滑作用,以减少关节运动时关节软骨间的摩擦,并营养关节软骨。3、 关节腔:就是关节软骨和关节囊间所密闭的腔隙。内含滑液,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关节腔内呈负压,对维持关节的稳固性有一定的作用。五、 脊柱组成:脊柱
6、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构成人体的中轴,上承颅骨,下连髋骨,中附肋骨,参与构成胸腔、腹腔和骨盆腔的后壁。脊柱中央有椎管,容纳脊髓与其被膜和脊神经根。整体观:有4个生理弯曲:颈曲、胸曲、腰曲和骶曲。颈曲和腰曲凸向前,胸曲和骶曲凸向后。脊柱的弯曲增加了记住的弹性,对维持人体重心的稳定和减轻震荡有重要意义。功能:脊柱除有支持体重、保护脊髓的作用外,还有运动的功能。在相邻两个椎骨之间的活动很小,但就整个脊柱而言,运动幅度较大,可作屈、伸、侧屈、旋转和环转运动。六、呼吸肌呼吸肌包括肋间外肌和膈肌。肋间外肌:其范围后方始于肋间节,前方近肋软骨处延为腱性的膜,称肋间
7、外膜直至胸骨侧缘,此肌起自上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前下,止于下位肋的上缘。吸气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体积增大,内压减小,从而完成吸气;呼气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向下向内运动,体积减小,内压增大,从而完成呼气。膈肌:位于胸、腹腔之间,封闭胸阔下口,为向上膨隆呈穹窿状的扁肌。周围为肌性部,起自胸廓下口内面与腰椎前面,各部肌束向中央集中移行于中心腱。(1)膈上面有3个裂孔:1、 主动脉裂孔位于膈与脊柱之间,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与胸导管通过;2、 食管裂孔位于主动脉裂孔的左前方,约平第10胸椎,有食管与左右迷走神经通过3、 腔静脉孔位于食管裂孔右
8、前方的中心腱内,位置最高,约平第8胸椎,有下腔静脉通过(2) 作用:膈为主要的呼吸肌,收缩时,膈穹窿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引起吸气;舒张时,膈穹窿上升恢复原位,胸腔容积减小,引起呼气。膈与腹肌联合收缩,可增加腹压,可协助排便、呕吐、咳嗽与分娩等活动。 七、 腹肌前外侧群 腹直肌、腹外侧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见书本P47)八、 三角肌位于肩部,呈三角形。起自锁骨的外侧段、肩峰和肩胛冈,肌束逐渐向外下方集中,止于肱骨三角肌粗隆。肱骨上端由于三角肌的覆盖,使肩关节呈圆隆状。如肩关节向下脱位或三角肌瘫痪萎缩,则可形成“方形肩”体征。作用:是肩关节外展,其前部肌纤维收缩可使肩关节前屈并略旋内,后部肌纤维
9、收缩可使肩关节后伸并略旋外。九、 臀大肌位于臀部皮下,人类由于直立姿势的影响,故大而肥厚,形成特有的臀部膨隆。起于髂骨外面和骶、尾骨的后面肌束斜向下外,止于股骨的臀肌粗隆和髂胫束。作用:使髋关节伸和旋外。下肢固定时,能伸直躯干,防止躯干前倾,是维持人体直立的重要肌肉。十、 鼻旁窦与开口鼻腔周围的一些颅骨中有含气的的空腔,与鼻腔相通,称鼻旁窦。鼻旁窦有4对,包括额窦、上颌窦、筛窦和蝶窦。额窦向下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位于上颌骨体内,顶为眶下裂,底为上颌骨牙槽突,开口于中鼻道,由于窦口高于窦低,故在直立位时不易引流。蝶窦开口于上鼻甲的后上方(蝶筛隐窝)。筛窦因许多不规则的小房组成,可分为前、中、后三
10、组小房,其中前、中小房开口于中鼻道;而后小房则开口于上鼻道。十一、 咽咽为上宽下窄,前后略扁的漏斗形肌性管道。分部和结构: 鼻咽:位于鼻腔的后方,向前借鼻后孔与鼻腔相通,为颅底至软腭后缘之间的一段。在其两侧壁约平下鼻甲的后方1cm处有咽鼓管咽口,空气可由此口进入中耳的鼓室。该口的后上方有半环状的隆起,称咽鼓管圆枕,在圆枕与咽后壁之间有一纵行深窝,称咽隐窝,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口咽:位于口腔的后方,向前借咽峡与口腔相通,为软腭后缘与会厌上缘之间的一段。在其壁上,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有一凹窝,称扁桃体窝,窝内容纳腭扁桃体。腭扁桃体是淋巴器官,具有防御功能。 喉咽:位于喉的后方,向前经喉口通喉腔,为
11、会厌上缘平面至第6颈椎下缘之间的一段,向下通食管。在喉口两侧与咽侧壁之间有一对深窝,称梨状隐窝,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 咽壁的肌层为骨骼肌,包括咽缩肌和咽提肌。咽缩肌主要有咽上、中、下缩肌三对。咽提肌位于咽缩肌深部,咽提肌收缩时,上提咽和喉,以协助吞咽和封闭喉口。十二、 阑尾是一条细长的盲管,形如蚯蚓,又称蚓突,一般长6-8cm。阑尾的管腔狭小,经阑尾孔通盲肠。阑尾的位置不恒定,以盆位者多见,其次为盲肠后位与盲肠下位,回肠前位和后位较少见。因为三条结肠带最后都汇集于阑尾根部,故延结肠带向下追踪,是寻找烂尾的可靠方法。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称麦氏点,急性
12、阑尾炎时,此点可有压痛或反跳痛。十三、牙式 以罗马数字表示乳牙,以阿拉伯数字表示恒牙,这种记录方式称牙式。乳牙恒牙十四、 大网膜是连于胃大弯和横结肠之间的双层腹膜反折,形成围裙,遮盖于空、回肠和横结肠的前方。大网膜共四层:包括胃前、后壁的腹膜在胃大弯处愈合,形成大网膜的前两层,向下延伸至脐平面稍下方,然后向后上折返,包被横结肠,形成大网膜的后两层。在胃大弯与横结肠之间的大网膜只有两层,称为胃结肠韧带。内有胃网膜血管走行。大网膜组织内含有吞噬细胞,有重要的防御功能。当腹腔器官发生炎症时,大网膜的游离部向病灶处移动,并包裹病灶以限制其蔓延。小儿大网膜较短,故当下腹部器官病变时(如阑尾炎穿孔),由于
13、大网膜不能将其包围局限,常导致成弥漫性腹膜炎。十五、 腹膜陷凹腹膜陷凹主要位于盆腔内,是腹膜在盆腔器官之间移行转折而成的。男性在直肠与膀胱之间有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在膀胱与子宫之间有膀胱子宫陷凹,在直肠与子宫之间有直肠子宫陷凹,与阴道后穹仅隔阴道后壁和腹膜。站立或坐位时,男性的直肠膀胱陷凹和女性的直肠子宫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点,故腹膜腔内的积液多聚集于此。十六、上呼吸道鼻、咽、喉的统称(具体内容见书本P98-P102)十七、 气管位于食道的前方,上端平第6颈椎体下缘,起自环状软骨下缘,向下至胸骨角平面,分为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杈内面有一向上突出的半月形纵嵴称气管隆嵴,常略偏向左侧,
14、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气管由14-16个“C”形的气管软骨以与连接各软骨环之间的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内面衬有粘膜。气管的后壁缺少软骨,由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膜所封闭。气管按其行程和位置可分为颈段和胸段。颈段较短,沿颈前正中线下行,在颈静脉切迹上可摸到。在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有甲状腺峡部,两侧与颈部大血管和甲状腺左、右叶相邻。后方紧贴食管。胸段较长,位于后纵隔内,两侧纵膈胸膜之间。前方有胸腺、左头臂静脉和主动脉弓;后方紧贴食管。临床急救常在3-5气管软骨处沿正中线做气管切开术。左主支气管:细长倾斜; 右主支气管:粗短陡直。临床上气管异物多坠入右主支气管。十八、 胸膜是一层覆于胸壁内
15、面和肺表面的浆膜,薄而光滑,可分为脏、壁两层。脏胸膜紧贴于肺的表面并深入肺裂内,构成肺外膜,与肺结合紧密且不易分离。壁胸膜贴于胸膜内面、膈的上面和纵膈侧面。脏胸膜和壁胸膜在肺根处相互移行,在左、右两肺周围形成完全封闭的潜在性腔隙,称胸膜腔。腔内呈负压,有少量浆液,可减少呼吸时胸膜间的摩擦。壁胸膜的分部:肋胸膜、膈胸膜、纵隔胸膜和胸膜顶。 在锁骨上方针刺或臂丛阻滞麻醉时,要避免刺伤肺尖造成气胸。 在壁胸膜相互移行转折处,可形成潜在的腔隙,即使在深吸气时,肺缘也不能伸入其内。其中最重要的腔隙为肋膈隐窝,有肋胸膜和膈胸膜转折形成,呈半环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胸膜腔积液首先积存于肋膈隐窝中,该隐窝也可
16、因胸膜粘连而消失。 肺和胸膜的体表投影(见P105)十九、 肾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1) 纤维囊:主要由致密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构成。质薄而坚韧,覆盖于肾表面。正常情况下,纤维膜与肾表面连结疏松,易于剥离,但在某些病理状态时,可与肾表面粘连。肾外伤或部分切除时,应缝合此膜。(2) 脂肪囊:是包裹在肾与肾上腺周围的脂肪组织,并在肾门处延入肾窦内,填入肾窦内管道之间的空隙。脂肪囊对肾有保护和支持作用。临床上做肾囊封闭时,即将药液注入此囊内。(3) 肾筋膜:位于脂肪囊之外,分为前、后两层,包裹肾与肾上腺。二十:膀胱见书本P114-116。膀胱三角:在膀胱的内面,位于2个输尿管和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正常 人体 解剖学 笔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