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造景与园林欣赏参考资料.docx
《植物造景与园林欣赏参考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造景与园林欣赏参考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植物配置与造景的概念及意义1、植物景观的定义 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2、什么是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 运用自然界中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及草本植物等,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与其它园林要素有机组合来创造景观,使之构成一幅既符合生物学特性又具有美学价值的生物立体画,供人们观赏、游憩。3、植物造景的意义心理需求 植物的生态效应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时代进步的需要植物的生态效应光合作用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温室效应 空气负氧离子含量 分泌杀菌素植物的
2、生态效应光合作用 体重75公斤的成年人,每天呼吸需O2量为0. 75公斤,排出CO2量为0. 9公斤 草坪,50平方米/人,满足呼吸 树林,10平方米/人植物的生态效应温室效应植物的生态效应分泌杀菌素分泌强烈芳香的挥发物质,如丁香酚、桉油、松脂、 肉桂油、柠檬油等,杀死大量细菌。尤其是柏树、松树、香樟、桉树、肉桂、柠檬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2007年,天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10平方米。2007年,塘沽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2平方米。上海 人均绿地面积达11平方米。北京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0平方米。计算公式: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城市非农业人口。 植物造景的意义时代进步
3、的需要植物造景这一概念已不仅是局限在一个公园或风景点中,有些国家从国士规划就开始注重植物景观了。考虑到保护自然植被,并有目的地规划和栽植了大片绿带(Green Belt)。 4、植物配置与造景的原则科学性+艺术性 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科学性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上的统一 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等环境因子对植物个体的生态作用,形成其生态习性,这是植物造景的理论基础之一。 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
4、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 艺术性形式美统一与变化 对比与调和 对比是指在质或量方面区别和差异的各种形式要素的相对比较 。 调合就是适合,即构成美的对象在部分之间不是分离和排斥,而是统一、和谐,被赋予了秩序的状态。龙头配置了两株高大艳丽的银杏树,引人注目,从而将游人的视线引向围墙上部的龙头、龙爪装饰。还配置太湖石、腊梅、羽毛枫、杜鹃等花木 。例如,富有浓厚的文化意味的匾额对联。园中植物的人格象征意义。空间布局的收放、虚实。例如,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y)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
5、拙政园。“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 苏州拙政园荷风四面亭 第二章 国内外园林风格第一节 自然式、规则式一、自然式自然式园林(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 第一类自然是原始自然,表现在景观方面是天然景观。景观的形成依赖地质、水文、气候等自然因素,人类活动没有对它产生太多影响,诸如山岳、湖泊、沼泽和峡谷等地区。第二类自然是人类生产生活改造后的自然, 表现在景观方面是文化景观(culturelands cape)。人类由于生存的需要,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土地、植被等自然资源施加了各种影响,进行了一定的改变。以生产和实用而不是视觉和美学为目的,但往往是顺应并融合了第一自然而产生的,而且与人
6、类的活动联系在一起,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关系。第三类自然是美学的自然,这是人们按照美学的目的而建造的自然,在历史上它往往是模仿第一或第二自然而建造的,是对前两者的再现或抽象,但选择原型的不同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东西方各种风格的园林都属于这一范畴。第四类自然是被损害的自然,在损害的因素消失后逐渐恢复的状态。例如,德国杜伊斯堡北风景公园三、中国自a然式园林代表作 颐和园(北京) 承德避暑山庄 拙政园、网师园、留园(苏州) 个园(扬州)其它的 瘦西湖公园(扬州) 花港观鱼公园 (杭州现代公园) 七星公园(桂林)四、国外自然式园林的发展1712年英四、国外自然式园林的发展国作家丁艾迪生指出:英国
7、园林师不是顺应自然,而是尽量违背自然,每一棵树上都有刀剪的痕迹。树木应该枝叶繁茂地生长,不应该剪成几何形。 肯特(William Kent)是早期英国自然风景式造园家,他抛弃了几何式园林,代之以自然风景式园林。 他说:“大自然是厌恶直线的”,他把前人遗留下来的通直的林荫大道,全部破坏,并采用中国“曲径通幽处”的方法加以改造。 1858年,美国奥姆斯特德和建筑师Vaux在他们共同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总图上 。(我国当前译为“风景园林”) L.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风景园林是奥姆斯特德创建的学科,是要承担地球表层规划和国土规划工作的。中央公园于1873年全部建成,历时
8、15年,面积达340万平方米。有总长93公里的步行道,9000张长椅和6000棵树木,每年吸引多达2500万人次进出,园内有动物园、运动场、美术馆、剧院等各种设施。描述: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的设计作品,是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的城市公园,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是全美第一个并且是最大的公园,还在于在其规划建设中,诞生了一个新的学科景观设计学。 人是一个充满欲望的动物。在享受现代城市文明的同时又不愿意放弃田园般的绿色环境。中央公园的建成大大地刺激了周边地区的房地产开发热潮。 二、规则式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整个园林及各景区景点皆表现出人为控制下的几何图案美。 在构图上呈几何体形式
9、,在平面规划上多依据一个中轴线,在整体布局中为前后左右对称。 植物配置多采用对称式,株、行距明显均齐,花木整形修剪成一定图案,园内行道树整齐、端直、美观,有发达的林冠线。中外对比来对自然的模仿,模仿的原型不同 中国传统的山水园林模仿原始状况的大自然西方规则式园林模仿农业生产状况下的自然 例如,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的古典园林中,植物景观多半是规则式。 人类征服一切的思想。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体及鸟兽形体,以体现植物也服从人们的意志。 规则式的例子凡尔赛宫设计者勒诺特尔 理念:“强迫自然接受匀称法则”的规则式设计理念人工美的基本原则,则是变化中的统一。所谓变化,就是园林地形和布局的多样性,
10、花木的品类、形状和颜色的多样性。所谓统一,即一切多样性,都应该“井然有序,布置得均衡匀称”,直线和方角的基本形式都要服从几何比例原则。 视野开阔 整形的常绿植物第二章植物造景的国内外风格第二节日本园林 一、日本园林简介(主要的演变过程)1、大和、飞鸟 (公元 300 年-592 年-710 年)动、植物2、奈良 (公元 711 年至 794 年):中国式山水曲流,池底为小卵石,池壁为大卵石,池中还有种植水生植物的石砌植坛。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变。l 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3、平安时代(7841185 年)寝殿式庭园、佛化岛、石池岛、池泉筑山庭此类庭园较大,以具有自然水
11、体形态的湖面为主。构筑假山、湖、岛、廊、亭、桥等有大水面。与中国园林的差异不大。4、镰仓 室町时代(11851373 1573 年)枯山水庭园、石庭禅宗的哲 南宋山水画的写意技法 “以一木一石写天下之景 ”5、 桃山、江户时代(15731867 年)池水庭园 秀吉统一全国,在伏见、桃山建城堡,开始用体量较大的庭石,风格豪放。例 京都的三宝院、桂离宫、二条城庭园等为代表。茶 庭l 茶道出现于室町时代的中期,到桃山时代开始盛行,飞石、石灯笼(照明)、蹲踞(洗手)、植物常绿为主。二、日本的枯山水园林枯山水 又叫假山水 ,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 ,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 ,即在庭园内敷白
12、砂 ,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 ,因无山无水而得名。水上公园神户园位1堵黃墙、 15 组庭石,图画出无限巧妙的禅思空间。龙安寺的石庭,是艺术,也是哲学。此石庭深受中国宋朝山水画 “象征 ”手法的影响,整个石庭,除了 15 组石块与白砂之外,空无一物 。龙安寺里方丈的前院的枯山水式石庭 禅宗,源于佛教文化东渐 是在中国文化土壤上形成的一个中国佛教宗派。它主张通过个体的直觉经验和沉思冥想的思维方式,在感性中通过悟境而达到精神上的超越与自由。禅宗典故第二十八祖(中国禅宗初祖)菩提达摩尊者第三十三祖(中国禅宗六祖)慧能大师l 禅宗庭院内,树木、岩石、天空、土地等常常是寥寥数笔即蕴涵着极深寓意,在修行者眼里它
13、们就是海洋、山脉、岛屿、瀑布,一沙一世界,这样的园林无异于一种精神园林。l 白砂也是禅宗思想影响的结果。l 在宗教思想中,卵石、白砂被视为明净之物, 认为洁净的白砂具有咒力和神力, 驱邪, 在神圣的场所里仿佛神在注视一样。保持地面的干爽、清洁,地上薄薄地布一层砂,似为流水, 让人心情渐趋平静。利用白砂与小碎石表现流水之美。l 禅宗思想可归纳为如下特点: “l梵我合一 ”的一元世界观,即所谓我心即佛,佛即我心。l 设定了顿悟见性的修行方法,也就是通过渐悟或顿悟发现本心; “l以心传心 ”、“自解自悟 ”、“不着文字 ”的内心体验。为反映禅宗修行者所追求的 “苦行 ”和“自律 ”精神,摒弃以往的池
14、泉庭园。 使用一些如常绿树、苔藓、砂、砾石等静止、不变的元素, 营造枯山水庭园,以期达到自我修行的目的。3、岛国精神“朝花夕落”以及对于“岛屿生存忧患”的意识,充满了对生命早逝的悲哀,以及大和民族对“死寂”的世界观。4、枯山水的形式 范围不大。l 不植高大树木,多植灌木。l 以石组表现峰峦沟壑。l 以白砂耙成平行曲线象征千重浪。日本庭园布置的基本元素不外植物、山石与建筑 。l 植物:细草、小竹类、蔓类、羊齿类、藓苔类等。l 山石:很少用石块叠成假山,一般多用土石或石组。石组的样式非常多样,且多用大石块,以形成一种宏大稳重的气派。l 建筑:采用散点式的布置,并无中国庭园中所见的蜿蜒长廊。三、日本
15、的樱花节1、日本政府把每年的 3月15 日至 4月15 日定为“樱花节 ”。樱花,原产喜马拉雅山脉,经四川东渡日本,樱花被当作日本固有的植物,把樱花作为田野之神。l 世界名花樱花是日本国花,许多人因此以为樱花出自东瀛,其实我国很早就有栽种和赏樱的记述。唐朝诗人白居易有 “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的诗句。l 号称我国十大名花的牡丹、杜鹃、芍药、月季等都被别国抢先注册 “国际身份 ”,使我国育出新种需先经他们认证。惟一未被抢注的只剩下桂花。2、樱花的日本精神 “l欲问大和魂,朝阳底下看山樱 ”。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
16、,被尊为日本精神。l 在奈良时代(710 710794 年) ),说到花 ,就是指梅花,到了平安时代( 794 794- -1192 年),樱花成了主角,咏樱花的歌比咏梅花的歌要多 5倍。3、赏梅与赏樱的不同之处l 观赏梅花宜静观,观赏樱花宜动观;梅花宜踏雪寻梅,樱花宜风和日丽;梅花宜近赏。樱花宜远观;梅花更近文人,樱花更近平民;梅花具有优雅美,樱花具有悲壮美。四、中日园林的异同比较1、其共同点是:l 空间上同在世界东方。l 在文化背景上同属于东方文化类群。l 是生理上同属于一个人类来源。2、其不同点,归纳为以下几点:l 形体特征:中国人比日本人高大l 从空间特征:中国人在大陆 日本人在海岛l
17、 社会的历史:中国的园林史也较长 日本人的审美积淀较薄,水平参差较大。l 喜好和禁忌:如中日崇尚的色分别为黄色和紫色;中国人尚华丽,日本人尚朴素。l 文武类型:文人集团 武人僧人集团。l 意境来源不同:中国人对文学艺术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为熟练和老到。日本人对于宗教思想的把握能力较高,技法较为娴熟。第二章植物造景的国内外风格第三节抽象园林一、抽象园林的来源 抽象艺术(abstractart abstractart)是艺术形象较大程度偏离或完全抛弃自然对象外观的艺术。l 抽象一词原义指人类对事物非本质因素的舍弃与对本质因素的抽取。l 对自然对象外观加以减约、提炼或重组;完全舍弃自然对象,以纯粹形
18、式构成出现,称纯抽象。抽象园林的艺术手法l 几乎是完全运用植物材料来创作一种新颖而美丽的生活空间。l 不追求“范山模水 ”的自然风致境界,也不追求让自然就范的凝缩或夸张的几何图案式空间。l 它是随意地表现,而又刻意地追求一种意念纯净,体态大方,色彩绚丽,生命力自我表现的现代生活空间。例如,流杯渠1、我国园林历史中的例子 “九曲流 觞渠 ”,取 ,“曲水流觞 ”之趣,多见于 园 林建筑中。其渠道屈曲,形似 “风”字或 “国”字, 水槽用整石凿出,或用石板为底、条石垒砌而成。水自一端流入,经曲渠由另端流出。与具象式园林相对立。l 不是具体真实地模仿一自然景观,而是把自然景观加以高度概括 ,加以变形
19、、集中、提炼进行再创作。二、抽象园林的特征l 运用几何图形和线条去划分空间。l 通过对这些图形和种植或铺装后的色块等来表达一定的意思的造景方式。畅园(深圳街头小游园)l 它具有浓厚的装饰性和规律性,它的线条比自然式的流畅而有规律可循 ,比规则式的活泼而多变化 ,但不绝对排斥方形、圆形。例如,南国花园广场l 有传统太极图相似,又有时代感l 陆地与水池,对比,一阴一阳,一虚一实,一明一暗l 与喷泉动静结合 2、园林的形式上存在的几个问题l 古典园林 国外对我国古典园林的钟爱,强化了古典园林。l 商品经济 立竿见影 人人可以参与,长官意志。评论标准不确定。第二章植物造景的国内外风格第四节新型农业景观
20、一、新型农业景观简介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景观。l 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主要的类型有:观光农业、都市农业、乡村旅游、农业示范园、休闲农场、农业公园(l)观光农业: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入内摘果拔莱、赏花、采茶,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2)都市农业: 在都市化地区,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人们休闲旅游、体验农业、了解农村提供场所。(3)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 还
21、有当时种植的一些乡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的观赏及其它们故事的了解。旅游者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4)农业示范园:)以高科技生物工程技术、计算机自动控制技术、无土栽培技术为主导,以贸易为纽带,走生产、科教、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化道路,发挥生产示范、推广辐射、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四大功能,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二、新型农业景观的特点1、新型农业景观是公共开放式的空间传统自然式园林是贵族、皇家享受的私密空间,现代农业是公共开放式的空间。在空间布置上有质的区别。
22、一个狭窄,柳明花暗又一村,一个是开阔,简洁明快。2、新型农业景观具有 “生产美 ”。欣赏点不同,现代农业主要体现人工美,整齐划一,力量与自然的完美结合。传统园林是以效法自然为美,讲究曲折通幽,步移景异。现代农业景观,是体现人工美与自然美的结合,应以规则式为主基调。3、新型农业景观具有 “科技性 ” 。科技是震撼人心的,自动化、信息化、机械化。科技也是美的。三、新型农业景观例子天津杨柳青园艺科技博览园第三章 园林植物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 一方面,环境中的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 气等因子对园林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重要的 。另一方面,园林植物对变化的环境也产生各种不 同的反应和多种多样的 适应性
23、园林植物与其它事物一样,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 存在。 生态作用。例如,骆驼刺的生长反映了 干旱 环境。 莲、芦苇的生长则指示 地下水位 距地面很近。 蜈蚣草是 钙质土 的指示植物。 油松则表明土质呈很强的 沙性 等指示植物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例如,唐菖蒲的叶片边缘和尖端出现淡黄色片状伤斑则 说明空气中存在氟化氢污染。 另有一种鸭跖草,能监测 辐射污染 ,即使是受到 很低的辐射,花色便由蓝变成粉红。植物不仅能一、 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 在进行园林绿化或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环境 中各生态因子相互作用。 1、2、综合性 环境中各生态因子对园林植物的影响是综合的, 也就是说植物是生活在综合的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植物 园林 欣赏 参考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