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的困境与出路.docx
《民营企业的困境与出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的困境与出路.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营企业的困境与出路 2012年08月02日 10:25 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1年11期 作者:刘奇洪 孔令浩 字号打印 纠错 分享 推荐 浏览量 111内容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2011年以浙江温州民营企业为代表的全国范围内民营企业债务危机,虽然有中国民营企业本身“心智不全”所导致的急功近利等问题,但民营企业经营环境恶化已成不争事实。虽然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企业,但中小企业经营环境反映的是宏观经济问题。对于中国宏观经济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停留在做表面文章,继续错失改革良机,中国改革开放成果就会被逐渐侵蚀,经济问题不仅会演变为社会问题,而且还会演变为政治问题。由此可见,厘清当前中国民营企业
2、之困的深层原因,对症下药,才是中国希望之所在;“不接地气”的改革只能是“折腾”。一、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之困当前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之困境,概括言之,有政策体制之困、成本攀升之困和自身冲动之困。(一)政策体制之困在城市化加速和新一轮科技革命推动下,21世纪前20年可谓中国难得战略机遇期,但就逝去的过半时间而言,民营企业远没有迎来所谓战略机遇期。经济扩张时期,民营企业主要体制问题反映的是投资方向“双轨制”(许多赚钱领域没有民营企业投资份额);经济紧缩时期,民营企业主要体制问题反映的是金融体制“双轨制”(压贷款规模,首当其冲压民经营企业贷款规模)。回顾三十余年中国改革开放历程,20世纪8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
3、价格“双轨制”,反映的是实体经济领域“双轨制”,而目前贷款“双轨制”反映的是金融领域“双轨制”。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没有击垮中国民营企业,为何时隔两年后中国民营企业如多米诺骨牌般倒下?原因无他,实质问题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和中国经济体制出了问题。对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不得不说,当时中国的政策制定有考虑欠妥之处。一方面,中央政府4万亿元投入以及地方政府利用投融资平台超大规模基建投入,必然在社会财富“总盘子”中对民营企业所能支配财富产生严重“挤出”效应,大量银行把贷款额度用到了“铁公基”(铁路、公路、基础设施)项目,而正常需要流动资金贷款的民营企业出现了贷款无门情况。早在2009年起,
4、许多民营企业为了弥补流动资金不足,就已“剑走偏锋”,通过各种“影子银行”(各种典当公司、担保公司、贷款公司、投资公司等)发放高利贷,解决一时急需周转资金不足问题,但银行长期对中小企业贷款趋紧,自然而且必然出现大量企业资金链短裂问题;另一方面,集中大量社会财富的银行把主要贷款流向“铁公基”领域,拉动了生产资料需求,从而不断抬高生产资料价格,尤其在国际原油、矿石市场上,中国充当了实际上哄抬物价角色,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因中国刺激经济政策,国际原油价格短时间由2008年底每桶不到40美元迅速拉升到每桶80美元,再加上各国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于是乎,表面上中国又出现了流动性过剩情况。这就决定
5、了中国民营企业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真正的“寒冬期”,一方面,中国2010年下半年银根紧缩,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贷款不断趋紧,民营企业不得不寻求银行以外融资通道,一部分既有一定规模又能搭上所谓“高科技产业”概念的民营企业依靠包装上“创业板”或“中小企业板”融资,大量民营企业则逼向了“影子银行”高利贷融资的不归之路。需要指出的是,在民营企业两极分化过程中,上市企业也偏离了正常主业轨道,大多上市企业融资规模超过实际项目资金需求规模,多余上市融资资金则通过进入房地产行业和成立“影子银行”(各种投资公司)寻求出路,而恰恰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偏差,这就使得中国股市上出现了较多的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主业不如
6、副业”怪象。从长期作用看,中国民营企业融资困境,依然是垄断惹的祸。固然,当前中央政策要求各大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贷款部,放宽中小企业贷款,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各大银行上市后,各个股东对其都有资本回报要求,每笔贷款业务不管数量多少,但流程相同,而且大企业与大银行建立起来的长期合作关系使得信息不对称问题少于中小企业,从银行追求经济效益和防范风险而言,大银行对大企业并无过错,因为对大企业放贷才有规模经济效益。目前中国小城镇设立的各大银行网点,与其说是银行,还不如说是“抽血机”,因为真正的银行要有存、贷、汇三大功能,而遍布中国小城镇的各大银行网点只有存、汇两大功能,即只有吸收资金功能,即使有放贷功能,这些银行
7、分支机构存贷率也远远低于大中城市银行存贷率,这些小城镇上大银行网点真正功能是把小城镇闲散资金吸引到大中城市放贷。因此,就长期因素而言,中国现实经济中的金融“双轨制”(集中表现为大企业有大银行提供金融服务,小企业没银行提供金融服务)才是中国民营企业出现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二)成本攀升之困中国经济发展,必然对资源市场需求呈不断上升趋势,从而导致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包括土地、矿产资源及环境保护要求等方面提升。但从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这些成本上升,都可以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加以解决。土地成本上升,可以通过向空间发展获得再生空间;传统矿产资源价格上升,可以寻找替代材料加以解决;环境保护要求提高,
8、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变废为宝,综合利用,实现真正零排放。但中国民营企业面临的真正两大难于解决的问题,一是劳动力长期短缺问题,二是人民币升值问题。1.劳动力短缺问题中国人口红利再过1020年将彻底消失,中国将面临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不是“过剩”问题。一方面,中国可用劳动力人口(1564岁)尽管还呈增加趋势,但中国少儿(014岁)抚养比呈不断下降趋势,而老年(65岁以上)抚养比开始呈现不断增加态势(图1),中国劳动力密集企业将出现劳动力长期短缺局面;另一方面,中国高等教育尤其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泡沫化”,使得年轻一代越来越脱离物质财富创造(许多年轻人轻而易举拿到所谓本科学历后,就认为自己脱离了
9、劳动阶层,“公务员考试热”经久不衰就是很好的佐证),再加上只想占有财富坐享其成的“官二代”、“富二代”、“星二代”、“房二代”大量出现和炫富表现,中国传统价值观缺失,中国已面临谁来养活中国人的严峻社会问题。未来中国劳动力问题已不是短缺问题,而是“有”与“无”问题、有价无市问题。目前,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农村地区,已找不到1970年后出生农民;未来,“世界工厂”的中国还将出现找不到1990年后出生工人问题。当世界人口第一大国的中国,人只是物质财富消费者而不是物质财富生产者时,中国社会将不可避免进入可怕的“霍布斯”丛林状态。图1 19822010年中国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变化2.人民币升值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民营企业 困境 出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