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ppt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ppt(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41页英文名称英文名称hepatitis C viral infection with glomerulonephritis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41页别名别名Non-A non-B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with glomerular nephritis;Non-A non-B hepatitis virus infection with glomerulonephritis;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肾炎;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肾小球性肾炎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41页类别类别肾内科/继发性肾脏疾病/肝脏疾
2、病引起的肾损害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41页ICD号号N16.0*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41页概述概述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单链RNA病毒,首先发现于1989年,现估计全球约有100106感染者,主要经血制品传播及使用静脉毒品传播。近10年对HCV感染与肾小球疾患间的关系认识逐渐增多,现认为HCV相关的肾损害主要包括: 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cryoglobulinemic MPGN),非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noncryoglobulinemic MPGN)以及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现在
3、学习的是第6页,共41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HCV呈世界不平衡性分布,南欧、中东、南美和部分亚洲国家人群抗-HCV阳性率较高,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人群抗-HCV阳性率较低。据估计,目前全世界至少有1亿HCV携带者,每年新发病例在美国和西欧各为17万,日本为35万,并有上升趋势。我国1992199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调查结果为丙肝流行率3.2%,其中辽宁省最高(5.1%),上海最低(0.9%)。高峰区集中在15岁以上年龄段。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肾炎的发病情况应与HCV相一致。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41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是病人和无症状病毒携带者,携带HCV的供全血与供血
4、浆人员的传染源作用尤其重要。HCV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经血传播 HCV主要经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输血后HCV感染率国内外报告差异较大,可能与血源、输血量、人群HCV携带率等因素有关。HCV经血液制品传播也屡见不鲜。我国曾发生因单采血浆回输红细胞过程中,血液交叉污染引起HCV的传播及输入美国进口的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暴发。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41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经常暴露血液者,如血友病患者、妇产科、外科医生、手术者、胸外手术体外循环患者、肾移植血液透析患者及肿瘤患者,输入大量库血或多次输血均极易感染丙型肝炎。静脉毒瘾者亦是HCV感染的高危人群。据云南昆明441名药瘾者分析,抗-
5、HCV阳性率为60.54%。 2.性接触传播 关于丙型肝炎的性接触传播说法不尽相同,但比较倾向性的意见仍认为HCV的性接触传播不容忽视。 3.母婴传播 HCV的母婴传播及其传播率一直有争议,各家报道有很大差异。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41页流行病学流行病学由于HCV极易发生变异,因此分析母婴HCV序列同源性有助于确定HCV的母婴传播。Honda等通过对3对HCV RNA阳性母婴HCV的cDNA序列分析发现,同源性分别为95.8%、97.7%和94.0%,显著高于23名对照者(非家庭成员)同一基因片段序列的同源性。一般认为HCV的母婴传播率较低(10%)。 4.家庭内接触传播 虽然经血传播是丙型肝
6、炎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但至少15%30%散发性丙型肝炎病人无经血或肠道外暴露史。丙型肝炎病人的精液、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发现HCV RNA阳性,提示性接触及日常生活接触可能传播HCV,但机率较低。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41页病因病因 HCV与冷球蛋白血症的相关联系最早报道于1990年,最近研究发现95%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及50%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有HCV感染的证据,包括: 血清中存在循环抗HCV抗体,冷沉淀物内含多克隆IgG抗HCV抗体,血浆及冷沉淀物中存在HCV-RNA。与HCV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于1994年首先报道,后用针对特异性HCV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在冷球蛋白症性MPGN患者肾组
7、织切片上检测到HCV相关蛋白,在12例HCV阳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中有8例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测及HCV抗原沉积,而在8例HCV阴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抗原。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41页病因病因现认为HCV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为HCV免疫复合物介导所致,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内皮下及系膜,激活补体而继发细胞增殖及炎症细胞浸润。但HCV抗原是否独立于冷球蛋白而介导肾小球损害尚不明确。HCV感染性肾小球肾炎分类如下: 1.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4时呈可逆性沉淀的-球蛋白,因组分不同而分为3型: 型冷球蛋白为继
8、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球蛋白病变而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冷球蛋白,由多克隆IgG及针对IgG Fc段的单克隆IgM组成,其中IgM具有类风湿因子活性;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多见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41页病因病因约50%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发生肾病,而在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则少有发生。 2.非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肾小球肾炎 非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病理、临床经过与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相似。对HCV在非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发病机制上的作用则尚有争论。 3.膜性肾病 少数HCV患者的肾损害为MN,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
9、合征,血清补体多正常,冷球蛋白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在患者肾组织切片上亦检测到HCV相关性蛋白。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41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病因: HCV与冷球蛋白血症的相关联系最早报道于1990年,最近研究发现95%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及50%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有HCV感染的证据,包括: 血清中存在循环抗HCV抗体,冷沉淀物内含多克隆IgG抗HCV抗体,血浆及冷沉淀物中存在HCV-RNA。与HCV相关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于1994年首先报道,后用针对特异性HCV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在冷球蛋白症性MPGN患者肾组织切片上检测到HCV相关蛋白,在12例HCV阳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中有8例于
10、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及系膜区测及HCV抗原沉积,而在8例HCV阴性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没有检测到HCV抗原。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41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现认为HCV的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为HCV免疫复合物介导所致,HCV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内皮下及系膜,激活补体而继发细胞增殖及炎症细胞浸润。但HCV抗原是否独立于冷球蛋白而介导肾小球损害尚不明确。HCV感染性肾小球肾炎分类如下: 1.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冷球蛋白血症指血清中存在4时呈可逆性沉淀的-球蛋白,因组分不同而分为3型: 型冷球蛋白为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等单克隆-球蛋白病变而产生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型冷球蛋白为混合
11、性冷球蛋白,由多克隆IgG及针对IgG Fc段的单克隆IgM组成,其中IgM具有类风湿因子活性;型冷球蛋白为混合性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多见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41页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约50%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发生肾病,而在型冷球蛋白血症患者则少有发生。 2.非冷球蛋白血症性膜增生肾小球肾炎 非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病理、临床经过与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相似。对HCV在非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发病机制上的作用则尚有争论。 3.膜性肾病 少数HCV患者的肾损害为MN,患者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血清补体多正常,冷球蛋白及类风湿因子阴性。在患者肾组织切片上亦检
12、测到HCV相关性蛋白。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41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1.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血制品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短,一般为733天,平均19天。临床表现一般较乙型肝炎为轻,多为亚临床无黄疸型,常见单项ALT升高,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患者ALT和血清胆红素平均值较低,黄疸持续时间较短。但也有病情较重,临床难与乙型肝炎区别。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较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更易慢性化。据观察40%50%发展成为慢性肝炎,25%发展成为肝硬化,余为自限性经过。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41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发展成慢性者多为无黄疸型,ALT长期波动不降,血清
13、抗-HCV持续高滴度阳性。因此,临床上应注意观察ALT及抗-HCV的变化。虽一般丙型肝炎临床表现较轻,但亦可见重型肝炎的发生。HCV致重型肝炎中又以慢性乙型肝炎合并HCV感染者居多。 2.HCV冷球蛋白血症性肾炎的表现 冷球蛋白血症为系统性血管炎病变,HCV冷球蛋白血症性MPGN患者可有多种非特异性临床表现,如紫癜、关节痛、周围神经病变、低补体血症等。肾脏表现包括: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41页临床表现临床表现血尿、蛋白尿(多在肾病综合征范围内)、明显的高血压及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约25%患者肾病综合征为最初表现。常有轻度转氨酶升高,一些患者转氨酶正常,而且可无急性肝炎病史。现在学习的是第
14、19页,共41页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可出现血尿及蛋白尿、管型尿,尿蛋白主要为白蛋白。且多为肾病综合征范围内蛋白尿。急性黄疸型肝炎病人在黄疸出现前尿胆红素及尿胆原可阳性。 2.血液检查 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分类计数中性粒细胞可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伴肾功能不全时,可见尿素氮、肌酐升高及低补体血症。 3.肝功能试验 对有急性肝炎症状者可进行以下检查: (1)血清胆红素: 病人在黄疸期血清胆红素逐天升高,多在12周内达高峰。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41页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2)血清酶测定: 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在黄疸出现之前开始上升,在病极期达峰值,急性肝炎可有极高的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肝炎 病毒感染 肾小球 肾炎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