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ppt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ppt(1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178页第一章 绪 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1.了解社会性、儿童社会性的概念及意义。 2. 2.能够掌握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并灵活运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 1.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概念 2.2.儿童社会性研究的方法及三种研究设计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儿童社会性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178页本章内容的构成本章内容的构成n 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 (重点)n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了解)n 研究设计(重点)n 收集资料的技术 (尝试运用)n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了解)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178页 第一节第一节
2、 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概念界定、研究起源与意义概念界定社会性概念社会性概念 社会性与社社会性与社会化二者的关系会化二者的关系研究儿童社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起因会性发展起因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178页一、概念的界定一、概念的界定n早在20世纪30年代国外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就已经开始,而我国则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这方面的研究。 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178页(一)社会性的概念(一)社会性的概念n 东西方学者对社会性概念界定的差异东西方学者对社会性概念界定的差异n 西方学者西方学者 伯根(1976)认为儿童的社会性是由其稳定的内部结构和通过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那些特性。
3、n 我国我国 1.1.广义与与狭义说(陈会昌) 2.2.先天与后天合成说(傅安球,1953) 3.3.杨丽珠、吴文菊:从发展心理学和幼儿教育角度看 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178页(一)社会性的概念n定义定义: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模式、情感、态度、认识,如果通俗的理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178页(二)社会化与社会性的关系(二)社会化与社会性的关系n 所谓社会化所谓社会化:指人的社会行为模塑过程,从生物实体成长为社会实体的过程,儿童形成了为其生存环境所认可的行为模式、情感 、态度、认识。n 所谓社会性:所谓社会性:社会性是指与他人交往时表现出的行为
4、模式、情感、态度、认识,如果通俗的理解就是如何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行为总和。n 两者虽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又密切联系。 社会化社会化 是社会性形成的过程过程 社会性社会性 是社会化这一过程的内容和结果内容和结果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178页二、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二、研究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意义n 首先,可对幼儿的认识更全面n 其次,可对幼儿的认识更为人性化n 第三,可对幼儿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预期性n 最后,可为认识儿童心理学理论问题提供一定 的依据。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178页(三)研究社会性发展的起因(三)研究社会性发展的起因n 一是对儿童本身的兴趣。n 二是对发展的关注、对发展的性质
5、、过程及结果的兴趣。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178页第二节第二节 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儿童社会性研究问题的选择与研究层次一、研究问题的来源一、研究问题的来源理论 研究方法和技术 社会的需要 知识 本身 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178页二、研究的层次 n 心理学研究的四个层次: 描述 解释 预测 干预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178页第三节 研究设计 n 横向研究n 纵向追踪研究 n 聚合式交叉设计 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178页一、横向研究n 定义:是指在同一时间点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心理进行考察研究的设计。n 优点:省时、省力、样本量大、代表性 强n 不足:存在无法解释的误差 现
6、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178页二、纵向追踪研究 n 定义:是对同一个体或同一群体在较长时间内进行定期考察的研究设计。n 优点:可获得连续性和阶段性资料、探 讨由量变到质变n 不足:周期长、研究结论代表性受限制现在学习的是第15页,共178页三、聚合式交叉设计n 定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设计,即包含了横 向研究和纵向研究的一种研究设计。n 优点:结合横向、纵向研究的优点n 例如:在同一时间里选择36岁儿童研究4 年,四年后被试年龄为710岁,该 研究在四年内获得了310岁儿童的 追踪研究资料,同时在每一个研究 点都可进行横向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178页思考广角思考广角n 在学习生活中,你
7、如何运用三种研究设计,哪种设计适合什么类型的研究,说出你的想法。n 总结讨论结果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178页第四节 收集资料的技术n 自然观察n 个案 n 调查访谈法 n 测量法 n 实验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178页一、自然观察n 定义:通过对儿童在自然环境(条件)下行 为表现进行有系统、有目的、有计划 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发 展规律的研究方法。n 运用:观察信度的掌握; 不同种类观察法实施方式的掌握。 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178页二、二、个案n 定义:对一个或少数几个个体进行系统 研究的方法。n 运用:日记法和传记法的掌握; 细致、系统整理资料。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
8、,共178页三、调查访谈法 n 定义:通过谈话的途径来了解研究问题 获得资料的方法。n 运用:充足的准备工作; 根据访谈对象拟定访谈提纲; 物质工具的准备。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178页四、测量法 n 定义:通过心理测验来研究心理的一种 方法,测验材料一般采用标准化 量表,也可使用自编测量工具。 n 运用:测验工具信度、效度有效; 遵循特定程序,保证结果准确。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178页五、实验法n 定义:严格的实验法是实验室进行的, 通常严格控制各种变量,操纵自 变量,考察自变量对因变量影 响的研究方法。 n 运用:掌握研究主动性; 自然实验法的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178页第
9、五节 研究方法的多元取向研究方法多远取向质的研究 质的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 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178页(一)什么是质的研究?n 又译为定性研究。值得研究是以作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景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178页(二)质的研究方法与定量研究方法的区别、联系n 区别:质的研究从属于自然主义的范 式,即研究在自然情景中进行。而定量研究就是对事物的量的分析和研究 。n 联系:二者具有连续性,相辅相成。 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178页第二章第二
10、章 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178页n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n 1.1.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社会化的几种经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儿童社会化的几种经 典理论。典理论。n 2 2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n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艾里克森的心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艾里克森的心 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 论;班杜拉社会学习论。论;班杜拉社会学习论。n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理解和运用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解和运用心理分析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知
11、 发展理论。发展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178页本章内容的构成本章内容的构成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指导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理论研究的理论 儿童社会化的儿童社会化的经典理论经典理论 (重点掌握)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了解)(了解) 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178页第一节 儿童社会化的经典理论n 一、心理分析理论n 二、社会学习理论n 三、认知发展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178页(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n 在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中,提出了人格及其发展理论。n 理论核心是,认为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里比多)是心理发展的基本动力。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178页n
12、本我 定义:是指人类本能的性的内驱力和被压 抑的习惯倾向,是原始的本能的,是 格结构中最难接近的部分 。 特点:无意识的;在心理发展中,年龄越 小,本我的作用越重要,婴儿几乎全部 处于本我状态。 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178页n 自我 定义:是控制本我的冲动,遵循现实的原 则,考虑现实的要求。它是从本我中发 展起来的,是联系本我和外界现实世界的 中介。 特点:意识的一部分,是满足“本我”需要的 途径 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178页n 超我 定义:由于“自我”不足以控制“超我”,于是 出现了“超我”。 特点: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良心;一个是 自我理想。 n 关系 “自我”控制的是“本我”的原
13、始冲动;“超 我”根据一定的标准,力图延迟满足“本我” 的需要,并且不完全满足“本我”的需要。 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178页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178页(二)艾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n (19021994)在承袭精神分析理论主要观点的同时,重视社会因素在人格发展中的作用,根据不同时期与社会环境冲突的不同,提出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共178页人格发展八阶段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178页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178页社会学习理论 n 华生(18781895)创立的行为主义,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而不是意识,强调环境在人发展中的重要性,否认
14、有机体内部过程在心里产生发展中的作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178页n 认知心理学逐渐强大,影响着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开始注重内部心理过程,班杜拉的思想观点开始向认知方面转变,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 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178页(一)观察学习的概念n 概念:又称为替代学习,是指对他人行为 及其强化结果的观察。 n 特点:1.观察学习并不具有必然的外显反映 2.强化在学习中不是关键的因素 3.认知过程在观察学习中起重要作用 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178页(二)观察学习的过程 n注意过程对榜样的知觉n保持过程示范信息的存在n再造过程由记忆向行为的转换n动机过程从观察到行动现在学习的是第42
15、页,共178页(三)自我效能理论n 自我效能概念 班杜拉于70年代末提出n 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依赖于以下五种信息源。 一是行为的成败经验;二是替代性经验; 三是言语劝说;四是情绪唤起;五是情景 条件。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178页认知发展理论n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n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n 综合讨论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178页(一)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n 关于发展的 阶段认为儿 童智慧的发 展分为四个 阶段 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178页关于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成 熟物理环境社会环境平衡过程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178页(二)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理论n 柯尔伯格(192
16、91998)在继承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又对皮亚杰理论做了进一步的修改、提炼和扩充,提出了儿童道德发展水平的三水平六阶段的学说 。 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178页思考广角 在学习过三种经典儿童社会化理论后,试着谈谈你对这三种理论中存在的贡献与不足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178页第二节 儿童社会化的新理论 习性学习性学 行为遗传学行为遗传学 生态系统观生态系统观 现代认知观现代认知观 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178页(一)习性学:现代进化论n 概念: 习性学又称动物行为学,作为生物学 的一个研究分支,是研究动物进化和动物行为机能的学科。现在学习的是第50页,共178页n 对心理学研究启示: 首先
17、,为心理研究能区分本能行为和习得 行为奠定基础。 其次,提出学习时间的重要性。 第三,为心理学研究注入了活力 。现在学习的是第51页,共178页二、行为遗传学:个体差异的生物学基础 n 基本观点:n 1.所有的心理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都受一床基因的影响;n 2.非共享环境影响比共享环境影响更重要;n 3.遗传基因影响环境的测量。 现在学习的是第52页,共178页n 三、生态系统观:现代环境论 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提出 n 四、现代认知观: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用“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解释人类 心理的本质 。现在学习的是第53页,共178页第三章第三章 社会性发展的遗传和社会性发展的遗传和 适应的
18、物质基础适应的物质基础 现在学习的是第54页,共178页n 教学目标: 人类社会性发展的遗传基础与社会 适应之间的关系n 教学重点: 人类社会发展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 系n 教学难点: 遗传的物质基础现在学习的是第55页,共178页本章内容的构成本章内容的构成n 人类发展的遗传物质基础人类发展的遗传物质基础 (了解)n 人类发展的适应于进化的物质基础(了解)人类发展的适应于进化的物质基础(了解) n 人类社会发展的遗传和适应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人类社会发展的遗传和适应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重点)现在学习的是第56页,共178页第一节 人类发展的遗传物质基础一、遗传的物质基础 基因在遗传过程中遵
19、循定律 :n 孟德尔第一遗传定律等因基因分离规律n 孟德尔第一遗传定律费等因基因自由组合规律n 孟德尔第一遗传定律基因连锁与交换规律 现在学习的是第57页,共178页二、单基因遗传多基因遗传遗传的方式遗传的方式现在学习的是第58页,共178页第二节 人类发展的适应于 进化的物质基础 n 适应于进化的物质基础 : 中性突变的产物是生物适应于进化 的物质基础 n 适应行为的进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59页,共178页(一)研究基因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一)研究基因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n 环境变化法 n 基因变异法 n 收养子女的研究现在学习的是第60页,共178页n (二)不同父母亲行为的适应性 父母的社会地
20、位在很大程度上决 定了其养育子女的行为模式n (三)文化的进化 生物进化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与基本 动力机制,文化作为进化的结果又 反作用于进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61页,共178页 第三节 人类社会发展的遗传和适应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n 适应性行为及其调整社会启动者 怯生与依恋 表情 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现在学习的是第62页,共178页n 社会启动者 定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激起或启动动物某种社会性反应(包括人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反映和动物类社会反映)的特定物种刺激。 例如:婴儿的苦也是社会启动者性质的行为,是激起父母的养护反应、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的重要手段。 现在学习的是第63页,共178页n
21、怯生与依恋 研究表明,依恋与怯生这两种社会行 为的产生和发展具有跨文化的一致 性。n 表情 表情作为一种适应行为,具有双重功能。 一方面对情绪经验的自我意识和生理感 受,执行生物学功能;另一方面影响他人 的社会行为而执行社会功能 。 现在学习的是第64页,共178页n 亲社会行为 人类道德与亲社会行为是动物利他 行为的社会延续。n 攻击行为 习性学家劳伦兹在广泛观察的基础 上指出,攻击是人必须存在的本 能,是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学习的是第65页,共178页第四章第四章 家庭、父母与儿童的社会化家庭、父母与儿童的社会化 现在学习的是第66页,共178页n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家庭及父母
22、对儿童社 会化的重要意义n 教学重点 家庭内外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影响n 教学难点 父母与儿童的双向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67页,共178页本章内容的构成本章内容的构成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家庭环境对儿童社会性 发展的影响发展的影响 (重点)亲子互动的双向亲子互动的双向 影响(了解)影响(了解) 现在学习的是第68页,共178页第一节 亲子互动的双向影响一、父母对儿童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观念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行为、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69页,共178页n 父母教养观念的内涵 一般认为父母教养观 念是指父母在抚养子 女方面所持有的有关 儿童发展、儿童教育 的看法和认识
23、,它包 括父母的儿童发展观、 家庭养育观、儿童教 育观等。 父母教养观的来源 余国良在综述国外有 关自我建构观和文化 建构观的理论和研究 之后,认为家长教育 观的来源,是自我建 构观和文化信息相互 作用的结果,是社会 历史文化的产物。现在学习的是第70页,共178页父母的教养行为、教养方 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n 父母的教养行为是父母教养观念的体现,是在亲子互动中表现出来的。n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在教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倾向。现在学习的是第71页,共178页二、儿童对父母的影响 儿童的出生顺序儿童的性别儿童的行为 特征儿童的年龄和 发展水平现在学习的是第72页,共178页第二节 家庭
24、环境对儿童社会性 发展的影响 n 家庭外部环境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n 家庭内部环境对儿童社会性的影响n 父母个人的因素现在学习的是第73页,共178页n (一)社会文化背景 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父母的生活方式、心理 特点、价值观及可接受行为的标准是不同 的,对儿童社会性发展期望也存在差异。n (二)压力和社会支持 父母体验到的压力对父母教育儿童的效果往 往具有消极影响。现在学习的是第74页,共178页二、家庭内部环境对儿童 社会性的影响(一)家庭结构和规模n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各成员不同的层次 和序列组合。n 家庭规模:较小的家庭规模对亲子关系会 有积极作用,儿童出现问题行为 的纪律也会随家
25、庭规模的大小而 变化。现在学习的是第75页,共178页(二)社会经济地位n 社会经济地位是一个人多年来的教育、声望、工作能力以及收入等众多因素的具体体现。(三)家庭生活环境n 父母应为儿童创建一个充满吸引力、引导儿童去探索、发现、了解世界、进入人际关系的家庭环境。现在学习的是第76页,共178页第五章第五章 儿童依恋的发展儿童依恋的发展 现在学习的是第77页,共178页n 教学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儿童依恋的发生与 发展。n 教学重点 儿童依恋的发展、依恋类型、影响依 恋形成的因素、依恋理论研究以及早 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n 教学难点 依恋的发生与发展,以及依恋对儿童 后期行为的影响。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儿童 社会性 发展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