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在消化疾病中临床应用课件.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药在消化疾病中临床应用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在消化疾病中临床应用课件.ppt(9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中药在消化疾病中临床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页,共94页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由从口腔至直肠的消化管及开口于消化管的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部分。消化腺:大消化腺有大唾液腺、肝和胰;小消化腺则位于消化管壁内,如食管腺、胃腺和肠腺等。现在学习的是第2页,共94页中医脾胃系统脾胃小肠大肠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主受纳主腐熟主通降肝胆主消化,为后天之本现在学习的是第3页,共94页消化(脾胃)系统常见的疾病食管疾病胃疾病肠疾病肝疾病胰疾病胆疾病西医胃痛痞满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中医病现在学习的是第4页,共94页西医消化系统与中医脾胃系统的关系具有相关的脏腑系统具有相关的疾病基础治
2、疗相关消化系统疾病可以在中医脾胃理论指导下进行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5页,共94页消化常见疾病的中医治疗治疗慢性胃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功能性便秘现在学习的是第6页,共94页慢性胃炎现在学习的是第7页,共94页慢性胃炎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限于胃窦、胃体或全胃的胃粘膜慢性炎症。症状:上腹部疼痛、胃胀、食欲不振、嗳气、烧心等症状。治疗:病因治疗、胃粘膜保护治疗及对症治疗。现在学习的是第8页,共94页慢性胃炎发病的中医认识病因:主要为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失和、失治误治、脾胃虚弱等五个方面。病位:其病位在胃,而与肝脾关系密切。病机:胃气阻滞,气滞而作痛;胃络瘀阻,不通则痛;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
3、或胃阴不足,脉络失于润养,不荣则痛。不通则痛,不荣则痛现在学习的是第9页,共94页一、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以胃痛、胃胀为主要表现,中医常以“胃痛”、“胃痞”进行辨证治疗。常见证型:肝气犯胃证、瘀血停胃证、脾胃气阴虚证、脾胃虚寒证现在学习的是第10页,共94页(一)肝气犯胃证表现: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得嗳气、矢气则舒,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苔薄白,脉弦。现在学习的是第11页,共94页肝气犯胃证的辨别发病与情绪有关,患者常在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或情绪变化时发作胃胀痛并见,两胁不适,或气窜痛伴有焦虑抑郁状态 舌淡红,苔薄白 现在学习的是第12页,共94页
4、治疗1、气滞胃痛颗粒组成:柴胡、枳壳、白芍、甘草、香附、延胡索。功效:疏肝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胸痞胀满,胃脘疼痛。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选药: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沉香舒气丸现在学习的是第13页,共94页用法规格:颗粒剂,每袋装2.5g。 用法:口服。2.5g-5g/次,3次/日,用开水冲化服。禁忌证:孕妇慎用;忌气怒;忌食辛辣食物。现在学习的是第14页,共94页2. 舒肝和胃丸组成:柴胡、白芍、甘草、香附、木香、郁金、白术、槟榔、陈皮、佛手、广藿香、莱菔子、乌药。功效:平肝舒郁,和胃止痛。主治:肝气犯胃之胃痛:两胁胀满,胃脘疼痛,食欲不振,打嗝,呕吐,大便失调。 现在学习
5、的是第15页,共94页用法规格:水蜜丸,每100丸重20g;大蜜丸,每丸重6g。用法:口服,一次6g,一日2次。禁忌证:孕妇慎用。忌气怒。现在学习的是第16页,共94页3. 沉香舒气丸组成:柴胡、枳壳、香附、郁金、沉香、草果仁、豆蔻、甘草、厚朴、木香、青皮、砂仁、山楂、乌药、五灵脂、延胡索、片姜黄、槟榔。功效:舒气化郁,和胃止痛。主治:肝郁气滞,肝胃不和引起的胃脘胀痛,两胁胀满疼痛或刺痛,烦躁易怒,呕吐吞酸,呃逆嗳气,倒饱嘈杂,不思饮食现在学习的是第17页,共94页用法规格:大蜜丸,每丸重3g。用法: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注意: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性食物。忌情绪激动或生闷气。不适用于脾
6、胃阴虚,主要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大便干。孕妇慎用。现在学习的是第18页,共94页肝气犯胃之胃痛选药轻中重气滞胃痛冲剂舒肝和胃丸沉香舒气丸气滞气滞、气积气滞、瘀现在学习的是第19页,共94页(二)瘀血停胃证表现:胃脘疼痛,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疼痛的性质:痛如针刺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出血的证据:吐血、黑便。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现在学习的是第20页,共94页血瘀之舌象现在学习的是第21页,共94页胃康灵胶囊组成:白及、三七、白芍、延胡索、甘草、茯苓、海螵蛸、颠茄浸膏。功效:散瘀止痛。主治: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
7、气、泛酸,慢性胃炎见上述证候者。现在学习的是第22页,共94页用法规格:每粒重0.4g。用法: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饭后服用。注意:不良反应:较常见的有口干、便秘、出汗减少、口鼻咽喉及皮肤干燥、视力模糊、排尿困难。孕妇、哺乳期妇女禁用。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3页,共94页(三)脾胃气阴两虚证表现: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口渴思饮,消瘦乏力,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脉细数。要点:胃脘隐隐灼痛,口燥咽干,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现在学习的是第24页,共94页气阴两虚舌现在学习的是第25页,共94页治疗治法:益气养阴,和中止痛。辨证选药:养胃舒胶囊(颗粒)、
8、养阴清胃颗粒、摩罗丹。现在学习的是第26页,共94页1、养胃舒胶囊(颗粒)处方:党参、白术(炒)、黄精(蒸)、山药、干姜、菟丝子、陈皮、玄参、乌梅、山楂(炒)、北沙参。功能与主治:滋阴养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热,隐隐作痛用法用量: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禁忌:孕妇慎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7页,共94页2、养阴清胃颗粒处方:石斛、知母、黄连、苦参、茯苓、白术、黄芪、白及、马齿苋、枳壳、威灵仙、地榆、射干、连翘。功能与主治:养阴清胃,健脾和中。用于慢性胃炎属郁热蕴胃,伤及气阴证,症见:胃脘痞满或疼痛,胃中灼热、恶心呕吐,泛酸呕苦,口臭不爽,便干等
9、。用法用量:饭前30分钟开水冲服。一次15g,一日2次;10周为一疗程。禁忌:孕妇慎用。现在学习的是第28页,共94页3、摩罗丹处方:百合、麦冬、石斛、茯苓、白术、乌药、白芍、三七、延胡索、鸡内金、玄参、当归等18味。滋养胃阴 百合、石斛、麦冬、玄参;活血止血化瘀 蒲黄、三七、地榆、川芎、当归;健脾利湿消食 白术、茯苓、泽泻、鸡内金;清热化湿 茵陈、九节菖蒲;行气止痛 白芍、延胡索、乌药。现在学习的是第29页,共94页萎缩性胃炎的生理病理萎缩性胃炎脾胃气阴两虚气血瘀滞胃病及阴虚生热脾虚生湿气滞食滞治疗:养阴、健脾、理气、活血、清热、化湿、助消化现在学习的是第30页,共94页摩罗丹功能:和胃降逆
10、,健脾消胀,通络定痛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疼,胀满,痞闷,纳呆,嗳气,烧心等症。 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 其它: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现在学习的是第31页,共94页剂型、规格及用法9克/丸,10丸/盒每次服1-2丸一天三次90克(约550粒)/瓶每次服55-110粒9g/袋;6袋/盒每次1袋一天三次72粒/瓶120粒/瓶每次服8-16粒一天三次小蜜丸浓缩丸大蜜丸现在学习的是第32页,共94页服用摩罗丹的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忌情绪激动及生闷气。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由于内含当归、三七等活血药、泽泻等利尿药,孕妇应慎用儿童、哺乳
11、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3页,共94页养胃舒胶囊、养阴清胃颗粒、摩罗丹区别使用养胃舒胶囊偏于气虚,阳气受损,干姜、菟丝子、陈皮温中养阴清胃颗粒偏于阴虚,有内热,知母、黄连、苦参清热摩罗丹气虚血瘀,有瘀血证,三七、延胡索、玄参、当归活血化瘀现在学习的是第34页,共94页(四)脾胃虚寒证表现: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喜温膏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要点:胃痛隐隐,喜温喜按,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胖,苔白。现在学习的是第35页,共94页淡胖舌现在学习的是第36页,
12、共94页治疗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辨证选药:温胃舒胶囊(颗粒)、仲景胃灵丸。现在学习的是第37页,共94页1、温胃舒胶囊(颗粒)处方: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功能与主治:温胃止痛。用于慢性胃炎,胃脘凉,生冷受寒痛甚。用法用量:胶囊剂: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颗粒剂:开水冲服,一次1-2袋,一日2次。注意事项:孕妇忌用。胃大出血时忌用。现在学习的是第38页,共94页2、仲景胃灵丸处方:肉桂、延胡索、牡蛎、小茴香、砂仁、高良姜、白芍、炙甘草。功能与主治:温中散寒,健胃止痛。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寒凝胃痛,脘腹
13、胀满,呕吐酸水或清水。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g,一日3次;儿童酌减。禁忌:孕妇忌服。现在学习的是第39页,共94页二、脐熨疗法药物:吴茱萸50克,食盐适量。用法:将吴茱萸50克与适量食盐同入锅内炒热,装入布袋内,温热时熨于肚脐小时。作用:暖中散寒。适用于寒型胃痛。注意:药袋不应太热,以免烫伤皮肤。现在学习的是第40页,共94页小结慢性胃炎的常见证型:肝气犯胃证、瘀血停胃证、脾胃气阴虚证、脾胃虚寒证肝气犯胃证发病与情绪有关,患者常在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或情绪变化时发作。选药:气滞胃痛颗粒、舒肝和胃丸、沉香舒气丸瘀血停胃证出血的证据:吐血、黑便。选药:胃康灵胶囊脾胃气阴两虚证:胃脘隐隐灼痛,口燥
14、咽干,舌红少津或光剥无苔。选药:养胃舒胶囊、养阴清胃颗粒、摩罗丹应区别使用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喜温喜按,食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舌淡胖,苔白。选药:温胃舒胶囊(颗粒)、仲景胃灵丸现在学习的是第41页,共94页肠道疾病的中药临床应用现在学习的是第42页,共94页溃疡性结肠炎现在学习的是第43页,共94页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理未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有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现在学习的是第44页,共94页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脾虚湿热肠湿热之毒壅滞气滞血瘀肉腐成疡溃结肾肝病位
15、:肠相关:脾(胃)、肾、肝病性:虚实夹杂,寒热并见生湿化热现在学习的是第45页,共94页一、中医辨证治疗急性活动期,以粘液脓血便为主,伴腹痛、里急后重,按“痢疾”进行辨证治疗。缓解期,以腹泻为主要表现,按“泄泻”进行辨证治疗。证型:湿热痢、脾胃虚弱、虚寒痢、寒热错杂、脾肾阳虚。现在学习的是第46页,共94页(一)湿热痢表现:下痢赤白脓血,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腹痛、里急后重明显,肛门灼热,小便短赤。可伴有发热,头身疼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辨证要点:肛门灼热、小便短赤。治法: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方药:香连片、葛根芩连片。现在学习的是第47页,共94页1、香连片处方:黄连(吴茱萸
16、制)、木香。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行气止痛。用于湿热痢疾,里急后重,泄泻腹痛,菌痢,肠炎。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5片(大片),一日3次;小儿一次23片(小片),一日3次。注意事项:1.孕妇慎用。2.忌食辛辣,油腻食物。现在学习的是第48页,共94页2、葛根芩连片处方:葛根、黄芩、黄连、炙甘草。功能与主治:解肌清热,止泻止痢。用于湿热蕴结所致的泄泻、痢疾,症见身热烦渴,下利臭秽、腹痛不适。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次34片,一日3次。注意事项:泄泻腹部凉痛者忌服。现在学习的是第49页,共94页(二)脾气虚弱证临床表现:腹胀食少,大便溏薄或夹有少量黏液。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或脱肛。舌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药 消化 疾病 临床 应用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