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96469(20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96469(20页).doc(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案96469-第 20 页人体解剖生理学教材共分十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第二章、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人体细胞组织的基本结构和人体各系统的解剖、位置和毗邻;第四章至第十四章主要介绍了机体各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功能。教案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学习建议;综合练习题。 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部分 解剖学部分第一章 绪论【教学内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及与医药科学的关系。【教学要求】掌握:人体的解剖方位及术语了解: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第二章 细胞和基本组织学习建议1要求掌握的内容应该达到应用的水平,要求熟悉
2、的内容要达到能够把握详细内容的水平,要求了解的内容也应该清楚。碰到疑难问题可通过网上答疑或借助学习指导书等形式解决。2注意学习的实践性;讲主要是形态方面的内容,因此建议学生要特别注意用观察法进行学习。学习教材时,要注意观察教材上的插图,必要时可借阅或购置人体解剖学和组织学彩色图谱,以加深学习印象;上实验课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观察标本、组织学切片,一方面强化理论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实践能力;学生还可以在活体上观察和学习大体解剖方面的知识,比如在学习骨骼知识时,可通过触摸自己身体的骨骼来学习各部骨的名称和位置。3注意知识的相互联系: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与四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有紧密的联系,因此学习时
3、第二章细胞和基本组织时,应注意前后内容的联系,要把细胞相关内容的学习结果运用到组织内容的学习上。比如说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那么在学习每一种组织的细胞时,我们就要注意从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成熟红细胞除外)的特点上去学习把握。细胞在光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的形态、大小;细胞核的形态、数量、位置;胞质及核的染色等方面。细胞在电镜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胞内存在的主要细胞器的种类、数量和其微细结构等方面上。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细胞这一节的内容,那么,我们在学习各种组织的细胞时,就会感到思路清晰,容易记忆。细胞和基本组织这一章的内容和后面各章节的内容都有密切的关系,同学们要下功夫读
4、细弄懂。4注意学习的反馈性: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学生在完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基础上,必须认真完成相关内容的练习题和作业题。通过复习和练习来评价学习效果,及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纠正。【教学内容】1细胞(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细胞的增殖)2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教学要求】掌握:1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2上皮组织的一般特点、分类及功能3骨骼肌、心肌形态结构特点4神经元的形态结构、化学性突触的光、电镜下结构熟悉:1各种上皮细胞的结构特点、主要分布与功能2疏松结缔组织中主要细胞成份(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肥大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了解:1上皮组织的特殊结构和
5、腺上皮2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和网状组织3平滑肌提形态结构特点4神经元的分类、神经纤维分类、神经末梢的分类和功能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一)【教学内容】1运动系统(骨与骨连接、肌)2消化系统(消化腺、消化管、腹膜 )【教学要求】掌握:1骨的构造、分类和功能2关节的基本结构、骨骼的分部与组成3消化管的一般结构4肝的位置5胰的位置、分部熟悉:1消化管各段的解剖和组织特点2肝的大体形态、肝小叶的形态特点及输胆管道3腹膜的概念了解:1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2躯干骨及其连接、四肢骨及其连接3肌的形态与功能、全身肌的分布第三章 人体各主要系统的解剖第三节 呼吸系统【教学内容】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及其基
6、本组织结构二、胸膜和胸膜腔三、纵隔【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系统的组成;上呼吸道、下呼吸道的概念;鼻旁窦的名称;左、右主支气管的特点;肺的形态、位置、分叶;胸膜、胸膜腔、纵隔的概念了解:喉的结构、肺的组织结构特点学习建议:学习呼吸系统时,先搞清楚它的组成即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部分组成的;再搞清呼吸道的组成即呼吸道是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的。然后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有重点地学习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以及肺的解剖和组织特点。从器官角度讲,肺、气管和支气管是重点;从形态角度讲,大体形态(解剖)是重点,镜下形态(组织结构)则为次。另外与药学专业有关的、与医学临床有关的也应重点学习。第四节 泌
7、尿系统【教学内容】一、肾二、输尿管、膀胱、尿道【教学要求】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肾的形态和位置、肾单位的组织结构;输尿管的走行、膀胱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尿道的形态特点重点名词:【肾门】肾之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为肾门,是肾的血管、肾盂、淋巴管和神经进出肾的部位。【肾单位】肾单位是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膀胱三角】膀胱底部的内面,位于两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的三角形区,其粘膜不论在充盈或空虚时均平滑而无皱襞,称此三角区为膀胱三角,是炎症和肿瘤的好发部位。第五节 生殖系统【教学内容】一、男性生殖器二、女性生殖器【教学要求】了解:生殖系统的组成、功能;男性生殖器及女性生殖器的特点
8、第六节 循环系统【教学内容】一、心、血管系统二、淋巴系统【教学要求】掌握: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的组成、功能;体循环、肺循环的概念;心的形态、位置;心腔的结构和瓣膜的功能熟悉:心的传导系统;血管的种类与组织结构;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静脉组成、淋巴系统;了解:心壁的结构重点名词:【体循环】起自左心室,当心室收缩时,将含氧及营养物质的动脉血射入主动脉再沿着各级动脉分支运送到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在毛细血管与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后,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回流至右心房。体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体循环的功能是把
9、气和营养物质运送到身体各部,把身体各部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运送回心脏,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肺循环】起自右心室,由体循环回心的静脉血从右心房进入右心室后开始肺循环。当心室收缩时,血液自右心室射出,进入肺动脉干及其分支到达肺泡毛细血管网,在此进行气体交换后变成动脉血,再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肺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肺泡壁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左心房肺循环的功能是把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经肺泡排出体外,而吸入肺内的氧则经肺泡进入血液,把静脉血变成动脉血。【冠状循环】心脏本身一套比较完整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的血液循环称为冠状循环,对冠心病的研究有重要意义。【门静脉】门静脉
10、系是下腔静脉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由肝以外的腹腔不成对脏器的静脉共同汇合组成,最后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为门静脉入肝内。由胃、肠吸收的物质,包括口服的药物,都要经门静脉先输送到肝脏。第七节 神经系统【教学内容】一、脊髓和脊神经二、脑和脑神经三、自主神经系统四、感觉传导通路五、运动传导通路六、脑和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和脑屏障【教学要求】掌握:神经系统的组成;脊髓的位置和外形;脊神经的组成和成分及分布;脑的分部;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的概念;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和它们的连接方式;副交感神经节前和节后神经元胞体的所在部位;躯干四肢痛、温、触觉传导通路;躯干四肢本体感
11、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锥体系的组成和功能熟悉:脑神经的名称和序号;脑和脊髓的被膜、脑脊液的循环、脑屏障的概念了解:脊髓的内部结构;脊神经的分布;脑神经的分布;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区别;锥体外系;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重点名词:【硬膜外腔】包在脊髓外面的硬膜称之为硬脊膜,它与椎管壁之间有狭窄的腔隙,称为硬膜外腔。【蛛网膜下腔】蛛网膜和软膜之间的腔隙称为蛛网膜下腔,腔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颗粒】在上矢状窦的两侧,蛛网膜向窦内突起,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蛛网膜颗粒。【脑脊液的循环】从侧脑室产生的脑脊液,经左右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向下流过中脑水管到第四脑室,然后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到蛛网膜
12、下腔,最后通过蛛网膜颗粒渗入上矢状窦,经颈内静脉等返回心脏。【脑屏障】血液、脑脊液及脑组织细胞三者之间的物质成分交换(包括代谢产物及药物等)是要透过毛细血管上皮、脑室膜、神经胶质及脑细胞膜的过滤渗透作用来进行,这几层膜及上皮结构较紧密,其通透性有一定的限制,许多大分子物质不能穿过进入脑组织细胞,所以起到保障脑的正常生理功能的作用,称为脑屏障。【锥体系】锥体系是管理骨骼肌随意运动的传导通路,主要由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组成。锥体系分为皮质核束和皮质脊髓束。学习建议:把握重点突破难点。1建议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看书上的插图,这些图能形象地说明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以帮助理解。比如躯干四肢浅感觉通路的
13、学习,我们通过图357比较容易看出:这个通路是由三级神经元组成的;三级神经元分别位于脊神经节、脊髓灰质后角和丘脑的外侧核;第二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交叉到对侧然后在白质内上行到背侧丘脑的外侧核的;第三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是经内囊投射到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的。再比如:循环系统中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血液循环示意图来学习掌握。如果我们自己把动脉部分涂成红色,看起来就更形象了。2建议同学们在记忆一些东西时,可以采用归纳法、列表法、联想法或编成顺口溜。比如熟记脑神经的名称和序,我们可以背诵: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副神、舌下全。第二部分 生理学部分从现在开始,我们将
14、学习有关生理学的内容。由于生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因此,我们要真正掌握生理学的知识,就要在学习生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同时,积极参加生理学的实验,通过认真体验实验过程和观察实验结果,加深对生理学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学习建议一、在我们学完解剖学与组织学内容,开始学习人体生理学内容的时候,建议同学们再重温一下绪论的内容,认真比较解剖学、组织学与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形成不同的学习思路,以适应从形态学到机能学的学习内容变化。二、建议同学们认真反复地阅读教材第四章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的内容,切实学懂弄通神经和肌肉的一般生理,理解机体的基本生理过程,这样在学习后面的循环系统、神经系统等系统生理学时
15、,就不会感到非常困难了。比如:我们弄懂了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中的细胞的生物电现象这个问题,我们学习循环生理中的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时,就会比较轻松了,只要注意把握住它的一些特征性的东西就可以了。三、建议同学们在学习第四章循环生理的第一节心脏生理时,注意把握好心脏生理活动的两个方面,一是心脏的生物电活动,一是心脏的机械活动。第四章 人体的基本生理功能教学内容1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3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4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过程5生理功能的调节教学要求掌握:1刺激、兴奋、刺激阈和兴奋性的概念2细胞膜的物质转运方式3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产生机制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
16、的传递熟悉:1前负荷、后负荷对肌肉收缩的影响2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过程3反馈的概念了解:细胞膜受体概念【兴奋性】近代生理学把组织细胞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刺激】刺激是指能引起细胞、组织或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反应】反应是指组织细胞受刺激后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受体】受体是细胞接受化学信息的特殊结构,是细胞成分中分化出来的特殊蛋白质。【单纯扩散】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物质从细胞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作跨膜转运的过程。【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逆着电-化学差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静息电位】静息电位是指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
17、两侧的电位差。【去极化】当静息电位的数值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时,叫做去极化或除极化。【动作电位】细胞受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膜两侧电位的快速可逆倒转,并可在膜上传播开来,这种电位变化称作动作电位,它是细胞兴奋的标志。【阈电位】 当细胞或组织受到刺激时,使膜电位减小,产生去极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爆发动作电位,这一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之为阈电位。【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发生收缩以前,总是先在肌细胞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由肌膜的电变化,导致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内环境】生物体所处的生存环境(大气环境),通常称为外环境。体内的绝大部
18、分细胞并不与外环境直接接触,它们生存在细胞外液中,所以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反馈】由被控部分向控制部分发送反馈信息并对控制部分的功能状态施加影响,称为反馈。【稳态】内环境成分和理化性质在微小的波动中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稳态。第五章 血液教学内容1体液与内环境2血液的组成及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的特性与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溶过程4血液的分型与输血原则5血量教学要求掌握:1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2血液的组成、功能3血浆渗透压的组成、正常值及作用,血液的pH值4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正常值和生理功能5凝血、纤溶的过程及生理意义6ABO血型系统7血量了解
19、:1体液的分布概况2抗凝与促凝的因素3Rh血型系统4输血原则【红细胞比积】红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称为红细胞比积,正常人红细胞比积在40%50%范围内。【血浆与血清】血浆是由抗凝的血液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含有纤维蛋白原,若向血浆中加入Ca2,血浆会发生再凝固,因此血浆中不含游离的Ca2。血清是由凝固的血中分离出来的液体,其中已无纤维蛋白原,但含有游离Ca2,若向其中再加入Ca2,血清也不会再凝固。【红细胞脆性】一般常用红细胞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的大小表示红细胞膜的易破裂性即红细胞脆性。【红细胞沉降率】将血液抽出体外加入抗凝剂,置于血沉管中静置,红细胞将以很慢的速度下沉,它在血浆中单位时
20、间沉降的高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等渗溶液】因为血浆的总渗透压与0.9%NaCl或5%的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致相等,故这两种液体被称为等渗溶液,临床上称0.9%NaCl溶液为生理盐水。【生理止血】正常情况下,小血管破损后引起的出血在几分钟内就会自行停止,这种现象称为生理性止血。【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指血液自血管流出后,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纤维蛋白溶解】纤维蛋白在纤溶酶作用下被分解成可溶性的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称为纤维蛋白溶解(简称纤溶)。第六章 循环生理(一)第一节 心脏生理教学内容1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2心肌的生理特性3心的泵血功能4体表心电图教学要求掌握:1心动周期的
21、概念2心房和心室的收缩和舒张3血液在心脏内的单方向流动及其原理;心脏瓣膜的活动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及其原理5期前收缩及代偿间歇产生的原理6特殊传导系统的组成7兴奋在心脏中的传导途径熟悉:1每搏输出量和每分输出量的概念2前负荷、后负荷、心肌收缩力、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影响3自动节律性4心电图各波的意义了解:1心率及其对心动周期的影响2心脏作功的概念和心功能储备的概念3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心动周期】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前负荷、后负荷】通常把心室收缩前心室内的压力称为前负荷。而将大动脉压
22、称为后负荷。【心音】心音是由心肌收缩和瓣膜关闭时振动所产生的声音。【自动节律性】组织和细胞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能够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动节律性。【正常起搏点】在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动节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浦肯野氏纤维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可见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的部位,故称为正常起搏点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所控制的心律称为窦性心律。【有效不应期】在心肌细胞的一次兴奋过程中,动作电位从0期开始到复极3期电位恢复到-60mV这一段时间称为有效不应期。【体表心电图】正常人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窦房结产生的兴奋通过特殊传导组织
23、依次传向心房和心室,动作电位传导的方向、途径、次序和时间都 有一定的规律。这种生物电变化通过心脏周围的导电组织和体液,传到身体表面,使身体表面各部位在每一心动周期中也出现有规律的电位变化。将置于人体表面一定部位的测量电极连接到心电图仪,记录出来的心脏电位变化曲线,就是临床上常规记录的心电图。它反应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等过程。第六章 循环生理(二)第二节血管生理【教学内容】1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2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3微循环4组织液的生成及淋巴循环【教学要求】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正常值、生理变异、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及其生理意义;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机制及影响因素熟悉:中心
24、静脉压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的关系;静脉血流及影响因素了解:各类血管的结构及功能特点; 微循环的组成、血流通路和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1神经调节2体液调节【教学要求】掌握:心脏的神经支配(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的作用、递质和受体);压力感受性反射熟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作用了解:心血管中枢;化学感受器反射;第四节 器官循环【教学内容】1冠状循环2脑循环【教学要求】掌握:冠状循环的血流特点了解:血-脑脊液屏障、血-脑屏障第七章 呼吸生理概述【教学内容】呼吸的概念 ;呼
25、吸的过程【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的概念;呼吸的三个环节;第一节肺通气【教学内容】1肺通气的动力2肺通气的阻力3肺容量和肺通气量【教学要求】掌握:肺通气量(每分通气量、最大通气量、肺泡通气量、无效腔)的概念熟悉:胸内压的形成及变化 ;弹性阻力与顺应性及非弹性阻力 ;肺容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的概念了解:胸膜腔 ;呼吸肌、呼吸运动及肺通气的动力 ;平静呼吸和加强呼吸时胸廓运动的特点第二节肺换气与组织换气【教学内容】气体交换【教学要求】掌握:气体交换过程熟悉:影响肺换气的因素(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第三节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教学内容】气体在
26、血液中的运输【教学要求】掌握:氧的化学结合了解:二氧化碳化学结合第四节呼吸运动的调节【教学内容】1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2呼吸调节【教学要求】掌握:呼吸的化学性反射调节(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及氢离子浓度变化对呼吸运动的影响、影响途径及意义)了解:呼吸中枢的概念,延髓呼吸中枢的重要性及高级中枢的作用 ;肺牵张反射的概念;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第八章 消化系统生理学习内容1消化、吸收的概念2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的作用3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和胃肠激素4胃的运动形式及作用5小肠的运动形式6胃液组成、作用7胰液组成、作用8胆汁组成、作用9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形式和途径学习要求掌握: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胃
27、的运动形式;胃的排空及其调节;胃液、胰液、胆汁的成分和作用;小肠在吸收中的重要作用;糖、蛋白质、脂肪的吸收形式和途径熟悉:胃液、胰液和胆汁分泌的调节了解:消化的方式;消化道的神经支配与体液调节;小肠的运动形式;唾液和小肠液的分泌学习建议消化和吸收是消化系统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消化和吸收的意义在于能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因此,消化和吸收是一个学习的重点章节。概念简释【消化】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吸收】食物经消化后,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容受性扩张】咀嚼和吞咽反射性地引起胃底和胃体的平滑肌舒张,称为容受性扩张。【胃的排
28、空】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称为胃的排空。【胆盐的肠肝循环】胆汁中的胆盐被推进到回肠末端时,绝大部分被肠粘膜吸收入血,随后经门静脉回到肝脏,再被肝细胞重新分泌出来,随胆汁进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被称为胆盐的肠肝循环。【粘液碳酸氢盐屏障】粘液与胃粘膜分泌的HCO3一起,构成“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它的主要作用是降低H向粘膜扩散的速度,并中和H,从而有效地防止胃酸和胃蛋白酶对粘膜的侵蚀。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学习内容1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2基础代谢率3体温概念、正常值及其相对稳定的意义4体温调节过程学习要求掌握:基础代谢率概念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体温调节过程了解:正常体温及其波动;产热过程与散热
29、过程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是一个比较小的章节。建议同学们在学习能量代谢一节时,注意学习能量代谢、基础代谢、基础代谢率等概念;熟悉影响能量代谢的有关因素;在学习正常体温及其波动一节内容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体温测量来学习体温的生理变动情况(比如昼夜变化、运动等);也可以结合自己的一些体验或实际观察来学习体热的发散和散热的调节反应。概念简释【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是指机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发生的能量的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食物的卡价】每1克食物氧化(或在体外燃烧)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称为食物的卡价。【食物的氧热价】机体用1升氧氧化某一种营养物质时所产生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呼吸商】营养物质在
30、体内氧化时,一定时间内二氧化碳产生量与耗氧量的比值称为呼吸商。【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食物被认为是影响代谢的重要因素之一。人们在进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虽处于安静状态,但所产生的热量也要比进食前有所增加。这种食物能使机体产生额外热量的作用称为食物的特殊动力效应。【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即在清醒而又极其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食物、环境温度和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而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外周温度感受器】存在于皮肤、粘膜和腹腔内脏感受温度变化的感受器称为温度感受器。因为它们位于中枢神经之外,对机体外周部位的温度起监测作用故称外周温度感受
31、器。外周感受器又分为热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中枢温度感受器】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中都有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经元,这些 神经元称为中枢温度感受器。在温度升高时放电频率增多的称为热敏神经元;温度降低时放电频率增多的称为冷敏神经元。三、本学期的教学进程已经进行了一半,学员们在学习新内容的同时,要有计划地进行前段学习内容的复习。在复习过程中,请学员们要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1要真正熟悉教学大纲和考核大纲,明确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考核内容、考核要求,换句话讲就是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2在看书的过程中,注意多动脑多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比较,真正消化吸收所学内容。3重点难点内容的学习要借助音像
32、教材或小组讨论或教师辅导等形式给予突破。4要自觉、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和网上学习辅导中的综合练习题,边学习边检查边改进边提高,保证学习效果。第十章 泌尿生理第一节 肾脏的功能单位与血液循环【学习内容】一、肾脏的功能单位二、肾脏血液循环的特点与调节【学习要求】掌握:肾脏的血液循环特征了解:肾脏的结构特征第二节 尿的生成过程【学习内容】一、肾小球的滤过作用二、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三、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排泌作用四、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学习要求】掌握:肾小球的滤过机能(肾小球滤过率、滤过膜的通透性、有效滤过压及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肾小管的机能(主动和被动转运,电解质和水的重吸收与排泄,葡萄糖的重
33、吸收,肾糖阈);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作用和分泌调节了解: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的其它因素第三节 尿的浓缩和稀释【学习内容】一、肾浓缩和稀释尿的原理二、影响尿浓缩的因素【学习要求】了解: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第五节 尿的排放【学习内容】一、膀胱与尿道的神经支配二、排尿反射三、排尿异常【学习要求】了解:排尿反射概念简释【肾单位】肾单位不仅是肾脏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每个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肾小体位于肾皮质层,呈球形,由肾小球和肾小囊两部分组成。肾小球为一毛细血管团,起始于入球小动脉,由此分支成4050条平行而又互相吻合成网的毛细血管,网间充满间质细胞,毛细血管最
34、后又汇合成出球小动脉。肾小球外有包囊包裹,称为肾小囊。它由两层上皮细胞构成。内层又称脏层,紧贴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外层又称壁层,与肾小管壁相延续。两层上皮之间的腔隙为囊腔,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肾小管】肾小管起自与肾小体的连接处。肾小管的初始段高度曲屈,走行于肾皮质内,称为近曲小管。以后,小管伸直,下降走行于肾髓质内,然后返折上升又进入肾皮质内并再度弯曲,称为远曲小管,最后汇合成集合管。肾小管走行在髓质内的一段呈“U”型,称为髓袢。髓袢又分为降支和升支。与近曲小管连接的降支起始段的管径较粗,称为降支粗段,以后管径缩窄,称为降支细段。降支细段在髓袢顶端折返称升支细段,以后管径又增粗而成为升支粗段
35、。升支粗段与远曲小管连接。近曲小管和髓袢降支粗段合称为近球小管;远曲小管与髓袢升支粗段合称为远球小管。【近球细胞】近球细胞是入球小动脉中层的肌上皮样细胞,内含分泌颗粒,颗粒内是肾素。近球细胞也受交感肾上腺素能神经支配,当肾交感神经兴奋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与肾脏血管壁上的受体结合,使血管收缩,于此同时,也与近球细胞上的1受体结合,引起肾素分泌。【致密斑】位于远曲小管起始部,贴近入球小动脉的上皮细胞变为高柱状,核密集且染色较深,使这一局部向小管腔内呈斑状隆起,称为致密斑。该处可感受小管液中钠离子含量变化 ,并将信息传递给近球细胞,调节肾素分泌。【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毛细血管时
36、, 血浆除大分子蛋白质外, 其它成分均可经滤过膜滤入肾小囊腔,形成原尿,此过程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滤过率】两肾每分钟生成的原尿量称为肾小球滤过率。【肾小球滤过分数】肾小球滤过率与肾血浆流量的比值称为滤过分数。【肾小球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是肾小球滤过的动力,它是由滤过膜两侧的力量对比决定的,其中促进滤过的力量是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阻止滤过的力量是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肾糖阈】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一般为160180mg)。【渗透性利尿】渗透性利尿是指因肾小管和集合管内小管液中溶质浓度升高使水重吸收减少而发生的利尿现象。【重吸收】小管液的一些物质被肾小管和集合管
37、上皮细胞重新转运回血的过程,称为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H-Na交换和K Na交换】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Na的主动重吸收还与H和K的分泌相伴联,称之为H-Na交换和KNa交换。【球管平衡(等渗性重吸收)】在正常情况下,不论肾小球滤过率有何变化,当小管液流过近球小管段时,水和Na的重吸收量都稳定在滤过量的6570%左右。近球小管对水和Na的重吸收表现出的这种重要特点,称为球管平衡(等渗性重吸收)。【调节性重吸收】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水的重吸收受抗利尿激素(ADH)的调节。ADH可促进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当机体缺水时,ADH分泌增多,重吸收量增加,尿量减少;不缺水时,ADH分泌减少,重吸
38、收量降低,尿量增加。约占水重吸收量的30%左右,称为调节性重吸收。【水利尿】水利尿是指大量饮清水后,使血浆中晶体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所引起的尿量增多现象。学习建议肾脏的排泄功能既是学习的重点章节,也是学习的难点章节。一、同学们认真是肾单位的有关内容。要能看着图101肾单位和肾血管的示意图熟练说出肾单位各部分的名称和结构特点。我们在前面的概念简释中较全面介绍了肾单位的相关内容,对后面学习尿液生成的过程、尿液的浓缩和稀释等内容时就会感到思路比较清晰。二、建议同学们在分析尿的理化性质变化时,注意从肾脏自身的因素和神经内分泌调节两方面来考虑。这样,我们就比较容易解释糖尿、蛋白尿、血尿、多尿、
39、少尿、渗透性利尿、水利尿等现象了。第十一章 神经生理第十一章神经系统生理是人体解剖生理学这门课程的一个学习重点和难点,要求学员在明确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反复地学习教材内容,理清知识脉络,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第一节 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学习内容】一、神经元和神经纤维二、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三、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与外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受体)四、神经元之间的联系五、中枢抑制【学习要求】掌握:反射的概念和反射弧的组成;神经递质的概念;神经递质的种类和受体;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了解:神经纤维传导特性;神经纤维的分类;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兴奋和抑制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学习
40、内容】一、感受器二、感觉投射系统三、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定位四、内脏感觉与痛觉【学习要求】掌握:特异性投射系统及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概念和功能。了解: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牵涉痛的概念及意义第三节 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学习内容】一、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二、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三、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四、基底核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五、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学习要求】掌握:脊休克、腱反射及肌紧张的形成了解:脑干的抑制区和易化区;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功能;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大脑皮层运动区第四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学习内容】一、植物神经
41、系统的功能(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二、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脑干、下丘脑、大脑皮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学习要求】掌握:植物性神经系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及其受体了解: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各级中枢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第五节 脑的高级功能和脑电图【学习内容】一、条件反射二、人类的语言功能三、学习与记忆四、大脑皮质的电活动五、睡眠【学习要求】掌握:条件反射的概念、形成和意义;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概念了解:脑电图的基本波形概念简释【神经元】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神经元在结构上要分为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反射和反射弧】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
42、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应答。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突触】突触就是实现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结构,它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的一种特化的细胞连接。突触在结构上可分为三个部分,即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神经递质】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参与突触传递的化学物质。【受体】受体是指神经元和效应器细胞膜上能与递质结合而产生特殊效应的特殊结构。【特异投射系统】指丘脑的感觉接替核(包括后腹核、外侧膝状体、内侧膝状体等)向大脑皮质特定感觉区投射的纤维联系。各种感觉信息通过该系统向大脑皮质感觉区的投射都具有点对点的关系,因
43、而称其为特异投射系统。其主要功能是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发出神经冲动。【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是指由丘脑的髓板内核群发出并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广泛区域的纤维联系。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大脑和改善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牵涉痛】某些内脏疾病常引起一定的体表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此种现象称为牵涉痛。【牵张反射】骨骼肌受到外力牵拉而伸长时,牵拉的同一肌肉会产生反射性收缩,此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肌紧张】缓慢而持续牵拉肌腱所引起的牵张反射称为肌紧张。【腱反射】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反射称为腱反射。【脊休克】当脊髓被横断面与高级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脊髓将暂时丧失参与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
44、应的状态,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植物性神经】内脏运动神经主要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因主要参与调节机体的生长、发育、繁殖、代谢、呼吸、消化和吸收等动、植物所共有的“植物性功能”而常称为植物性神经,它调节内脏活动时,在很大程度上不受意志控制,不具有随意性,因而常有人(特别在国外)称之为自主神经。【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指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于一定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反射活动。【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是由刺激信号引起的信号活动。条件刺激就其信号意义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的具体信号,例如声、光、嗅、味、触等各种具体刺激信号巴甫洛夫称之为第一信号。另一类信号是
45、现实的抽象信号,这是以语言、文字的内涵来表达的信号,是第一信号的信号,因而称为第二信号。巴甫洛夫对对第一信号发生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而对第二信号起反应的大脑皮质功能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学习要求:同学们必须参加实验教学活动,通过观察脊髓蟾蜍能否对刺激发生反射活动,来了解完成反射活动需要有完整的反射弧结构。同学们用四指叩击自己的股四头肌肌腱观察出现的膝跳反射,加深对腱反射的理解。第十二章 感觉器官【学习内容】感觉器官的定义【学习要求】了解: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概念第一节 视器眼【学习内容】一、眼的解剖结构二、视觉生理【学习要求】掌握:眼球壁分层和特点;眼球内容物的组成及特点;房水形成及循环途径;眼的折光和异常的矫正;瞳孔调节反射和瞳孔对光反射了解:眼的附属装置;眼折光系统和感光系统的功能第二节 位听器【学习内容】一、位听器的解剖结构二、听觉生理【学习要求】了解:鼓膜的位置、形态;咽鼓管的特点;耳的听觉和平衡觉功能第十三章 内分泌第一节概述【学习内容】一、内分泌腺和内分泌系统二、激素(激素作用的一般特征、激素的分类、激素的作用机制)【学习要求】掌握:内分泌系统的概念及生理功能 ;激素的概念和化学分类了解:激素的作用机制。第二节 下丘脑与垂体【学习内容】一、垂体位置、形态与结构二、下丘脑 腺垂体系统三、下丘脑 神经垂体系统【学习要求】掌握:腺垂体分泌的激素 ;生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