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迎寸口脉法实践总结(27页).doc
《人迎寸口脉法实践总结(27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迎寸口脉法实践总结(27页).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迎寸口脉法实践总结咱们为了更有效的说明现代中医这些东西不能指导临床啊,咱现在随便举几个病例,你一旦上临床之后会遇到的几个病例,这是我在临床上遇到的几个病例,当然是随便挑了几个,没有挑得太细,第一个病人,咱就是随便举几个啊:刘某,就确实是这么个人,成年人,前段时间感冒了,感冒出院什么?嗓子疼,嗓子干,口还发苦,头还发晕乎,头不清凉,晕乎,好几天了,在没有别的不舒服了,就这么点证,怎么辨?怎么治?这人找过一个中医看,这个中医学的也很好,一看,口苦咽干目眩,小柴胡汤,对吧?很明显啊。但实际上你一看这个脉象啊,很明显就明白了,他这个脉象是滑大脉,并不是个小柴胡的感觉,他出现这个症状啊,他也不是一个
2、小柴胡,但是现在很多人,很多中医辩证怎么办?“怎么不好?”口苦,“哦,肝胆湿热。”;“怎么不好?”,偏头痛,“哦,这个肝经瘀滞,肝火上炎。”;“怎么不好?”胃疼,“啊脾胃虚弱。”;“怎么不好?”,小肚子疼,“哦,下焦瘀血。”对吧,很多啊。这些理论你都要仔细分析他的正确性,而且现在很多中医辩证是怎么辨呢?肥人多痰,见到肥人就化痰。我就想不明白,为什么肥人就多痰呢?万一这个肥人正好没赶上多痰怎么办呢?你见了就化痰怎么行呢?瘦人多火,你就清火,瘦人我见了之后有火多的有不火多的啊,不是都这样啊。咱再讲一个病例哈,这都是在临床上真是捡到的病例,真实见到的病例他不会按教科书上长,当然要是教科书上肯定写脉象
3、弦细,答什么方子,考试,小柴胡汤,或者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一般都这样,但这个你在临床上你要摸着病人他就是,这种病人(与教科书上不同)很常见。口苦、胸胁满、乏力、心烦半年,舌淡苔,脉还弦呢,这怎么弄?别人大剂量的疏肝解郁也不好用,但是这个实际上你仔细一分析他是个水饮脉,水饮也会出现头晕沉,口苦,胸胁闷,乏力,对吧。这个大家都知道,少阴病有水饮,他就会出现这些,这个病人我用真武汤治好的,他也是以前到处治疗,脉确实弦,找了无数专家都是给他疏肝健脾,有的益气健脾,有的健脾和胃,有的疏肝健脾和胃,有的健脾和胃活血,有的健脾和胃补肾,一堆药,一堆方法,方法非常多,还有的各种各样的,化痰的,什么都用了,但他
4、就是很明显的一个水饮,但就是不会治,为什么呢?而且这个人找的大夫当中第二个人,很多都怎么治的呢?方子怎么开的呢?天麻、虎胆、茵陈、青皮、陈皮、木香、砂仁、党参、黄芪、人参、茯苓。一堆,还有什么栀子、黄柏,很明显这怎么治的?按症状来的。头晕是什么天麻,川芎什么的都有,都按症状来的,他根本治不好这种治法,你按症状治病你就,这一定要想,咱们一定要分析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天麻他为什么能治头晕,你必须得把根给他弄明白,只有这样你才能治疗头晕。因为如果真正天麻能够治疗所有头晕的话,就没有人找我们治头晕了,天麻保证都让别的大夫使用了,肯定都好了,所以尤其找咱们中医治的病,尤其是现在来找中医看的病,很多都
5、是经过西医救治的,折腾的,半年,都已经把他折腾的,已经不是一看头晕天麻就能好的,你一看头晕用天麻好,别的大夫早给治完了,这些病人都很多,咱现在再讲,还有一个最简单的病例,就一个人就胃疼,就喜欢喝凉的,再问问你喜欢吃凉的吃热的?我喜欢吃凉的,我从小就喜欢吃凉的。你说这怎么办?胃疼喜冷饮,你辩证,胃热因为他喜冷饮,不过你可以反过来想一想,他从小就吃凉的,肯定胃寒,他从小老吃凉的,他形成一个习惯了,他不吃凉的难受啊,天天吃冰块,好像一个习惯一样,他家庭的习惯,所以你说这个胃到底是胃寒胃热?一个原因是喜冷饮导致的胃寒,一个原因是他胃热,喜冷饮,所以你看这个到底怎么治啊?所以现在这个治法非常多,而最后最
6、后呢你再看多了病历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了,中医治病太难掌握规律了,读书三年,真是有孙思邈说的这句话,学医三年谓天下无不治之病,行医三年天下无可用之方,而且你现在看这些,大家不知道买不买现在这些医书啊,反正是我家一堆一堆的,论书柜的医书,我是个上一年到头我也不翻一本,很多他们的医案,他是对了,治好了,转过头来怎么分析怎么有理,他已经治好了,治不好他不分析了,往往而且这个病例不能重复,就像咱们上边随便提的那些病例,如果他用疏肝的药治好了之后,他可以怎么分析怎么有理,他用利水的药治好了之后他往前分析怎么分析怎么有理,就是你只要治好了,一个证你怎么分析怎么对,而且尤其当你治好了之后,你再一看你的病例,你
7、就感觉你当时还战战兢兢的开了一个方子,治好了之后你感觉就应该是这个方子,太对了,当时我这个脑子简直是,这个思路太对了,但是呢,你下次再来病人,再开这个方子,就不一定好使,很多就有问题了,所以呢,咱们要想。现在学中医呀,只有渐渐渐渐的,因为这种看病的话,你不会看病啊,你看看两个病人,同样两个病人很相似,你随便有点辨错了你就治不好啊,所以中医就分了两个分支,以我现在理解就是:一个是以汉方医学为代表的对理陈方,所谓汉方医学不是真正的日本汉方医学,而是日本汉方医学传到中国之后变革了,因为日本汉方医学一个很完善的腹诊体系,就是摸腹,但是咱中国的汉方医学很多不重视摸腹,所以他们就是认为辩证没效,他们经历过
8、啦,你好比一个头晕,这个目眩什么的,你辨了半天证,吃上药不管用,还不如取几个症状加起来,比如头晕兼恶心,吴茱萸汤,别说,管用啊,两服药就好了,他记下来,哎哟这个真好,只要头晕恶心,就吴茱萸汤,下个来吃了两服药不好,他就不管了,他再自己憋着,反正就是主证加主证,什么口腔溃疡发作,甘草泻心汤,几个证,这个证加那个证,几个证一加,就出来一个方,甚至他们都不摸脉,什么不舒服?头疼,什么什么什么,就出一个方,理论也没什么用啊,就只要把这个,而且认为张仲景是一个经验的总结,就是张仲景只是个经验,没有理论,就经验多了,张仲景为什么经验这么好使而后世的方子不好呢?他们认为张仲景的经验啊是经过无数次的经验永远好
9、使的,而后是的经验呢比如说补中益气汤,治疗这个脱肛,有时候不好使,而张仲景的经验都好使,实际上这不对的,张仲景的经验你要这么用有的是不好使的,我见着太多不好使的了,什么头晕恶心你用吴茱萸汤,不好使,他就很不给你面子,他有时候就不像你想的,还有的呢,就是以黄元御为代表的,将理论无限玄乎,玄乎的都不知道这套理论可能不好,龙雷之火,本来啊,你就说他心火旺,南丁离火妄动,少阴肾水不足,寒凝之象,自当什么什么什么,最后使你发现,很多学黄元御的最后,还是发现就一个方,治来治去就一个方,他没别的可参,他老觉得这个方能把这个病治了,什么病都往这个方上推,不是肝气左升不上来就是肺气右降不下来,最后倒过来倒过去有
10、时候还能治好,但是有时候治不好,就是不能形成一个普遍性,只要我出现这一个情况,我这一次用这个方子好用,下次用这个方子还好用,一万次以一次用这个方子永远都好用,只要是这个情况,只要我辨得就是眼睛没走眼,他就永远好用,没有不好用的时候,这种就很难出现,所以很多人就,这种理论啊,往往往实用了,尤其是以火神派的理论啊,非常的玄乎,我都不懂,但是其实我觉得我要想学你的东西挺省事的,因为他们方子很相似,就一个几个药,所以有时候你学完之后往临床落的时候你就发现就类似于一个人从天上掉下来一个感觉似的,那么完美的东西看着看着,哎哟这个理论太玄乎了,都感觉在天上的感觉,一看临床喔老天,怎么在地下的感觉,差太大了。
11、动辄附子一百克二百克,挺多的,所以呢,我个人总结为什么呢?所有这些理论核心为什么会这样?最重要的理论就是我个人理论,辨证论治。中医要两大核心,辨证论治、整体观念,这个辨证论治最早谁提出来的呢?是那个民国的祝味菊提出来的,辨证论治。所谓辨证论治是怎么辨证论治呢?他说因为他是针对西医提出来的,最早西医说我们跟中医是怎么区别啊西医是辨病论治,中医是辨证论治,那么中医是怎么辨证论治的?咱们现在已经根深蒂固了,辨证论治怎么辨得呢?就是我现在说的这个辨法:症+症+症加舌加上这个脉,分析来分析去等于一个证。 比如说,一个人胃疼,不愿意吃饭,没有劲,舌淡脉缓,这就是个脾胃虚弱证,辨出来一个什么,脾胃虚弱证。治
12、疗怎么着治呢,补脾胃,怎么用呢,用个四君子汤,或者五味异功散,或者补中益气汤,或者归脾汤或者什么什么。但实际上有人仔细分析过这个问题,他如果不愿意吃饭的话他肯定没劲,对吧,如果这个人不愿意吃饭还有劲不大现实这个事,长时间不愿意吃饭一般是没劲,长时间睡觉睡不好白天也没劲,很多很多因素他都有可能没劲,你包括喝完酒之后他也没劲,很多很多问题就这么干的,症加症加症,辨出一个证来,然后对这个证治疗,这是咱们现在所有中医都这么治,我个人认为这种治法见了好多人,很难重复,就是症症的分析很难重复,尤其是当你重复的时候和容易出现错误,而且这种症加症加症,加舌加脉的重复,越老中医他的经验越多他的准确率越高,往往年
13、轻的时候你用经验的话很难把这个证经验得非常好。那么咱们现在说,古人到底怎么看病呢?我引一段这个内经的原文,内经的示从容论,当然我还是事先首先说明一点,我对这个内经的具体的文字的注解是非常落后,我也不大会一个字一个字解释,我始终这个观点,我读内经的时候啊我不知道这个内经某句话是不是含有深意,我不知道,我只是读出来这句话他告诉我什么意思,所要表达什么思想,就此,我就读到这个,所以我一直感觉哈,中国人一直有个习惯,就像六祖说的一样,“以手指月”,我手指月,你需要看这个月亮,不是要看我的手指头,古人说是文以载道,你看是道,你看他文要表达的那个理,而不要给他天天背诵,死扣,这个字太有意思了啊,这个字啊,
14、了不得这个,颠过来不行,俯过来不行,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不行,写的那个人都不一定,写这篇文章的人目的不是为了让你抠字的,就包括我一直始终记得我当时上高中的时候学的什么,水浒传上面写,林冲说“雪下得好紧。”这个紧字分析吧,这个事咱们理解这个情节就行了,你只要知道哦他要表达这个意思就行,不必要太细的分解,所以咱读内经啊,为什么很多人读不懂?你太想懂,你懂那么深干嘛?你知道他意思就行,知道意思不难吧,只要中国人稍微有点文献功底,然后你把整个内经的每一篇意思都弄明白,他说的就表面意思,先别往深了究,把表面意思弄明白,你把内经在穿起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个整体的认识,你再往细了看,你才能看明白了,要不然你
15、看这内经啊,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乱七八糟也不知道说些啥玩意,光知道挺玄乎的这个玩意,包括很多很多这种,脾气散精,上属于肺,通调百脉下属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越寻思越玄乎,也不知道什么道理,越寻思越糊涂,你还是不明白他要表达什么意思,咱们主要读这篇文章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这时候雷公呀可能也遇到跟咱们差不多的问题了,雷公就专门问黄帝,后面这几篇是雷公问黄帝,一开始是黄帝问岐伯,后边是雷公问黄帝,说这个肝虚啊肾虚啊,都可以令人体重烦冤,怎么治啊?怎么分啊?最后这个,我就不一一给大家念了,朗读的功底实在太差,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雷公曰:于此有人,头痛。有这么一个病人,头
16、痛,筋挛骨重,浑身沉,没有劲,肚子满,类似这种向往上打嗝干呕或者什么的,一时一时还害怕,还不愿意睡觉,这怎么回事啊?脉象是浮而弦的,切之石坚,不知其解,复问所以三脏者,以知其比类也。问这是怎么回事呢,黄帝最后给他的结论是什么呢?不是说让你在症状上推去,什么什么症状,这个头疼啊,非常疼是淤血,不是很疼是这个虚,发沉的疼啊是水,他不是这么分,他怎么答的呢?黄帝这个答是从脉象上答的,他说你这个脉啊,浮而弦那是肾不足,他这个浮啊不是指这个咱现在讲的浮,大家可以回去翻一下脉经,脉经里专门说现在这个脉象系统已经混了,谓伏为沉,沉和伏不一样,咱现在伏是什么?伏是极沉。特别沉叫伏,只要是按照古语叫伏。而浮和沉
17、呢是两个,在脉的取的过程中,浮是脉往上反的过程,你把这个手指头往下一压,压到脉里,然后往上举的过程中叫浮,你往下按的过程叫沉。浮和沉是一个类似于动词一样,浮而弦,你往上浮的时候见弦,是肾不足,沉而实,往下按的过程中是实,是肾气内著,怯然少气是什么什么,最后呢黄帝说了一个问题,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就是这个人的病啊,只能病在一个脏上,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也。就是你说这个人又是脾虚又是肝虚又是肾虚啊,这还没入门呐,不在法。但是我好像感觉咱们现在中医看病都这么看,人家怎么不好啊,脾肾阳虚,脾肾阳虚心火旺,肝脾肾三脏俱虚,而且往往就是说实的话,后边还跟着一个虚,怎么不好啊?这个上火了,肾不足,肾虚,老
18、外他们老怕这个了,老怕肾虚,所以这个内经上都已经说了,你仔细一看咱随便讲,看看古人怎么看病。咱随便找几个古人的病例,然后分析分析古人看病是怎么看的,咱要看看古人的看病模式,这个是我在这个仓公诊集(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就是现在可以找到的当中比较早的一个医案,其实啊咱说实话金元以前的医案存的不多,谁的医案存的比较多啊,张从正的医案存的比较多,这个在张从正的书里头存的比较多,可以回去看看,但是张从正的医案很多记载的不详细,淳于意的医案就告诉的比较详细。 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这人来说来找淳于意看病,就说头疼,淳于意就说怎么办呢?诊完脉,告诉说:君之病恶,不可言也。你的病挺重,不可说,病怎么着怎么着,
19、说完之后,最后给你分析,对吧?告诉五日怎么着,八日而死,切其脉是。淳于意怎么判断的他这个五日而臃肿,八日而呕脓死呢?是怎么判断的?咱现在是怎么判断人死呢?快不行了,一查,癌症,癌细胞,一看吼,这么多,扩散了,不行了,回去等着去吧,古人不是这么看的,怎么看,心衰,一看心电图或是什么?古人看病人死是根据脉象来的,少阳初代。代者经病,病去过人,人则去。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这个很难解释啊,太麻烦,但是我能大概齐解释解释。我还是算了,解释完了更乱,这个类似意思就是说,什么什么脉象情况下,当然藏公的那个诊疗系统啊仓公的诊脉系统咱已经不会了,这套系统没有传承下来,在脉经里记载了一些以前的一些人的
20、脉象系统,就是通过它这个脉,我能分析他这个病理,你在看这些仓公的其他的医案,都这个样,舱公一搭脉,此病得之酒且内,后来怎么怎么着,你能治啊不能治啊,饮以火齐汤啊或是怎么着,都是先给说一个症状,仓公一诊脉,来了之后他就有可能啊,咱回归当时看病模式,来了大夫,哎哟我头疼,仓公一搭脉,哦,不要紧,你这是怎么怎么回事,然后是个什么病,就好了,最起码他是这么看病。 咱们看这个张仲景怎么看病,张仲景的这个病案我估计这首是比较好的,他在伤寒论里面问老师,证象阳旦,就是像桂枝汤证,可能恶风什么,按法治之而增剧,厥逆,咽中干,两胫拘急而谵语。师曰,老师呢不管看完了之后说,你这个病好办,晚上之后啊手足当温,两脚当
21、伸。后来跟老师说的一样,后如师言,何以知此?张仲景怎么说的?不是通过症状来分析他这些证啊,因为他这个脾胃虚弱,所以我给他开了个什么方,他不是,他说什么呢?寸口脉浮而大。为什么这个人夜半他能好啊,因为他寸口脉浮而大。浮为风,大为虚。寸口脉就这样,所以他的人体状态呢就应该是什么状态,什么样的,然后呢我用上药之后他夜半怎么着怎么着,张仲景对这个脉象非常有研究。咱这时候可以咱往后看一些名人的医案,每一个人的医案,其实你看一直到这个明代之前的医案几乎都是这样的,尤其是宋代你、这些医案,招臣诊其脉曰怎么怎么着,一诊他的脉,前面那人说错了,你这不是什么什么病,其实是什么什么病。这种诊疗方法一直持续到很晚,包
22、括在民国时期,中医的诊疗还是这么诊疗,我头疼,一搭脉,哦,你是不是口还发苦啊?啊,对口苦,你是不是还头晕?还这个两胁满?啊,对我两胁满,那好办了,你这是肝脾郁结啊,然后开个方就完了,这是那个时候的辩证体系,不知道大家看没看过沙家浜,沙家浜里头有,这个人来了之后看看,一搭脉,肝郁不舒怎么怎么,通过这个一边搭脉一边说你的病的什么,原因。你可能出现什么症状,然后对上之后,我就知道怎么治了,所以真正古代中医的看病模式,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主症我来看一个比如来了之后就看头疼,然后你一搭脉,这时候剩下的兼证,不用病人提供,是你来提供,你是不是这个身上没劲啊或者你是不是什么。为什么古人不能让病人提供这个兼证
23、啊?大家不知道上没上过临床,一上临床你要是让病人放开话匣子让他说呀,你一下午看不了多少病人,他就没完没了跟你说,你说说哪还有不舒服?我二十年前啊让狗咬了一口。他跟你说起来没完啊,你知道那个证管用那个证不管用?你越让他想他总有想不完的事,哪个证可用那个证不可用你得知道啊,哪个证是真证哪个证是假证?因为有很多人的病啊是想出来的,这种病人非常多,往往这种想出来的病在临床上确实很多,比如大家都听过,有个人喝一杯水,杯里头有一个弓投下来一个影子,他一看以为是个蛇,喝了之后就得病了,老觉得肚子有个蛇,很多都是想出来的这个病,想出来的证如果你没有很明确的诊断依据你根本很难分辨出来的这个证是真证假证。尤其现在
24、很多人信一些宗教,他想出来的证就更多,有很多很多人。我见了非常多,我就老烦他们了,没事光想症。 有人就认为撇死认为自己产后风,你告诉她不是她就光扯这个,我就是了;我就老认为我这个脸发凉,你摸摸他不凉,我就认为我这个脸发凉,你安慰安慰他就好了,很多很多证,在临床上确实非常多,这种想出来的症,很多很多都是想出来的,最明显的我曾经有一次我给一个人看病,一个人有抑郁症,抑郁症他最大的特点就是好想,我当时给他开了个肾气丸,附子用了一克,他回去上网查附子会中毒,第一个中毒症状是舌麻,第二个症状是手麻,第三个症状是心慌,就和我打电话,一开始吃药他就说,王大夫你这个药有毒啊,我说没事,你吃就行,不要紧,他说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迎 寸口脉法 实践 总结 2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