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21页).doc
《传染病(2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21页).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传染病-第 21 页 传染病管理第一节 传染病管理相关制度一、 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规定,制定我院传染病防治工作管理规范。(一) 传染病管理组织及职责:1. 医院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主管副院长、控感科、医务部、护理部、临床各科室以及检验科、放射科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控感科。临床科室设有传染病监督员。2. 传染病管理领导小组职责:(1)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等有关法规,制定我院传染病管理的相关制度。(2) 对控感科拟定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计划进行审定,对控感科的工作进行考评。(3)
2、建立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协调和解决传染病管理方面的重大事项;遇有紧急或突发事件随时召开。3. 防保办(控感科)职责:(1) 负责收集医院内传染病信息,并按规定时限通过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报告。(2) 对收治住院的传染病病人、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的隔离、消毒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流行病学调查。4. 传染病监督员职责:各科室传染病监督员负责收集审核本科室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及时向控感科报告;负责落实本科室传染病病人的消毒隔离措施。(二) 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1. 传染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和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为法定的责任疫情报告人。2. 执行职务的医务人员,发现甲类、乙类
3、、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后,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通过院内网报告控感科。传染病管理专干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通过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进行报告。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费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立即电话报告控感科、医务科,节假日应报告总值班,填写并报送传染病报告卡。传染病疫情报告专干立即核实报告内容,以最快的通讯方式(2小时内),向新城区卫生防疫站、西安市卫生局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三) 传染病预防工作1. 科室根据传染病的防控重点,做好感染性疾病门诊、传染病病房的隔离、消毒工作,控感科每月对消毒隔离工
4、作进行质量考核。2. 免疫接种室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做好预防接种工作保证安全注射。(四) 传染病控制工作1. 发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病人及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应立即予以隔离治疗。其他传染病病人,可根据病情,采取隔离治疗和疫点消毒等控制措施。2. 科室对隔离治疗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污染的场所、物品和密切接触人员,应依法采取必要的医院观察、卫生处理和预防控制措施。3. 控感科应进行流病学调查、卫生学检测、指导科室的消毒隔离及协调管理等工作。对传染病病人尸体的处理、疫点的卫生处理等依法采取强制性控制措施。(五) 传
5、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每年组织12次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学习或专题讲座,每半年进行一次法律法规和相关防治知识考试,以提高和巩固全院医务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业务水平。开展并组织好主题宣传日的宣传活动。二、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制度1. 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2. 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3. 执行公务的医务人员和传染病管理专职人员为法定的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在诊断传染病病历后,应立即填写转染病报告卡,投入传染病
6、报告卡箱内。对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情流感。费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立即报告控感科、主管院长或医院总值班,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4. 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禽流感、肺炭疽脊髓炎的病人、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人,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系统报告。5. 发现乙类、丙类和其他传染病病例、疑似病例应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检测信息报告系统进行报告。6. 接诊医生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控感科和院领导,节假日应向医院总值办报告,主管部门(医务科、控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进行核实,并与2
7、小时内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7. 任何科室和个人都必须按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慌报。 三、群发性原因不明疾病检测报告制度 群发性不明疾病是指在短时间内,某个相对集中的区域同时或相继出现具有相同临床表现的多位患者(3例及上),显现一定聚集性,暂时原因不明的疾病。常见的有:不明原因的发热、不明原因的腹泻、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脑炎等。为了及时、有效地做好群发型原因不明疾病的报告和救治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结合我院实际制订本制度。1. 执行首诊医生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
8、制度,负责对群发性原因不明疾病的检测和报告工作。2. 接诊医生发现群发性原因不明疾病,如群发型原因不明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腹泻、皮炎黄疸病人时应立即报告医务科、控感科;夜间及节假日报告总值班。3. 医务科和控感科接到报告后立即到现场进行核实,并向院长和主管院长报告,同时向属地区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4. 报告的范围和标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执行;报告内容包括疫情发行疫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受威胁人数、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年龄、性别和职业、发病的可能原因、才去的应急措施、现状和趋势、报告人联系电话等。5. 协助疾控机构人员开展标本的采集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9、。6. 执行公务的医务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群发性原因不明疾病的疫情信息,任何科室和个人不得瞒报、谎报或者受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四、 医院隔离与预防制度1. 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医疗机构隔离技术规范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2. 对于传染病、疑似传染病、特殊感染以及高度易感的病人、(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应隔离治疗。3. 同种病原体感染的病人可同室安置。4. 经呼吸道传染的病人不得使用设备带上的吸氧和吸痰装置,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带口罩。5. 传染病病人的医疗、护理器具应固定专用,用后立即消毒/灭菌。6. 特殊传染病病人的一切活
10、动均应限制在其病室内,并严格探视制度,如病情需要探视时,应按要求进行防护。7. 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原则。凡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及被传染性物质污染的物品时均应采取屏障隔离,即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必要时带护目镜和防护面具。8. 各科室应配备合格的防护用品和手卫生设备。9. 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10. 传染病病人和隔离区病人产生的所有废物均视为感染性废物,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第二节 隔离及防护技术一、 医务人员防护技术(一) 标准预防1. 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使用的一种预防,即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
11、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传染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染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2. 标准预防的适用于所有病人的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当医务人员每一次进行可能导致污染物接触时,必须戴手套,有可能污染其他部位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3. 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1) 手卫生。(2) 戴手套。(3) 正确使用口罩、防护镜和面罩。(4) 适时穿隔离衣、防护服、鞋套。(5) 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6) 急救场所需要对病人实施复苏时,应用简易呼吸囊(复苏袋)
12、或其他通气装置代替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7) 医疗废物应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与管理。(8) 物体表面、环境、衣物与餐具的消毒。4. 污染的医疗仪器、设备或物品的处理方法(1) 可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时,应根据规定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2) 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仪器设备时,既要防止工作人员皮肤和粘膜暴露、工作服的污染次,又要防止将病原微生物传播给病人和污染环境。(3) 需重复使用的利器,应放在防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处理和防止刺伤。(4) 一次性使用的利器,如针头等放置在防刺、防渗漏的利器盒内进行无害化处理。5. 病区环
13、境、物体表面、衣物与餐具的消毒方法(1) 普通病区的环境、物体表面包括床栏、床边、床头桌、椅、门把手等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应定期清洁,遇污染时随时消毒。(2) 在处理和运输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衣物时,应防止防止医务人员皮肤暴露、污染工作服和环境。(3) 可重复使用的餐饮具应清洗、消毒后再使用,对隔离病人尽可能使用一次性餐饮具。(4) 更换的衣物、被服等应置于专用污物袋中,密闭运送至指定地点进行清洗、消毒,并防止运输过程中的污染。(二) 防护用品及应用技术防护用品主要包括口罩、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鞋套、防水围裙等。1. 口罩(1) 口罩的作用:口罩可预防经空气、飞沫传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染病 2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