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docx
《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部J流专业雷殳下的旌蜘I育人机制探索与实践摘 要:教育部为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进行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开展、理念先进、 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建设。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一流专业建 设为契机,坚持以本科教育为重点,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育人; 推进科研资源、教学资源、校企合作资源的高效融合,大力促进专业内涵开展,不懈推进改革创新,践行校企协同育人 机制探索与实践。关键词:一流专业;校企合作;协同育人Abstract: In order to build a high-lev
2、e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abi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as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of first-class specialty oriented to the future, adapting to the needs, leading the development, advanced concept and strong guarantee. Electronic info
3、rmation engineering of Nantong University, guided by Xi Jinpings socialist ideolog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first-class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ersisted in guiding undergraduates pursuit of truth and real skills with emphasis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t guid
4、es teachers to love teaching, devote themselves to teaching, research teaching and devote themselves to educating people, promote the efficient integr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ources, teaching resources and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resources, vigorously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
5、onal connotation, unremittingly promote reform and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the exploration of school enterpris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mechanism.Keywords: first-class major;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operative education一、背景介貂为配合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主动应对科技和产业的开展与更新,“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国家战略,地方高校必须以 观念更新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
6、,以师资建设为抓手,以优质人才培养为核心,正确面对局势的变化,秉承继承与创新, 交叉与融合,协同与共享的观念,积极探索校企协同育人路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引领未来开展的卓越人 才,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南通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一流专业建设为契机,紧跟电子信息科技开展前沿,面 向生物医学、海域通信、人工智能三个特色方向,以智能交通电子信息技术专业核心特色,依托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 探索与相关行业、企业优势互补的协同育人机制,致力于培养面向地方区域性经济开展,能够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创 新型技术人才。二、校企协同育人的内涵及主要模式校企协同育人的基本内涵是校企合作、产学合作、双向参
7、与。不仅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素质,同时,提高企业科技 创新能力。校企协同育人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其核心:协作、共享、集成、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创新实践人才的战略选择,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方向,是教育改革的新路径。校企协同 育人是高校和企业将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中实践育人是人 才培养的重要手段,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实践育人的重要方面。目前实践育人主要围绕实践教学、师资培训、课程建 设、教材建设等方面开展。主要模式有高校推进型、企业主导型和政府引导型三种,其中高校主导理论,企业协同实践 是最典型的一种模式。近年来,高校通过企业导师进高校,高校教
8、师进企业的双向模式,推动校企交流合作,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高校依靠生产实习、实践环节让企业和学生相互了解,帮助学生就业,促进企业获得优质资源。三、校企协同育人实践中的问题思考(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探索略显缺乏随着对专业技术人才需求的增加,企业希望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培养过程,同时希望学生参与到企业生产实习等 活动。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也能够促进企业的良性开展。大局部高校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不断适应时代发 展新要求的前瞻性、综合性开展模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和探索略显缺乏,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差异性,很难挖 掘出具有前瞻性的需求,导致校企对接存在瓶颈。学科开展速度快,教师
9、的研究方向多元化,与企业直接对接度低;同时,企业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很难及时收 到有效的反应。大局部高校还是延用已有的培养体系,导致局部课程跟不上社会开展的需求。传统理论课程和专业课程 的讲授,很难满足专业开展的要求,且专业知识的摄取效果差,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引入实际案例,增加了实践环节, 但实践环节难度低,很难改变学生动手能力差,独立解决复杂问题能力弱的现状。因此,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薄弱, 与企业的用人标准严重脱节。(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多主体复杂系统,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对于企业的依赖度高,如资源、技术以及实践场地。 高校希望企业能够提供学生实习的场所和资源;
10、而企业那么希望高校能够根据企业的需求,订单式培养人才,缩短企业人才 培养周期,也提高企业用人本钱。目前由于高校为企业提供的技术服务缺乏,使得企业达不到预期目标,高校和企业间 的利益不对等,导致高校热而企业冷的现象,直接影响企业的参与度。高校和企业隶属于不同的组织机构,双方的利益诉求不同,且运行规那么各异。双方资源和信息不对等,各自对于 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等多个环节存在差异。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的资源交换有着明确的交易规那么和目的性,而在现有 模式下,存在资源共享难、人才培养周期长等问题,市场机制下无法发挥其应用的效力,此时便需要相应的保障机制来 弥补。然而,法律政策在关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的
11、规定都比拟宏观,以鼓励性为主,缺乏具体条款,造成合作双方 权责不明晰。(三)协同育人师资力量缺乏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必须落实通识教育,打破专业、学科、学院限制,实现人文、 科学和工程的有机融合。与之相适应,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必不可少。首先教师具备爱岗敬业的精神、高尚的职业情 操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其次,教师需要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面,扎实的专业基础,具有工程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能力和实 践教学能力;再者,需要关注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前沿学科;具备指导学生研发、创新能力和解决复杂工程的能力,能 够指导学生迎接挑战和处理复杂问题。注重引进高素质人才,注重教师的企业行业经验和工程
12、实践能力。但是这种提升 尚处于“增量”阶段,还未上升到“提质”阶段。(四)校企合作深度不够,缺乏有效的评价监控机制癌同育人意味整合各层次的优质资源,树立一致的教育理念,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育人体系。由于各方面条件 所限,本专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比拟低的层次。由于高校和企业的不同社会地位和开展目标,校企合作的切入点也不够 精准,与企业的合作主要表达在观摩和模拟实习,企业导师也很少进入课堂教学,主要以带队参观和指导基地实践为主。 近年来,通过专业实习、实践环节与企业保持长期合作,初步获得一些经验和成果,教师和企业的合作紧密度提升,学 生通过实习获得职位的人数也有所提升,但总体来说协同育人的深度不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方 高校 一流 专业 建设 协同 育人 机制 探索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