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复习提纲(实用必备!).docx(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核心考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一课踏上强国之路核心观点:L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2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重要性】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 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根本原因】4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 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5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一、坚持改革开放L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
2、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2.中国共产党担当的历史使命。(1)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终于站起 来了。(2)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3 .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 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4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5.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
3、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6 .改革开放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 济制度。社会: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1页共31页通过网络参与立法;通过网络表达诉求和见解。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有哪些?)二、参与民主生活制度内容地位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
4、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 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 基本政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L公民意识:包括宪法意识、权利义务意识、平等意识、参与意识、民主意识、规则意 识、法治意识、全球意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创新意识、开放意识等。2 .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内涵、原因及要求。(1)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 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如:有序投票;参加
5、职工代表大会;政协委员调研; 依法信访等。(2)原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公民参与是 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民参与民主生 活是具有国家主人翁意识的体现。要求:对国家: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对公 民: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 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 .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形式地位方式(途径)要求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遵循公开、公
6、平和公正的原 则;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 地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 到充分实现的有效 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 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 社会公示制度和社会听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 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 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第10页共31页证制度等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 活、行使公民监督权 的具体体现信访、人大代表联系群 众、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网上评议政府等依法行使监督权;坚持实事求 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4 .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监督的意义。(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1)对国家: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2)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7、提高工作效 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3)对公民:有助于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 的参与热情。5 .增强公民民主意识的原因及意义。(1)原因: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 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 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意义:有利于提高公民个人素养;有利于提高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的质量和水 平;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6 .公民增强民主意识的做法。(1)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
8、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2)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3)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4)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养,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课建设法治中国(全面依法治国)一、夯实法治基础(法治)7 1 .法治的重要意义。(为什么要选择走法治道路?)对国家和社会: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法治是现代政治文 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全面依法 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对公民:法治能够
9、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 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 地生活。8 2 .法治的要求。实行良法之治。良法反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维 护公民的基本权利,符合公平正义要求,促进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良法的作用)(2017.10)第11页共31页实行善治。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通过赋予公民更多的参与公共活动的机会和 权利,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4 .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实践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明确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并
10、将其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 局予以有力推进。(2)党的十九大召开后,党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全 面依法治国又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 历史性成就,全面依法治国实践取得重大进展。5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及要求。(1)内容:要求: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科学立法);使每一部法 律法规都得到严格执行(严格执法);使每一个司法案件都体现公平正义(公正司法);使 每一位公民都成为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全民守法);(2019.11)坚 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6 .建设中国
11、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哪些原则?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 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我国实际出发。二、凝聚法治共识(建设法治政府)1 .政府的权力来源、宗旨、作用、工作要求及工作原则。权力来源:人民。(2)宗旨:为人民服务。作用:政府管理人们的社会生活;人民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4)工作要求: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要按照法治原则运作, 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4 .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第12页共31页(1)对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 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
12、和民主化;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 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2021.11)对公民: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5 .我国为什么要坚持厉行法治?(1)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2)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6.厉行法治的要求。(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7.厉行法治的做法。(如何推进全面依法治国?)要求示例科学立法立法机关科学立法:刑法修正案、数据安全法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严格执法行政机关严格执法:“老虎”“苍蝇” 一起打;加大力度惩治“老赖”、海外 猎狐、扫黑除
13、恶公正司法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纠正冤假错案、公开审判、网络庭审直播全民守法公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企业依法 经营、依法纳税国家: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尊重和保障人权。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 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社会: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在全社会鲜 明地树立起“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文化导向。(4)公民(青少年):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要增强尊法学法 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
14、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8 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因及做法。(1)原因: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 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做法: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 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第三单元文明与国家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核心观点:L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第13页共31页2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推动中华优秀传
15、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创新性发展。【做法】4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的精神力量。5 .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 大民族精神。6 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作用】7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 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 力。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
16、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 价值准则)。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重要性】10 .公民要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法】一、延续文化血脉(文化传承)【文明】1 .文明是社会进步的状态,凝结着民族的价值追求。文明是个体教养和开化的表征,也 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2 .文明的基础:人类文明从来都是以进步文化为基础的,没有进步文化的发展,就不会 有文明的发展。【中华文化】L中华文化的产生、特点和组成。(1)产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开发建设祖国
17、的大 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用2)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组成: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 呈的文学艺术等。2 ,请你列举几例中华特色文化。(1)物质文化:长城、故宫、秦始皇陵兵马俑、明皇陵、颐和园、武当山古建筑群、梵第14页共31页 净山、九寨沟、武陵源等。(2)非物质文化:京剧、武术、篆刻、汉字、书法、皮影戏、太极拳、送王船等。代表人物:孔子、老子、韩非子、李白、杜甫等。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3 .徽文化的代表:徽派建筑、黄梅戏、凤阳花鼓、宣纸、徽墨、泗州戏、芜湖铁画等。团4.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18、。(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原因。)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 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 处的自信和自豪。5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团6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1)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中
19、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软 实力。2014.16(3)(2)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利于丰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和可持续发展。(4)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7 .传承和保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怎么做?国家:制定并完善保护传统文化的法律法规;加大保护传统文化的资金投入力 度,给予更多政策支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文化旅游;培育传统技艺接班 人;保护文化遗产;吸收、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提高文化软实力, 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公民(青少年):积极主动学习
20、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在继承和创新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保护优秀传统文化 的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为保护和弘扬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言献策;敢于同破坏传统文化的行为作斗争。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实践。9,请你为某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设计一条路线,使学生沿途能够学习和感受中华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第15页共31页路线1:走进徽州古村落、江水画廊,饱览芜湖铁画,学习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徽文 化,感受中华优
21、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路线2:走进渡江战役纪念馆、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了解中国近代革命历程,学习中国 革命文化,缅怀革命先烈,厚植红色基因。路线3:走进安徽省话剧院和安徽省图书院,学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感受改革创新的 时代精神。【文化自信】L文化自信的内涵及重要性。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 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重要性: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如何正确看待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这一现象?(1)说
22、明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左右对应助理解说明我国重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维护我国文化安全。有利于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回3.如何增强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 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跨越时空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4)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传统美德】回L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涵。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2)内涵: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
23、; 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孝敬父母、尊 敬师长的伦理规范;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等。2 .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地位)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 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作用)第16页共31页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 为一种文化基因。(影响)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回3 .青少年践行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和具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与法治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道德 法治 核心 考点 复习 提纲 实用 必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