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





《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鉴赏诗歌的意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解读意象,体悟诗情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所谓意象,是诗歌中熔铸了诗人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诗人根据现实生活中的各种 现象加以艺术概括,形成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景 象。诗歌通过意象的连缀构建诗歌的意境。在红烛一课中,诗人闻一多围绕红烛 这一意象,展开全诗,表达了自己为了祖国在所不惜的奉献精神,读来令人感动。诗歌是形象性与抒情性的统一。诗歌中的感情是通过诗歌中描写的形象、意象表 达出来的,所以,我们在理解诗歌时必须先从诗歌中的形象、意象人手,进而把握诗歌 传递出来的感情。一.设题方式:L指出某意象的内涵。2.指出某意象的作用二,技法攻略解题妙招L抓物象的特点。抓住物象所体
2、现的特征,分析寓于物象中的思想感情。关注诗歌的有效信息:诗题点题句,作者,注释,表达感情的诗句,找到解题的切人点。2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的内在品格、精神,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写之物的刻画,找到与“志”的 契合点,从而把握主题。3 .抓物象的特定内涵.在中国古代诗歌中,作者常用一些特定的事物来表达主题题思想及感情,这些事 物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被作者赋予了某种特定的内涵。分析古代诗歌可以从这些事物 的特定内涵人手。如:冰雪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_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蝉品行高洁。草木繁盛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梅花一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松坚贞、高洁。梧桐一凄凉,悲伤
3、。三.答题模板解题步骤第一步:分析诗歌的意象(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及特点。第二步:分析艺术效果。第三步:分析蕴含的作者的感情。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黄莺歌唱写 出江南美丽的春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 行),白居易用黄莺鸣啼.燕子轻飞来说明春天的来到。答案与解析:(-)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 绪积蓄气势的作用;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 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解析: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前。诗人把酒比作进军
4、的旗鼓,把笔”比作杀敌 的刀槊,以书前喻战前,是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给人以势不可遏的感觉。第二个“酒 出现在作书后。以作书后的喜悦喻战后的欢快心情,表现出须臾收卷之神速,举酒复 饮之惬意,瞬间胜利之迅疾,狼烟尽扫之自豪。(二)1.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项,“万亩良田错误。“井即市井,此处指山城住户。万井指千家万户。答案:C2.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A项,用黄鹏婉转的叫声反衬抒情主人公内心的悲凉。B项,用雁声体现岁晚途远的悲凉,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情感。C项,以苍鸠鸣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D项,用 “莺啼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
5、爰之情。笞案:B【诗意速通】拂晚时分直向巴峡而去,春日将尽之际我十分思念京城。江色晴明有一 位女子在浣洗,旭日初升群鸡竞相啼啼鸣。水上人家在船上做生意,山间桥上行人如 在树梢上行走。登上高处万家井邑出现,眺望远处二水流过十分澄明。人们都说着异 乡的语言,黄莺却啼着故乡的声音。多亏自己深知山水情趣,稍可排解一下离乡愁情。!1!、真题例析(-)(2018全国口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嶂。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问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
6、要分析。(二)(2017.北京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注行。登高万井出,眺进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注树杪:树梢。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2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
7、法的一项是()A.欲暮黄耐喈,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R常用意象及其内涵(-)(-)树木类L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 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 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2 .竹子竹子具有性直 心空 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
8、不知,明月来相照。竹 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爰。3 .杨柳“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 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一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喋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 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4.梧桐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 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
9、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 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照声声慢)等。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前谁种芭蕉树,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 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 芭蕉为怨俳。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 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
10、凄怆的, 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6.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 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日: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日:臣举贤 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 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7.怀桔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 去,拜辞坠地。术谓日: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日:欲归遗母。术大奇 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 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入门怀桔拜,身今
11、却在白云边。”(二)花草类L红叶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掳云溪友 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 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 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 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 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12、汉宫秋。“温 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土:秋风 生渭水,落叶满长安。”3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 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 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4 .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爰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爰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幼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
13、汪进土 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5 .芳草“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了 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 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 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 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 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 春:“绿仰芳草长亭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诗歌的意象 高考 语文 鉴赏 诗歌 意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