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排查 回扣落实(九).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阶段排查回扣落实(九)一易错易混再巩固.关于种群的5个易错点(1)种群数量W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强 调”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即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加。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保持稳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 还与气候、食物等有关。此外,迁入率和迁出率也与种群数量有关。(3)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 物或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也可用样方法调查。(4)“S”型曲线的开始部分W“J”型曲线:“J”型曲线自始至终都保持指数式增长,而 “S”型曲线自始至终都具有环境阻力,因此不能认为“S”型曲线的开始部
2、分是“J” 型曲线,只能说比较接近。(5)环境容纳量W种群所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环境容纳量是指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 的最大数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值是种群在某一时间点出现的最大值,这个值存 在的时间很短,大于环境容纳量。1 .与群落有关的4个易混点(1)捕食和竞争并非都是不利的:实际上被淘汰的都是不适应环境的个体,有利于 对环境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有利于生物的进化。(2)竞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为了争夺资源、空间等生活条件而发生斗争,并不 都是由争夺食物引起的。(3)演替并不是“取而代之”:演替过程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群,是一种“优 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4)演替并不都是“不可逆”的:演替是生
3、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但人类活动可使其不按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2 .与生态系统有关的4个易错点(1)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起点和终点不同: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终点是热能散失;而物质循环中的物质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 间循环往返,无起点和终点。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的范围不包括细胞之间的传递,而是指种群内部个体之 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并不都呈负相关(4)引入新的物种不一定都会增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二、长句应答多强化.名词解释(1)(必修3P67)环境容纳量: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
4、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 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2)(必修3P7i)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3)(必修3P73)竞争: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相同的资源和空间而表现 出来的相互抑制现象。(4)(必修3P73)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5)(必修3P72)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6)(必修3P78)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7)(必修3P88)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8)(必修3P101)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
5、进 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9)(必修3Pl09)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10)(必修3Pl24)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 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1 .教材黑体字(1)(必修3P60)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必修3P66)自然界确有类似细菌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形式,如果以时 间为横坐标,种群数量为纵坐标画出曲线来表示,曲线则大致呈“J”型。(3)(必修3P67)种群经过一定
6、时间的增长后,数量趋于稳定的增长曲线,称为“S” 型曲线。(4)(必修3Pl07)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 不开信息的传递。(5)(必修3Pl23)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6)(必修3P109)鱼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 基础。(7)(必修3Pl23)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 破坏、酸雨、土地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等。(8)(必修3Pl25)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有潜在价值、间接价值、直接价值。(9)(必修3Pl28)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
7、况下,满足我们 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自然、经济、社会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2 .教材结论性语句(1)(必修3P61)估算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前者适用于植物 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后者适用于身体较大、活动能力强、活动范 围大的动物。(2)(必修3P62)种群密度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性 别比例可通过影响出生率而影响种群密度,年龄组成则可通过影响出生率、死亡 率影响种群密度。(3)(必修3P67)理想状态下无环境阻力,种群增长可呈“J”型曲线模式,无K值;现 实状态下,种群可呈“S”型曲线增长,有K值,且在K/2处,增长速率最快。(4)(必修3P89)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食物网。(必修3P9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内容包括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 和散失过程。(6)(必修3P96)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一般来说,在相邻两个 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只有10%20%。(7)(必修3Pi()7)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在个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种群繁衍、生物种 间关系调节、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持等方面均是不可缺少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