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赤壁赋》学案 (2).docx
《高中语文《赤壁赋》学案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赤壁赋》学案 (2).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赤壁赋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苏轼被贬黄州的有关背景和“赋”的文体特点。2 .梳理积累文言知识点,理解背诵课文。3 .理解作者借清风、明月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法。学习任务1:理解作品内容,需要我们“知人论世”。请同学们识记下面重点内容。(1)请根据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对作者的认识,写一段介绍苏轼的文字。(2)文体知识(2)文体知识赋是介乎韵文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 鸿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赋、格律严谨的律赋,至中唐以后,赋开始向散文化发展,杜 牧的阿房宫赋可称滥觞,欧阳修的秋声赋已趋向成熟,苏轼以横溢的才华和杰出的创 造力,
2、进一步兼取古文和赋的优点,用写散文的手法作赋,他撰写的前后两篇赤壁赋自由 流畅,似诗如画,蕴含深邃的哲理,把散文赋的写作技巧发展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赋的特点:在内容上“体物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寄托讽喻之意。在形式 上“铺采摘文”,即注重铺叙,辞藻华美,浓墨重彩。赋将散文章法与诗歌韵律合二为一,句 式长短错落,声韵和谐,多用排比、对偶,以铺陈事理,保存诗意。(3)抒情手法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不只是客观的描 写,而是在写景时运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使情与景有机融合,达到浑然一体的艺术 效果。.(4)文化常识望:阴历易信十五日;
3、既望,阴历每月十六日;朔,阴历每月初一;晦,阴历每月的末 一天。斗牛:星宿名,指斗宿和牛宿。白露:文中指白茫茫的水汽。现在我们提到的“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天气转 凉,早晚气温降达零点温度时,水汽在草叶上凝成晶亮露珠,所以就称之为“白露”。俗语: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莠齐。”即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壬戌:“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为干支纪年。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A.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 六年,廉颇为赵将。”B.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一般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如琵琶行:“元和十年。”C.干支纪
4、年法D.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如核舟记“天启壬戌秋日”,“天启”是明熹宗朱由校年号,“壬戌”是干支。(5)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任团练副使。 元丰五年(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 一篇为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壁赋。这里所选的是前一篇。其实, 苏轼所游的并非三国时周瑜大破曹军的赤壁,周瑜破曹是在湖北嘉鱼东北的赤壁。作者在这里 只是触景生情,采用当时的传说,借题发挥,以抒发自己被贬谪后内心的苦闷和对宇宙、人生 的一种感悟。学习任务2:文言知识点的梳理
5、直接影响到文本内容的理解,请同学们完成以下内容。(1)请把你认为重点字的读音标记在课本上。(2)请找出文中的通假字,用自己常用的符号标记,要求能够解释。(3)请找出并标记文中的古今异义词,要求能够解释。(4)请找出并标记文中的词类活用词,要求解释其意义和用法。(5)请找出文中的特殊文言句式,并在文章中表明属于何种类型。(6)请在文中标记你认为重点的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7)请解释下列成语,并整理到课本上。如泣如诉、不绝如缕、正襟危坐(补充:危言危行、危言耸听)、沧海一粟、杯盘狼籍学习任务3:夜游赤壁,主客问答,尽显人生态度。请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1:感受景观,如在眼前“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是中
6、国文化的传统。赤壁赋“以江山风月作骨”,富有层次 地写了赤壁所见、历史之中、哲理感悟的江(水)月。试从文中找出重点语句并概括景物的各 自特点。赤壁赋赤壁之水月历史之水月哲理之水月重点语句各自特点活动2:语言艺术,点评领略本文为文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请仿照示例,从文中选出你认为精要传神的文字加以点评,并在班内交流。示例1: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点评:写出自身融于自然之中的超然之感,仿佛遗世独立,与万物化为一体。从中可以感受到“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的快乐、适意,还有在广阔天地之间超脱世俗羁绊的自由、从容。活动3:主客问答,儒道对话“主客问答”是赋体文章的特色,在文
7、中也是儒道的对话,是苏轼内心两个自我的辩论。 仿照示例,各找两处体现儒与道思想的语句,并体会苏轼的复杂情思。赤壁赋语句情思2儒家思想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以美人比君,可见忠君之殷切;情怀悠远, 思为世用,建功立业,成就人生道家思想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渴望凭虚御风,超尘出世,顺乎自然,获 得精神的超脱文章主旨:文章通过泛游赤壁的所见所闻,以及主客之间的相互辩驳,反映了作者由故作旷达到陷于 苦闷,又由苦闷到解脱的思想过程,表现了作者在“乌台诗案”遭到巨大的挫折后,虽身处逆境 却仍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堂检测1.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七月既望望:月满为望,指农历每
8、月十五日B.倚歌而和之和:同声相应,唱和C.山川相缪缪:缭,盘绕D.举匏尊以相属匏:酒杯2.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游于赤壁之下/惟江上之清风 B.浩浩乎如凭虚御风/知不可乎骤得 C.月出于东山之上/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D.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侣鱼虾而友麋鹿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凌万顷之茫然 C.挟飞仙以遨游D.望美人兮天一方 4 .下列句子中和其他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月出于东山之上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C.而今安在哉D.徘徊于斗牛之间5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壬戌之秋”中的“
9、壬戌”是古代纪年法中的干支纪年,文中指宋神宗元丰五年。B.苏轼与其子苏洵、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C. “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D.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掀起围困C.而卒莫消长也: D.举匏尊以相属:8.下列句子中“之”A.倚歌而和之C.惟江上之清风到底嘱托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渺沧海之一粟D.苟非吾之所有A.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少无适俗韵B.固一世之雄也/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虽一毫而莫取/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D.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不若孀妻弱子.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
10、确的一项是A.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起, 7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8 .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B.顺流而东也 C.哀吾生之须臾D.侣鱼虾而友麋鹿”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2)在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诗句是“(3)苏轼的赤壁赋中,从侧面写出箫声的魅力的句子是“(4)在赤壁赋中,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5 )赤壁赋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在星斗间徘徊的
11、语句是(6)苏轼在赤壁赋中指出我们若从变化的角度来观察,那么一眨眼之间,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其语句是“的,其语句是“化,其语句是“的,其语句是“”;如果从不变的角度观察,则万物都是无尽(7)赤壁赋中写出了飘飘欲仙的神态,好像身体在天空里驾着风飞行,脱离了现实社会,不知道哪里是尽头,其语句是“(8)赤壁赋中客人把自己和曹操进行了对比:曹操当时是“触胪千里,旌旗蔽空”,而你“举匏尊以相属”。1L翻译下列句子。(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类文阅读由此及彼,拓展视野游兰溪苏轼黄
12、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娜店。余买田其间,因往相(看,观察)田得疾。闻麻桥人 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聪慧过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 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 在薪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王羲之)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 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同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 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鉴赏评论】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三月。苏轼时年四十七岁。元丰二年,谏议大夫李定国等 诬奏苏轼写诗谤刺朝政,苏轼谪黄州团练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赤壁赋 高中语文赤壁赋学案 2 高中语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