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x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诗歌基本内容,了解白居易和琵琶女两人身世的相似性;2、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3、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教学重点1、理解全诗大意,掌握重点字词;2、把握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表达技巧;3、掌握诗人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教学难点1、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2、了解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音乐的高超技法。教法诵读法、讲授法、研讨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学生自主预习(30分钟)(一)诵读.自由诵读课文,扫清读音障碍。溢p存n浦口 铮铮zhCng然 倡chdng女 贾g订人 潺xUn阳 荻di花轻拢16ng
2、慢捻nidn抹m6复挑tido初为霓ni裳chGng后六幺ydo虾hd蟆陵红绡xiao 钿dian头银篦bi呕Ou哑yG嘲zhao晰zha.参考注释,再读课文,并将重点字词的解释写到文本中。1 .自读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行”这一文体、文化常识。【自主学习】走近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 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与元稹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 为事而作”,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唯歌生民病”、“句句必 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那么 代表他艺
3、术上的最高成就。现存诗近三千首。写作背景白居易生活在由盛转衰的中唐时期,当时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很尖锐。外族不断入 侵,自安史之乱后,国内连年战乱,民不聊生,统治阶级内部朋党之争日益加剧,整个社会 的政治经济日渐衰微,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白居易早年避乱江南,接近人民,对政治的混乱、 人民的疾苦深有感受。唐宪宗元和十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 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 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洲 司马。对于这次遭贬,诗人既感伤有愤慨。到江洲后一年的生活更使他感受到世
4、态炎凉。他 有满腔的怨愤无处倾诉,到江洲的第二年就创作了这篇著名的长诗。文学常识关于歌、行、弓上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 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 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拟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 于变化。文化常识.元和十年: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 年。如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游褒禅山记“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二1 .左迁:降低官职,即“降官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2 .司马:中央官名,西周始置,位次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
5、寇并称五 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汉武帝时置大司马, 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骤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 称。3 .出官: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4 .教坊,即教坊司,中国古代宫廷音乐机构。始建于唐代,称为教坊,专门管理宫廷俗乐的 教习和演出事宜。一度改名“云韶府”。宋元两代亦设教坊;明代改教坊为教坊司,隶属于 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至清代雍正时改教坊司为和声署。6杜鹃啼血: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二)思考1 ,熟读序言,思考序言有什么作用?明确:(1)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故事的经过。(2)概
6、述了琵琶女的身世。(3)交代了作者的写作动机。(4)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凄切伤怀2,通读全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各段的内容。明确:(1)诗人江头夜送客,忽闻琵琶声。(2)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才能。(3)琵琶女自诉不幸的身世。(4)诗人自叹贬谪之苦。(5)诗人重闻琵琶声时激动悲切的强烈感情。二、教师检查预习情况,与学生探讨思考题(15分钟)第二课时一、导入播放视频琵琶行,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引入新课。师: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一个歌女,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 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丹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 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
7、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 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二、熟读第一、二自然段,赏析并反应精讲.赏析开篇“将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两句话。秋夜我到沼阳江头送一位归客,枫叶荻花在秋风里瑟瑟作响。表达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风声。景物暗淡萧条,景中有情。令人顿感 秋凉袭人不断,渲染了送别时人物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1 .指出“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这两句使用的手法。译: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设宴饯别,举起酒杯要饮却无音乐助兴。(1) “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主人”与“客”互补,意为主人和客人一起下
8、马一起上 船。互文是古汉语中特有的修辞格之一,它是在结构相近的几个并列词组或语句中,相应位置 上的词语互相补充、互相渗透、互相隐含的修辞手法。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中“将军”与“壮士”互补,意为将军和 壮士征战十年身经百战后归来。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出塞)的前句中“秦”与“汉”互补,意为秦汉时 期的明月照耀着秦汉时期的关隘。(2) “管弦”:指音乐,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 替整体,就是借代。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例如“巾帼不让须眉”中以“巾帼”借代女人,以“须眉”借代男人
9、。再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以“死骨”借代尸体。3 .赏析“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两句中“惨”和“茫茫”两词的妙处。酒喝得不痛快还要伤心将要分别,一个“惨”字,直抒胸臆,真实表现了当时的场面气 氛和人物心境。“茫茫”,写江水的茫无边际,这是表达别时的情景,但景中含情,茫茫月色 中无不弥漫着作者的离愁别绪,诗人此时的哀愁就象那茫茫江水一样无边无际。小结:在远离京都的涪阳江边送客,这不是一般的离愁别恨:暮色暗淡,更使人惆怅惜别;秋 叶衰草,秋风萧瑟,更显出荒凉寥落;没有音乐助兴,只能对饮闷酒,借酒浇愁,更反映出 失意谪居的冷落寂寞这些描写,为悲剧性的人物琵琶
10、女的出场,创造了悲凉的气氛。 4、“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在文章中有何作用?忽听得江面上传来琵琶声;我忘了回归客人也不想动身。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要走的不想走, 要回的不想回了,从侧面表现了琵琶曲强大的吸引力量。这两句,从感情上来说,是由抑郁 到惊喜的一个转折;从结构上来说,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先闻其声,后见其人。板书:景中有情一一凄凉愁惨.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这些 比喻写出了音乐怎样的特点?明确:比喻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琵琶行-并序 琵琶行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