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2 《诗经》二首《蒹葭》.docx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2 《诗经》二首《蒹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2 《诗经》二首《蒹葭》.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课时学习兼葭精彩课堂V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同学们,有人会唱在水一方这首歌吗?它是早些年一部电 视连续剧的插曲,由兼葭改编而成。可见诗经对后世文学 创作有很大影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兼葭。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 .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兼葭(jidn jia) 溯涧(sti hui) 晞(xi)湄(m6i)跻(ji)澳(si)71E(zhi) 土氐(chi)2 .重点实词【兼葭】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溯洞】逆流而上。7 .事件过程描述详细具体,内容虽多但显得有条不紊井然有 序,体现了作者清晰的思路与谋篇布局的能力。8 .外貌描写生动形象,物品容颜逼真穿着恰当合体,宛如
2、反 映物品性格的一面镜子,真是所谓“相由人生”。9 .环境描写客观真实,环境为物品的性格服务,更好地解释 了物品性格形成过程中的来龙去脉。10 .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寥寥数语,将物品的性格特点勾勒 得一览无遗,物品的言谈举止具有了鲜明独特的个性。11 .前后内容关联不够紧密,部分内容过于孤立,与文章主 体联系不够密切。12 .叙述简略粗糙,唯有框架式结构,物品缺乏鲜明的个性 特征。13 .详略安排不当,主次不够分明。14 .内容多为线条式勾勒,缺乏点式的细描。与时代气息不 符,内容过于陈旧老化。15 .重点突出,中心明确,立意鲜明。16 .观点明确,好恶立场分明,使人一目了然。17 .主题直接凸
3、现于内容之中,明了扼要,毫无赘意。18 .主题严肃,思想高尚,进取心较强。19 .中心不够明确,立意不够清晰。20 .主题含混晦涩,文意渺茫含糊,写作目的不清。介绍物品作文评语1 .选材过于通俗,不具一定的代表性,老题材老思想,平淡 无奇。2 .虽然选择了生活中具有一定叙写价值的事件,但由于分析 不透彻,挖掘不深,事件潜含的道理未能深刻地体现。3 .选材平淡无奇,过于老旧粗俗简单幼稚,不具新意,难于 深刻地反映生活的时代性真实性。4 .未能通过小事情反映大道理,“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运 用还不够娴熟。5 .对物品形象缺乏多角度的刻画,只是选取了某一狭窄的题 材,片面地显现了物品某一方面的性格特
4、征。6 .能够选择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题材,事件的代表性较 强。7 .选材新颖独特,不附平庸,一扫迂俗之气,令人耳目一新。8 .虽述平常事,但分析透彻合理,理性挖掘较深,凸现了事 件的本质。9 .事件虽小,但反映出较深刻的道理,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溯游】顺流而下。【阻】艰险。【晞】干。【跻】(路)高。【抵J水中的小块陆地。矣】水边。【让】水中的小块陆地。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朗读指导1 .全班齐读诗歌,要求学生结合上一课时介绍的关于诗经 的艺术特点,体会兼葭的音韵美。2 .请男女生交错进行朗读,把音韵美通过朗读表现出来。3 .学生朗读后,教师正音,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请学生自由 发言,
5、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的。【交流点拨】音韵美表现在:都是四言句,朗读时采用“二 二”拍,听起来很整齐。作品押韵:第一章押“ang”韵,韵脚有 苍、霜、方、长、央。第二章押“i”韵,韵脚有萋、晞、跻、 垠。第三章押“i”韵,韵脚有已、谀、让。运用叠词押“苍苍、萋萋、采采”;运用叠章,统一内容的反复咏唱,这样有一唱 三叹的美感。(二)整体感知请学生结合注解,尽量用优美的语言翻译作品第一章。引导学 生对比:第二、三章的内容是否与第一章重复?【交流点拨】(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明确)三章所写的内容是 相同的,表现了一位痴心、痴情男子对心上人的爱恋、追求和求之 不得的伤感。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质
6、疑问难深层探究1 .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主人公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 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交流点拨】“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妖” “溯涧从之, 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扯”。2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交流点拨】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理 由:主人公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 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求而 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3 .兼葭是怎样表达主题的?【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的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 的景色,
7、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 出诗人对“伊人”的追寻,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 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步骤四探究写法比较阅读(一)写法探究1 .兼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交流点拨】诗歌开篇便向读者展示了一幅凄凉的画面:一 个深秋的早晨,天色朦胧,笼罩在晨雾中的是一望无际的沾带露珠 的芦苇滩。一条河流,蜿蜒而去。望远处,是一块小小的沙洲I。这 是一幅萧瑟的晚秋晨光图,烘托出主人公凄恻的情感。诗的每章景 物描写都有不同。首章“白露为霜”,露凝为霜,是拂晓时;第二 章“白露未晞”,太阳露面,天已大亮;末章“白露未已”,阳光照 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蒹葭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教案:12 诗经二首蒹葭 部编版八 年级 语文 下册 精品 教案 12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