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docx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1000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北京冬奥会追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技术的(),鲜明地表现了奥运会的。 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中 央领导人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努力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 成和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思想精华,展现精神魅 力。”在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将中国古代关于岁月的算 法及其表达出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进行了一次生动展现。开幕式“奥运五环”的亮相 那么采用了李白诗
2、歌中“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让黄河水铺满整个大地,,,在鸟巢 舞台中央()。北京冬奥会不仅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而且以科技手段、时代精 神重新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 。(摘自光明日报2022. 2. 23用好北京冬奥会的文化遗产)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里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构想 构思 构思 构想拔地而起高耸入云拔地而起高耸入云A.融合萃取B.融和荟萃C.融合荟萃D.融和萃取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B.优秀传统文化早已内化为
3、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质。C.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的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 气质。D.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审美趣味,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气 质。3 .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不管对一个时代,还是对一个地区而言,良好的文学生态都非常重要,它是文学可持续 开展的保证。良好的文学生态指标很多,最重要的就是不断补充、日益壮大的文学人口和多 样性的文学性状。而这两点,都离不开众多的文学内刊。从文学的正态分布来讲,良好
4、的文 学生态应该是正金字塔形的。决定一个时代、民族和国家的文学高度的当然是名家名作,包括权威性的学刊物与出版机构,他们高居在金字塔的塔尖。但是塔尖是以塔身、塔基为基础 的,如果没有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塔尖。回顾新时期以来的作家成长史,有许多大家都是从 内刊和民刊发表作品开始自己的文学道路的。不管是从写作还是从阅读上来讲,文学内刊都 在不断地培植我们的文学人口,而文学人口的多少,应该成为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学繁荣 的重要的标志,更是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明素质与文学素养的重要标志。4 .以下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改写,最能突出强调“文学内刊”作用大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文学人口的增加,离不开文学
5、内刊的培植,不管从写作上讲,还是从阅读上讲。8 .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明素质和文学素养的高低,跟文学内刊的关系难道不大吗?C. 一个地方、一个时代文学繁荣,文明素质和文学素养的提升靠什么?靠文学内刊。D.文学内刊,是文学人口增殖的摇篮,是文学繁荣的基础,是文明素质提升的保障。5.根据材料内容填空,补全“良好的文学生态”的形成过程,每空不多于15个字。(5 分)一培植更多的文学人口一 (2)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秋怀欧阳修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感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秋怀罗公升旧日方山子,凄凉寄一箪。虫声来倦枕,秋思入凭栏。
6、已是肱三折,那堪指一弹。中宵更风雨,谁念客毡寒。【注】万钱,丰厚的官俸。罗公升,永丰人,宋末以军功授本县尉。宋亡那么倾资力 图恢复,不果。回乡隐居以终。方山子,北宋人陈情,晚年隐居在光州、黄州之间,“庵 居蔬食,不与世相闻“肱”,指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就是久病成医的意思。6 .以下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欧诗首联,“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运用反问句式,点明了诗人热爱国家而又 心绪黯然的矛盾。8 .罗诗颔联,用“秋思”、“虫声”点“秋”字,用“倦枕”“凭栏”二语点“怀”字, 寓“怀于“秋”。C.这两首秋怀诗,并未凭秋色诉离情、托秋意写
7、别恨,而是借秋景表达他们的忧国 之心,格调高致。D.这两首诗“实而有条理”,流转自然,语无华饰而爱国情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 感秋抒怀诗中的佳作。9 .两首诗均以“秋怀”为题,感秋抒怀,情景交融,但表达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首 诗歌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词情景默写”,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10 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6分) (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 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 , ,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比方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借 此
8、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再如“ , ”。【综合训练】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古物原本是运用于过去某个时间、某个场景,发挥具体功用的物品。而当它被历史的洪 流裹挟至宋人面前,就已然是“实物”而非“原物”。“物”剥离了原本的生活场景,而以 “古”冠之。因此,古物在宋人面前呈现的,首先是逝去的时间。“古”承载了厚重的文化 期待和美好幻想,这种期待和幻想,使得“古物”从“旧物”中脱身,成为时间的文化标志。 宋诗中的古物书写,往往就显现出这种时间的质感。古物是前代的遗存,诗人面对古物,就如同面对一个逝去王朝的兴亡浮沉。“物”因古” 而非凡,因此在诗歌书写中,“物”往往让位
9、于“古”古物承载历史记忆,凝聚成固定的审 美联想,以至于诗人在提笔之时,首先涌上心头的便是那段逝去的历史,那份共同的文化记 忆。宋人对物之审美的个性化,被认为是宋诗的重要特色,并由此引发诗歌抒情形态的转变。 而当诗人面对古物,历史怀想难以回避,古物也由此被赋予了独一无二的文化内涵。古物具有显著的时间属性,诗人以古物入诗,或有意、或无心地运用时间策略,从而增 强了诗歌表现力。苏轼舟中听大人弹琴表达了夜晚在舟中听父亲弹琴的经历:“弹琴江 浦夜漏永,敛证窃听独激昂。风松瀑布已清绝,更爱玉佩声琅铛。自从郑卫乱雅乐,古器残 缺世已忘。千家寥落独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阅兴亡。世人不容独反古,强以新曲求铿锵。微
10、 音淡弄忽变转,数声浮脆如笙簧。无精枯木今尚尔,何况古意堕渺茫。江空月出人响绝,夜 阑更请弹文王,”全篇存在两个时间一一现实时间和历史时间。诗歌以“夜漏永”开头, 以“夜阑”结尾,现实时间是流动的,夜晚在渐渐消逝。在流动的现实时间中,诗歌嵌入了 历史时间。古物的雅正之音,打破了时间秩序,将远古拉近,诗人在现实时间里遭遇了历史 时间。古物的参与,造成时间嵌套的效果,古今有别,又浑然一体,诗歌文本显得更加厚重, 也更富表现张力。除了时间嵌套之外,诗人还常用时间收放的策略。假设干年的历史时间浓缩于古物之中, 这是时间收缩;古物也被置于整个时间之中,从过去流到现在,再流向未来,这是时间展放。 苏轼楼观
11、:“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长有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术谁烧厨灶香,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从秦皇、晋惠, 再到苏轼身处的此刻,一千多年的历史浓缩于老子庙前的古碣之中,古碣既是“阅世如流” 的历史见证者,也必将被后来的历史所见证。古物静默地存在于此时此地,过去和未来却不 言自明。重要的正是那些未曾言说的东西。时间收放并存于诗歌之中,预留出广阔的想象空 间,也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倍增怀古伤古的悲凉之感。因此,时间收放的策略常常被运用 于咏史怀古诗。由此可见,古物自带的时间属性具有丰富的艺术潜能,一经诗人开掘运思,就增加了诗 歌的表现层次和艺术效果。古物
12、对于文学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摘编自邓淞露阅世如流:古物的时间属性)1 .根据原文内容,以下最能表达古物“时间属性”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B. “几日随风北海游,回从扬子大江头。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 祥)C.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 坚)D. “高台已倾潮平地,此瓦一坠埋蓬蒿。苔文半灭荒土蚀,战血曾经野火烧。”(欧阳 修)2 .以下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文章区分“古物”“旧物”的含义,提出了 “物”因“
13、古”而非凡,“物”让位于“古” 的论点。B.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采用总一分一总的论证结构,先提出观点,然后进行论证,最后 进行总结。C.文章从时间嵌套和时间收放两个角度,论述了古物的时间属性,既有整体概括,又有 具体举例。D.文章两次引用苏轼诗歌,意在具体论述古物具有显著的时间属性,古物入诗能增强诗 歌表现力。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古物是剥离了原本生活场景的“实物”,因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期待和美好幻想,成为 时间的文化标志。B.古物静默,过去和未来却不言自明,咏史怀古诗中巨大的心理落差、深沉的悲凉之感 即是由此而生。C.古物承载历史记忆,是连通今昔的桥梁,诗
14、人往往将情感寄托于古物中,借眼前之物 贯穿古今时空。D.古物经诗人开掘运思,对于文学表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审视文学、 文化的视角。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文本一: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 炸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铃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 S: “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 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日是卷古 谊假设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弘范,左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00练含答案 2022 届高三 语文 课时 作业本 1000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