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docx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导学案 一、自主学习.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1 .通过翻译训练提高文言翻译的能力。(一)了解作者、创作背景谏太宗十思疏1 .文学常识填空(1)魏征(580643)字玄成,封郑国公,谥文贞,以直言敢谏著称,史以“逢 臣”称之。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史学家。他死后,唐太宗悲哀不已,亲自为他写 了碑文,并对侍臣说:“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 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2)疏,是古代臣下向君主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又称奏章、奏议,多分条陈 述。2 .写作背景唐太宗是历史上著名的开明君主,他常以隋朝的暴政为戒,不敢过分使用民力, 能够
2、节私欲,明赏罚,听取劝谏,甚至被誉“从谏如流”。但到了贞观中期,随着 生产有了较大开展,人民生活逐渐富裕,对外战争连年胜利,唐太宗渐渐骄奢,渐 渐忘本。他大修庙宇宫殿,四处巡游,劳民伤财,百姓服徭役,常年不能回家。有 大臣为此进谏,太宗却说:“百姓无事那么易骄,劳役那么易使。”针对这些情况,魏 征在贞观十一年,从三月到七月,五个月中,连给太宗上了四疏,谏太宗十思疏 便是其中的第二疏,也称“论时政第二疏,简称十思疏。本文是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作者以政治家特有的敏锐眼力抓住了唐太 宗“忘本”(即忘记以民为本)、“忘危”(即忘记隋亡的教训I)的根本问题,针锋相 对地提出“十思”,简明扼要地论述
3、了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道理。答司马谏议书1 .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丽,晚号画,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画 (今江西抚州)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宋神宗时任宰相。他创新法, 改革旧政,是一位进步的政治家。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文学上的 主要成就在诗文方面。虽然他的作品不多,但其“作品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不受当时绮靡风气的影响,诗歌遒劲清新,散文雄健峭拔。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传世。2 .写作背景那么固前知其如此也()如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于反覆不宜卤莽()某那么以谓受命于人主()于,以授之于有司()人习于苟且非一
4、日()同俗自媚于众为善()故今具道所以()以致天下怨谤也()以授之于有司()(8)以以兴利除弊()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4、词类活用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5、古今异义于反覆不宜卤莽 古义: 今义:指一遍又一遍,屡次重复。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古义: 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故略上报古义: 今义:向上级汇报。(4)那么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古义: 今义: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多含贬义)。6、文言句式(1)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译文:(2)终必不蒙见察。()译文:(3)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译文:(4)以谓受命于人主。()译文:(5)那么众何为
5、而不汹汹然?()译文:(6)至于怨诽之多。()译文:7、补写出以下句中的空缺局部。答司马谏议书中“, ”两 句直接点明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亮出了分歧的焦点所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 ,”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的谬论进行驳斥,说明自 己坚持变法的立场。答司马谏议书中,司马光在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实行变法是、, ,全面攻击新法。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指出决定进行变法是“, 出于皇帝的意旨;新法的制定是“,经过朝廷的认真讨论而 订立;然后再“”,交付具体主管部门去执行。这一 “受”、“议”、一 “授”,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
6、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答司马谏议书中,针对司马光认为新法“生事”的指责,王安石指出新 法的理论根据是“”,根本目的是“”, 这样的“事”,上合先王之道,下利国家百姓,自然不是“生事扰民”。与王介甫书(节选)司马光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 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何以言之?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缺乏 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 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利之人,使之讲利。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
7、利。” 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 皆攘臂圜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 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先散青苗钱,次欲使 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 轻佻狂躁之人,陵株州县,骚扰百姓者。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 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孔子曰:“君子求诸己。”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夫侵官,乱政也。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贷息钱,鄙事也,介甫更
8、以为王政而 力行之;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 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答案谏太宗十思疏(1)本文第一段提出了什么观点?是如何提出的?观点: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翻开话题。先从 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引 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 浅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
9、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 味:德不厚那么不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正反比照后,作者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 地位高,责任重大,如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 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 一样荒诞。反面来说,想要国家长治 久安,就一定要“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这结尾处,不但照应前面(“积德义”和 “德不厚”),提出了文章主旨,而且又充分利用了 “木”与“水”的比喻。(2)第一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比喻论证法:把积德安国这个抽象的道理用固本求长、浚源欲远这种生活常识 进行比喻,使论述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而易懂。正反比照论证法:采用
10、强烈、鲜明的比照使劝谏对象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思国之 安必积德义的道理。3.课文第二段与中心论点有怎样的关系?总结历史教训,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劝谏 君王积其德义5.研究作者智慧及作品的现实意义魏征虽是大胆直谏,但在劝谏中也讲究方式方法,言语也要中听,你能说说 在本文中,作者是如何做的吗?首先是用了比喻手法,使劝谏生动形象化;再就是贬低自己来抬高君王,使对 方耳听直言心悦诚服。魏征对以严法治国持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强调健全法制,你认为可行吗?魏征对“严法治国”既没有推崇,也没有反对,只是认为“法制”不是问题的 关键,根本还在于统治者对天下黎民要竭诚相待。我们强调健全法制
11、,实际也是为 了使天下变成一个公平合理地社会,这与魏征主张“竭诚以待”是一致的,当然也 是可行的。答案:见了想要得到的东西,就想到知足以警戒自己;将要大兴土木,就想 到要适可而止以使百姓安宁;念高危 惧满溢 戒骄傲喜欢打猎游乐,就想到 每年三次的限度;担忧意志懈怠,就想到做事要始终谨慎;戒纵欲虑壅蔽 惧 谗邪,忧虑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接纳下属的意见;害怕谗佞奸邪,就想到端正 自身以斥退邪恶小人;加恩于人时,就想到不要因为一时高兴而赏赐不当;施行刑 罚时,就想到不要因为正在发怒而滥施刑罚。戒赏罚不公3、找出句中词类活用的字,并解释。(1)下:名作动,居于之下(3)傲:形作动,轻视(5)重:形作名
12、,重任(7)能:形作名,有才能的人(9)正:使动用法,使端正(10)安、危:形作名,安逸的环境, (11)固:使动用法,使稳固。(2)终:形作动坚持到底(4)虚:使动用法,使心虚。(6)大:形作名,重大地位(8)善:形作名,好的意见危难的时候(12)安:使动用法,使安定(13)远:形作动,流得远 (14)劳、苦:使动用法,使劳,使苦。(15)意动用法,以为乐(16)长:形作动,流得长远。(17)鸣:使动用法,使鸣,弹奏。4、牢记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古义(1)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古义:树根(2)既得志那么纵情以傲物 放纵情感(3)那么思三驱以为度把作为(4)凡百元首帝王(5)傲物那么骨肉为行
13、路路人(2)必浚其泉源(2)必浚其泉源疏通5、解释重点词(1)臣闻求木之长者高:(3)人君堂神器之重主持(5)永保正疆之处美好,福祉(7)能克终者盖寡能够慢(4)德不厚而望国之迨 等牢(6)承天量命大(8)其可忽乎词,难道 轻视,怠(9)虑挛舷 被堵塞、蒙蔽(11)直赢任之挑选、选拔(13)还聪明之耳目役使、劳损损(15)塞源而欲流长也堵塞(10)那么思正身以曙恶排斥(12)代下亘职 管理(14)亏无最大道哉毁坏、减(16)夫在黑忧,必竭诚以待下 深切的忧虑 臣民(17)那么思懑&自叁 谦虚。 约束,修养。(18)虽董之日严刑一督虚:6、一词多义危 1)居安思危 危难的时候 2)念高用,那么思
14、谦冲以自牧 危险诚 1) 课能见可欲 果真,如果 2)竭雄贝U吴越为一体 诚心盖 1)套始者实繁,克终者尊寡表示不4分肯定的判断2)章失强援,不能独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有“因为”的意思以 1)晟奢以俭 连词,相当于“而”2)斯亦底根以求木茂 连词,相当于“而”,表转折3)震之以威怒 介词,用4)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连词,来5)那么思知足以自戒连.词,用来那么 1)那么纵情以.傲物连词,就 2)竭诚那么吴越为一体 连词,就之 1)臣闻求木之长者;欲流之远者;思国之安善 主谓间,不译2)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 助词,的3)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代词,天下4)简能而任之 代词,他们安 1)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谏太宗十思疏 答司马谏议书 司马 谏议书 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