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思想中的酒.docx





《20世纪中国思想中的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世纪中国思想中的酒.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世纪中国思想中的酒摘要:20世纪以来,科学传入中国成为人们理解、对付酒的新方法。饮酒伤身耗财被视作进德之障碍,不饮酒之 风遂起。在唯科学主义者眼中,饮酒使人昏乱、阻碍理智、影响卫生,理当被禁绝。尽管不少思想家自己饮酒,但却一 直将饮酒与菱廉困顿、意志消沉、懦弱、麻木不仁、自轻自贱、自我陶醉等相关联,对酒充满故意。科学垄断了对酒的 说明与解释,酒成为一种没有文化、没有精神的液体。然而,革命者自发利用饮酒来振发精神,寻求自由、突破、超越。 在经济开展大潮中,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逐渐压倒了科学对酒的贬抑,饮酒成为人之常情与日用之需,但对酒精神的 反思一直阙如。关键词:酒;不饮酒;中国思想当饮酒在
2、明清时期成为日常之事,无论它出现在祭天祀祖、婚丧礼俗之中,还是沉入日常交往合欢之时,酒总是 浸透在深厚的精神传统中,黏附着丰富的精神属性。进入20世纪,因被欧美战败,传统思想、传统生活被断定为落后、 腐朽,祭天祀祖和婚丧礼俗,乃至相应的精神想象都被裹挟其中,一并祓地弃。从科学世界观出发,传统思想与生活方 式都被祛魅。反傅统思潮也斩断了依附于传统思想与传统生活的酒的各种精神属性,酒逑成为一种没有文化、没有精神 的液体。在科学理性的审视下,酒往往以反面形象出现在思想史中,成为思想攻击与禁绝的对象。一、饮酒有悖进德葭酒耗费粮食,饮酒让人麻醉、昏乱、消沉,酒桌上建立的人际关系脆弱腐化。简单地说,饮酒既
3、危害生命,也 损耗财富,这对于20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来说是个大问题。对巳经成为日常生活一局部的饮酒风俗,有识之士或主张革 命,或主张改良。比方在1912年2月23日,蔡元培起草的G社会改良会宣言所附的社会改良会章程第二十九条 有:戒除伤生耗财之喈好(如鸦片、吗啡及各种烟酒等)。酒被归于鸦片、吗啡、烟等有害之物,甚至被当作毒品禁 戒,这比酒诰以来对酒危害性的揭示更进一层。民国元年,蔡元培、吴稚辉. 李石曾、汪精卫、张静江、张继等人在上海发起进德会。会员分三等:1持不赌、不 螺、不娶妾三戒者,为甲等会员;加以不作官吏、不吸烟、不饮酒三戒,为乙等会员;又加以不作议员、不食肉,为丙等 会员。饮酒被视为恶
4、习之一,“不饮酒”那么是远离恶习、洁身自好之品行。进德会欲以此德行与旧式贪官污吏划清界限, 让他们自惭形秽,以到达救治社会的目的。在1912年5月编写的中学修身教科书中,蔡元培提到了饮酒的具体危害,那就是对修身之不利:酒与烟, 皆害多而利少。饮酒渐群,那么精神为之惑乱,而不能自节。能慎之于始而不饮,那么无虑矣。”酒弊,失去理性,精神昏乱, 身亦不能修。要修身,“不饮”是前提。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蔡元培主张学术自由,但基于师法度顿,他对修身进徒一直也没有偏废。他认为,人事 当以道德为本,尤其在大学中,学者之德与才应当相配。蔡元培明确地指出:.大学为纯粹研究学问之机关,不可视为兼 成资格之所,亦
5、不可视为贩卖知识之所。学者当有研究学问之兴趣,尤当养成学问家之人格。”大学研究学问”乃第一要 务,但学问”的增进离不开做学问的人。兴趣人格可以推动学问的进展,可以视为研究学问的前提。因此,兴趣” 褥要认真培养,人格”密要不懈完善。“人格”涉及人的内在涵养,特别包括情感、意志的修为,也包含在社会中与人交接 的自由、平等、友爱等素养。为了促进学者们人格德性之涵养,同年6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发起并成立了.进德会 按照“进德会”的章程规定,入会会员分甲乙丙三种:甲种会员不嫖、不赌、不纳妾;乙种会员在三成之上另加不做官、不 当议员二戒;丙种会员更在五戒之上加不饮酒、不食肉、不吸烟三戒。据戴,当时入会的甲
6、种会员有李大钊、陈独秀、许 德帝、沈尹默、章士钊、马贡初、罗家伦、胡适、王宠惠、张国亲、辜海铭等;乙种会员有蔡元培、范文澜、傅斯年、钱 玄同、周作人等;丙种会员那么有斐漱溟、李石曾、张松年(张申府)、傅汝霖等。一呼百应,这说明修身进德乃当时大多 数学问家之共识。蔡元培在北京大学进德会旨趣书中陈述了“进德会”之旨趣。他首先区分了公德与私德.,并指出,在社会中,个 人私德会影响全体。他举了仪狄进大禹旨酒的例子说:昔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日:后世必有以溺亡其国者。遂疏 仪狄而绝旨酒。司马迁日:夏之亡也以妹喜,殷之亡也以妲己。子反湎于酒,而楚军以败私德不修,祸及社会, 诸如此类,不可胜数。”饮酒属于私
7、德,但其祸往往超出个人而及于社会。尤其是掌权者,其骄奢逢逸会导致祸变纷乘、 浸至亡国。因此,需要防微杜渐、修德自救。同时,饮酒也会影响自身健康、败坏口味,影响1味道之乐,对科学的信奉是20世纪国人的基本思想状况,蔡元培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开始拿科学来为饮酒定性,同时主张 以科学助力戒酒。他说:不饮酒、不吸烟二项,亦非得科学之助力不易使人服行。盖烟酒之嗜好,本由人无正当之娱乐, 不得已用之以为消遣之具,积久遂成痛疾。至今日科学兴旺,娱乐之具日多,自不事此无益之消遣。如科学之问题,往 往使人兴味加增,故不感疲劳而烟酒自无用矣。”科学不仅告知饮酒有害健康,还可以为人提供健康的、可以替代饮酒抽 烟的娱
8、乐。这种说法,非深静于科学者不能言。作为民国以来首屈-指的学界领袖,蔡元培对饮酒的态度很快在知识分子中形成一股不饮酒的风气。不过,吊诡 的是,蔡元培本人始终嗜好饮酒,每餐梆要有他家乡的黄酒,他的酒量还不小,尽管他从没有因饮酒误过事。二、饮酒不科学世纪之初,以近代科学技术支撑的欧美工业化巳经渐入佳境,中国民族工业蹒的起步,而且其中的大局部仍以传 统工艺为基础。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中国组织参会的展品多以茶叶、丝绸等传铳产品为主,其中也包括耒 自全国各地的酒类。陈琪的中国参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纪实记录了中国在博览会上的所有获奖明细,其中酒类获奖 的有直爱省官厅的高粱酒、河南省官厅的高粱酒、
9、山西省官厅的高粱汾酒、山东张裕柒酒公司的各种酒、山东兰陵公司 之兰陵美酒等数个省40余单位的各种酒。依靠传统工艺限造的酒代表着中国工艺开展的水平,也表现出中国人对酒的 热爱。与酒缠结在一起的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到底意味着什么?落后的社会状况与饮酒有何关联?日用而不知的民众对 此惘然,但以苍生为念的知识分子那么不能不思。世纪初期的中国屡战展效,民族心理阴郁,对自身的认知也多持否认。脱离黑暗,开启民智,以智修镌,成为一 代如识分子之共识。饮酒致人昏乱,于智于德有害无益,故时人常拒斥之。现代精神以科学为根底,以理论理性为手段, 以效率为表现形式。饮酒会影响科学活动,会拖炎、干扰理性、降低效率。在此意义
10、上.现代精神与酒似乎不能两立。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思想家们大都将酒视作敌手,态度最激烈的要数激进的科学主义者,如丁文 江、陈独秀悖论的是:欲酒庆祝本是传统观念,本不饮酒的陈独秀在庆祝时也沿袭着传统观念。据栽,“西安事变”蒋介 石被扣消息传来时,陈独秀像儿童过年那样高兴。他托人打了一点酒,买了一点菜,计同狱的人说:我平生滴酒不喝, 今天为了国仇家恨,我要痛饮一杯。他先斟满一杯酒商举齐眉说:大革命以耒,为共产主义而牺牲的烈士,请受奠一杯, 你们的深仇大恨有人给报了;然后,他把酒奠屑在地上。他又斟了第二杯,呜呜咽咽哭起来说,为二位已经牺牲的儿子时 酒。情景十分感人。、吴稚晖、张
11、申府等。作为“科玄论战”之科学派主格,丁文江从不掩饰其对科学的热爱与信仰。科学不但无所谓.向外,而且是教育同修 养搔好的工具。因为夭夭求真理,时时想破除成见,不但使学科学的人有求真理的能力,而且有爱真理的诚心。无论遇 见什么事,都能平心停气去分析研究,从曳杂中求简单,从紊乱中求秩序;拿论理来训练他的意想,而意想力愈增;用经 脸来指示他的直觉,而直觉力愈活。了然于宇宙、生物、心理种种的关系,才能够其知道生活的乐趣。”将科学视为修养 最好的工具,遇事皆能自觉以理性去分析、判断、决定,以科学指导生活。他们眼中,酒有诸多危害,比方:酒为身体 有害(有害健康),酒摧毁理智。简言之,饮酒不是科学的人生。丁
12、文江留学海外,接受西方人的生活方式,讲究科学 人生。据说,他工作再忙,每天都要保证8小时睡眠。他饮食起居讲究卫生,外出用餐,处用开水烫洗器皿。在酒席上 他从不喝酒,但要用酒洗筷子。丁文江自己不饮酒,他也一直劝将饮酒的挚友胡适不饮酒胡适说丁文江:“他不喝酒,常用酒来洗筷子。,1930 :11 E, 丁文江就连续两次致信胡适,劝他不要拼命喝酒,认为“一个人的身体不值得为几口黄汤牺牲。他的第二封信 那么抄录一首戒酒诗:少年好饮酒,饮酒人少过。今既齿发衰,好饮饮不多。每饮辄呕泄,安科六府和。朝醒头不举, 屋室如盘涡。取乐反得病,卫生理那么那!予欲以此止,但畏有讥诃。樊子亦能劝,苦口无所问。乃知止为是,
13、不止将何 如?劝你不要畏人讥诃,毅然止酒。对朋友,丁文江是真诚的。自己认为饮酒有害健康,便也热忱劝诫朋友止饮。其 对酒之敌意不可谓不深。国民党元老中张静江、张维、吴稚理、李石曾等人在1912年便参加了“进德会”,一直不饮酒。早期共产党人陈独 秀、张申府等人也不饮酒。这些人一方面主张启蒙,反对醉生与梦死,另一方面又坚定地以理想改造现实社会,甚至于 将旧社会连根拔起。因此,在对未来社会图景的设计中,他们力主摧毁众神,以可信的科学理性为根基建构新道德、新 精神。酒让人昏乱,是理智的敌人,被人厌恶、被人嫌弃,自然在新世界新精神中被剔除。保守主义者,如桀漱溟、熊 十力等人以建体立极为任。酒迷乱心神,同样
14、被疏离。当然,梁、熊二人深研佛学,不饮酒也可能受佛学影响。这些以救世救心为己任的思想者,提出或接受一种主义往往也都努力去践行,对自己的日常生活也都能自觉检讨。 对饮酒的过激反响说明,他们已经触及了酒的精神。尽管他们对酒还没有形成主题化思考。三、对酒的敌意自由派思想家饮酒,代表人物是鲁迅、胡适、蔡元培、金岳霖等。但他们时酒并不友善。1912年,鲁迅在北京的教育部任职。据他日记中记载,他时常饮于广田居,间或颇醉甚醉,这年8月饮酒 10次,并且,在8月17日池田医院就诊,医生“戒勿饮酒后,仍然“大饮几次,9月又饮酒8次。常饮酒,偶尔过量而 酹可能是年轻人失去了节制,也可能是不服酒、豪兴起而与酒斗败。
15、对于志在四方的年轻人,更可能是在理想遭遇挫 折之后的不满与发泄“酒是自己不想喝,我在北京,太高兴和大愤懑时就喝酒,这里虽然仍不免又小刺戟.然而不至于大, 所以可以无须喝了,况且我本来没有疱. ”。这些壕由对千官场中的鲁迅而言,可能都曾遇到。他自述:“他(范爱农) 又告诉我现在爱喝酒,于是我们便喝酒。从此他每一进城,必定来访我,非常相熟了。我们爵后常谈些愚不可及的痛话J 范爱农是鲁迅的老朋友,在生活无着,前途无望中不停地喝酒,最后也因酒醉溺水身亡。醉是自我暂时之迷失,能够 放心一起醉的用友也是能够愿意彼此包容、相互交融的朋友。但是,一直醉那么意味着一直放弃自我,可以说是“沉沦”了 他说:“我向耒
16、是不喝酒的,数年之前,带些自暴自弃的气味地喝起酒来了,当时的也觉得有点舒服。先是小喝,继而大 喝,可是酒量愈增,食量就减下去了,我知道酒精巳经害了肠胃。现在有时戒,有时也还喝但是和青年说起饮食来, 我总说:你不可喝酒。,鲁迅作哭范爱农日:“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降合沉沦。他们在一起, 即使小醉,说些疯话,亦能把酒论天下,酒意激发起豪情,关心天下兴亡而非沉沦于酒。更多的天下人酩酊大醉却依 然行尸走肉般活着,那才是真正的沉沦!范爱农生活无假设落,偶尔小醉却身亡,岂不痛哉!鲁迅曾因为常饮酒而遭到攻击。1928年1月15日,冯乃超在创造社刊物文化批判的创刊号上发表艺术与 社会生活一文,
17、把鲁迅比成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帝外的人生的老生工1928年5月,叶灵风 在戈壁第1卷第2期发表漫画,将鲁迅描结成酒挺后很小的“阴阳脸老人7为此,鲁迅写了醉眼”中的朦胧作 为还击。当然,按照鲁迅的逻辑,喝酒不喝酒由自己的意志决定,他人无权干涉。基于此,鲁迅一再为自己饮酒辩护: “酒精中毒是能有的,但我并不中毒。即使中毒,也是我自己的行为,与别人无干。且夫不佞年届半百,位居讲师,难道 还会连喝酒多少的主见也没有,至于被小娃儿所激么?这是决不会的。第二,我并不受有何种戒条,我的母亲也并不 禁止我喝酒。我到现在为止,真的醉只有一回半,决不会如此平和。将饮酒视为个人私事,视为可以自主
18、决定的权利, 这正是鲁迅一贯的自觉。对于来自他人的批评,鲁迅会带着情绪反驳。但信奉科学的鲁迅自己对酒殊无好感。他说:“其实我并不很喝酒, 饮酒之害,我是深知道的。现在也还是不喝的时侯多,只要没有人劝喝。饮酒出于无奈,这颇类似魏晋人。事实上,正 因为鲁迅有此无奈,他才会深刻地理解阮籍的无奈。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分析了竹林名士饮酒 的缘由,特别是阮籍。他将出:“既然一切都是虚无,所以他便沉湎于酒了。然而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饮酒不独由 于他的思想,大半倒在环境。其时司马氏巳想基位,而阮辂的名声很大,所以他讲话就极难,只好多饮酒,少讲话,而 且即使讲话讲错了,也可以借辞得到人的原谅
19、。”没有说话的自由环境,不得不饮酒。现实残酷,无力改变,寄情于酒方 可得些抚慰。在此意义上,被迫饮酒悲壮而可叹。在黑暗中寻求光明的鲁迅本人同阮箝一样不得不解。所谓“破帽遮颜过 闹市,漏船栽酒泛中流;且持卮酒食河豚:深药沉醉起,无处觅菰蒲咽0)470。道出的郎是对世道的深深无奈。然而,不得 不醉又非装砰,“装醉”是基于某些不良的动机而饮酒,比方嬴取名士之名利。不得不醉更不是借酒发疯。对于借酒发疯, 清醒的鲁迅一语道破:且夫天下之人,其实真发酒寂者,有几何哉,十之八九是装出来的。但使人敢于装,或者也是酒 的力量罢。然而世人之装群发疯,大半又由于依赖性,因为一切过失,可以归罪于解,自己不负责任,所以
20、虽醒而装起 来。不得不辞为悲剧,装醉”是不负责任的人的行径,那么是闹剧。国贫民弱,思想家们竭力寻求贫弱的原因,与黄弱黏附一起的酒似乎逃脱不了干系。酒总是和欲望、享受、昏乱、 蒙昧联系在一起,饮酒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是不思迸取、贪图享受,是蒙昧堕落;不饮酒那么表示理性、自制、清程、 振作。没有神圣,不用祭祀,酒也沦落凡俗。在追求光明的眼睛里,饮酒的生活愈发黑暗。鲁迅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 孔乙己、阿Q等人皆嗜酒。如我们所知,周公在酒诰中规定了“饮唯祀”(包括祭祀时饮酒、孝养父母时饮酒、祭祀 之后宴饮),汉代将酒作为圣人颐养天下之物,但汉代确立酒傕制度,酒价非下层民众所能承受徉起。宋代经济繁荣,
21、为增收酒傕,政府鼓励、诱惑饮酒。在观念上,宋人将饮酒视为人之常情二明清那么有饮酒为“日用之需”说可参见贡华南 的北宋生活世界与饮酒精神的多更变奏和良知与品味二重奏下的大明酒精神。饮者由祭司(-尸”),到皇亲贵 族,到“士,鼓终到平民,所有阶层都与酒纠缠不清。我们不难理解,孔乙己、阿Q等社会最底层的人也都嗜酒。鲁迅对咸亨酒店中人物的刻画非常简约深刻。他聚焦饮酒,由此显露众人的身份地位,也曲折地透露出饮酒对于 江南民众的精神价值。鲁镇的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粽是当街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 随时温酒。做工的人,傍午黄昏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现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 世纪 中国 思想 中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