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精品教案.docx
《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杨氏之子》精品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杨氏之子课文分析这篇课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主要讲述了梁国姓 杨一户人家的九岁男孩幽默幽默、机智巧妙地应答他人的故事。尤其是“未 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一句充分显示出九岁孩子的聪明机智和超强的应对能 力。课文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颇有趣味。教学时,可围绕“读、解、议” 三字展开:“读”即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准停顿,并在 熟读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积累语言;“解”即在读中解意,引导学生借助 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句子的意思,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提高阅读能 力,并为深入学习作好铺垫;“议”即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围 绕“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展开讨论,体会人物的机敏聪明。教
2、学目标1 .会认“诣、禽” 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 3个生字;理解重 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词语, 疏通文义。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4 .感受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智,进一步认识文言文。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地朗读 课文,理解词句,翻译课 文。2 .通过朗读品悟“未 闻” “应声答日”等词 语,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 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 智聪明。3 .学会随机应变,用 智慧和勇气解决问题。教学难点1 .能理解课文的意 思,体会对话的幽默幽默, 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 明。2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 集、发现、积累、运用
3、精 妙的语言,能在生活中运 用智慧与人沟通。课时安排1课 时【第一课时】欠缺所致。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优点我会继续发挥,对于缺乏我会积极地改正。永远元气流蒿教师寄语同学们,生活让人快乐,学习让人更快乐。学习中有许许多多的快乐,如果你觉得不是,那就是你平 时没有认真学习。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发现学习中蕴涵着无穷的快乐。认真学习使自己进步,只有不断朝 着自己的目标前进,不断前行,做自己所能做的一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要心存侥幸,防止贪婪心作怪。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没有开始的苦, 就尝不到后来的甜。苦苦甜甜就像一部交响曲,汇成我们的一生。拒绝“苦”就等于关上“甜”的
4、门。须 知,攀登的越高,走过的荆棘就越多。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一步一个脚印,成功才会属 于你。【教学目标】1 .会认“诣、禽” 2个生字,会写“梁、诣、禽” 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教学重难点】1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2 .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和机智。【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 .教师课件出示故事,导入对课文的学习,感受幽默。(课件出示故事)有一次,周总理在接见来访的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时,基辛格故意发难说:“为什么你们 中国人走路都低头弯腰的,
5、不像我们美国人走路抬头挺胸的? ”周总理回答说:“那是因为 你们美国走的是下坡路,我们中国走的是上坡路。”这位以语言尖刻而著称的美国外交家当 时哑口无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导语:同学们,周总理的回答巧妙吗?从这巧妙、机智的回答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什么? 是啊,周总理的智慧表达在语言的交流上,这就是语言的艺术。同学们,像这样表达语言艺 术的经典故事古今流传的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课文一一杨氏之子,从一个九 岁孩子的话语中去感受一下语言的魅力吧!2 .板书课题,提出质疑。(板书:杨氏之子)思考:题目是什么意思?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杨家的孩子有多大?在他身上 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这个故事表现
6、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这个故事除了写杨氏之子,还写了 谁?)3 .介绍作者及其作品的相关知识。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宋宗室,袭临川 王,曾任兖(ydn)州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性简素,寡嗜欲,爱好文学,文辞虽不多, 足为家室之表。他招聚才学之土,远近必至。其著作有世说新语10卷、徐州先贤传 10卷、幽冥录30卷、文集8卷、小说10卷。世说新语由刘义庆和门下文士博采众书编纂润色而成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原书八卷, 今本作三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晋宋间土族阶层人物 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当时土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虽有标
7、榜名士风度、崇尚清谈等消极因素,但也有一些揭露社会黑暗、抨击残暴奢淫、表彰美德懿行的记述。其艺术成 就较高,语言精练,隽永传神,对后世笔记文学影响甚大。二、读通课文,扫清障碍1 .引导学生读课文,注意字音,尽量读通句子。2 .引导学生学习生字,注意多音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读,老师纠正读错的音。yi qin诣 家禽需注意的字音:“禽”是前鼻音的字,读“ q i n ”,不读“ q i ng”。(2)出示多音字,学生读,老师纠正读错的音。为一(wg i )为难 习以为常;(w。i )为何 为民请命应f (ying)应该 应有尽有;(ying)容许 应运而生答一(dd)答言容许;(dd)答案报
8、答明确:文中“为设果”中的“为”应读“w0i” ; “应声答曰”中的“应”读“ y i ng”,“答”读 “ d 6”。(3)教师讲解识记、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并指导学生进行书写练习。3 .播放朗读视频,欣赏课文。学生边欣赏,边标出停顿。明确: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 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日:“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4 .学生自由读课文,到达正确、流利后,同桌互读。明确: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智答客人问话的事。人物个性鲜明, 语言幽默幽默。朗读时,要注意停顿,把握好重音,这是文言文朗读
9、的基本要求。朗读本文 还要注意人物语言的变化:孔君平的话,要用肯定的语气读,带有逗趣的味道;孩子的话, 要用反问的语气读,语调轻快。5 .采用分角色、分组、齐读等方式读课文。三、熟读课文,理解意思1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词语。(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明确:梁国:郡的名称,在现在的河南商丘一带。氏:姓氏,表示家族的姓。子: 儿子。甚:很,非常。惠:同“慧”。(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明确:诣:拜访。其:他的,这里指杨氏之子的。乃:就,于是。呼:喊,叫。(3)为设果,果有杨梅。明确:为:给。设:摆设,摆放。(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明确:以:来。示:给看。曰:说。此
10、:这。君:您,古代对对方尊敬 的称呼。(5)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明确:应声:指随着声音。形容快速、马上。未闻:没有听说。未,没有。闻,听。 夫子家禽:您家的鸟。夫子,古时对男子的敬称,这里指孔君平。句子中的“家禽”不同 于现在的“家禽”,这里的“家”和“禽”各自独立表达意思。2 .引导学生翻译全文。(1)先让学生一句句翻译,同桌互相交流。(2)老师指出错误的,肯定正确的。对学生的翻译不苛求,只要句子通顺,意思正确即 可。翻译例如: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有一天, 孔君平来拜访他的父亲,恰巧他的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
11、平端来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 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 .采用指名读、齐读、小组竞赛读等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和翻译。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 .教师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并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划分了朗读节奏,并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翻 译了全文,初步感受了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课堂上,大家的表现都很不 错,O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本钱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体会人物语言的幽默幽默,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2 .能主动在生活中、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
12、言,能在生活中运用智慧与人沟通。【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 .指名朗读课文,并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 .指名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3 .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解释所填的字词。(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非常。(2)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就,于是。(3)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 禽。”说。这。没有听说。二、重点研读,感受人物1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小组内合作学习。(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2)你觉得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是从哪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杨氏之子 新人 教部编版五 年级 语文 下册 之子 精品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