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湛江市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考试高一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 (此题共5小题,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从艺术史上看,“空白”的原创之功应该在中国古代绘画。受道家“以虚为本”思想的启示和熏染, 中国古代绘画将有意“留白”、精心“布白”的手法发挥到极致,从而形成一种空灵的富有意境的绘画特 征。无论是“留白”还是“布白”,其美学旨归都在于实现“空白即画”和不白之白”的艺术效果,宗 白华先生从道家思想出发对此解释十分深刻:“中国画底的空白在画的整个的意境上并不是真空,乃正是 宇宙灵气往来,生命流动之处。笆重光说: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这
2、无画处的空白正是老、庄 宇宙观中的虚无。它是万象的源泉,万动的根本。”相对而言,“文本中的空白与未定性并不是一种绝对的无,而是相应于或借助于已有的表达的一种无 表达的表达。”就诗歌来说,“已有的表达”之所以能够形成一定的空白与未定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古汉 语语法的意会性和意合性,即“以意组合,略于形式,虚实自如,脉络深蕴,句法规那么的控制能力显得较 弱,语义语用的制约作用显得很强。“中国古代对此特征的认识已很深刻,表述也言简意赅,清方东树在 其昭昧詹言中说:“古人文法之妙,一言以蔽之日:语不接而意接。血脉贯续,语词高简,六经之文 皆是也。”正是将冗余的语法形式尽可能剔除掉,将能省略的介词、连词、
3、形容词、动词等尽可能省掉, 将能隐去的主谓宾语等尽可能隐去,再加上大量单音词的使用,类似“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样的意象组合和名词拼接才可能在构成可以理解的简洁句式的同时,又 留有充分的可以任由读者去填充和体会的空白与未定性;正是凭借语法的自由,句子成分的灵活倒错,诗 歌中的时空可以任意跳跃、切换,人、事、物之间的关系不必明确限定而全靠读者意会等特征,像“何当 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和“香稻啄余鹦鹉粒,梧桐栖老凤凰枝”这样的诗语把时空的转换和句意 的顺通全部交给读者,在充分相信读者的理解力的前提下赋予其落实各种未定和空白的权利。从诗学解释学的视角
4、看,“文本的空白将自身变为了想象活动的刺激物,空白在文本与读者的交流中 起着自我调解的结构作用。”为什么诗歌文本特别需要利用空白来刺激读者的想象活动?归根结底还是诗 歌的独特体制使然。说白了,诗歌再怎么想方法扩大自身的内容含量,在小说、戏剧乃至散文面前它也是 小巫见大巫。与其这样笨拙地量化比拟,倒不如索性放弃有形的文字之比,转而求助于无形的空白,让空 白中包蕴的诸多未定因素去调动读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变有限为无限,实现“以少总多”的表达效 果和“化少为多”的接受效果这真是一种无奈中的聪明之举!(摘编自李有光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论诗歌空白与未定性的诗学解释学价值)甲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
5、,兵强那么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 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 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藉 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节选自李斯谏逐客书)且人之有材能者,其形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而利害得,治国而国安利,此其所以异 于人也。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那么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世之蔽者方日:“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此徒有见.Z-./. ,、/ .于
6、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弩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蹄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及其引重车,取夷路, 不屡策,不烦御,一顿其辔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使驾马并驱,那么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舍昼夜 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骐骥腰袅与驾殆别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 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噫!今天下盖尝患无材。吾闻之,六国合从,而辩说之材出;文1项并世,而筹画战斗之徒起;唐太 宗欲治,而谟谋谏净之佐来。此数辈者,方此数君未出之时,盖未尝有也;人君苟欲之,斯至矣。今亦患 上之不求之、不用之耳。天下之广,人物之众,而曰果无材可用者,吾不信也。(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
7、文集材论)9.以下对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弩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B.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弩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C.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弩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D.此徒有见于锥之在囊/而固未睹/夫马之在厩也/弩骥杂处/饮水食刍/嘶鸣啼啮/求其所以异者盖寡10.以下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所以,文中表示“的原因”,现在也用于表示因果关系,但多用在后半句表示结果。B. “世之蔽者
8、”的“蔽”指受到蒙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王之蔽”的“蔽”意思相同。C.合从即合纵,本指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抗秦的联盟战略,因六国地连南北,故称合纵。D.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的庙号,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太祖”。11 .以下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李斯认为驱逐客卿,放弃人才,等同于帮助敌国去成就他们的霸业,这就好比是给敌人提供武器和粮食。B.有才能的人外表上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办好,出谋划策和治理国家都超出常人。C.古代的人君认为骐骥和弩马可以通过拉重车、走平坦的路时的表现看出优劣,人在适当的位置也能试出 优劣。D.天下那么
9、大,说没有人才,王安石是不相信的,他觉得人才是有的,关键在于上层的人的寻求和使用。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2)人之有异能于其身,犹锥之在囊,其末立见,故未有有其实而不可见者也。13 .甲、乙两文都涉及人才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9.B10. D 11. C. (1)河海不舍弃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广,君王不拒绝民众,所以才能显示他的恩德。(2)人怀有特别的才能在身上,就像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它的尖端立刻就能显现出来,所以没有拥有特 殊才能却看不出来的人啊。12 .甲文侧重帝王应胸怀宽广,不分本
10、国他国,广纳人才;乙文侧重帝王应把人才放在合话的位置上,进而 精察之,审用之,即帝王应善于发现人才、使用人才。【解析】【9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说这种话的人只是看见了锥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却没有看到良马在马厩里的状况。在马厩里,劣马、 骏马混杂在一起,它们喝水、吃草、嘶叫、踢咬的样子一样,要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夫马之在厩也”作“睹”的宾语,二者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杂处,作“弩骥,的谓语,其后应断开,排除c。应选Bo【10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D. “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太宗理解错误,中国古代封建
11、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多为 “太祖”或“高祖”,第二任皇帝的庙号多用“太宗”。应选Do【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骐骥和弩马可以通过拉重车,走平坦的路时的表现看出优劣,人在适当的位置也能试出优劣,都是王安 石的观点,并非古代人君的观点。应选Co【12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择”,舍弃;“却”,拒绝;“明”,形容词用作动词,显示(2) “囊”,布袋;“未”,尖端;第一个“见”,通“现”,显现。【13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甲文李斯用“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作比,指出帝王要想“明其德”, 必须“不却
12、众庶”;且“民无异国”,是人才都应招揽,所以李斯认为帝王应具有像泰山、河海那样宽广 的胸怀,不分本国异国,广纳人才。由乙文“故上之人苟不能精察之,审用之,那么虽抱皋、夔、稷、契之智,且不能自异于众,况其下者乎? ”“古 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试之之道,在当其所能而已”可知,王安石 提出上层统治者要善于精心地了解人才,并且要知人善任,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参考译文:甲我听说田地广就粮食多,国家大就人口众,武器精良将士就骁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 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 的德行。
13、因此,土地不分东西南北,百姓不管异国它邦,那样便会一年四季富裕美好,天地鬼神降赐福运, 这就是五帝、三王无可匹敌的缘故。抛弃百姓使之去帮助敌国,拒绝宾客使之去侍奉诸侯,使天下的贤士 退却而不敢西进,停止脚步不进入秦国,这就叫做“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啊。乙何况一个人有才能,他和别人的外形哪有不同的地方呢?只是他处理事情就能把事情办好,出谋划策 就能得到好处,治理国家就能使国家安定富强,这就是他们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所以,处于上层地位的 人如果不能精心地了解他们、慎重地使用他们,那么他们即使怀抱皋陶、夔、稷、契那样的才智,也不可 能显出和常人的不同,何况才智低于皋陶、夔、契的人呢?世上那些
14、有糊涂认识的人将会说道:“人们身 上具备特殊的才能,就会像锥子装在口袋里,它的尖端立刻会显露出来,所以具备实际本领而没有被发现 的事是没有的。“说这种话的人只是看见了锥子在口袋中的情形,却没有看到良马在马厩里的状况。在马 厩里,劣马、骏马混杂在一起,它们喝水、吃草、嘶叫、踢咬的样子一样,要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 少的。当骏马拉着重车,走在平坦的道路上,用不着老是鞭打它,也用不着驾车的人多操心,一松开缰绳, 千里路程就跑完了。在这个时候,让几匹劣马并驾齐驱,即使跑坏了车轮、拉断了缰绳、累伤了筋骨、昼 夜不停地追赶骏马,也还是远远地赶不上。经过这样比拟以后,才分别得出哪是日行千里、万里的骏马,哪
15、是跑不快的劣马。古代的君主,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不认为天下没有有才能的人,而是用尽方法把那 些有才能的人找来加以试用。试用的方法,不过是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才能的工作罢了。唉!如今天下还有人担忧没有人才可以加以使用。我听说过,战国时六国联合之际,于是辩论、游说 的人才就出来了;刘邦、项羽并存于世,于是筹画的谋士、打仗的武将这类人物就出来了;唐太宗希望把国 家治理好,于是运筹谋略、敢于直谏的辅臣就出来了。这几类人,当那几位君主没有出现时,他们大概也 是不会显露的,君主们想得到他们,这些人就出来了。今天也是这样,值得担忧的只是居上位者不愿使用 人才罢了。凭着天下这样广大,人物这样众多,而偏要说真的是
16、没有人才可用,我不相信。(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题深阳三塔寺张孝祥【注】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张孝祥,南宋词人。积极主张收复中原,却屡遭排挤,作此词前三年曾两次遭罢官。词中的“湖” 即江苏漂阳的三塔湖,湖边有寒光亭。14.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湖边”指湖岸,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春色”形容万紫千红的美好春景,引出下文的“东 风”“杨柳”。B. “问讯”即问候,说明词人是主动前来游览三塔湖;“重来”说明词
17、人是再次来此,即有意重访,旧地 重游。C词人注情于物,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 境界。D.结尾两句以动衬静,沙鸥飞翔更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同时以景结情,语淡意远,余味悠 长。15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15.对时光流逝的慨叹,对湖边春色的留恋、欣喜。作者故地重游表现出一种超然快意之感。“世路”艰险,作者已然“看惯”,进而寄情山水,表达的是对富贵名禄的鄙弃和随遇而安的超脱心境。【解析】【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古典诗词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和赏析能力。D. “结尾两句以动衬静”的说法不准确,因为“
18、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中“寒光亭下水如天” 属于静态,写出了寒光亭水天一色的画面,而“飞起沙鸥一片”是动态,给宁静的画面带来了灵动和生气, 而不是“衬托出三塔湖水天一色,宁静优美”。应选Do【15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从上片看:“重来”,说明是再次来此,说明“问讯”实是有意重访。“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相别确实切时间,而 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曲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历经 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开展而来。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 情
19、,微微摆动,丝丝擦着我面。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 意感受;下片那么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比照,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从下片来看:所谓“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这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 论?然而,词人对此“如今己惯”,这不仅说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 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 即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闲,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 安、自寻解脱了。末尾两句,纯粹写景,以景结情,语淡
20、意远,余味不尽,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 恬适愉快,淋漓尽致地洋溢在字里行间。(三)名篇名句默写(此题共1小题,10分).补写出以下句子中的空缺局部。(1)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一个真切生动的比喻来说明帝王与百姓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答司马谏议书中“, ”赞扬盘庚坚守义理的精神,也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那么。(3)红楼梦中的俗谚“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化用了杜牧阿房宫赋中的“(4)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5)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古代文人描摹洞庭湖、岳阳楼景色诗词屡见不鲜,如“【答
21、案】 .载舟覆舟 .所宜深慎 .度义而后动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覆压三 百余里 .隔离天日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吴楚东南诉 .乾坤日月 浮(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解析】【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1) (2)句易错字词有:“覆”“深”“度”“覆压”“隔”“荆”。第(3)句要紧扣“描摹洞庭湖、岳阳楼景色的诗词”这一要求默写,注意易错字。如“吴楚东南诉,乾坤 日月浮”中的“拆”,“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中的“迥”。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以学术而论,先秦子学、
22、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近代新学此起彼伏,相承不辍;以文学而言,由 诗经、楚辞、诸子散文发其端,汉赋、魏晋诗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续其绪,高峰迭起,波澜壮阔。 而一代代人延续中华文化的主要方式,就是读书。历史上,对读书,我们有读易经“韦编三绝”的先贤孔子,有“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 苏秦,有 的匡衡,有映雪读书的孙康,有借萤读书的车胤他们(),也为世代的读书人树立 了典范。二十几年前,读苏轼写的又答王庠书中关于读书的论述,感慨颇深,大意是:读书实无捷径可谈, 要强力积学数年,自有可得之道。看来读书没有捷径,读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地不断 坚持、积累才
23、能有所受益的艰苦过程,读书是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的。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以下修改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B.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不仅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C.对于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中华文化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有极强的延续力。D.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中华文化不仅有极强的延续力,而且历史悠久,18.以下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杈啊”B.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兰、菊花、山茶、蔷薇各季的鲜
24、花都在这里聚齐了。C. “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D.我扑到指导员身上大喊:“指导员,指导员”19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飞.请在文中括号里补写一个句子,要求前后衔接,语意通顺,不超过20个字。【答案】17.C18. B.凿壁借光常年累月锲而不舍19 .以自己的刻苦和坚毅传承着中华文化【解析】【17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中途易辙。语段强调的是“中华文化”,故前面的成分“中国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改为“对于中国 这个典籍浩博的大国来说”,使其变为状语,以突出“中华文化”。二是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不仅中华文化,而且”,前后分句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湛江市 2021 2022 学年 一下 学期 期末 语文试题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