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微型化:写作课程范式的转型I中国现代写作课程自诞生之际就致力于建构一个序列化的课程体系。其 间虽也曾出现过对系列化作某种“反动”的潮流(如2()世纪2()年代前后杜 威、克伯屈思想进入中国后所形成的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学生活动,主张“做 中学”的写作探索实践),但总体上看,系列化追求始终是写作课程的主流 倾向。究竟应如何看待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写作课程系列化的追求? 一种 以序列化、结构化为诉求的写作课程对于写作教学实践究竟产生怎样的效 果?对于这一课程取向的全面评估也许还需假以时日,但写作教学目前所面 临的重重问题就已经说明了序列化写作课程确乎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一、序列化写作课程取向之批判自1
2、922年现代教育家邰爽秋首先提出“科学化的国文教授法”的设想 后,我国现代语文教育先驱便不断倡导语文科学化,“为促进学生的国文进 步起见,国文教授有大大注重法那么的必要;妄用点时髦话来说,就是国文教授 的科学化。“ 类似声音一直延续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张志公先生屡次强 调要建立具有“明确而合乎科学的序,以保持知识的连贯性、渐深性,使教 学做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步步深人”的语文课程体系2。朱作仁主张“作 文训练应是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指导的写作实践,使学生形成语言表达 能力的活动过程。研究并建立作文训练的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需要, 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3”吴立岗在中小学作文
3、训练序列方 法浅析一文中那么勾勒了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完整序列4。1本文发表于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9期. 学生的50次写作学习进行了 50次作文教学。她根据学生的作文状况,侧重 进行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和练习。于老师分析学生作文中的问题,不但精细、 周到,而且总能点到“穴位”,指明问题的关键。“江苏特级教师管建刚那么认 为作文教学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认真批阅学生作文,依着学生作文的实际情 况,找出问题,再指导或训练,那就是“作后讲评”已可见,有效的写作教 学通常都是基于学生的实际问题展开的。精准研判学生的写作问题是微型写作课程设置的关键所在。确定微型写 作课程目标的基本渠道是基于分析学生写作中的主要困
4、难。确定微型写作课 程目标基本方式那么有如下几种:1.分析学生作品;2.同侪会诊学生写作问题;3.通过访谈了解学生的思维 误区。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了解学生写作状况一般通过分析学生作品,偶 或也有同行之间的会诊;但是,针对某一具体困难对学生进行系统访谈以求 了解学情却较为罕见,因为教师普遍认为,学生很难说清自己的实际困难或 问题症结所在。但是,学生虽然无法准确表达个人写作中的问题,教师却可 以通过了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所学生具体采用的方法来了解学生写作的 实然状态。这些了解可作为确定微型写作课程目标的基本依据。兹举例说明 微型写作课程中目标确立与微化过程。在如下一次话题写作练习中,学生出 现
5、不少问题;其中,尤以偏离话题的现象为多:生活中有许多未完成的状态,例如,大楼尚未竣工,比赛未到终点,学 业尚未完成,事业尚未成就有人说,这种未完成状态令人进展倍感压力; 有人说,正因为未完成才有多种可能,才充满魅力请以“未完成状态” 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在作文批阅中,教师发现将近有35%的学生在作文中都涉及到“残缺 美”。有教师对这一现象笼统命名为“审题不当”或“偏题”,但在教学中教 师发现类似的归因对于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没有作用。因为单是“偏题”就 有多种情况多种原因,教师无法确定“偏题”的具体原因,就无法对学生问 题加以具体化、微型化,自然就不可能对学生实施针对性干预。教师在分析全班学生作文
6、后发现了学生的思维偏差:既然“未完成”, 就是“残缺”的,既然是“残缺”,那么自然联想到“维纳斯”,学生据此得出 结论:未完成状态其实是一种“残缺美二但是,这些写作文本毕竟还无法 反映学生的深层思维,为什么学生会的思维会从“未完成”径直跳跃到“残 缺”呢?教师一时还无法从外表文字中了解学生“偏题”的真正原因,于是 便与学生做了分析性访谈。在访谈了局部学生之后发现,学生的思维其实从 一开始就出现了偏差,学生径直将“未完成”理解为“完不成”,其思维流 程如下:未完成一一完不成一一不完整一一残缺一一维纳斯一一残缺美。学 生将“未完成”理解成“完不成”其实已经偷换了概念。通过访谈,教师发 现,有相当数
7、量的学生在写作中根本没有注意到“未完成”与“完不成”之 间根本区别,学生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就将“未完成”直接与“完不成”划上 了等号。而在这些学生其他作文中,也经常表露出类似的问题:他们对于一 些重要的概念或词语,几乎不去认真思考其中细微然而却是关键性的差异, 他们经常说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而不去考量其含义是否一致。在学生作文 中,存在着大量混淆概念、偷换概念的现象,学生的思维经常在许多相似概 念之间不断滑移,这导致其讨论问题经常越界,最后越滑越远。经过这一番 分析,教师诊断出学生屡屡发生偏题的主要原因:“混淆相似概念”。在此基 础上,教师确定如下微型写作目标:通过辨析相似概念的异同点来澄清概念
8、含义从而防止写作主旨的偏移。在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通过比拟辨析相似 概念,揭示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厘清模糊认识,到达准确定位、说明道理 的目的。当写作目标从笼而统之的“偏题”现象具体明确到“辨析相似概念” 阶段时,目标就得到聚焦,变得微型化,也更加便于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了。 此时,教师完全不必因为学生写作存在偏题现象就向学生全面介绍关于审题 的系统知识,只需要在学生“偏题”的关键点上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点穴” 式干预即可。毋庸讳言,目前我们对导致学生写作困难的种种因素的分析研究还相当 缺乏。教师的写作教学指导通常不是基于学生的写作困难,而是将写作学或 文章学理论直接搬运到写作课程与教学之中,或者是
9、呈现一组范文让学生不 明就里地盲目仿作,这些完全脱离学生写作学情的写作课程注定无法满足学 生写作学习的需求。当然,也有教师能够关注写作学情,但由于缺乏写作学 情意识并且也缺乏写作学情分析工具,因此教师经常低估、高估或错估写作 学情的现象并不少见。根据写作教学实际情况看,研制出合适的写作学情分析工具可能是微型 写作课程设计的先决条件之一,但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当缺乏。(-) 写作课程内容的微化写作课程内容兼有“大空间”与“小世界”两种属性:一方面,随着写 作课程研究的不断深入,写作课程内容在不断递增,这使得写作课程越来越 成为难以掌握的巨大知识空间(大空间);另一方面,每位写作学习者在实 际写作
10、中所能够有效应用的写作知识资源只是一个有限的小世界。在广大的 知识空间与实际运用的小世界之间,迫切需要进行有效的联通,否那么,诸多 写作知识资源对学习者而言就如同信息的“汪洋大海”,最后会淹没写作者。 从实际需求来看,那些游离于学习系统之外的,没有与学习者需求相联结的 课程资源通常是缺乏实用价值的。因此,提升学习资源实用性就必须与特定 的学习者需求相捆绑,从而把学习资源和学习者联结起来,实现易沟通、自 组织、可持续的“小世界效应” 以这就是写作课程内容微化处理的基本理 据。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表现在如下层面:他在明确学生的写作困难之后, 能够确定解决这一困难的合宜的知识,并且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为
11、学生易于 接受的明确的知识和具体的例子,借此教师可以创生诸多有效的写作课程内 容。参照目前微型学习研究的成果,写作课程微型内容的开发大致有如下基 本路径“:直接利用或改造己有资源;分解或抽取巨型内容(Macrocontent); 由统一了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别角色创立生成。具体阐释如下。1 .直接利用或改造已有资源这意味着教师需要直接从现有的写作课程内容中选取与所确定的微型 目标相匹配的课程内容。已有的写作课程内容中,有大量的知识可以直接利 用或略加改造后作为微型写作课程内容。例如,针对学生写作经常出现中心散漫芜杂这一问题,有的写作教材 中提供的知识就非常有效,可以直接移用电“一字立骨法”在
12、构思文章时,选择一个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 关键字或句连接文章所有的材料,从而再成文章的骨架。具体可分为“以事 物本质为特征”为“立骨”之字、“以事物表现特征为特征”为“立骨”之 字、“以事物某种共同点为特征”为“立骨”之字。“一句经纬法”以诗歌、炼句经纬全篇,以人物话语经纬全篇, 以概括性句子经纬全篇。2 .分解或抽取巨型内容传统写作课程中存在许多宏大的知识,这些知识由于过于宏大,在教 学中难以运用,或者由于课程内容杂多,反而淹没了真正有效的写作知识。 如能将这些知识加以分解或从中抽取出微型化的知识,对于写作教学指导将 产生非常有效的作用。在写作课程中,类似的“分解”思维屡见不鲜。例如,曾经让
13、许多学 生获益的著名的“过程写作法”,其主要特征就是将学生的写作行为分解为 可管理、可操作的几个局部:预写作(prewriting)、起草(drafting)、修改 (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而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例如“修 改”环节,如果笼统要求学生修改,就使得写作教学大而无当,只有对“修 改”这一宏大知识进行微化处理.,从中分解出较为重要的微型内容,才能指 导学生进行有效的“修改”。为什么我国写作修改教学多集中于“错别字病 句”等错误的修改?这其实恰恰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 “写作修改微型化”的 必要性。因为,在作文中,“错别字病句”这些错误是具体
14、明确的,是微型 化的,是可以一个个予以准确解决的。只是由于这些问题并非写作关键性问 题,所以虽然较为微型化却不能解决关键问题(当然,如果学生文字表达水 平极为低下,那么这样的微型课程也是必要的)。由于目前我国写作课程中真 正合宜的“微型修改课程”尚未建构,教师在教学中就只有被迫让学生修改 这些较为细节的修改,如果教师能够就“论点和论据、首尾与呼应、段落衔 接”等较高层级上的一二处错误指导学生修改,那么其修改效果一定会显著增 加。3 .由统一了消费者和生产者身份的特别角色创立生成这是微型写作课程的最大特点所在。微型写作课程主要是基于学生写 作实际问题确定课程目标,基于课程编制者的实际水准确定课程
15、内容。当前 课程开发越来越强调“使用者开发”,微型写作课程就是融合了课程“消费 者”与课程“生产者”这两大要素之后的产物。例如,学生在进行“空间描写”时经常出现描写混乱等问题,教师经 过分析发现,学生在描写空间事物时面临的主要困难在于:作者必须“把同 时感受到的事物(空间)分先后(时间)组成线性表达程序”,但是,线性 的表达往往不易“使读者在头脑中重现空间位置”,正是由于这一矛盾造成 了 “空间描写”的困难。如何解决这一写作困难?目前的写作课程并没有提 供必要的知识。作为写作教师,章熊老师受“参照物”理论启发创生了恰当 描写空间事物的微型知识内容:以某一空间中的某一物体为参照物,围绕这 一参照
16、物按一定顺序描绘周围事物,从而将立体空间事物转化为便于进行线 性描写的事物巴经过教学验证,这样的知识非常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空间描 写次序混乱的现象。这一知识的消费者是教师,生产者也是教师,是一种真 正的微型写作行动研究。总之,“微型化”适应了写作课程作为能力课程的基本特点。微型写作 课程目标单纯,内容明确,环节清晰,非常便于课堂教学、活动、检测、反 馈。(三)写作教学支架的微化我国中学写作教学课堂上一般有写前指导,也有写后讲评,但在最为 关键的写作过程中,教师的指导却经常阙如。在微型写作课程设计与实施过 程中,教师必须扮演课程设计者、课程内容呈现者和写作学习帮助者等多重 角色,教师必须根据写作学
17、习的需要为学生提供不同形式的支架,为学生的 写作学习创立“有援”的学习环境。“支架” 一词是以建筑工程中使用的脚手架做类比,用来描述促进学 习者从被动学习走向独立学习的工具。支架理论认为:儿童能力的成熟是不 同步的,那些还没有成熟的能力不能参与问题解决,因而教师提供的支架有 助于使学习者借助支架完成任务。认知负荷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中的各种认 知活动均需消耗认知资源,假设学习活动所需要的资源总量超过个体所具有的 资源总量,就会引起认知资源分配缺乏的问题,从而影响学习的效率,这就 是所谓的认知超载(Cognitive overload) o写作学习显然是一种复杂认知活 动,其中包含众多认知内容,这
18、些内容往往会超出个体所拥有的认知资源总 量。一定程度上,学生的写作困难,很可能与高认知负荷密切相关。I,而微 化处理写作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并相机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其实质就是能 够帮助学生降低认知负荷,以便集中精力关注有限的目标,从而有利于写作 学习的深入开展。微型写作课程在设计支架时,需要在研判写作学情的基础上,分拣出最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作为课程目标,而对于在学生写作学习起重要作用但却 不是目前课程目标的学习障碍,那么通过设计支架帮助学生迅速过渡,防止学 生在次要问题上过分耗费认知资源而阻碍主要目标的实现。设计支架的方式 很多。目前,一般将学习支架分为三类:1.接收支架一一帮助学生收集写作
19、 内容(概念图、词汇表、时间线)2.转换支架一一帮助学生将所获得的内容 加以转化(抽象、比拟、改写、重组、修正等)3.产品支架一一帮助学生将 所理解所创造的内容顺利表现(大纲、报告、示意图等)。”教师可依据实际 需要,选择其一作为课堂教学支架。四、结语基于学情的微型写作课程是对基于写作知识本位的并且以序列化为主 要诉求的传统写作课程的一种反动,这一课程范式对于写作课堂教学的变革 以及教师培训的效能都将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甚至有可能导致写作课程范 式革命性的转向。设计与开发合宜的微型写作课程大体需经过如下三条路 径:其一,分析学生写作学习困难、微化课程目标;其二,确定有助于解决 学生写作困难的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型 写作 课程 范式 转型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