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
《护理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护理常见临床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各种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1、针头弯曲或针头折断发生原因:1 .针头本身有质量问题;2 .穿刺部位有硬结,瘢痕,注射时体位不当,局部肌张 力高,操作者用力不当临床表现: 针头部位弯曲变形或针体折断在患者体内。预防和处理:3 .选择合格的针头。4 .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5 .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者注意进针手法、力 度和方向。2、出血发生原因:患者有尿意但无法排出,尿潴留严重时,膀胱明显充盈胀 大,下腹胀痛难忍。预防和处理:1 .对确时需长期留置导尿者应定时夹闭;2 .对尿路刺激病症明显者,可给予碳酸氢钠口服碱化尿 液。3.患者尿潴留无法解除者,须导尿或重新留
2、置导尿。3 、引流不畅发生原因:1 .导尿管原因:引流腔堵塞、导尿管在膀胱内反折打结;2 .气囊充盈过度,压追刺激膀胱三角区,引起膀胱痉挛, 造成尿液外渗;.导尿管受外力牵拉变形,影响尿液引流。临床表现:留置尿管后无尿液流出或引流量减少,与患者病情不相符。预防和处理:1 .鼓励患者多饮水;2 .防止导尿管反折、折断,不要过度牵拉导尿管,防止 导尿管变形;.膀胱痉挛者,遵医嘱给予痉挛药物;3 .导尿管堵塞者可用导尿管附带的导丝疏通引流腔,如 仍不通畅,那么需更换导尿管。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1、低氧血症发生原因:1 .吸痰过程中供氧中断,操作者未将氧气的浓度提高;2 .吸痰时刺激咽喉部引起患者剧烈咳
3、嗽,使呼吸频率下 降,引起缺氧。3 .吸痰时负压过高、时间过长、吸痰管外径过粗、置管 过深等;4 .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开放式吸痰过程中脱离呼吸机的 时间过长。临床表现:1 .呼吸加深加快,脉率、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血氧饱 和度下降;2 .严重时,患者可有胸闷、气促,发外,不能自主运动 和说话,如不及时干预,很快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抽 搐、张口呼吸、甚至呼吸心跳停止。预防和处理:1 .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 的 1/2;2 .每次吸痰时间不可过长,一般部超过15秒,吸痰应 间隔35分钟,吸痰前后吸入纯氧或高流量吸氧;.吸痰前鼓励或刺激患者咳嗽;3 .吸痰过程中密切观察
4、病人的呼吸、心率/心律、血压 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4 .已发生低氧血症者,立即加大吸氧流量,或给予面罩 加压吸氧,遵医嘱酌情用药,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2、呼吸道粘膜损伤发生原因:1 .吸痰管不合适,质地较硬、管径过大;2 .吸痰操作不当、缺乏技巧,如动作粗暴、插管次数过 多、插管过深、吸引时间过长等;3 .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病人,由于吸痰过程中头部摇 摆,吸痰管的头部容易刮伤气管黏膜。预防和处理:1 .使用优质的吸痰管:采用长度合适、硬度适中、前端 钝圆有多个侧孔的吸痰管;2 .吸痰管的插入长度及手法:吸痰前鼓励或刺激患者咳 嗽;动作迅速轻柔;插入长度适当;禁止带负压插管;遇到 阻力时应回退1
5、2cm开始抽吸;抽吸时,吸痰管必须旋转 向外提拉;3 .吸引时间: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宜超过1015秒。吸痰 间隔时间,应视痰液黏稠程度与痰量而定;4 .对于烦躁不安和极度不合作者,吸痰前可酌情予以镇 静;3、气道痉挛发生原因:1 .有哮喘病史长期发作的患者,因插管刺激使气管痉挛 加重缺氧;.吸痰管插入过深;临床表现:1 .气道痉挛常表现为呼吸困难、气喘和咳嗽;.听诊两肺可闻及哮鸣音。预防和处理:1 .对气道高度敏感的病人,可于吸引前用1%利多卡因 少量滴入,防止气道发生痉挛;2 .气道痉挛发作时,应暂停气道吸引,严重者遵医嘱用 药。鼻饲技术操作并发症1、腹泻发生原因:1 .鼻饲液过多引起消化不良
6、性腹泻;.流质饮食内含脂肪过多引起脂性腹泻;2 .灌注的速度太快,营养液浓度过大,温度过高或过低;3 .鼻饲液配制过程中未严格遵循无菌原那么,食物被细菌 污染,导致肠道感染;4 .对牛奶、豆浆不耐受者,使用局部营养液如“能全 力”易引起腹泻。临床表现:病人大便次数增多,局部排水样便,伴或不伴有腹痛, 肠鸣音亢进。预防和处理:1 .鼻饲液配制过程中应防止污染,每日配置当日量;2 .鼻饲液温度以38401最为适宜;注意浓度、容量 与滴速;3 .认真询问饮食史,慎用含牛奶、豆浆等易致腹泻的鼻 饲液;4 .腹泻频繁者,要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可用温水轻 拭后涂皮肤保护膜,防止皮肤溃烂。2、胃食管反流、
7、误吸发生原因:1 .体弱、年老或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反响差,贲门括约肌 松弛而造成反流;2 .患者胃肠功能减弱,鼻饲速度过快,胃内容物潴留过 多,腹压增高引起反流;3 .吞咽功能障碍使分泌物及食物误吸入气管和肺内,引 起呛咳及吸入性肺炎。临床表现:1 .在鼻饲过程中,患者出现呛咳、气喘、心动过速、呼 吸困难、咳出或经气管吸出鼻饲液;2 .吸入性肺炎患者体温升高,咳嗽,肺部可闻及湿性啰 音和水泡音。预防和处理:1 .选用管径适宜的胃管,将鼻饲液匀速注入;.昏迷病人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2 .对危重患者,鼻饲前应吸净气道内痰液。4.误吸发生 后,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除气道内吸入物, 有肺部感
8、染迹象者及时运用抗生素。3、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发生原因:1 .反复插管或因病人烦躁不安自行拔出胃管损伤鼻、咽 及食道黏膜;2 .长期停留胃管对黏膜的刺激引起口、鼻黏膜糜烂及食 道炎。临床表现:咽部不适,疼痛,吞咽障碍,难以忍受,鼻口腔留出血 性液,局部病人有感染病症,如发热。预防和处理:1 .对长期留胃管者,选用聚氯酯和硅胶胃管,质地软, 管径小,可减少插管对黏膜的损伤;.向患者做好解释,置管动作轻柔;2 .长期鼻饲者,每日用石蜡油滴鼻两次,防止鼻黏膜干 燥糜烂;.每日行两次口腔护理,每周更换胃管一次。4、胃出血发生原因: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干、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胃肠 血管痉挛,
9、黏膜坏死,发生神经源性溃疡致消化道出血;.注入食物前抽吸过于用力;2 .患者躁动不安,体位不断变化,胃管的反复刺激等 致。临床表现:1 .轻者胃管内可抽出少量鲜血;2 .出血量较多时呈陈旧性咖啡色血液,严重者血压下 降,脉搏细速,出现休克。预防和处理:1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可预防性使用制酸药物,鼻饲时间 间隔不宜过长;.注食前抽吸力量适当;2 .牢固固定鼻胃管,躁动不安的病人可遵医嘱适当使用 镇静剂。5、胃潴留发生原因:1 . 一次鼻饲量过多或间隔时间过短;2 .患者胃肠黏膜缺血缺氧,影响胃肠道正常消化,胃肠 蠕动减慢,胃排空障碍,营养液潴留于胃内(重型颅脑损伤 患者多发)。临床表现:1 .腹
10、胀,鼻饲液输注前抽吸胃液可见胃潴留量 150ml;.严重者可引起胃食管反流。预防和处理:1 .每次鼻饲的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 时;.每次鼻饲完后,协助患者取高枕卧位或半坐卧位;2 .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其多床上及床边活 动;3 .有胃潴留的重病患者,予胃复安60mg每6小时一 次,加速胃排空。静脉输液技术操作并发症1、静脉穿刺失败1 .注射时针头刺破血管。2 .病人本身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过 短,按压部位欠准确。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性出血者 可形成皮下血肿,注射部位肿胀、疼痛。预防和处理:1 .注射完毕后,重视做好局部按压工
11、作。凝血机制障碍 者,适当延长按压时间;.如针头刺破血管,立即拔针,按压注射部位;2 .拔针后针口少量出血者,予以重新按压注射部位。形 成皮下血肿者,血肿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皮下小血 肿早期采用冷敷促进血液凝固,48小时后应用热敷促进瘀 血的吸收和消散。3 、硬结形成发生原因:1.同一部位反复长期注射,药量过多,药物浓度过高, 注射部位过浅;发生原因:1 .静脉穿刺操作技术不熟练;.进针角度不当;2 .针头刺入的深度不合适;.进针时用力不当;3 .固定不当,针头向两侧摆动;.静脉条件差;4 .天气寒冷等。临床表现:1 .针头未穿入静脉,无回血,推注药物有阻力,或针头 斜面一半在血管内,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护理 常见 临床 操作 并发症 预防 处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