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诗两首教学设计鄂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6诗两首教学设计鄂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6诗两首教学设计鄂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诗两首教学目标1. 了解有关冰心、泰戈尔作品及创作风格,培养文学情趣及文学素养。2. 把握诗歌感情基调,进一步学习朗读技巧,有表情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歌。3. 学习运用圈点批注方法,感受诗歌独特语言和情感魅力,培养鉴赏诗歌能力。教学重难点1. 运用圈点批注方法,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感。2. 结合自己生活体验,理解诗人思念母亲真挚情感并且学习借鉴诗人表达情感技巧。学习内容整体感悟如果要问世界上哪种感情最真最纯,不带一丝私心杂念,全心付出而又不求任何回报,那答案一定是伟大母爱;如果要问远离家乡、漂泊在外游子最深切感情是什么,那一定是献给亲爱母亲一曲深情颂歌。冰心纸船和泰戈尔母亲就是抒写这种至
2、真至深感情颂歌。纸船是诗人1923年8月由上海乘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途中创作。粼粼海波,澎湃海潮,复苏了诗人爱海童心;碧绿海水,飞翔海鸥,使诗人又与自然亲近。从吴淞口出发后十天左右海上生活中,冰心早期人生观“爱哲学”中三根支柱“母爱”、“童心”、“自然”中,后两者此时得以复活和重现,而“母爱”则因远离母亲而无法亲近,因而诗人格外思念母亲。思念母亲感情,比较抽象,写作时容易流于空洞。而纸船构思新颖,采用了托物寓情方法,说自己在海上不肯妄弃一张纸,留着它折叠成纸船,从舟上抛到海里,纸船去向不定,但诗人仍然不灰心地每天叠着。虽然明知纸船是不可能流到母亲身边,但她仍然祈求自己含着泪叠成纸船,能够载着
3、她爱和因远离母亲而产生悲哀情怀,进入母亲梦境。深切感情加上奇特想象,使这首诗显得既生动具体,又含蓄深沉。不管有没有相同经历,这种诚挚而又忧伤思念之情一样让人怅然不已。母亲含蓄之美与不同凡响构思,出自泰戈尔这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匠心。泰戈尔一生风平浪静,优裕家庭使他免受了许多磨难,这使得他总是满怀乐观与希望地看待事物,主张和谐、协调,呼吁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人与自然之间天人合一,使诗便显现成一种前所未有宁静、恬然、优美情调。诗人在“我不记得我母亲”反复吟咏中,再现了母亲温馨歌谣、呢喃祈祷和深情目光。所谓“不记得”,是因为与母亲离别得太久太远,母亲身影却总是浮动在诗人眼前,母亲声音也总是回荡在诗人
4、耳畔。看似矛盾构思和表达,实际上为我们留下了更为广阔想象空间,在眷恋母亲重重意象中重温母亲伟大、母亲至真至上。整首诗舒缓节奏与诗人绵长思念之情和谐一致,朗读这首诗歌确是一种享受。这样诗歌也不需要太多讲解,相信学生在反复吟咏中能品味出这人间最美感情。第一首诗纸船1. 介绍作家作品。在小学我们已经学过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想像一下分别时母亲对孩子牵挂,想像游子漂泊他乡时对母亲感情。有关冰心资料及这首诗创作背景。冰心:原名谢婉莹,现当代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家。有短篇小说斯人独憔悴、去国,诗集繁星、春水及著名散文集寄小读者。她
5、写诗为文都很柔美,崇尚“爱哲学”,母爱、童心、自然是她诗文主旋律。1923年8月,冰心从燕京大学毕业,由上海乘坐约克逊号邮船赴美国留学。在一望无际大海上,孤独怅惘中写就此诗。2. 朗读冰心纸船,感知诗歌内容。怎样朗读这首诗a. 仿照课后练习第一题,标出第二、三节诗歌节奏和重音。b. 注意朗读时语速、音量、感情基调。提示:语速较慢、声音稍低沉,饱含执著、深切思念和哀伤。c. 自由诵读。配乐朗读。(配乐朗读是为了加深印象,在诗歌和音乐旋律中得到美熏陶。)第二首诗母亲1. 练习朗读,感知泰戈尔母亲内容和感情。自由诵读,根据自己理解,标出诗歌节奏和重音。朗读设计参考:我/不记得/我母亲,只在/我游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诗两首 教学 设计 鄂教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