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6木兰诗教学设计长春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木兰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3、背诵全文。4、掌握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句式。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简介木兰其人及乐府诗集花木兰是古代时河南省虞城县营廓人。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屡立战功。凯归,帝封官嘉奖,木兰不受,欲纳宫中,以死拒之。唐初,追封为孝烈将军。人们为纪念她,于唐代修建花木兰祠,祠内现存元代立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和清立孝烈将军祠辨误正名记石
2、碑,详细记载了花木兰身世、籍贯、业绩及历代修祠情况。近年来,又修复了木兰祠大殿等一大批景点。花木兰祠已收入中国名胜词典。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朝民歌代表作品,选自南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乐府双璧另一:孔雀东南飞),属于叙事诗,叙述了古代女英雄木兰代父从军、建功立业传奇故事,刻画出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形象。木兰成了家喻户晓人物。三、一读诗歌。1、正字音。 机抒Zh(织布梭子)可汗khn鞍鞯njin(马鞍下垫子)辔头Pi(缰绳)燕山:yn 胡骑j(战马)戎机rng(军事)朔气Shu(北方)金柝tu(打更用梆子)红妆zhung(装饰,打扮)著我旧时裳Zhu(穿)傍地走bng(临近,此处引申为贴着)2、要
3、求学生参看注释,阅读诗篇,理解词义、句意、诗篇大意。3、引导学生划分这首诗结构层次:依据故事发生、发展和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概括本诗情节并复述故事。第一部分(1、2、3段)写出木兰代父从军、踏上征途。第二部分(第4段),写出木兰经过长期激烈战斗胜利凯旋。第三部分(5、6段),写出木兰,还朝辞官,功成身退,返回家乡,家人团聚。第四部分(第7段),吟唱诗歌人用比喻赞美木兰。四、二读诗歌。1、诗歌怎样写出故事开始?这样写具有什么样表现力量?明确:诗篇由“唧唧复唧唧”引出“木兰当户织”,表明了木兰织布姑娘身份。“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这组对偶句表现出木兰停机不织,只是连声叹
4、息,自然地引出母亲发问,木兰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开始。表现了木兰勤劳孝顺。2、木兰答话表明了什么情况?表现了她什么特点?明确:“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夜传,“十二卷”(虚数)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气氛。“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父老弟幼,揭示出尖锐矛盾,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缘由。“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现出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第三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表现力量?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虚指),运用铺排修辞方法,
5、铺陈地写出木兰连赴东西南北四市,匆忙购置战马鞍具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急切操办而又井然有序。4、这一部分还运用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什么内容?具有什么样表现力量?明确:“旦辞黄河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但,只。前后四句之间构成对偶并运用了间隔反复修辞方法。“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和“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这两组对偶句之间,间隔反复,层嬗递进,表现出木兰出征路线,征程遥远,行军神速,点明了宿营荒凉地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和“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之间,间隔反复,紧相呼应,在荒凉夜间环境烘托中,揭示出木兰乍离家乡,思念亲人,离乡愈远,思亲愈切心情,从而细腻地透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年级 语文 上册 木兰 教学 设计 长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