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制备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详解.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PVC制备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详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PVC制备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详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PVC制备无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1、PVC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1.1 PVC生产方式与成本分析PVC的生产方式根据原料路线不同主要包括电石乙炔法、 乙烯法、 等离子体制乙炔、 煤制烯烃、天然气部分氧化法制乙炔、生物乙醇脱水制乙烯等。电石乙炔法与石油乙烯法是我国聚氯乙烯工业的两种主要生产工艺,在我国大于有70%的氯乙烯单体采用乙炔氢氯化法生产。两种工艺的成本优势随着乙烯与电石价格的变化呈现交替变化;我国的聚氯乙烯行业已逐渐形成西北地区采用一体化电石法工艺、沿海地区采用乙烯法工艺的格局;富煤少油的资源特点决定了电石法 PVC生产工艺仍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主导我国的 PVC 产业。从扩能的产业模
2、式对比来看,西部地区电石法PVC 企业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逐渐演变为“煤自发电电石PVC”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摆脱了传统氯碱企业成本高企的瓶颈, 凭借资源优势与一体化产业链的商业模式, 使PVC成本处于全行业最低水平;而沿海地区则开始借助于进口乙烯、氯乙烯及二氯乙烷生产 PVC,这也是符合其区域特点的最优化道路。近年来,中东廉价的乙烯将使乙烯法 PVC 的比重有所增加。1.2 中国 PVC 市场状况分析(1)生产状况分析中国PVC工业发展迅速,尤其在“十一五”期间 ,我国PVC产能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6。自2008年国内PVC行业开工率受金融危机影响,首次呈现负增长后,2009 年、2010 年P
3、VC产量开慢回升,2011年PVC产量达到1295.2万t,同比增长12.5。2012年PVC产量比2011 年有小幅增长,为1317.8万t,同比增长1.7。2008 -2012 年中国 PVC生产状况见表1。表1 2008 -2012年中国 PVC生产状况目前,中国 PVC产能排名第1的企业为中国化工集团,产能为 214万t/a ,新疆中泰化学股份与新疆天业(集团)紧随其后 ,产能分别为150万t/a 与120万t/a 。2011年由于烧碱销售形势十分火爆,丰厚的烧碱利润促使氯碱企业尽可能加大电解装置开工率,而为了消化氯气,PVC装置开工率也相对提高,尤其在8-10月,全国PVC装置开工率
4、是全年中的相对高位。2011年,中国PVC产量为1295.2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为59.9。2012年,受国内外经济环境低迷以及国内房地产紧缩政策的影响,全国 PVC装置的开工率有所下降,仅为 53 .8,比2011年下滑6 .1百分点。目前行业内仍有近200万ta 规模的长期停车或生产极不稳定的企业装置,虽然这些企业未表态长期闲置的产能将作废弃处理,但整体判断产能基数在5万ta 及以下的闲置装置未来开车的可能性很小而另一部分长期停车的装置 ,则有可能会在企业产品转型后重新开车,如依靠大乙烯项目由电石法转为乙烯法。尽管当前PVC的产能已经出现过剩局面,但仍有一大批新建、拟建项目,“十二五”期间
5、,中国PVC产能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16年中国PVC产能将达到3000万ta。由于新增产能较多,2013 -2016年,中国PVC装置开工率将维持在5055,供应过剩的局面依然难以缓解。(2)中国PVC 供需平衡状况总体来说虽然中国PVC表观消费量逐年增加,但产量与产能增加的更为迅速,使得中国PVC行业已经严重供大于求。自给率逐年提高而装置平均开工率很低,仅在55左右,表2为2008 -2012年中国PVC 供需平衡状况及2016年预测。表 2 2008 -2012年中国PVC供需平衡状况及2016年预测1.3 电石法PVC行业低汞触媒的紧迫性2013年10月10日 ,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
6、办的汞条约外交会议在日本熊本市表决通过了旨在控制与减少全球汞排放的水俣公约。该公约中明确要求,2020 年单PVC产量用汞量要比2010年减少50。当天,包括中国在内的87个国家与地区的代表共同签署公约。公约在经过50个国家的政府批准后,有望于2016年生效。 该公约的正式签署表明电石法PVC全面、彻底地使用低汞触媒已经进入倒计时。 由于我国电石法PVC行业的低汞触媒整体应用比例还不高,相关企业履约仍具有紧迫性。传统的乙炔与氯化氢合成氯乙烯单体(VCM),使用活性炭为载体的氯化汞催化剂。在合成反应条件下,氯化汞发生升华被VCM带出合成反应器,进入后续净化系统;经过活性炭除汞器、酸洗塔、水洗塔、
7、碱洗塔,干燥后进人VCM蒸馏与聚合装置。通过对生产系统进行检测,除副产品盐酸、废碱液等含汞外,VCM气柜、压缩系统、蒸馏系统以及聚合系统都有汞污染;此外,催化剂装卸与储存液也存在汞污染问题。工业生产数据表明:有的生产厂家碱洗后的VCM合成气体中汞的质量浓度在2 mg/m3左右,甚至在聚合釜母液中也存在汞污染。2、固相无汞催化剂的研发进展鉴于电石法 PVC行业带来的污染问题。国外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 ,已基本淘汰了电石乙炔法PVC装 置,而在国内,从上世纪9 0年代至今,电石乙炔法发展非常迅速。自上世纪以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就针对电石乙炔法制PVC行业汞污染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着手开发能够替代现
8、有氯化汞的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并申请了专利。从已经发表的文章与申请专利的情况可以看出,部分学者对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的反应机理等进行了研究。同时也提出很多无汞催化剂的实验室配方。按活性组分来看,无汞催化剂大致分为贵金属与非贵金属2类。同时辅以其他金属化合物为助剂。2.1 贱金属催化体系 国内最早进行贱金属无汞催化剂研发的南开大学陈荣悌课题组 ,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以活性炭为载体,负载氯化亚铜、氯化铋、氯化亚锡、氯化钯中的一种或几种,筛选 3 0余种活性组分,并进行单组份、双组份 、多组分的多次试验,发现以锡为主要活性组分的无汞催化剂性能最好。采用三组分氯化亚铜、氯化铋、氯化亚锡负载在活性炭上,
9、其转化率能达到97、选择性为95以上、寿命能达到120h 。通过分析,发现活性组分锡以四氯化锡的形式流失,只有解决锡流失的问题,该研究才有工业化的可能。 清华大学魏小波等以二氧化硅为载体。铋的化合物为活性组分,添加磷酸进行固铋,辅以铬、锌的金属氧化物为助剂。在200下反应转化率达到50以上,选择性大98。课题组与新疆天业集团合作开发该配方无汞非贵金属催化剂。并在天业化工公司现场进行工业侧线实验。采用流化床反应器进行反应,在线进行烧炭再生,取得长周期运行的数据,具有较好的开发前景。 南开大学李伟课题组2011年公开了部分专利。专利显示,该课题组以活性炭为载体,通过氢气还原、真空浸渍或焙烧等方式分
10、别负载磷化镍、单质铋、磷化钨、磷化铜、磷化钼等作为活性组分,并辅以其他金属氯化物为助剂成分。在实验室进行乙炔氢氯化合成氯乙烯实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李群生等在2007年公开了一种无汞催化剂,该催化剂以III B族元素为主活性组分辅以氧化铈、氧化镧等稀土金属化合物。利用浸渍法负载在硅胶或活性炭上。该反应的实验室乙炔转化率达到90,氯乙烯收率达到30。日本专利JP50082002-A、JP3-B以SnCl2 为活性组分,活性炭为载体活性炭载体在NH3气氛中900C下处理,转化率能达到98,选择性则能够达到100。美国专利US1934324A公开了以氯化亚铜一氯化钙为活性组分的液相催化体系,乙炔气经过
11、含有溶解的游离氯化氢与包含可溶性亚铜化合物催化剂 的水溶液,生成氯乙烯 、并与过量乙炔一起以气相形态离开反应体系,氯乙烯经物理分馏的办法加以分离。美国专利US1812542A以氯化亚铜为活性组分,在盐酸+乙炔液相体系中进行催化反应,氯化亚铜或氯化铜与还原类物质与氨与盐酸形成混合物,通入乙炔反应。 目前,相关科研工作者基本上对大多数非贵金属化合物都做了活性及寿命的筛选,与氯化汞催化剂相比,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普遍存在活性低或寿命较短的缺点,从目前的成果看来 ,非贵金属的研究很大程度上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难以达到长寿命、高活性,很少能获得工业化应用的突破。对于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 。除对大量金属化合物
12、活性组分进行筛选的同时还需要在以下2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在催化剂载体上寻求突破,目前大多数非贵金属催化剂只选用活性炭或普通硅胶作为载体,载体选择的范围比较窄。对载体的研究欠缺。活性炭种类繁多,物理性质、表面化学性质各不相同,除活性炭之外,硅含量较高的分子筛、硅藻土、以及其他多孔类材料都是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载体选择的方向。对现有载体活性炭及硅胶进行改性或寻求新 的其他催化剂载体。是无汞催化剂载体寻求突破的重点 。二是在反应工艺上寻求区别于传统气固反应的新工艺,非贵金属催化剂寿命较短,活性不高。采用传统固定床反应器,很难获得工业化应用。而寻求新的工艺技术,采用循环流化、烧炭再生等其他反应方式。对解
13、决寿命短、活性低的问题很有帮助。清华大学魏飞、魏小波等采用循环流化床进行无汞催化反应。在线进行烧炭再生,在工业侧线上长时间运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另外,气液均相催化体系,以气体通入液相中进行催化反应,该体系在防止积炭、解决反应时局部过热、防止飞温方面较为有效。国内龙智达等企业也从事了该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反应工艺上寻求创新,大胆采用流化床再生及均相催化体系,是下阶段非贵金属无汞催化剂工艺上获得突破的重要技术方向。 2.2 贵金属催化体系 贵金属催化体系一直是国内外无汞催化剂研发的热门方向。近年来,国内相关科研工作者都将贵金属催化剂作为无汞研发的重要方向,并在实验室取得较好的进展。
14、南开大学化学院李伟课题组自2009年开始无汞催化剂的实验室研究,目前已取得较大进展,并发表无汞专利6篇。该课题组开发的贵金属无汞催化剂在实验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小试反应装置上反应温度170、空速80 h的条件下连续运行1000 h。转化率及选择性都能够保持在99。 四川大学蒋文伟课题组自2007年即开始乙炔氢氯化无汞催化剂的研究。 该课题组以 PtCl2为催化剂。以脂肪族胺类的盐酸盐为溶剂,脂肪族烃类为稀释剂,Pt、Pd等贵金属为催化活性组分,制备了用于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液相催化体系。在反应过程中,液相催化体系的温度较为均一,反应的乙炔单程转化率可达70,并且氯乙烯选择性较高(99),活性寿命
15、也较固相催化剂的长。 内蒙古大学王芳超等以氯金酸或者氯金酸与稀土元素氯化物为前驱体,椰壳炭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单金属金催化剂或稀土一金双金属催化剂。通过实验发现,适当孔道结构既有利于活性组分的分散也有利于反应物与产物的扩散,活性较高。高温下金离子容易被还原成金单质,使催化活性降低。催化剂的真空干燥使活性物种金能够以高价态与更小的晶粒尺寸分散在载体的孔道中,催化活性与稳定性更好。稀土元素的加入可能提高了高价金的还原温度,从而影响了催化活性。 华东理工大学王声浩等通过对多种金属元素进行乙炔氢氯化活性考察,筛选出 AuCl3、PdCl2与CuCl2 3种较好的组分。以活性炭为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PVC 制备 催化剂 研究进展 发展趋势 详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