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阅读复习哲理散文篇.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哲理散文阅读复习【知识导学】哲理散文是通过对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哲理的散文。那么,我们如何阅读和鉴赏哲理散文呢?一、整体阅读,明确主旨哲理散文往往通过一两件生活中的小事来表达深刻的哲理。阅读时,应先从整体出发通读全文,辨明是托物言志,还是阐述人生哲理?是对社会现象的思考,还是对个人生活的感悟?是就历史作阐发,还是就现实作联想?然后在此基础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哲理散文一般采用“卒章显志”的结构方式,所以,如果我们认真研读文章的结尾部分,大多能明确文章的主旨。二、理清思路,把握结构一般来说,散文总有一个贯穿全文的线索,哲理散文也不例外。它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个人物,某
2、个实际的物体,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文章线索单一;有的文章线索双重,或虚实结合,或纵横交错,或一主一次,或平行发展。找准文章线索的办法是抓文章的关键词句。作者写作时,往往会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者段落中安排一些起统摄、提挈、凸现作用的词语或句子。在阅读时,我们可以抓住这些关键词语和句子,找准文章的线索,从而理清文章的思路。三、鉴赏技巧,品悟效果散文的写作,一般都很讲究表现手法的恰当运用,这些手法的巧妙运用,常使作品的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鲜明突出。通过对这些技巧的鉴赏,可以直接透视自己的阅读品位。所以,阅读哲理散文还要注意鉴赏常见表达技巧的表达效果。常见的表达技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修辞
3、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2.结构安排: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3.表现手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烘托、对比,先抑后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等。4.表达方式: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肖像、心理、语言、动作描写,侧面、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等;抒情和议论等。四、品味语言,感受风格散文的艺术可以称之为“语言的艺术”。散文的一大特色就是语言美。一篇好的散文,语言凝练、优美,又自由灵活,接近口语。优美的散文,更富有哲理,充满诗情画意。作家在创作时,一定会用同他的思想感情完全贴切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其思想感情,因此
4、,读者只有透彻地了解了其语言文字所具有的意义和情味,才能感知作品的艺术形象,领悟作家的思想感情。杰出的散文家的语言又各具不同的语言风格:鲁迅的散文语言精练深邃,茅盾的散文语言细腻深刻,郭沫若的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巴金的散文语言朴素优美,朱自清的散文语言清新隽永,冰心的散文语言委婉明丽,孙犁的散文语言质朴,刘白羽的散文语言奔放,杨朔的散文语言精巧,何为的散文语言雅致。一些散文大家的语言,又常常因内容而异。如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的语言,锋利如匕首;好的故事的语言,绚丽如云锦;风筝的语言,凝重如深潭。体味散文的语言风格,就可以对散文的内容体味得更加深刻。在鉴赏散文的语言时,一要联系作家的语言风格,二要从
5、整体上把握作品的语言特点,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品味作品的语言,进而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关键词句,潜心推敲任何好的作品,从表达角度来说,作者只有在遣词造句上下一番工夫,选用鲜明、生动、具体可感的形象性词语,才能完美地表情达意;从阅读角度来说,读者只有认真品味这些词语,才能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容和语言,才能有助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因此,要认真揣摩品味作者用词的妙处,品味该词句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朱自清的背影中“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攀”“缩”“倾”三个动词,细腻而又简练地写出了父亲爬月台的整个动态过程,表现了父亲爬月台的艰难,从而表现了
6、深沉的父爱。此外,在具体解答试题时,还要仔细审题,按要求答题:1审清题干的提示语。诸如“结合某段”“联系全文”“通观全文”等词语,这是命题人为我们暗示的答题区位。2审清题干的分值。分值的多少往往取决于答题要点的多少。因而,在审题时,我们可以从分值中推断出答题所需的要点,避免答题时的疏漏。3审清题干的字数限制。一般来说,如果在规定字数内还未把答案表述完,说明其中有些信息是不必要的或次要的;反之,如果概括字数太少,则说明答案没能把一些主要信息概括进去。须知试题要求规定的字数与答案的字数之间差距不会太大,如出现上述问题则需要重新概括组合答案。【阅读演练一】不需要注释的生命 (祝勇)曾经觉得,注释是那
7、般重要。记得有一次,一位年轻的朋友在编辑一本美国著名汉学家有关中国文化的专著时,将书后十几万字的注释全部删去,令我那么的心疼。我对他说,作者在那些注释里面凝结的心血,并不比他行文中的少啊。没有了注释,这本书将不再完美。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的需要一些注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释。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
8、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注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释,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茫然不知。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迦叶尊者破颜而
9、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的令人心动。而且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槃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宁割席与友断交,亦毋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
10、。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卸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印信贴上,一步步投孟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大拇指,由衷地说一声:“好!”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
11、。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选自读者)探究练习1.仿照下面句子的格式,再续写两句。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 2.结合文中的语境,说说下列句中黑体词语的含义。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 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3.文章开头说:“曾经觉得,注释
12、是那般重要。”那么,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明生命需要注释的? 4.文章列举了迦叶尊者、俞伯牙、管宁、武松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 5.对作者的生命不需注释的观点,你怎样看?请写一段话,谈谈同意或不同意的理由。 【阅读演练二】 黄昏 菩提 林清玄我喜欢黄昏的时候在红砖道上散步,因为不管什么天气,黄昏的光总让人感觉特别的安静,能较深刻省思自已与城市共同的心灵。但那种安静只是心情的,只要心情一离开或者木棉或者杜鹃或者菩提树,一回头,人声车声哗然醒来,那时候就能感受到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这种品质使我们在吵闹的车流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寂寞;在奔逐的人群与闪亮的霓红灯里,我们更深地体
13、会了孤独;在美丽的玻璃帷幕明亮的反光中,看清了这个大城市冷漠的质地。现代人更需要诚恳的、关心的沟通,有情的、安定的讯息。生活在这样的都市里,我们都是菩提树,拥有的土地虽少,勉力抬头仍可看见广大的天空;“一棵树需要什么呢?”;园艺专家在电视上说:“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活在都市的人也一样吧!除了食物和工作,只要渴求着明澈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不被污染的水,以及一点点有良知的关心。我们是像那样沉默的榕树一样渺小,最需要的是自在地活着,走路时不必担心亡命的来车,呼吸时能品味到空气的香甜,搭公车时不失去人的尊严,在深夜的黑巷中散步也能和陌生人微笑招呼,时常听到这个社会的良知正在觉醒,也
14、就够了。我们对都市风格、人民品质的忧心是不是过度了呢?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的人仍然是人。凡是树,就会努力生长;凡是人,就不会无端堕落。凡是人,就有人的温暖;凡是树,就会有树的风姿。黄昏时,那一轮金橙色的夕阳离我们极远极远,但我们一发出智慧的声音,他就会安静地挂在树梢上,俯身来听,然后我感觉,夕阳只是个纯真的孩子,他永远不受城市的染着,他的清明需要一些赞美。每天我走完黄昏的散步,将归家的时候,我就怀着感恩的心情摸摸夕阳的头发,说一声赞美与感激的话。感恩这人世的缺憾,使我们警醒不至于堕落。感恩这都市的污染,我们有追求明净的智慧。感恩那些看似无知的花树,使我们深刻地认清自我。最大的感恩是,我们生而为
15、有情的人,不是无情的东西,使我们能凭借情的温暖,走出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的津渡,找到源源不绝的生命之泉。听完感恩与赞美,夕阳就点点头,躲到群山之背面,只留下满天羞红的双颊。训练题目: 1“城市某些令人忧心的品质”一句中的“品质”指哪些内容? 2“都市的树也是树,都市的人仍然是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3 文章倒数第二段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4 文章两次写到夕阳,用意是什么? 5 作者由城市的生活得到的启示是“感恩这人世的缺憾”“感恩这都市的污染”,你得到的感恩是什么?请写一段话,不少于80字。 【阅读演练三】 写给秋天 罗兰尽管这里是亚热带,但我仍从蓝天白云间读到了你的消息。那蓝天
16、的明净高爽,白云的浅淡悠闲,隐约仍有北方那金风乍起、白露初临的神韵。 一向,我欣仰你的安闲明澈,远胜过春天的浮躁喧腾。自从读小学的童年起,我就深爱暑假过后,校园中野草深深的那份宁静。夏的尾声已近,你就在极度成熟蓊郁的林木间。怡然地拥有了万物。由那澄明万里的长空,到穗实累累的秋禾,就都在你那飘逸的衣襟下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接着,你用那黄菊、红叶、征雁、秋虫,一样一样地把宇宙染上含蓄淡雅的秋色:于是木叶由绿而黄而萧萧地飘落,芦花飞白,枫林染赤,小室中枕簟生凉,再加上三日五日潇潇秋雨,那就连疏林野草间都是秋声了! 想你一定还记得你伴我度过的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那两年,我在那寂寞的村学里,打发凄苦无望的
17、时刻,是你带着哲学家的明悟,来了解慰问我深藏在内心的悲凉。你让我领略到寂寞中的宁静,无望时的安闲:于是那许多唐人诗句,都在你澄明的智慧导引之下,一一打入我稚弱善感的心扉。是你教会了我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 你接收了春的绚烂和夏的繁荣,你也接收了春的张狂和夏的任性;你接收了生命们从开始萌生,到稳健成熟,这期间的种种苦恼、挣扎、失望、焦虑、怨忿和哀伤;你也容纳了它们的欢乐、得意、胜利、收获和颂赞。你告诉我: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一切情绪上的激荡终会过去,一切彩色喧哗终会消隐。如果你爱生命,你该不怕去体尝。因为到了这一天,树高千尺,叶落归
18、根,一切终要回返大地,消融于那一片渺远深沉的棕土。到了这一天,你将携带着丰收的生命的果粒,牢记着它们的苦涩或甘甜,随着那飘坠的落叶消隐,沉埋在秋的泥土中,去安享生命最后的胜利,去吟唱生命真实的凯歌! 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因此,你应在执著的时候执著,沉迷的时候沉迷,清醒的时候清醒。 如今,在这亚热带的蓝天白云间,我仍读到你智慧的低语。我不但以爱和礼赞的心情来记住生命的欢乐,也同样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去纪念那几年生命中难得出现的那几年的刻骨的悲酸与伤痛。 而今后,我更要以较为冲淡的心情去了解,了解那属于你的,冷然的清醒,超逸的豁达,不变的安闲,和永恒的宁静! 选自时文选粹第
19、四辑,南方出版社 阅读训练 1本文的作者是以“爱和礼赞”的心情写秋天的,纵观全文,概述作者为什么“爱秋天”、“礼赞秋天”? 答:_ 2秋天是四季中颇受人们青睐的一个季节,这篇哲理散文没有只停留在对秋天的景色的描写上,而是集中笔墨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种种感悟。试根据文中相关语句,回答:作者从秋天那里得到了哪些人生启示? 答:_ 3文中画线的两处句子非常相似,仔细品味却又不同。试述一下,它们在文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两句话的位置能否互换?为什么? 答:_ 4本文语言优美凝练,富有诗意。读了全文,你最喜欢的句子是哪一处?请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并说出你喜欢的理由。 答:_ 5历来文人墨客写尽秋之风采、秋之神
20、韵,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至少写出两句写秋的诗句。(尽量多写) 答:_ 参考答案阅读演练一:1.示例: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来注释“恨”。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来注释“愁”。1. 解释说明;用语言进行沟通交流2. 通过注释,使人了解自己、他人和世界;诗人用诗句注释情感;我们用日记注释成长;做错事时,通过解释,赢得谅解及内心安宁。4.作者列举这些人物和事迹是为了说明人的思想和行动在心有灵犀的时候自能心领神会,是不需要注释的,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仍会不知。5.略。(本题为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阅读演练二: 1答:或冷漠或混乱或肮脏或匆忙或无知,人与人缺乏关怀与沟通。 2答:树需要
21、阳光、空气、和水而已。还有一点点关心。 人需要安全、自由、自尊、清净美好的环境、人与人的关怀与沟通。3答:照应开头,指出人在都市之中如何生活,从而点明主旨。 4答:夕阳是自然的象征,说明大自然和人是息息相通的。人和自然和谐相处,能找到心灵的归宿,人和人沟通和理解,互相关怀,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5 考察想象推断能力,答案略。阅读演练三:1 (1)秋天的景色很美,使人感觉“安闲明澈”。(2)秋天和“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伴我度过“那些复杂多变的岁月”。(3)秋天具有超强的容忍性。2 (1)秋天教会了作者“怎样去利用寂寞无聊的时刻,发掘出生命的潜能,寻找到迷失的自我”。(2)秋天告诉作者“生命的过程注定是由激越到安祥,由绚烂到平淡”。(3)秋天使作者懂得“生命不是虚空,它是如厚重的大地一般的真实而具体”。3 前者主要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主要是呼应开头,总结上文。它们的位置不能互换,因为前者在开头,强调的重点是“你的消息”,以此引出下文,后者则是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出秋的“智慧的低语”,所以不能互换位置。(意思对即可)4 选出句子,可以从修辞手法、作者的感情或自己的感悟等方面去分析。5示例: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