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教案正式版(4页).doc





《克己复礼》教案正式版(4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克己复礼》教案正式版(4页).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克己复礼教案正式版-第 4 页克己复礼教案教学目标: 1、明确每章节的基本观点,理解“礼”和“仁”的含义及彼此之间的关系; 2、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重要短语等文言基础知识; 3、背诵,默写重点章句。教学要求: 1、掌握课文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关注特殊句式的表达作用,明确各章基本观点。 2、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3、背诵12.1、3.1、16.2、13.3章。教学建议: 诵读为主,归纳为辅。在熟读的基础上与学生一起落实字词句,一起归纳课文中文言特点。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一、解题:克己复礼:克,约束,克制。复,回归。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
2、相应的礼节仪式。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二、串讲思路 1、“复”礼:孔子想要恢复的是什么时代礼? 解决第3.14,7.5。孔子崇古,对
3、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2、孔子当时的现实生活,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怎么样?解决3.1,6.25。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是春秋末期,奴隶制社会处于土崩瓦解、礼崩乐坏的过程的表现。孔子的思想中,周礼是根本不可更动的,从井田到刑罚;从音乐到酒具,周礼规定的一切都是尽善尽美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里,孔子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主张“正名”。尤其是孔子所讲,现今社会“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这种状况,是不能让人容忍的。3、所以,当齐景公问政于孔子的时候,孔子认为应该怎样做? 恢复这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正名”是孔子“礼”的思想的组
4、成部分。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只有“名正”才可以做到“言顺”,接下来的事情就迎刃而解了。(解决课后练习二)如果没有秩序,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4、以上所说的“礼”更多的是指国家秩序和社会秩序,而“礼”也是个人的礼,是对个人行为规范的要求,是个人修养的提高。这种行为规范和个人修养如何表现在家庭内部? 第1.2,2.8,17.21章节。以2.8和17.21为先,1.2为结,明确孝悌,报恩,是
5、仁的根本。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5、礼作为外在表现,是人们内心的反映。乐是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礼与乐都是外在的表现,而仁则是人们内心的道德情感和要求,所以乐必须反映人们的仁德。这里,孔子就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克己复礼 教案 正式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