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下语文教学设计(1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下语文教学设计(13页).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六下语文教学设计-第 14 页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1、文言文两则学弈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 领悟文中所讲道理,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1、 领悟文中所讲道理。2、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自学指导1、师引导: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最好的方法也是诵读。2、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多诵读。3、“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四、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2、1、“弈”是什么意思?“学弈”呢?你怎么知道的呢?2、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二)、小组合作学习1、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2、疏通文意。(三)、全班交流()讨论“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的原因是什么?从中能得出一个什么道理?大家谈谈自己是否有这种经历和体会。(2)指名说说“思援弓缴而射之”的意思。你从哪个词知道射的是“天鹅”呢?(“之”字)(3)指名说说“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意思。这句话中的“之”是指哪个人。(4)”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意思是什么?五、教师点拨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是诵读,读时做到抑扬顿挫、有声有色、流畅自如,能感悟语速和断
3、句方法。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1、文言文两则两小儿辩日一、学习目标 1读准每个字的读音。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根据课后注释联系上下文,了解故事内容。3. 领悟文中所讲道理,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3、 领悟文中所讲道理。4、 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三、自学指导1、把不认识的字注上音,并多诵读。2、理解“辩”字3、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四、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通过查字典解决。2、结合文后的注释理解每一话,然后说说这篇文章主
4、要讲什么内容?(二)、小组合作学习1、同桌互讲,相互纠正补充,不懂的记下来。2、疏通文意。3、想想我们是怎样学习学弈的?一是要理解重点字词;二要读出诗文韵味;三要感悟人文内涵(意境、感情、哲理)。(三)、全班交流()回答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游: 其: 为: 也: 如: 此: 乎: 始出: 小儿:(2)两小儿在辩论什么?(太阳大小?太阳冷热?太阳远近?)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读好两小儿的话,理解句子的意思。(3练习有感情背诵课文。(4)以表演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看哪组理解得好(稍做表演准备)五、拓展1、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课下收集资料,将
5、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2、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兴趣。六、板书设计 第一人(专心致志)比智不力上一样 第二人(三心二意)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2、匆匆(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二、教学重、难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三、自学指导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6、。3、积累文中优美语句,至少读5遍书。四、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2、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注意把握语速与语调。(二)、小组合作学习1、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2、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3、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4、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五、试着背诵全文。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2、匆匆(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 1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
7、抄下来(重点)。2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难点)。二、自学指导一种无奈,一声叹息,时光老人总是来去匆匆,朱自清已在课文中写到: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板书:一去不复返)思考: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用书本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三、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提出不懂的问题(二)、小组合作学习各组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选重点记录在黑板上。(三)、全班交流()结合学生提出的不懂的问题,师生重点品味以下句子:A、“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B、“在默默里算着,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C、“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D、“过去的日
8、子如轻烟,像游丝样的痕迹呢?”(2)有感情朗读交流,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五、教师点拨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还有作者想珍惜时间的情感。那作者为什么表达得如此细腻呢?(体会作者排比、比喻、拟人等写法的精妙)六、板书设计日子 一去不复返 叹: 时光飞逝 悔: 碌碌无为 劝: 珍惜时光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3、桃花心木(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 1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下面词语“插秧、枯萎、锻炼、勃勃生机、莫名其妙。”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二、教学
9、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三、自学指导1、加强对桃花心木的了解2、了解本文作者林清玄。四、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通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个别不理解的新词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二)、小组合作学习1、检查读文情况,同学互相正音。2、自学生字新词,同学之间交流不理解的词意。小组内交流你是怎样记忆本课的生字的。(喜欢做的同学可以在练习本上给下列字组词,课件出示)萎( ) 秧( )番( ) 锻( ) 勃( )委( ) 殃( ) 翻( ) 段( ) 脖( )(三)、全班交流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边读课
10、文边思考,不懂的词语和句子做上标记。3小组交流反馈自学成果,合作解答疑难问题。集体备课二次备课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3、桃花心木(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2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二、教学重、难点:5、 通过对含义深刻语句的理解,体会种树人的用心。2、理解作者从中领悟的道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看法,从而感受育人、做人的真谛。三、自学指导1、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地方2、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在句子旁写上你的感受。3、文中用了什么写法,还曾学过哪些这类文章?四、自主合作探究(一)、
11、学生自学,初步理解(二)、小组合作学习(三)、全班交流()自主品读,理解课文(2)引领研读,感悟道理出示: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作者猜想到了什么?你心里又有哪些猜想呢?你想问育苗人什么?种树人是怎么说的呢?他的话又是什么意思呢?出示: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演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成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3拓展延伸,感悟表达五、拓展红柳是高原上最普通、最常见的
12、一种植物。她遍地生根、开花、结果,从不向人们、向大自然索取什么,只是默默地奉献。六、板书设计桃花心木不定时、不定量拼命扎根参天大树“不确定”成材定时、定量浮于地表枯萎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4、顶碗少年一、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二、教学重、难点:1、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13、。2、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三、自学指导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2、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四、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二)、小组合作学习1、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2、讨论内容,分好段。(三)、全班交流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4反复读,反复
14、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5有感情朗读全文五、总结1、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22、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六、板书设计顶碗少年客观原因:老者的鼓励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备课人: 授课时间: 授课节数: 5、手指一、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得到启示的习惯。3
1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五个手指的各自特点,体会到任何事物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道理。二、自学指导1自已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问问周围的同学,把字音读准。2边读边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三、自主合作探究(一)、学生自学,初步理解1、自读课文,填表格。手指名称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优点缺点2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3、有感情地把课文朗读两遍。4、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个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二)、小组合作学习(三)、全班交流()读文明理(2 )深化理解五、拓展延伸1学习本单元课文时,我们基本悟到了读文明理的方法,下面有一篇短文,请你读一读,想想短文蕴含一个什么道理?附:五个手指的故事。2、我们每人都有五官,有一个相声曾经讲了五官争功的故事。你有兴趣写写它的故事吗?请你以五官的为题,编一则寓言故事。六、板书设计手指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团结就是力量 集体备课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