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docx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有哪些?我们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我们正在研制的重组新冠疫苗,推向临床、推向应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一起来看看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5篇精选,欢迎查阅!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1 1988年,从浙大化工系毕业的陈薇,还是一个鹅蛋脸、长发披肩,笑容稍显腼腆的少女。 1991年,清华硕士毕业后,陈薇签约了深圳一家生物公司,即将过上高薪白领的生活。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帮导师取一份抗体,走进了军事医学科学院。 那里尖端的讨论课题和先进的科研设备震撼了她,也吸引了她。 电影碧海蓝天中有句台词:
2、“人常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人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去回应它,就意味着必须放弃很多心爱的人和物。” 一边是锦绣般的前程,一边是内心强烈的召唤。 在经过衡量后,她最终放弃了大公司的职位,她做了一个改变一生的决定参军!投身于国防大业。 同年4月,她被特招入伍。 “清华人到部队去等于是埋没了自己,入伍就意味着落伍。” 时光拨回到1991年,那时的大学生还很稀缺,更不用说清华的硕士了。 大家都劝她别犯傻,但她却“一意孤行”,前往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讨论所工作。 她也确实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两年后她和师弟在一次学术会上碰面后,她发现师弟的收入竟然是自己的上百倍。 而且,科研工作如
3、同航海探索,如果能发现新大陆当然有极大的成就感,但更多时候是枯燥乏味的航程。 点击播放 GIF 2.1M薪酬低,前途未卜,辛酸孤苦,但她却内心坚定,毫不动摇,做好了“凳子要坐十年冷”的准备。 她先是花4年时间成为了微生物学的博士讨论生,3年后又获得了医学博士学位。这种孜孜不倦的学习态度,让人望洋兴叹! 从此她开始崭露头角,先是入选了军事医学的A类人才库。后来又晋升为讨论员,享受首批军队特殊人才津贴。 共和国勋章陈薇事迹学习心得体会2 2003年,“非典”爆发,也把陈薇推向了历史的舞台。 当时,很多医护人员感染了肺炎,陈薇带领着团队不分昼夜地攻关。 点击播放 GIF 1.6M在先后奋战了50多天
4、后,他们终于如愿研制出了“重组人干扰素喷雾剂”。这种干扰素对“非典”有抑制作用。 当1.4万名医护人员使用后,没有一人染上肺炎。 而在这100多天的战场上,她没有见到过一次家人。 4岁半的儿子思母心切,看到妈妈在电视上出现,忍不住隔屏亲吻。 除却君身三尺雪,天下谁人配白衣,陈薇因此一战封神。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陈薇再次临危受命,担任抗震救灾防疫小组组长,在余震不断中率队入川,艰苦战“疫”两个月,确保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同年,北京奥运会。 她又参加“军队奥运安保指挥小组”专家组,带领队员进驻20个主要场馆,负责各场馆的核、生、化反恐任务,成功处置了数十起核生化疑似事件。 2014年,
5、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 而荒.唐的是,病毒初期,世卫组织和各国政府,对于埃博拉患者的呼救声视而不见,“全球性的不作为”,正是埃博拉病毒爆发的罪魁祸首。 而早在2006年,在多数国人还不知“埃博拉”为何物时,陈薇就针对这一烈性病原体展开了讨论。 她敏锐的觉察出:“埃博拉离我们也许只有一个航班的距离。” 14年后新冠肺炎的全球爆发,也证明了她当年的先见之明。 也正是在她的强烈坚持下,“重组埃博拉疫苗项目”,终于获得了国家“863计划”支持。 2014年,西非大规模暴发埃博拉疫情,致死率50%90%,并向世界国家扩散。 而此时,后知后觉的世卫组织队伍,溃败! 欧美多国援非队伍,溃败! 一时间,世界谈“
6、埃”色变。 又是危急关头。 陈薇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出征塞拉里昂!到西非一线去,把疫情挡在国门之外! 在塞拉里昂,经过多个夜以继日的攻关、多次的疫苗临床试验。 陈薇团队研发的世界首个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一举成功! 相关科研论文在12月23日凌晨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这也实现了中国疫苗在境外临床试验“零的突破”。 当地工作人员合力将陈薇托举起来,抛向空中 在塞拉利昂,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别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连国家最高领导人,都要为她点赞。 三十年来,一次次与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一次次在无形战场拼死搏杀,她从未畏缩不前过。 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她
7、忘我地投入与奉献精神,儿子也耳濡目染。 埃博拉爆发后,她的儿子麻恩浩,是中国唯一一位在埃博拉疫情暴发后,到西非做志愿者的中国中学生。 图为2015年埃博拉疫情后,母子两人一起上台领奖 奔赴最前方的战场,做好最坏的打算,准备最充分的方案,开展最长期的奋战。 这是一名科学家的清醒,也是一名军人的坚毅。 2015年,因功勋卓著,陈薇晋少将。成为当天晋升的唯一一名女军官。 2016年,她与屠呦呦一起,被评为“2015年度中国十大科技创新人物。” 201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20年,新冠病毒再次肆虐,女将军披甲出征。 而之后,也就有了我们开篇的故事传说。 “与毒共舞”29年,女将军,威武!
8、大医精诚,巾帼英雄 已经有太久了,出门时战战兢兢,想喝杯奶茶都要冒着巨大的风险。而现在,我们终于有了盼头。病毒的问题,完全可以靠疫苗解决。 就像陈薇院士所说:“疫苗是终结新冠最有力的科技武器,这个武器如果由中国率先研制出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体现中国科技的进步,也体现了我们的大国形象!” 在与病毒搏斗的过程中,只有疫苗才能实现真正的全民免疫。 “做好失去亲人的准备”,跟不战而降有什么区别? 曾经有人问陈薇:“去疫区那么危险的地方,万一回不来怎么办?” 陈薇轻描淡写地答道:“穿上这身军装,就意味着这一切都是你该做的,除了热爱,我想不出其他理由,我愿这一生都能和致命病毒短兵相接,为受困疫区的生
9、命打开希望之门。” 也有些同事在转业前劝她:“陈薇,你少搞些魔鬼课题讨论。” 可是炭疽、鼠疫、天花、埃博拉等烈性微生物,在她的头脑中挥之不去。这些东西既能用于战争,也能在和平时期导致疫情,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灾难。 “我希望这个世界上,再也不要因为埃博拉,让更多的孩子失去童年的色彩。” 这个愿望很难,但她一直在坚持!她不仅想为中国构建生物盾牌,也想用这个盾牌守护全世界。 她就像青山一样宁静淡泊,忍四时之落寞,渡寒暑之艰难。 当危险来临时,哪怕冒着身陨的风险,也毅然抵挡奔涌而来的猛烈火焰。 不得不感慨,真正担起民族重担的,从来不是光鲜亮丽的流星,而是默默耕耘的国士。 对比某些抱怨环境待遇,在疫情期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共和国 勋章 事迹 学习心得 体会 精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