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23页).doc
《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23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23页).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第 22 页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2010-11-08 10:04 大 中 小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1、社会发展与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旨在适应新世纪挑战的课程改革举措,呈现出“倡导课程向儿童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课程综合化”的共同趋势。为了适应世界课程改革的整体走势,体现我国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规定新课程的结构时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
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由此看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既有联系又有本质区别的新的课程领域,是对原来基础教育课程的结构性突破,同时也是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教育实现自身变革的必然选择。2、学校地方教育特色发展的需要。我校位于桥林镇福音社区内,其社区可以为我校提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丰富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社区资源,加强学校与社区互动,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与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和实践,体现地方特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
3、的思想感情和立志建设家乡、回报社会的信念。开展课题研究,较好地结合了师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兴趣浓,可操作性强。许多老师和学生家长都生活在本社区,对社区资源的开发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师资队伍”。近几年,随着社区经济的发展,许多具有社区特色的“实体”如“雨后春笋”,为我们开展研究工作提供了充足的“研究基地”,使社区实践活动成为可能。3、丰富学校教育资源的需要。新课程给基础教育注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作为新课程一大亮点的综合实践活动,集中反映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它在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学习时间的灵活性、学习环境的扩大化等方面都对传统教学提出了挑战,尤其对广大农
4、村小学而言,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综合实践活动是“无本”课程,这使得师生摆脱了课本的束缚;同时,要求教师不但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而且具备较强的创新精神。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研究将进一步突显这方面的作用,既可以提高我校实施新课程的水平,又能为同类学校提供有益的借鉴。开发与利用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是设计和实施这门课程的需要,是提高这门课程效益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其他学科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心小学,为此我校选择了“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一课题的实验,通过这样的实验和研究,使我们培养的大多数人,能从小了解农村,热爱学习、热爱科学、热爱农村,长
5、大立足农村,具有较强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为今后区域经济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二、课题研究界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课程。“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是指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得以设计和实施的素材和条件。本课题使用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并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不断总结,不断积累,编写出版综合实践活动读本家乡。“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经验以及它们的兴趣爱好,最大限度地利用乡土资源,加强校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6、,充分发掘校内外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因素,采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形式,指导和帮助学生与校内、校外的环境打交道,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围绕活动读本家乡的再利用展开深入研究,撰写活动指导方案和相关论文,积累师生在活动中的经验。三、理论依据:1. 杜威的“活动教育”思想。杜威主张: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做中学。反对传统学校以成人、书本、教师为中心,主张从儿童的本能、自发的兴趣与需要出发,以儿童的自身活动为教育过程中心。2.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是现代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我们的实际生活,就是我们的全部课程;我们的课程,就是我们的实际生活。”这是陶行知先生在长期教育
7、实践中,对于课程资源的全新思考。陶先生以生活为源头活水的课程资源观是其生活教育理论在课程领域里的灵活运用,生活教育理论是其课程资源观的理论基石。3、主体教育论主体教育论认为,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人性教育,人的主体是人的自觉性和社会性的本质特征。“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主体意识。四、研究目标:1、增强教师课程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开发适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乡土资源,形成一支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和实践的教师队伍。2、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体验,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增强
8、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对自我的责任感。3、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途径,积累成功案例,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库。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种校园文化,一种优良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突出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敢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五、研究内容1、用科学的态度和方式进行实践,探索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潜力和优势;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家庭、社区资源,进行全面地、有效地整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乡土教育。2、以“综合实践活动设计”的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不断的总结,在开发中再利用,在利用中再开发,不断升华。3、探讨落实农村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及乡土教育的有效途径和
9、最佳方法。六、研究方法;1、文献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掌握研究的依据和意义,为确立假设奠定基础。2、调查法。调查学校研究人员开发与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情况,样本反应的情况,作好记录,整理后从中提炼出带规律性的东西。开展调查研究,深入社会,积累活动课程资源开发的案例。3、行动研究法。在开展多种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开发与利用活动需要的课程资源,同时不断地总结开发与利用本土资源的经验,并加以概括抽象,提炼升华,进而深化认识,完善技术,形成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成果。以课题组研究为核心,成立四个子课题研究小组,动员全体教师,包括离退休教师、社会知名人士,围绕课题开
10、展研究。4、经验总结法:通过定期交流研究情况,写好阶段性研究小结,力图揭示经验的本质。每学期四个课题组分别举行一次活动指导观摩,全体教师参与研究和学习,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性参考资料。七、实施过程(一)立足本土资源,从特色中定位。人是自然的人,又是社会的人,我们的一切都离不开社会,孩子们长大了更要融入社会。了解他所生活的社会才可以使之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所以我们要求教师必须秉承“立足本土、开发资源、服务地方”的宗旨,认真上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校地处千年古镇桥林,地理条件优越,交通发达,资源丰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古往今来,人才辈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桥林驶入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令人
11、瞩目的成就。为了提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有效性,我们把乡土教育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开发和利用乡土资源,带领学生走向自然,拥抱自然,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在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本土特色自然资源,开发活动主题。家乡桥林,过去是个颇有名气的水旱码头。长桥步月、双峰菊圃、柏子礁歌、文阁钟声、明因秋色、柳暗秋荫等古十二景,闻名遐迩的金桂园山庄、碧波浩淼的三岔水库、千年古迹兰花塘这些自然资源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的好去处。我们引导学生开展“小导游”、“小记者”等主题活动,激发学生的爱乡情怀,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家乡桥林资源丰富,这里有浦口区规模最大的自来水厂、绿色品牌“桥
12、林玉米”、风味独特的“桥林茶干”等享誉全国。利用这些产业,我们带领学生实地考察,开展了“我为家乡建设献一计”等主题活动,邀请相关专家给学生作报告,让他们了解这些产业对家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感受桥林文化,明确自己作为桥林的一员,有责任学好知识,为建设家乡做贡献。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在活动实施过程中,我们寻求社会各界的共同协作,形成共同指导的局面,充分发挥一些隐性的教育力量作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参观自来水厂、长青小龙虾生产基地、东爵精细化工厂、长江管道集团,培养学生搜集、筛选、处理信息的能力;参观新农村生态农业示范金桂园农庄,让学生了解村级管理案例,展望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桥林不
13、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它还有许多英雄模范或传奇人物,如抗日英雄胡高生、神笔赵镜蓉、全国抗洪英模肖慧、张思德式的好职工刘宏林等,我们开展溯源寻找英雄足迹的活动,了解发生在家乡这块土地上的一系列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让学生体会家乡人的传统精神以及顽强的意志力,以此来主动提升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总之,无论是哪一方面的本土资源,运用得当,它就是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有效资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充分挖掘多方面的资源,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才能开展得有声有色。(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家乡的开发与利用北大中文系著名教授钱理群曾在一次讲演中指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
14、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他痛心地说:“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要想立足大地,先得认识脚下的土地,保持住自己的根。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关系的强调。”让学生了解、认识其所居住地方的人、事、物,包括生活环境、历史人物、自然景观、传统艺术与文化等,使他们能认同与热爱自己的乡土,以激发他们热爱家乡改善环境的意愿及能力。使儿童由乡土文化的体验,自觉意识到个人为乡土的一分子,愿意服务于乡土社会,由乡土爱恋或乡土情操推及于爱护国家,改造国家,发展国家。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定位在乡土教育上,其目的就在于此。建立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素材库,是我们在充分
15、挖掘与利用地方资源实践研究中的一项创举。课题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通过上网查询,访问民间艺人,请教文化管理人员,走进古街村落,走进青山秀水,发动同事、学生和家长帮助搜集等多种途径探寻民间艺术文化。开展 “故土乡情”采风活动,引导学生在节假日外出游玩、走亲访友之际,以摄影、访问等形式搜集当地富有特色的教学资源。学生拍摄的图片、了解的口头传说来自四面八方,富有地域特色,再对素材进行分类、整理,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素材库,为家乡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材料。教材分为“山水篇”“物产篇”“人物篇”“发展篇”“节日篇”五个单元。收录了家乡富有特色的山水和物产以及传统节日民风民俗的
16、介绍,展望家乡未来的发展。“人物篇”收录的内容广泛,有家乡的历史传奇人物,有抗日英雄;有全国抗洪英模,有勤劳致富标兵;有深受人民爱戴的好县长,有因公殉职的好工人。他们有的还健在,有的还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这些触手可及的景物和耳熟能详的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教材。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家乡的目标、内容、活动设计都充分体现了如下特点:1. 了解乡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亲近自然的情怀。2. 走进乡土生活,培养学生珍惜生活感恩社会的品德。3. 丰富生活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4. 融入社会深入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造精神。(三)探讨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原则 (1)尊重学生的兴趣,鼓励自主
17、选题,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生成性。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直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领域,要培养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并选择适合探究的课题,教师对其加以有效的指导。 (2)活动形式多元化。改变了以往的学习方式,体现了“主动探究,深度体验”的理念。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必须让学生在“动”中学,“动”中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获得能力和发展,使情感升华形成良好的态度和价值观。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与实施要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3)坚持活动适宜
18、性和可行性的原则,突出活动的实效性。把乡间艺术文化资源和当地自然风光资源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按审美性、典型性、适宜性和可行性的原则进行选择,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规律性、有效学习时间的最大效应性、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和能力的可行性进行开发,遵循内容排列内在推进和结构的渐进关系,体现与原教材教学内容相融衔接的特性,通过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研究的具体目标、内容的制订,使参与教师明确其开发的意义和目的,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地方资源提供具体的内容、目标。开学初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列入学期教学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两个学习内容;让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结合原有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际,上足上好
1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真正把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落实到日常的教学中。(四)强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面做到以下三个“整合”三个“为主”1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综合性学习的整合学科教学的综合性学习侧重于学科知识的相互联系及整体认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侧重于实践活动中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整体体验,两者具有相似性,都强调综合。在新课程条件下,整体认知的获得,方式途径的选择决不限于传授式、接受式的,而是强调通过知识的运用实践,来获得体验性的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运用主题活动的方式,加上活动方式的探究性、体验性,它就具备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态特征,因此,综合性学习的组织、实施与综合实践活
20、动的实施可以做到方式上的统一与融合。如我们五年级语文老师在教学福音堂的变迁一课前,开展了“走近社区”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从福音堂的变迁史、建筑特色、自然风光、传说故事、未来发展五个方面进行研究。而学生通过各自不同的研究方式,搜集掌握了大量的资料。开展这项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运用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方法,通过调查、采访、搜集等多种手段找资料、集图片、访游人等,加深了学生对福音堂的了解,更多地了解家乡福音堂背后的故事,那种爱国的情怀自然激发,实践的能力也得到体现,语文学科的学习自然水到渠成,得到了充分保证。学生那充满激情的朗读,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解读,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活动成果展现的多
21、样性等等,都充分证明了综合实践活动与综合性学习融合的无限生命力和美好前景。 2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外活动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外活动两者在活动这一点上完全一致。课外活动可以理解为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本质上也是一种活动课程,如果说两者有区别的话,课外活动是学科教学活动在课外的延伸和补充,具有学科开展的灵活性,限制因素较少,而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课程,它具有课程的规定性,讲究课程实施的序列化与规范性。它是按照一定的活动主题,调集了各种课程资源,由多个环节的活动构成。多环节的活动可以拆零为一个个的课外活动,因而课外活动又可以看作是某一主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一种方式。如在综合实
22、践活动参观望月山庄中,教师带领学生来到目的地,孩子们来到茶园学习采茶、来到葡萄架下收获葡萄、来到养殖场喂养家禽,他们在尽情地享受着毫无约束的生活,老师及时把握切入口,把自主选题的权力交给了他们,告诉他们:“接下来就是要让你们充分展现自己聪明才智的时候了,等一下老师要让你们分组讨论,你们想探究什么样的问题?每一组的组长必须做好记录,因为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将在你们今天下午所提出的这些主题中诞生,看看谁最聪明,既让人们感兴趣,又值得探究的话题。”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通过学生们的合作交流,确定了小组活动的主题,并让学生们讨论需要研究什么问题,明确分工,让学生自由加入自己喜欢的小组中。3综合实
23、践活动与学科开放性作业的整合新课程条件下的学科课程,在作业形态上也呈现出多样性,具有不同的功能。开放性作业这一概念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小学学科作业的内涵,开放性作业的呈现方式尽管是多种多样的,但一般的是强调学生的做、考察、探究、设计及其他生活与社会的体验活动,这种呈现方式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无疑也具有一致性。学科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实施,与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设计、实施在某些方面完全可以整合起来。 例如,三年级教学桥林玉米时,以探索玉米的种植的奥秘为活动内容,让学生去围绕玉米开展研究性学习。探索中学生了解了有关玉米种植的一般知识,在“种植一棵玉米”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在小组内集体研究完成种植的方法
24、,学生讨论得很热烈,反馈时学生的回答积极踊跃,听着学生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话语,看着一个个争着发言的学生,老师始终以参与者、组织者的身份在学生面前,对于学生的奇思妙想,教师始终给以肯定。积极的评价贯穿于活动当中。学生针对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我的想法最科学”,“我的想法最有创意”,“同学点子最多,我要像他学习”;小组之间也进行了综合评价,评出“最棒的小组”,“最能干的小组”。这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小组合作、交流的特点,培养了学生与人交往、与人共处的能力。4、以“社会考察”为主的体验性学习活动参观和访问是一种体验性学习活动,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之一。体验性学习活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 小学 综合 实践 活动 资源 开发 利用 研究 23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