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抗击疫情感人事迹_抗疫中的感人故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抗击疫情感人事迹_抗疫中的感人故事.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抗击疫情感人事迹_抗疫中的感人故事 多么英勇无畏、义无反顾的白衣战士,靠着心中的责任和使命,让青春绽放迎难而上、奋勇担当的夺目风采。许很多多感人至深的战疫故事,感动了多数人、激励了多数人。下面我给大家打算了几个抗疫中的感人故事,一起来了解吧! 抗疫中的感人故事【一】 抗疫如战,岗位所在就是战场;人民须要,就是人民公安的使命。在湖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11.9万名公安、辅警以决胜之地的责任担当,全力以赴投入战疫情、防风险、护平安、保稳定各项工作。 今日(4月7日),武汉市公安局张家湾公安检查站的民警正在为明天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通道管控做最终的打算,再过几个小时,这里就将复原正常通行
2、。 从1月23日起,湖北每天投入3.6万名警力,24小时值守在650多个城市的出入口和2900多个卡点,以最严管控措施服务保障全国疫情防控大局,有效遏制了疫情扩散扩散。 除了离汉离鄂通道管控,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社区,战疫一线的这些关键地点也都是人民警察的战场,医疗机构建到哪里、医护人员战斗到哪里、群众的需求在哪里,公安民警就守护在哪里。 沈胜文是武汉市公安局江岸分局的一名社区民警,疫情暴发后,52岁的老沈就和同事们坚守在社区,75天来他没有回过一次家。在疫情最严峻时,他主动请战负责转运社区确诊和疑似患者,所里车辆不够,他就把自家面包车改装成转运车,自己当司机,累计转运101多人次。 湖北省打
3、响“应收尽收”攻坚战后,全省公安机关组建了2200多支抗疫突击队,77.5%的机关民警下沉到社区防控一线,参加摸排“四类人员”1300多万人次。他们为居民买药买菜、调解冲突纠纷、安抚群众心情,和社区工作者一起,合力筑牢了抵挡疫情的“防火墙”。 抗疫中的感人故事【二】 桑岭,一位“80”后重症医学专家,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抽调的抗疫一线骨干专家,已经在武汉的重症监护室里坚守70多天,他说重症患者不清零,就绝不能松劲。 1月23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支援队成员的桑岭奔赴武汉。最早抵达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时,他赶上了“最难的时间”。因为疫情紧急,医院里医护人员连续作战都很乏累,再加上早期重症救治胜利率
4、不高,大家压力特别大。 疫情早期,须要气管插管的患者病情往往危重,很难逆转。桑岭没有气馁,他确定从每一个小目标起先,当他们最终把第一例插管时间最久的一位65岁的患者胜利拔管、治愈出院的时候,桑岭明显感觉到了团队士气的改变。 随着疫情好转,桑岭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在医院各个病区进行督导筛查,和专家们一起对最终的一些重症病例进行集中探讨,多学科合作、一人一策,全力提高救治率。 疫情期间,前线医护人员火线入党宣誓时,有19年党龄的桑岭作为代表领誓。他说,这次抗疫再次让他感受到了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抗疫中的感人故事【三】 在危重症监护病房,护士用快速、敏锐、精细的护理与医生默契协作,合力从死神手中抢救生命
5、。今日(4月4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让我们来相识国家支援湖北抗疫医疗队北京协和医院医疗队的一位护士李宾宾。 在李宾宾看护的危重症病房,一位刚刚拔管的患者精神状态不好,不愿协作医务人员工作。看到这一状况,李宾宾连忙上前轻声劝慰。患者紧紧拉住她的手,坚持要她陪着自己。 李宾宾所在的病区是武汉市华中科技高校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东区7层的危重症监护病房,无论是患者人工气道管理、吸痰、俯卧位通气、呼吸机的运用、ECMO的管理,她都要娴熟驾驭、精准操作。除此之外,她还要随时关注病人病情改变,帮助他们复原意识。与一般病房不一样的是,这里的患者很少能给出回应。 在李宾宾和同事们的努力下,之前紧紧拉住她的手不放
6、的患者在醒悟之后的其次天已经转移到了一般病房,她还记得拉着李宾宾手时的情景。 眼下,这位患者已经可以下床走动,肺部的状况也在好转。 抗疫中的感人故事【四】 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离不开医用氧,疫情高峰阶段,武汉市各定点医院的需氧量剧增。疫情期间如何保证足够的医用氧供应?今日(4月20日)的一线抗疫群英谱就为您讲解并描述制氧工人罗鉴的故事。 罗鉴是武钢有限气体公司的员工,在疫情期间,公司担当着为武汉金银潭医院、雷神山医院等30多家定点医院供应医用氧的任务。 罗鉴他们日常每天医用氧的生产量是70立方米,而在疫情期间,须要将这一产量提升1倍,每天为医院供应上万个医用氧钢瓶的氧气量。 一套制氧系统有上千个参
7、数,如何通过精密调整达到最大的医用氧生产状态,这是制氧团队首先要解决的难题。 经过一天一夜不眠不休地接力摸索,制氧团队最终琢磨出了一套最优方案。医用氧的产量是提高了,如何保障它的稳定供应?罗鉴团队每天将设备检查时间从6小时增加到10小时,确保每个细微环节都不出错。 为了保生产、稳军心,罗鉴从2月初就住进了厂区,始终没有回过家。这两个多月来,他就蜷缩在这张不足1米宽的小沙发上。进厂复工那会儿,他的二胎宝宝才刚诞生1个多月,罗鉴给孩子取名叫罗瑞康。 而今,武汉市医用氧的供应量足够。4月11日星期六,时隔两个多月,罗鉴最终有时间可以回家看一看。截至目前,这个由400多名员工组成的制氧团队保障了武汉市
8、医用氧一半以上的用量。 抗疫中的感人故事【五】 长春中医药高校中医学专业大三学生袁婧怡至今仍每天紧盯疫情进展。“我曾是一名青年防疫志愿者,假如有须要,我还情愿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气!”她说。 今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共青团吉林省委发出增援吉林省12320卫生热线的号召。辅导员老师在班级群里转发通知后,袁婧怡马上报了名。“我是学中医的,即使不能上前线,我也要出一份力。”她说。 从那时起,她便用“心”守护起防疫热线,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疫情突如其来,吉林省12320卫生热线来电数量暴增。一天上千个群众电话,有报告疑似患者的,有反映疫情防控问题的,也有询问防疫学问的。 戴起耳机,袁婧怡的志
9、愿服务起先了。每天从早上8点多劳碌到下午4点,倾听、解答、记录、心情抚慰每次通话时间长的要半个小时,短的也得三五分钟。最忙时,袁婧怡一天要接50多个电话。为避开上洗手间耽搁时间,尽管说得口干舌燥,她却不敢多喝水。 “我从志愿服务中感受到的不是劳累,而是收获。”袁婧怡说,刚起先,许多人对疫情感到恐慌,一位年轻女性在电话里哭诉“感觉摸了一下外面的东西就要得病了,回家后想用酒精泡衣服”。她为其耐性科普防疫学问,具体介绍科学防护方法,最终让对方安静下来。“每一通电话都是一份信任,我不仅是记录者和解答者,更希望通过我的专心守护,在特别时期给人们带去暖和和信念。”她说。 还有一天,不少群众来电反映某处因销售口罩导致人员聚集,袁婧怡一边接听,一边马上通过电脑后台记录上报。“这个热线平台汇聚了大家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工作,架起了政府和民众有效沟通的新桥梁!” 疫情逐步得到限制后,热线电话里询问病情的越来越少,询问复工复产问题的越来越多,袁婧怡渐渐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和任务。 看到中医在新冠肺炎临床治疗中发挥作用,袁婧怡更加坚决了学好专业的决心。“当医生,治病救人,发挥更大的作用。”她说。 6 / 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