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 .pdf





《2022年《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 .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一、诲人不倦【课文梳理 】1孔子教育思想的特色有哪些?有教无类、诲人不倦、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切磋琢磨、绘事后素、述而不作。2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从事传道、授业、 解惑的教育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本课所选录的15 章中包含了孔子教育思想的哪几个方面?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学原则与方法等。教育的作用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性相近, 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
2、材施教,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性相近,习相远”的。教育的对象子曰: “ 有教无类章 (15.39) 在教育对象方面,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它是孔子整个教育思想体系的总纲。有人认为,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最光辉)的思想,就是“有教无类”。教育的内容子以四教章( 7.25) ( “文、行、忠、信” )陈亢问于伯鱼曰章(16.13) ( “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关于教育的方法和原则启发式教学法子曰:“不愤不启章(7.8) 讨论式教学法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章(3.8) 子贡曰贫而无谄章(1.15 )激励式教学法子谓子贡曰章(5.9) 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德行章(11.3) 子路问:“闻斯行诸章(11.22) 教者素养孔子采取“述而不作”的态度,跟他的政治倾向有什么关系?如何评价这种主张?孔子的政治倾向比较保守,主张克己复礼, 恢复西周礼乐制度,述而不作的主张与这种政治态度恰恰相应。所谓述, 就是对古代礼乐以及反映这些礼乐的典籍进行整理、阐释和传授,而这正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恢复周礼的需要。对述而不作的主张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在述与作的关系上,作是第一位的。 只有在各领域内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社会生产生活不断进步。因此,从总体上说,述而不作的主张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不符合现代社会要求。另一方面, 述又是作的基础。创新的前提是对前人
4、成果的学习和吸收,离开这一点,就会成为不切实际的想入非非,不可能获得成功。述不是对前人成果奉若神明,原封不动, 而是根据时代要求和后来的认识对原有文化进行新的整理,在对资料的选择处理中渗透着整理者的观点和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述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作。【小结】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早在世纪,基督教传教士就将孔子的学说包括教育思想传入欧洲,引起巨大震动。 欧洲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领袖伏尔泰称赞孔子为“真理的解释者”和道德的化身。【阅读实践 】一、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子曰: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子曰:
5、 “子欲无言。 ”子贡曰:“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请再写一出自上语段的成语。(1 分)举一反三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况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 分)【答案】 教学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 (答 “自主学习原则”亦可) ,注重身教原则 (答“无言之教”
6、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 (1 分)评析:略。对教学原则作简要分析给1 分;对教学原则的价值进行恰当评判给1 分。二、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 分)子曰: “由之瑟,奚为于丘之门?”门人不敬子路。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曰: “道不行, 乘桴浮于海, 从我者, 其由与?” 子路闻之喜。 子曰: “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请从上述文字中提炼出一个成语。(1 分)【答案】升(登)堂入室(1 分)从孔子对子路两次评价的共同特点中概括出孔子的教育特色,并加以评析。(3 分)【答案】共同特点:每则文字中孔子对子路的评价有抑有扬。教育特色:针对性。 (答“一分为二” “实事
7、求是”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亦可)评析:略。每点一分。(3 分)三、阅读甲、乙两则文字,完成2324 题。 (4 分)甲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 “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上文字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观?(1 分)【答案】师生平等的教育观(师生之间和谐相处)结合对话背景,简要分析孔子话中所包含的儒家教育思想。(3 分)【答案】论语中的教育观影响了中国几千年,其实师生之间的关系能否融洽,主要是其中的情感因素。一个老师如果能用真心平等的对待每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诲人不倦 2022年诲人不倦高考复习资料 2022 高考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