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山水》导学案 2.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山水》导学案 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山水》导学案 2.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水田园诗四首教学案年级高二年级学科语文教材选修 1 课题山水田园诗四首课型讲读课课时2 课时教师学习目标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兴衰与发展。2、了解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习鉴赏田园诗的方法。3、准确把握这四首诗的的思想内容及不同的艺术风格。重难点分析1、了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学会赏析它。2、背诵宿建德江学法指导仔细品味诗歌所创造的意境,结合诗人的生平遭遇来理解诗歌的主旨。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1、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以唐代王维、孟浩然为代表,此外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
2、。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2、明确鉴赏中常用到的术语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隐逸,闲适淡泊,悠然自得表现手法借景抒情,白描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清幽淡雅内容:这类诗多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艺术特色: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代表诗人 : 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二、简介“山水田园诗”的有关知识(一)、 “山水田园诗”发展脉络先秦时代,诗经、 楚辞出现大量描写山水景物的诗句,但没有把山水风光作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加以描写。建安时期,出现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曹操的观沧海,描绘了山、海、秋色
3、壮美景象。但还成为诗歌专门描写的题材之一。山水诗和田园诗的兴起和发展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时,“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不少文人啸咏山林,隐逸之风遂兴,东晋陶渊明归隐田园,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歌咏田园风光与农家生活,在诗歌中开辟了一块艺术新天地,宣告了田园诗的诞生。初唐王绩在雕琢浮艳的六朝余风之外独树一帜,朴素、清新的田园诗成为唐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至盛唐,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一大批诗人继承陶渊明田园诗、谢灵运山水诗的传统并融会了两家的特点,从而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并达到文学史上的颠峰状态。( 二)唐代“山水田园诗”的特点山水诗源于南朝(宋)谢灵运,田园诗源于晋代陶渊明,至唐代王孟的诗歌中田
4、园和山水开始合流。这类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多用白描手法。陶渊明的田园诗中描写山水景物的句子并不多,但是在王孟的诗中,秀丽的山水则作为田园的背景不断出现如果说陶渊明的田园诗更偏重守拙抱朴的生活态度,那么王孟与山水结合的田园诗则更多士大夫清高闲逸的情调。这是因为王孟虽然描写田园,向往田园,但他们并不能真正抛弃仕途,回到田园。王维一直半官半隐,孟浩然也一直念念不忘出仕。可以说王孟其实一直是在远远地观望田园,却没有真正融入其中。这是王孟和陶渊明精神实质上的差距。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5、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一、孟浩然之生平(689740),四十岁以前一直住在襄阳,四十岁时到长安考过一次进士,然而却没有考上,从此也就不得不断了做官的念头,晚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聘他为幕僚。在江浙一带游历了几年之后,最终死在襄阳。(1)主要内容:隐居山林的逸趣:过故人庄怀才不遇的苦闷:岁暮归南山客居在外的愁思:宿建德江(2)艺术风格:清幽淡远三、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开元十八年(730)漫游吴越之时。当时,孟浩然告别隐居生活,踌躇满志来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6、,想实现自己为国效力的政治抱负。但是,孟浩然科举考试失利,未能中进士,失意东归。途经建德江时,愁绪无法排遣,然而,当黄昏来临,明月当空之际,这建德江周围的景物却触发了诗人的灵感。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写景抒情小诗就这样诞生了。四、基本解读1、这首诗写诗人的羁旅愁思 。 (主旨)全诗的诗眼是“ 愁 ” 字。2、起句“移舟泊烟渚”,泊,停船过夜 。意思: 诗人停船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一句点题,为下文抒情写景作准备。 “日暮客愁新” ,客,指 诗人自指 。日暮 ,黄昏时分 。“ 客愁新 ” ,诗人又有了新的愁思。3、三、四句 并列写景 ,但有 时间先后之分。 “野旷天低树”是“日暮”泊舟所见 :
7、原野空旷,天空在与地平线相接的地方从树梢顶上倾斜下去。空旷的原野使人孤寂。 “江清月近人” ,表明 时已夜晚 ,明月在天,倒影在水中,诗人于船上俯视江水,看见月亮是如此之近。这情景让诗人感到冷清。这两句一写远眺,一写近观 ,给人 既辽远又逼真 的感觉 。诗文大意:行船停靠在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日落黄昏,更给游人平添一份新愁。从船上望去,原野空阔苍茫,远处的天空比树木还低。月明中天,倒映在清澈的水中,于船上俯视,江月与游子是如此的接近。五、思考讨论(清)黄叔灿唐诗笺注中说:“ 野旷一联,人但赏其写景妙,不知其即景而言旅情,有诗外味。”请思考1、这一联的写景“妙”在何处?“低”字从“旷”字生出,
8、“近”字从“清”字生出。解读:原野空旷,故见天低于树;江水清澈,故觉月近于人。2、这一联的“诗外味”是什么?这是一首写羁旅愁思的诗。一个“低”字寄寓着诗人沉闷抑郁的 愁思,一个“近”字暗含着诗人孤独寂寞的心境。诗中虽不见一个“愁”字,但无处不有羁旅之愁。这两句好似诗人怀着愁心,在这广阔而宁静的宇宙之中,经过一番上下求索,终于发现了还有一轮明月和他是如此亲近。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籍。 鉴赏终南望余雪一、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祖咏 (699 一约 746),洛阳 (今属河南 )人。开元十二年(724)登进士第。后仕途失意,移居汝坟。曾南游江南,北上蓟门。与王维、储光羲x 、卢象、丘为等友善。 全唐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水 2022年山水导学案 2022 导学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