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宏观经济学》教案 .pdf
《2022年《宏观经济学》教案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宏观经济学》教案 .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 宏观经济学教案第一章宏观经济分析中的基本数量关系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1、概念及说明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值计算的总和。说明:、一个社会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必须是在计算期内生产的产品,其它时间生产的产品不能计入。、计入的是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的价值不能计入。、为市场生产的产品的价值才能计入,自产自用的产品不能计入。GDP= PQ。最终产品:直接使用,无需再加工的产品。如消费品,企业的厂房、设备。中间产品:不能直接使用,还需要加工的产品。如钢材、木材等原材料。例:从农民生产棉花到服装卖给消费者。2、名义 GDP
2、和实际 GDP 名义 GDP:按当年价格计算的GDP。实际 GDP:按基年价格计算的GDP。关系:实际GDP=名义 GDP/物价指数3、人均 GDP:按人口平均计算的GDP。4、国民原则与国土原则国民原则:以国民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土原则:以国内产值作为计算标准,结果为国内生产总值GDP。二、 GDP 核算1、GDP 核算表总需求( AD )总支出( E)总供给( AS)总收入( Y)个人消费支出(C)国内私人总投资(I)购买厂房设备购买住宅企业存货变动政府购买( G)净出口(出口-进口)(X-M )(产值 =销售额 +存货变动,收入=产值 -外购原材料)工资利息租金
3、利润税利润社会保险税间接税股息和红利折旧未分配利润表中的一些基本关系和概念:总投资 =净投资(增加设备)+重置投资(更新设备,总量上看等于折旧)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18 页 - - - - - - - - - 2 存货视为企业购买自己的产品。存货包括自愿存货(计划存货)和非自愿存货(非计划存货)两种,理性的厂商会通过对产品的价格和数量的适时调整,使存货量基本上等于自愿存货量。政府购买,包括政府的最终产品和劳务购买、政府雇员工资
4、,不包括政府转移支付。生产要素的价格(租价,即买使用权的价格),劳动的价格工资;货币资本的价格利息;土地的价格租金。折旧:企业销售收入中用于补偿设备消耗的部分。间接税:对卖者所征的税,通过加价转嫁给了买者,实际上是间接对买者征税。2、GDP 的核算方法、支出法:即GDP 核算表左边的计算方法。GDP=C+I+G+(X-M) 、收入法:即GDP 核算表右边的计算方法。GDP=工资 +利息 +租金 +利润 +间接税 +折旧 =消费 +储蓄 +税收 =C+S+T 、部门法(增值法) :按部门加总计算增值的方法。三、国民收入的五个总量及其核算关系、国内生产净值(NDP)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的净产值。
5、NDP = GDP - 折旧、国民收入( NI )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所有参与生产的生产要素所得收入的总和。NI = NDP - 间接税、个人收入(PI)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个人所得到的全部收入。PI = 国民收入- 公司未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税- 社会保险税+ 政府转移支付+ 政府向居民支付的国债利息、个人可支配收入(PDI) :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可以由个人支配的收入,即个人收入纳税以后的余额。PDI = PI T。个人可支配收入= 消费+ 储蓄 =C+S 广义国民收入(Y)包括 GDP、NDP 、NI 、PI 等经济指标。第二节 “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一、总需求和总供给1、总需求与总
6、供给的概念、总需求: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对最终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AD ) ,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支出(E)来表示。 E=E(AD) 或 E(AD) 。、总供给: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AS) ,用出卖最终产品和劳务所得的总收入(Y)来表示。 Y=Y(AS) 或 Y(AS) 。、潜在总供给(ASF):充分就业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时的总供给。2、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关系、一般关系从 GDP 核算上看,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的收入。所以,AD=AS= P Q,其中, AS=f(AD) 或 Y=f(E)=f(AD)。从决定关系上看,是总需求决定总供给、总支出决定总收入。在市场经
7、济条件下,企业要随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来进行产量和价格调整,以消除生产和销售之间任何脱节这就是说,需求的变动引起P 和 Q 的变动。 由于一国的总生产量受其由资源数量和技术条件决定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制约,所以,由总需求变动引起的P、Q 变动就与该国的资源利用程度有关:当一个国家的生产距自己的可能性边界较远时,总需求的变动主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18 页 - - - - - - - - - 3 要引起 Q 的变动;而当一个国家的生产
8、接近它自己的可能性边界时,总需求的变动主要引起P的变动。、最优宏观经济状态:AD=AS= ASF因为 AS 总是由 AD 决定并且总是与AD 相等,所以,AD=AS= ASF可简化为: AD= ASF。通常所说的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或小于总供给,指的是AD ASF或 AD ASF。分析:AD= ASF, 充分就业,物价稳定;AD ASF, 失业,萧条;AD ASF, 通货膨胀。二、两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与均衡条件1、两部门经济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两部门经济是仅有家庭和企业的经济,其“一线两段”分析模型如下所示:金融E(AD)PQY(AS) C+SC+ IE(AD) 核算段分配段这一图式表示
9、的是一个循环过程。总支出E(即总需求AD )使生产和出卖产品成为必要,产品的出卖 (P Q)形成总收入Y(AS) ,总收入经过分配,经过货币资金的安排和配置过程后,形成了总支出E(AD) ,总支出又作用于生产和价格(PQ) ,如此循环不已。这个循环流转不已的过程,就形成了一个环形线,也就是“一线两段”分析模型中的“一线” 。 在两部门经济中, E(AD) PQ Y(AS) 为核算段, Y(AS) C+S C+I E(AD)为分配段。注意:在经济学中,储蓄被定义为可支配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包括窖藏,银行存款,购买股票、债券、保险单等。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E(AD) P Q Y(AS) Y=
10、f(E) ,或 AS=f(AD) 。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C + I = C + S这就是收支恒等式。两边去掉C,则:I = S 这就是储蓄投资恒等式。把一国一定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购买支出加总求出总支出即E(AD) 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支出法;而把一国同时期内各项最终产品的销售收入加总求出总收入即Y(AS)的方法,就是国民收入核算方法中的收入法。收支恒等式就是总支出流量和总收入流量之间的恒等关系。因为买者的支出就是卖者的收入,这一恒等式总是成立的。在总支出流量(产品流量)中,除了用于消费部分外,其余都是用于投资;在总收入流量中,没有用于消费的部分,就是储蓄。由此得出投资储蓄恒等式。
11、从核算意义上看,任何时期内,实际发生的投资和储蓄必然相等。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消费计划储蓄计划投资E(AD) PQY(AS) C + SC+IE(AD)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18 页 - - - - - - - - - 4 核算段分配段两部门经济中,在分配段上,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AS) ,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两部分。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 S)两部分。通过储蓄转化
12、为投资(I) ,C+S 经过再分配变为C+I 。C+I 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 ) ,用总支出( 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E(AD) 。分配段中E(AD) 与 Y(AS) 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IS,则 E(AD) Y(AS) ,经济扩张。第二种情况,IS,则 E(AD) Y(AS) ,经济收缩。第三种情况,I = S,则 E(AD)=Y(AS) ,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I = S 为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分配段中,当I = S 时, C + S= C+I ,因此 Y(AS)= C+I ,故 Y= C+I 也是两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三、三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与均衡条
13、件1、三部门经济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三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内的经济,其“一线两段”分析模型如下所示:政府预算E(AD)PQY(AS) C+S+TC + I +GE(AD) 核算段分配段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金融E(AD) PQ Y(AS) Y=f(E) ,或 AS=f(AD) 。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C+I+G = C+S+T 这就是收支恒等式。两边去掉C,则:I+G = S+T 这就是三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消费计划储蓄计划税收E(AD)PQY(AS) C+S+TC+ I+GE(AD) 核算段分配段计划投资计划政府购买三部门经济中,在分配段
14、上,厂商们的产品销售收入Y(AS) ,经过初次分配后,形成居民个人收入、企业收入和政府收入三部分。其中居民个人收入和企业收入又分别变为消费(C)和储蓄( S)两部分。若政府收入用 T(主要是税收)来表示,则初次分配的结果变为C+S+T。通过储蓄转化为投资(I) ,政府收入变为政府购买(G)和转移支付( TR) ,转移支付又变为消费和储蓄,C+S+T 经过较复杂的再分配过程变为C+I+G 。C+I+G就是对本国产品的总需求(AD ) ,用总支出( E)来代表,在图式中为E(AD) 。分配段中E(AD) 与 Y(AS) 的数量关系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I+GS+T,则 E(AD) Y(AS)
15、,经济扩张。第二种情况,I+GS+T,则 E(AD) Y(AS) ,经济收缩。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18 页 - - - - - - - - - 5 第三种情况,I+G = S+T ,则 E(AD)=Y(AS) ,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I+G = S+T 为三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分配段中,当I+G = S+T 时, C+S+T = C+I+G ,因此 Y(AS)= C+I+G ,故 Y= C+I+G 也是三部门经济的均
16、衡条件。四、四部门经济的收支恒等式与均衡条件1、四部门经济的“一线两段”宏观分析模型四部门经济是包括家庭、企业和政府和国外部门在内的经济,亦称开放型经济,其“一线两段”分析模型如下所示:E(AD) PQY(AS) C+S+TC+ I+G+(X-M ) E(AD)核算段分配段2、核算段与收支恒等式E(AD) PQ Y(AS) Y=f(E) ,或 AS=f(AD) 。总需求决定总供给。C+I+G+ (X-M )= C+S+T 这就是收支恒等式。两边去掉C,则:I+G+ (X-M )= S+T 这就是四部门经济的储蓄投资恒等式。3、分配段与经济均衡条件计划消费计划储蓄计划税收净出口E(AD) PQY
17、(AS) C+ S+TC+ I+G+(X-M ) E(AD)核算段分配段计划投资计划政府购买分配段中E(AD) 与 Y(AS) 的数量关系与核算段中不同,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I+G+ (X-M ) S+T,则 E(AD) Y(AS) ,经济扩张。第二种情况,I+G+ (X-M ) S+T,则 E(AD) Y(AS) ,经济收缩。第三种情况, I+G+(X-M )= S+T ,则 E(AD)=Y(AS) ,经济规模不再变动,达到均衡状态。I+G+( X-M )= S+T 为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分配段中,当I+G+(X-M ) = S+T 时, C+S+T = C+ I+G+ (X-M )
18、 ,因此 Y(AS)= C+ I+G+(X-M ) ,故 Y= C+ I+G+ (X-M )也是四部门经济的均衡条件。五、分配段中的重要数量关系1、I 与 S 的关系: I=S,储蓄恰好全部转化为投资;IS,出现流动性滞存,或称为货币滞存、资金滞存;IS,利用过去的剩余储蓄或有新的货币发行。2、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与政府转移支付之和,即 G+TR ) 与税收 T 的关系: 若政府支出 =T ,财政收支平衡;若政府支出T,财政盈余;若政府支出T,财政赤字。3、X 与 M 的关系: X=M ,外贸收支平衡;XM,外贸收支赤字,逆差;XM,外贸收支盈余,顺差。六、注入量、漏出量与需求管理政策1、注入
19、量与漏出量因为 AS=f (AD)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18 页 - - - - - - - - - 6 而在分配段中,E(AD)= C+I+G+(X-M) ,而C 为从Y 中扣除税收和储蓄后的剩余,即C=Y-T-S,所以, E(AD)=(Y-T-S)+I+G+(X-M)。其中, I、G、X 的增加,使AD 增加,进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为注入量;而S、T、M 的增加,使AD 减少,进而使就业和国民收入减少,为漏出量。2、
20、需求管理政策需求管理政策即政府通过调节总需求来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紧缩政策:政府通过鼓励漏出量、抑制注入量来减小总需求的政策。扩张政策:政府通过鼓励注入量、抑制漏出量来扩大总需求的政策。3、需求管理政策的一般应用方法AD ASF,出现通货膨胀,用紧缩政策。AD ASF,出现通货紧缩、萧条和失业,用扩张政策。七、总需求曲线、总供给曲线及其关系1、总需求曲线、定义:总支出额(E)一定时,表示购买量与价格水平关系的曲线。形状: E 一定, P 高则 Q 少, P 低则 Q 多,形成一条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P AD AS P1O Q Q1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价点外截)E=C+I+G+(
21、X-M)=(Y-T-S)+I+G+(X-M) P 不变时, E 的各部分变大,使E 变大,则AD 线右移;反之,E 变小,则AD 线左移。2、总供给曲线、定义:表示价格水平随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曲线。形状:随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资源供应趋于紧张,资源价格上涨,使产品价格上涨,形成一条自左下方向右上方延伸的曲线。、总供给曲线的移动A、随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变动而右移或左移;B、随一般生产成本的变动而上移或下移。3、总供给曲线的关系、在总供求曲线的交点上,GDP 即PQ得到确定(这是核算段中PQ 的确定方式) 。、由总需求曲线右移导致的P 上升,称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由农产品、资源、原材料等
22、价格上升推动成本上升导致的P 上升,称为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总需求不足,资源未充分利用,但由于成本上升,使物价上涨,称为滞胀。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18 页 - - - - - - - - - 7 第二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收入支出模型)第一节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一、消费函数在前一章已知, Y=f(AD) ,而 AD=C+I+G+(X-M),在 AD 中,C 占 2/3,I 占 1/5,G 占 1/10。所以,本节重点研究总
23、需求中的消费是如何决定的。由 Y=C+S+T ,得: DI=YD=Y-T 。YD为个人可支配收入。因为 YD=C+S,所以, C=C(YD,C/YD), S=S(YD,S/YD)。1、基本概念平均消费倾向(APC ) :消费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C= C/ YD 边际消费倾向(MPC ) :消费增量在可支配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MPC= C/YD例: YD=1000,C=800,则 APC= C/ YD=800/1000=0.8 。YD=200, C=140,则 MPC=C/YD=140/200=0.7 平均储蓄倾向(APS):储蓄在可支配收入中所占的比重。APS= S/ YD 边际储
24、蓄倾向(MPS):储蓄增量在可支配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MPS=S/ YD例: YD=1000,S=200,则 APS= S/ YD=200/1000=0.2 。YD=200, S=140,则 MPS=S/YD=60/200=0.3 很明显, APC+ APS= C/ YD+ S/ YD= (C+S)/ YD=1 MPC+ MPS= C/YD+S/YD=( C+S) /YD=YD/YD=1 2、消费曲线和储蓄曲线C, S 450线YD C E S a O YD F -a 对此图解说如下:、图中横轴表示可支配收入,纵轴表示消费和储蓄,YD线为 450线,即可支配收入线。、C 线为消费曲线,它表示
25、消费水平随可支配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E 点为收支相抵点,此时收入完全用于消费,没有储蓄。在E 点之后,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消费与可支配收入之间的缺口越来越大。而在E 点之前,收入过少以至于不能满足消费需要,这时的消费,是靠如下三个方式之一来维持得:A、提取过去的储蓄用于消费,这称为负储蓄;B、靠借贷维持生活;C、乞讨。、消费曲线在纵轴上的截距a,表示收入为零时,维持生命的最低生活费用,称为自发性消费,它是一个常数。、从E 点向 Y 轴做一条垂直的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2022年宏观经济学教案 2022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