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pdf
《202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pdf(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1 有理数的加法(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加法运算。3、在教学中适当渗透分类讨论思想。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重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1、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问题:一个物体作左右方向的运动,我们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向右运动5m 记作 5m,向左运动5m 记作 5m。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右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38(m)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左
2、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8m。写成算式就是(5)+( 3) 8(m)师生共同归纳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3m,那么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哪个方向运动了多少米?学生回答:两次运动后物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写成算式就是5+( 3) 2(m)师生借此结论引导学生归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教师: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m,再向左运动5m,
3、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经过两次运动后,物体又回到了原点。也就是物体运动了0m。师生共同归纳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零教师:你能用加法法则来解释这个法则吗?学生回答:可用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来解释。一般地,还有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巩固知识课本 P18 例 1,例 2、课本 P118 练习 1、2 题四、总结运算的关键:先分类,再按法则运算;运算的步骤: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注意:要借用数轴来进一步验证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异号两数相加,首先要确定符号,再把绝对值相加。五、布置作业课本 P24 习题 1.3 第 1、7 题。1.3.1 有理数的加法(二)教学目标 :
4、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并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重点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重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教师:你会用文字表述加法的两条运算律吗?你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的这两条运算律吗? 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1 页,共 40 页 - - - - - - - - - (学生回答省略)师生共同归纳: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a+b=b+a 加法
5、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b)+c=a+(b+c)三、巩固知识课本 P20 练习 1、2 题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及其运用,主要用到的思想方法是类比思想,需要注意的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与小学学习的运算律相同,运用加法运算律的目的为了简化运算。解题技巧是将正数分别相加,再把负数分别相加,然后再把它们的和相加。五、布置作业课本 P24 习题 1.3 第 2、8 题。1.3.2 有理数的减法(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2、能较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3、初步体验由减法法则把有理数的减法运
6、算转化为有理数加法运算的数学转化思想。重点 :有理数减法法则及应用重点 :运用有理数减法法则解决数学问题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课本 P22 “探究”计算: 98, 9+( 8) ;157,15+( 7)问题 1:下列等式成立吗?(1) 155 15+( 5)(2) 15( 5) 15+5 (3) 8844( 392) 8844+392 问题2:上面的关系式把有理数的减法转化成了有理数的加法,由此我们得到了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你能用文字来描述吗?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问题 3:若用 a、b 表示两数,你能用数学式子描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吗?三、巩固知识课本 P22 例 5、课本 P2
7、3 练习 1、2 题四、总结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或等于被减数,在有理数的减法中仍是这样吗?有什么规律?做有理数的减法一定要化成加法吗?怎样做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五、布置作业课本 P24 习题 1.3 第 3、4 题。1.3.2 有理数的减法(二)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2、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减数变为相反数作加数减号变加号a b = a + ( b)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8、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2 页,共 40 页 - - - - - - - - - 重点 :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重点 :省略加号的代数和的计算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讲解 20+(+3)( 5) 7,看到这个题你会想怎么做?我们对此类题目经常采用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这时就成了 20+3,+5, 7 的和,加号通常可以省略,括号也可以省略。即:原式20+( +3)+(+5)+( 7) 20+3+5 7 提出问题:虽然加号、括号省略了,但20+3+57 仍表示 20,+3,+5, 7 的和,所以这个
9、算式可以读作20, +3,+5, 7 的和,或者读作“负20 加 3 加 5 减 7”从而可以得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步骤:运用减法法则,将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的减法转化为加法,然后省略加号和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进行运算。课本 P23 “归纳”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a+b c=a+b+(c) 三、巩固知识课本 P24 练习教师小结:有 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几个主要环节为:减法转化为加法省略加号、括号运用加法交换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四、总结1、怎样做加减混合运算的题目;2、代数和形式的两种读法五、布置作业课本 P24 习题 1.3 第 5
10、 题。1.4.1 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3、了解有理数的倒数定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重点 :有理数的乘法法则重点 :积的符号的确定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问题:如图1.4-1,一只蜗牛沿直线L 爬行,它现在的位置恰好是L 上的点 O,求:(1)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2)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后它在什么位置?(3)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右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4)若蜗牛一直以每分2cm 的速度向左爬行,3分前它在什么位置?
11、规定:向左为负,向右为正,同样规定:现在前为负,现在后为正。学生回答:(1)3 分钟后蜗牛应在O 点的右边6cm 处。可以表示为:(2)( 3) 6 (2) 3 分钟后蜗牛应在O 点的左边6cm 处。可以表示为:(2) (3) 6 (3) 3 分钟前蜗牛应在O 点的左边6cm 处。可以表示为:(2) (3) 6 (4) 3 分钟前蜗牛应在O 点的右边6cm 处。可以表示为:(2) (3) 6 请学生观察下列式子:(1) (+2)( +3) +6 (2) ( 2)( +3) 6 (3) (+2)( 3) 6 (4) ( 2)( 3) +6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根据对有理数乘法的思考,总结填空:正数
12、乘正数积为_正_ 数负数乘正数积为_负_数正数乘负数积为_负_数负数乘负数积为_正_数乘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_积_问题:当一个因数为时,积是多少?学生回答:积为0 师生归纳: 有理数乘法法则:两数相乘, 同号得正, 异号得负, 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 相乘, 都得 0。注意: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3 页,共 40 页 - - - - - - - - - 1、上面的法则是对于只有两个因子相乘而言的。2、做乘法的步骤是:先确定积的符
13、号,再确定积的绝对值。课本 P30 例 1 教师:像上题中提到的两个数2 与 1/2 它们的乘积为1,那么这两个数也可说互为倒数倒数的定义:乘积为1 的两个数互为倒数,0 没有倒数,比如说,2 与 1/2, 3 与 1/3, 0.3 与 10/3例:求下列各数的倒数:2,3/4, 0.2,8/3, 1. 解: 2 的倒数为 1/2; ? 的倒数为4/3;0.2 的倒数为 5;8/3 的倒数为3/8;1 的倒数仍为 1;思考: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两个数互为倒数有何特点?总结: 1、求倒数的办法,把作任何一个非0 有理数看成是分数,然后颠倒其分子分母即可2、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两个数同号,且它们的绝
14、对值(除1 与 1 之外)分布于1 的两侧。课本 P30 例 2 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以及如何利用乘法法则进行运算,学习了有理数的倒数定义,求一个数的倒数。四、布置作业课本 P30 练习 1、2、 3 题1.4.1 有理数的乘法(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多个有理数乘法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步骤3、能运用乘法法则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顺序,以及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关系重点 :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归纳:几个不是0 的数相乘,负因数的个数是偶数时,积是正数
15、;负因数的个数是奇数时,积是负数。二、讲授例题课本 P31 例 3 问题:从例3 中,多个不是0 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可以得出:先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课本 P32 “思考”,从思考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因数为0,积就等于0。三、巩固知识课本 P32 练习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多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步骤以及顺序,并掌握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五、布置作业课本 P38 习题 1.4 第 7 题中的( 1) (2)(3)( 6)1.4.1 有理数的乘法(三)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的过程,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猜测的能力2、理解并掌握有
16、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3、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 :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重点 :运用乘法法则和乘法运算律进行乘法运算教学过程 :二、讲授新课问题 1:你能用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吗?学生: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4 页,共 40 页 - - -
17、 - - - - - - 分配律: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问题 2:如果用a、b、c 分别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那么,你能用这些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分配律: a(b+c)=ab+ac ab 也可以写成ab 或 ab。当用字母表示乘数时,“”号可以写成“”或省略。三、巩固知识课本 P33 例 4、课本 P33 “思考”比较例 4 中两种解法,它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2 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运算量小?学生回答:解法1 先算括号内的,再算乘法,解法2 运用了乘法分配律,解法2 的运算量较
18、小。四、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分配律五、布置作业课本 P33 练习1.4.2 有理数的除法(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重点 :除法法则和除法运算重点 :根据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归纳出除法法则及商的符号的确定教学过程 :一、温故提新:1、小学里学过有关倒数的概念是什么?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用1 除以这个数)4 和 +23的倒数是多少?0 有倒数吗?为什么没
19、有?2、小学里学过的除法与乘法有何关系?例如10 0.5=102;0 5=0(15) ,你能总结总结出一句话吗?归纳: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3、50=?, 00=?呢?(这些式子无意义)也就是说0 是没有倒数的。4、我们已知的求倒数的法则在有理数范围中同样适用吗?你能说说以下各数的倒数是多少吗?4,25, 9, 37, 1,a, a1, 3a, abc, xy(各字母式不为0)说明:一个数的倒数与其是正数或负数无关。二、讲授新课1、讲述:我们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这套法则运用到有理数的范围内同样适用。如果用字母表示,怎么表示?ab=a(1b) (b 不为 0). 2、由( 4)( 1
20、4) =1,4 (14)=1 等等式子,可知: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的积为1。用字母表示为:a (1a)=1 (a0)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 除以任何一个不为0的数仍得0。注意:零不能作除数思考:下列等式成立吗?( 8)( 4)=( 8)(14) ;由此你得出什么规律?一般的,有理数乘法与除法之间有以下关系:除以一个数(不等于零),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5 页,共 40 页 - - - - - - -
21、 - - 三、巩固知识课本 P34 例 5 教师:分数可以理解为分子除以分母。课本 P35 例 6 四、小结:(1)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是什么?(2)如何运用除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五、布置作业课本 P35 练习、 P38 习题 1.4 第 4、5 题1.4.2 有理数的除法(二)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培养学生解题的良好习惯3、在观察、实践的过程中,获得有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初步经验。重点 :运算顺序的确定重点 :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回顾知识1、计算:(1) 10( 3) 0.16 (2)
22、8+( 0.5)( 8)34(3) ( 3)56(95)( 0.25)2、计算:(1) ( 9) 3 ; (2) ( 64)( 8) ; (3)1( 7) ; (4)0( 5)课本 P36 练习三、巩固知识四、总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1)先算乘除,再算加减;(2)同一级运算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3)如果有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五、布置作业课本 P39 习题 1.4 第 8、10、11 题1.5.1 乘方(一)教学目标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重点 :正确理解乘方
23、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重点 :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弄清(a)n与 a n的区别教学过程 :教师归纳:(1)aa 可记为 a2 (2)aaa 可记为 a3 (3)222222 可记为 25 (4)aaaa a( n 个 a)可记为an 乘方的概念(1)乘方的意义求 n 个相同的因数a的乘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a叫做底数, n 叫做指数。(2)乘方的读法把 an读作 a 的 n 次方或者a 的 n 次幂其中一个数可以看作这个数本身的一次方。讲解课本 P41 例 1 教师: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12)5, (35)5, (23)4, (355)指数an
24、底数幂名师归纳总结 精品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精心整理归纳 精选学习资料 - - - - - - - - - - - - - - - 第 6 页,共 40 页 - - - - - - - - - 一个学生区别(35)5 和(355)有什么不同。教师归纳: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和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数;0 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是0。当底数是负数或分数时,要加括号。二、巩固知识课本 P42 练习三、总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乘方中的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掌握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四、布置作业
25、课本 P47 习题 1.5 第 1 题1.5.1 乘方(二)教学目标 :1、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弄清与乘方有关的排列规律,学会观察一些特殊的数字的排列规律。重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 :学会有理数混合运算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计算(2)3+( 3) ( 4)2+2( 3)2( 2)解:原式 8+( 3) 189( 2) 8+( 54)( 4.5) 8+( 54)+4.5 57.5 教师归纳: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1)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3)如有括号,就先进行括号内的运算,按小括号,中括号,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022 年级 上册 数学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