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常规检查基础入门讲稿.ppt
《三大常规检查基础入门讲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大常规检查基础入门讲稿.ppt(8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常用实验检查常用实验检查n实验检查:实验检查: 1 通过检查通过检查获得病原体、获得病原体、病理变化脏器功能状态等病理变化脏器功能状态等方面的资料方面的资料协助诊协助诊断、观察病情或制订防治措施具断、观察病情或制订防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有重要意义 2 了解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正确采集标本,了解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正确采集标本, 分析结果。做好检查前准备和解释工作。分析结果。做好检查前准备和解释工作。第二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血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概述:概述: 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指对外周血中红细胞、白细胞、血
2、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板数量和质量的化验检查。检查内容:检查内容: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DCDC) 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BCRBC)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HbHb) 血小板(血小板(PLTPLT) 第三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第四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第五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hite blood cell, WBCWBC) 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循环中的循环中的WBC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包
3、括包括5 5种细胞:种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分类计数:是将血液制成涂片,经染色后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在油镜下进行分类,求得各种类型白细胞的比值(百分数)。胞的比值(百分数)。 第六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WBCWBC)n 参考值:参考值:WBC(410)109/L 第七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3.3.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参考值: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杆状核:(NstNst)0 05%5%中性粒细胞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分叶核:(NsgNsg)50507 7% %
4、 第八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3.3.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参考值:参考值: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E E)0.50.55%5%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B B)0 01%1%单核细胞:(单核细胞:(M M)3 38% 8%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L L)202040%40%第九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 1 、WBCWBC增多见于:增多见于:(1 1)生理性增多:)生理性增多:新生儿、妊娠期、分娩、疼痛和情绪激动等。新生儿、妊娠期、分娩、疼痛和情绪激动等。(2 2)病理性增多:)病理性增多:1 1)急性感染;急性感染; 2 2)严重组织损
5、伤)严重组织损伤/ /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大量的血细胞破坏; 3 3)急性大出血;()急性大出血;(1-2H1-2H内,早期出血参考指标)内,早期出血参考指标) 4 4)急性中毒;)急性中毒; 5 5)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白血病及恶性肿瘤。 第十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 局限轻度感染,局限轻度感染,WBC,N轻度轻度 ; 中等程度,中等程度,WBC(1020)109/L,N ,核左移;核左移; 严重全身,严重全身, WBC(2030)109/
6、L, N明显明显 ,明显核左移及中毒改变;,明显核左移及中毒改变; 感染中毒性休克,感染中毒性休克,WBC不高反低,很明显不高反低,很明显的核左移。的核左移。第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临床意义临床意义2、WBC减少见于:减少见于: 1)某些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某些阴性杆菌感染,如伤寒、副伤寒寒 2)病毒感染;)病毒感染; 3)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4)理化损伤如接触放射线、应用某些)理化损伤如接触放射线、应用某些 药物。药物。 5)其他:)其他:SLE病、脾功能亢进等病、脾功能亢进等 第十二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
7、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1)增多:增多: 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血吸虫、肺吸虫等)(血吸虫、肺吸虫等) 某些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某些皮肤病(湿疹、剥脱性皮炎) 某些恶性肿瘤某些恶性肿瘤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 传染病:猩红热;传染病:猩红热;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第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增多: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白血病 鉴别的重要指标;鉴别的重要指标;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 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
8、某些转移癌及骨髓纤维化。减少减少-无临床意义。无临床意义。 第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增多:增多: 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某些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 某些血液病某些血液病: 如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淋巴瘤、恶如粒细胞缺乏恢复期,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性组织细胞病; 单核细胞白血病单核细胞白血病 。 第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2468101 2 3 4 8 10 1470605040302010%淋 巴 细 胞中性粒细胞4-6岁4-6天儿童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两次交叉曲线日数岁数第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增
9、多:增多: 增多:某些病毒或某些杆菌感染性疾病,增多:某些病毒或某些杆菌感染性疾病, 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如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单核 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病;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病; 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第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白细胞分类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减少:减少: 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之后。之后。 第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第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及核象变化核象变化 1中性粒细胞毒性变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常见于感染、中毒时。常见于感染、中
10、毒时。 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匀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匀,见于化脓性炎症;,见于化脓性炎症; 中毒颗粒,中毒颗粒,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见于严重的化脓性感染、大面积烧伤和中毒等;伤和中毒等; 空泡变性,空泡变性,在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一个或数个在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一个或数个空泡,常见于严重感染。空泡,常见于严重感染。 核变性,核变性,可呈现核肿胀、溶解或核固缩等改变。可呈现核肿胀、溶解或核固缩等改变。 第二十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外周血白细胞的形态改变及核象变化及核象变化什么叫核左移?核右移?什么叫核左移?核右移?分别见于哪些病?分别见于哪些病?第二十一页,讲稿共八十七页
11、哦 核左移核左移-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增多,其比值周围血中性粒细胞杆状核增多,其比值5,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等细胞时可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或早幼粒等细胞时称为核左移。称为核左移。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急性溶血、急性中毒见于各种病原体所致的感染、急性溶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和白血病。1、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表示骨髓造血功能表示骨髓造血功能 旺盛,释放功能好,是具有一定抵抗力的表现,旺盛,释放功能好,是具有一定抵抗力的表现,如急性化脓性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感染;2、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核左移伴白细胞总数:为抵抗力低的表现。为抵抗力低的表现。 第二十二
12、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核右移核右移-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周围血中周围血中5叶的中性粒细胞叶的中性粒细胞3时时,称称核右移。核右移。 1、核右移伴白细胞数量、核右移伴白细胞数量:是造血功能衰是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退的表现。2、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见于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恶性贫恶性贫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肿瘤时。血和应用抗代谢药物治疗肿瘤时。3、在病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在病期突然出现核右移表示预后不良。表示预后不良。4、在炎症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在炎症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核右移。 第二十三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加强与临床沟通一直肠癌病人用粒生素第二十四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 红细胞主要生理
13、功能红细胞主要生理功能携带氧气 全身组织运送二氧化碳 体外血红蛋白红细胞第二十五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红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ed blood cell,RBCRBC)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测定(hemoglobinhemoglobin,HbHb)参考值参考值 成年男性成年男性 RBC (4.05. 5)X1012L Hb 120-160gL成年女性成年女性 RBC(3.55.0)X1012L Hb 110-150gL 新生儿新生儿 RBC (6.07.0)X1012L Hb 170-200gL第二十六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血红蛋白(血红蛋白(HbHb) 红细胞测定红细
14、胞测定(RBCRBC) nHbHb和和RBCRBC测定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1 1生理性变化:生理性变化: (1)(1)年龄:新生儿出生前年龄:新生儿出生前出生后出生后生后生后 1515天逐渐降至正常。天逐渐降至正常。 (2)(2)性别:男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女性。性别:男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均高于女性。 (3)(3)妊娠:妊娠中晚期妊娠:妊娠中晚期血容量血容量血液稀释血液稀释 生理性贫血。生理性贫血。 (4)(4)气压:高原居民气压:高原居民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代偿 性性。 第二十七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HbHb和和RBCRBC测定测定-临床意义临床意义2 2病理性变化病理性
15、变化增高增高: : 分为三种情况:分为三种情况: 相对性增高,相对性增高,又称假性增高。又称假性增高。 见于休克、见于休克、严重严重脱水脱水、出汗、大面积烧伤、出汗、大面积烧伤。 继发性增高,继发性增高,又称代偿性增高。又称代偿性增高。 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见于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 原发性增高:原发性增高:见于原因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如见于原因不明的骨髓增殖性疾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第二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HbHb和和RBCRBC测定测定-减少减少临床意义临床意义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造血物质缺乏造血物质缺乏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
16、细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胞性贫血;红细胞丢失红细胞丢失失血性贫血;失血性贫血;红细胞破坏红细胞破坏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骨髓功能衰竭骨髓功能衰竭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第二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临床上根据临床上根据HbHb程度将贫血分为程度将贫血分为贫血分为四级:贫血分为四级: 轻度贫血:轻度贫血:男男Hb120gL,女,女Hb110gL; 中度贫血:中度贫血:Hb90gL; 重度贫血:重度贫血:Hb60gL; 极重度贫血:极重度贫血:Hb400 40010109 9/L/L。 原发性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原发性增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粒、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真
17、性红细胞增多症。 继发性增加:急、慢性炎症、癌症、继发性增加:急、慢性炎症、癌症、 急性出血等。急性出血等。 血小板血小板50050010109 9/L/L。 第四十八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PLTPLT减少减少-临床意义临床意义(2)(2)PLTPLT自发性出血倾向。自发性出血倾向。 血小板生成减少:再障、白血病、放射性损血小板生成减少:再障、白血病、放射性损 伤、骨髓纤维化;伤、骨髓纤维化; 血小板破坏过多或消耗增加,血小板破坏过多或消耗增加,ITPITP、SLESLE、病、病 毒感染、药物、毒感染、药物、DICDIC、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 紫癜。紫癜。 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血
18、液被稀释。血小板分布异常:如血液被稀释。 第四十九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iculocyte,RetRet) 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是晚幼红细胞到成熟红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细胞之间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尚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参考值:参考值: 相对数相对数: :成人成人0.0050.0050.0150.015 (0.5%-1.5%) (0.5%-1.5%) 新生儿新生儿0.020.020.06(2%-6%)0.06(2%-6%) 绝对值绝对值 24 2
19、4848410109 9/L/L第五十页,讲稿共八十七页哦网织红细胞(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reticulocyte,RetRet)临床意临床意义义1 1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作为评价骨髓造血功能的指标 增高:是骨髓造血活跃的标志。增高:是骨髓造血活跃的标志。 见于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见于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 减少:说明骨髓造血抑制。减少:说明骨髓造血抑制。 见于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障贫血。见于增生不良性贫血,如再障贫血。2. 2. 作为贫血疗效观察的指标作为贫血疗效观察的指标 经抗贫血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增高先于经抗贫血治疗有效时,网织红细胞增高先于RBCR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常规 检查 基础 入门 讲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