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五单元知识点(7页).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五单元知识点(7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册科学第四、五单元知识点(7页).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7课 让瘪乒乓球鼓起来 一、知识点 1、液体、气体、固体在受冷或受热时体积会发生变化,这是它们的热胀冷缩性质。 2、水、牛奶、醋等液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在温度降低时体积缩小,说明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水在0摄氏度-4摄氏度时反常膨胀(热缩冷涨)。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4、一壶水放在火炉上,水还没有开,壶里的水就往外溢,这是因为水受热体积膨胀的原因。5、瘪乒乓球入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向瘪乒乓球上扎一个小孔再放进热水中不会鼓起来,说明瘪乒乓球放到热水中会鼓起来是球内的气体受热后体积会膨胀的结果。 6、冬天两根电线杆之间的电线绷得比较紧,夏天比较松原因是电线有热胀
2、冷缩的性质。夏天气温较高,电线受热体积膨胀,因此较松;冬天气温较低,电线受冷体积收缩,所以绷得紧。 7、商店出售的瓶装液体不能装满是因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8、生活中热胀冷缩的例子: 冬天水管破裂。 有时候夏天路面会向上拱起,就是路面膨胀了,所以在铺路的时候路面每隔一段距离都有空隙留着。 买来的罐头很难打开,是因为工厂生产时放进去的是热的,气体膨胀,冷却后里面气体体积减小,外面大气压大于内部.所以难打开,我门可以微热罐头就很容易打开了 铁轨也是到了一定长度,总要留有空隙,再接着往下延伸,也是因铁轨热胀冷缩,如不留空隙,夏天高温下铁轨会膨胀隆起。 把拧不下的金属瓶盖放在热水里浸一会,瓶盖就很容易
3、拧开了。 夏天自行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轮胎都不能充太足的气,防止温度高时,因气体膨胀而引起爆胎。 瓶子中的液体都装不满是因为液体受热体积会膨胀。二、分组实验 (一)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烧瓶、橡胶塞、玻璃管、红墨水、小皮圈、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烧瓶装满红色的水并塞上橡胶塞,在玻璃管上用小皮圈做记号。) 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小皮圈移到玻璃管的红水处,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
4、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空气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气球、烧瓶、烧杯(2个)、冷水、热水。 【实验过程】 1、组装实验装置:(将气球套在烧瓶口上。)2、将实验装置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3、将实验装置放入冷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使用热水时,小心烫伤自己和他人。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三)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课题】金属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铁环、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在常温下,看铜球能否自由穿过铁环? 2
5、、点燃酒精灯加热铜球。 3、加热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4、冷却后,看铜球能否穿过铁环? 【实验结论】 金属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正确操作。 2、禁止用手触摸加热后的铜球,以免烫伤自己。 3、做完实验后要整理好实验器材。 第18课 盐到哪里去了 一、知识点 1、像食盐或白糖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分散到水中的过程叫做溶解。 2、将水中不溶解的物质分离出来的方法有沉淀、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可将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3、像沙、锯末、铁粉、盐等与水混合后又能从水中分离出来,恢复到原来的样子,这种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4、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先要把海水
6、引到一些大池子中,经过风吹日晒使水分蒸发掉,几天后,开始有食盐析出。 5、汽水是一种溶液,它里面溶解有二氧化碳气体。 6、在制作汽水时,人们采用加压的方法,强迫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然后装进瓶子,紧紧扣上塞子,这就成了汽水。 7、夏天出汗后,为什么会在衣服上留下白色的东西?因为人的汗水中有盐,水蒸发后,盐就留在了衣服上。二、演示实验 过滤实验(方法在下面)分组实验 (一)溶解(混合)实验【实验课题】溶解(混合)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6个、玻璃棒、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水 【实验过程】 1、将6个烧杯分别装上水。 2、将高锰酸钾、食盐、铁粉、锯末、沙、白糖分别放入烧杯里。 3、用玻
7、璃棒搅拌。 4、观察6种物体在水中的变化现象。 【实验结论】高锰酸钾、食盐、白糖、能在水中溶解,铁粉、锯末、沙不能溶解。 【注意事项】 1、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2、取水时,不要弄湿高锰酸钾等物体。 3、每个烧杯中的水量、固体的量、搅拌的次数均应该相同。 (二)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课题】过滤(分离)实验 【实验器材】玻璃杯3个、玻璃棒1根、漏斗1个、漏斗架1个、滤纸1张、铁架台1个、玻璃棒1根。 【实验过程】 1、把滤纸折成四层,展开,一面为三层,另一面一层,呈漏斗状。 2、用水慢慢浸湿滤纸。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低于漏斗边缘。 4、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下放空烧杯,漏斗颈紧贴烧杯壁。
8、5、斜放玻璃棒在漏斗内三层滤纸一侧,呈45度。 6、将沉淀后的水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内,水面不能超过滤纸边缘。 7、观察汇报:过滤后的水变清了,滤纸上留下了很多杂质。 【实验结论】过滤的方法可能除去不溶于水的细小杂质。 【注意事项】 1、将滤纸贴在漏斗壁上时,应用手指压住滤纸,用水润湿,使滤纸紧贴在漏斗壁上,赶走滤纸和漏斗壁之间的气泡,以利于提高过滤速度。 2、过滤操作要求做到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壁。二低:滤纸上沿低于漏斗口,溶液液面低于滤纸上沿。三靠:漏斗颈下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引流的玻璃棒下端轻靠滤纸三层一侧;盛待过滤的烧杯的嘴部靠在玻璃棒的中下部。应手持玻璃棒中上部。
9、 第19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一、知识点 1、混合后不容易分离,而且很难恢复成原状的变化,是不可逆的过程。 2、醋与小苏打混合后的变化时不可逆的;水泥加入适量的水,水泥会变硬,这种变化是不可逆的。3、洗衣粉会引起水污染,是因为有的洗衣粉中添加了含磷的物质,它的加入能使洗衣粉不结块、不吸潮、还可以增加洗涤效果。 4、含磷的洗衣粉会使藻类生长繁殖加快,河面被水藻覆盖,这会造成一些水中植物的死去并腐烂,又会造成鱼类和其他水中生物的死亡。 二、分组实验 (一)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课题】混合后的变化 【实验器材】小苏打、醋、食油、水、洗涤剂、水泥、玻璃棒、烧杯3个、记录表 【实验过程】 1、将三个烧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年级 下册 科学 第四 单元 知识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