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补充考试内容.doc
《普通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补充考试内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补充考试内容.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理解掌握的内容:明白遗传的物质基础在细胞的染色体上,染色体的行为是遗传三大定律的基础;认识到细胞分裂特别是减数分裂与遗传基因分配的关系;理解高等生物的配子的形成、受精过程、生活周期和世代交替等现象的遗传本质。2.教学重点难: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关系,减数分裂过程、意义与其特点,减数分裂与有性生殖的关系。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提出染色体与基因的关系,Morgan 证实和发展了该学说,遗传学的发展始终与细胞学密切相关. 地球上除了病毒和噬菌体等最简单的生命类型外,其它生命有机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在所有生命活动中繁殖后代是生物体得以世代
2、延续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只有繁殖后代才能表现出遗传和变异,适应和进化等重要的生命现象。不同生物的繁殖方式不同,然而无论是油性繁殖还是无性繁殖,都是以细胞为基础的,经过生物学家大量的研究发现,认识到其中细胞核是一遗传的信息库,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是遗传信息的载体,所以学习遗传学必须具备一些与遗传相关的细胞学基础知识,首先要了解染色体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 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一 染色质染色质chromatin:是在间期细胞核内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一种无定形物质。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染色质丝(核蛋白纤维):10nm,含有一条DNA分子.细
3、胞分裂间期: 染色质是由染色质丝(或称核蛋白纤维丝)组成的网状结构。细胞分裂期: 核蛋白纤维丝经螺旋化形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的染色体。1.间期染色质的类型(1)常染色质(euchromatin):染色质的主要成分,间期染色浅,分裂期染色深。-在细胞分裂间期,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呈高度分散状态,伸展而折叠疏松(典型包装率1000倍), 通常呈30nm 纤维和疏松的环状结构,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的早期和中期-常染色质是进行活跃转录的部位,可以用3H-uridine 瞬时标记,显示出转录活化状态。并非所有基因都具有转录活性, 处于常染色质状态只是基因转录的必
4、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随着细胞分裂的进行,这些染色质区段由于逐步的螺旋化,从而染色逐渐加深。(2)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指间期细胞核中, 折叠压缩程度高, 处于聚缩状态,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的染色质组分。-在异染色质中的基因没有转录活性,并且可以抑制插入DNA片段的表达。组成型异染色质( constitutive heterochromatin )-永久性的异染色质.即通常所指的异染色质,一种永久性异染色质,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较恒定,间期保持螺旋化状态,染色很深,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鉴别。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因不同物种而异。大多数生物的异染色质集中分布于染色体的着丝粒周围。
5、兼性异染色质(facultative heterochromatin)-又称X性染色质。它起源于常染色质,具有常染色质的全部特点和功能,其复制时间、染色特征与常染色质相同。但在特殊情况下,在个体发育的特定阶段,它可以转变成异染色质,一旦发生这种转变,则获得了异染色质的属性,如发生异固缩、迟复制、基因失活等变化。例人类X染色体失活。异固缩:细胞 分裂时, 核内染色质要凝缩成染色体结构,对碱性染料着色很深,一旦脱离分裂期, 染色体去凝集成松散状态, 此时染色着色力减弱。但是,有些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凝缩周期与其它的不同,这种现象称为异固缩。其中在间期或前期过度凝缩,染色很深的称为正异固缩。在中期凝缩不
6、足,染色很浅,称为负异固缩。二、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 染色体(chromosome):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 由染色质聚缩(经过紧密缠绕、折叠、凝缩、精巧包装)而成的具有固定形态(棒状结构)的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染色质与染色体是在细胞周期不同的功能阶段可以相互转变的形态结构。每一物种的染色体都具有特定的形态特征,其中以有丝分裂中期和早后期表现得最为明显和典型。1染色体的一般形态在真核生物分裂期间,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清楚地看到染色体。染色体各部分的名称 主缢痕(着丝粒,动粒) 次缢痕(nucleolar organizing region, NOR(核仁组织区是rRNA基因所在
7、部位,5srRNA除外)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臂末端的特化部分。染色体末端有黏性,会与其他片段相连或两断裂末端相连而成环状。端粒由高度重复的DNA短序列串联而成,在进化上高度保守,不同生物的端粒序列都很相似,人的序列为TTAGGG。端粒起到细胞分裂计时器的作用,端粒核苷酸每复制一次减少5100 bp,其复制过程要靠具有反转录酶性质的端粒酶(telomerase)来完成。端粒对于真核生物线性染色体的正确复制是必需的(详见第3章)。端粒丢失或端粒酶失活可能在细胞衰老中起作用。端粒的功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完成染色体完整的复制,防止染色体末端被核酸酶降解,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染色体的着丝粒位置恒定
8、,因而着丝粒的位置直接关系染色体的形态特征。着丝粒位置与染色体命名2用于遗传学分析的特殊染色体多线染色体(唾腺染色体): 1881年由意大利细胞学家Balbiani发现双翅目昆虫的幼虫唾腺细胞多个染色质(5001000条染色线)重叠成类似染色体状结构。多线染色体产生于内源有丝分裂: 由于染色体反反复复进行核内复制,而核或细胞不分裂,由很多纵向密集在一起的染色丝束集在一起 如:在果蝇中唾腺染色体经10次内源有丝分裂可形成2n=1024条染色质线的多线染色体。而且,在唾腺细胞中进行了同源染色体配对,同源染色体两成员之间如有不同,就很容易识别。唾腺染色体总处在前期状态,螺旋化程度低,比相应正常的体细
9、胞染色体要长几百倍;另一重要特点是具有明暗相间的带纹(bands),在果蝇唾腺染色体组中,约有5000条带和5000条间带。在唾腺染色体上带纹有粗有细,带纹数目和形态、分布特征各不相同。带纹的排列和次序一般在同一个种内一致,在不同种内则表现不同。当染色体发生结构变异时,带纹也就随着出现不同的排列。所以检查带纹是研究果蝇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一个重要方法。唾腺染色体上的横纹宽窄、浓淡是一定的,但在果蝇的特定发育时期,它们会出现不连续的膨胀,称为疏松区,目前人们认为这是这部分基因被激活的标志。灯刷染色体1882年,由Flemming在观察美西螈卵巢组织切片时首次发现。灯刷染色体是未成熟的卵母细胞进行第一
10、次减数分裂停留在双线期(可持续数月)的染色体。 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酷似20世纪早中期用于清洁煤油灯灯罩的灯刷而得名。 染色粒中的DNA是不活动的,但侧环的DNA区域是活跃地合成RNA的地方,其中,两侧环的阴影所显示的即是。因而,灯刷染色体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并识别特殊位置上的单个基因转录活性极为理想的材料。3染色体的结构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元:核小体是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核小体 nuclesome 8个组蛋白分子组成核小体的核心 (H2A、H2B、H3、H4) DNA在八聚体缠绕1.75圈,大约146bp 两个核小体之间有连接DNA(连接丝),8114bp 组蛋白H1结合在DNA分
11、子的出口和入口处(连接区部位)核小体的形成是染色体中DNA压缩的第一步。 在组蛋白H1存在下,串联排列的核小体进一步螺旋化,构成外径30 nm的中空螺线管,形成染色体包装的二级结构。 30 nm的纤丝和非组蛋白骨架结合形成很多侧环,带有侧环的非组蛋白骨架进一步形成直径为700 nm的螺旋,构成染色单体。 再由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形成中期染色体,其直径为1400 nm。4染色体的数目各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其在体细胞中成对,在性细胞中成单。常以2n表示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用n表示性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第二节 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从绪论中我们知道Medel提出性状由遗传因子与基因控制的,加入我
12、们对Medel的实验作进一步的思考,一定会有很多疑问:基因(遗传因子)是抽象的概念还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她究竟存在哪里?性质怎样?等等,可以说Medel的遗传定律所提出的问题远比它所解决的问题多得多。因此,将其落在一个客观实体上,而且指导其位置,才能被世人广泛的理解和接受。一、细胞周期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所需的时间称细胞周期时间。分为4个阶段:G1期(gap1),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S期(synthesis phase),DNA复制时期;G2期(gap2),指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之前的一段时间;M期又称D期(mitosis,divisi
13、on),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包括:前期 (prophase)、中期 (metaphase)、后期 (anaphase)、末期 (telophase) 。二、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1.有丝分裂过程2.有丝分裂的特点有丝分裂的特点:染色体复制1次,细胞分裂1次,1次分裂1个细胞形成2个细胞,子细胞与母细胞一样。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保证了细胞上下代之间遗传物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3.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在于:一个细胞产生两个子细胞,各具有与亲代细胞在数目和形态上完全相同的染色体。这是由于在间期每个染色体准确地复制成两条染色单体,在形态体积上一模一样,而在分裂中有规律地分配
14、到了两个子细胞核中。因此,有丝分裂使染色体精确地分配到子细胞,使子细胞含有与母细胞相等的遗传信息3.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变迁是: 从间期的S期前期中期,每条染色体具有两个(根)染色单体(由两条完整的双链DNA分子所组成)。 从后期末期下一个细胞周期的间期的G1期,在这些阶段中,所谓的染色体实质上只有一个染色单体(一条DNA双链)。有性生殖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较无性生殖更进步的繁殖方式。雌雄配子的融合,把不同遗传背景的父母双方的遗传物质混合在一起,其结果既稳定了遗传性,又增加了变异性,大大增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若没有一种机制保证世代之间遗传物质在量上的恒定,细胞体积将随之
15、不断膨胀,最终将不堪重负而必然被淘汰。通过减数分裂过程,生物界非常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三、减数分裂(meiosis)中的染色体的行为又称为成熟分裂 maturation division,是生物性母细胞成熟后形成配子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有丝分裂。分裂产物中的染色体数目只有母细胞的一半,所以称为减数分裂。1. 减数分裂的过程减数分裂有两次分裂:第一次减数分裂和第二次减数分裂。两次连续的核分裂分别称为第一次减数分裂(或减数分裂,meiosis)和第二次减数分裂(或减数分裂,meiosis)。在两次减数分裂中都能区分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减数分裂导致染色体的数目从二倍体到单倍体的减少,减数分裂导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普通 遗传学 第二 遗传 细胞学 基础 补充 考试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