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传(5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禹锡传(5页).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刘禹锡传-第 5 页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名句,早已为后世所传扬,但刘禹锡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位卓越的哲学家,政治家。“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的著名政治事变。在仅有数月的“永贞革新”中,永贞党人厉己竭节、铲革弊政、简放冗人、节制国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社稷得幸,百姓欢呼。刘禹锡便是这场政治革新的的领袖人物与中坚力量,刀口起舞,出生入死。由于朝局变幻和参与革新,刘禹锡的人生充满了英雄气概和传奇色彩。游玄都观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2、,尽是刘郎去后栽。【赏析】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十年后,被朝廷“以恩召还”,回到长安。这年春天,他去京郊玄都观赏桃花,写下了玄都观桃花这首诗,不料又因诗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触怒新贵,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 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诗人在作品里把玄都观的千株桃树比作朝廷中的新贵,因此作品一起笔便暗示了新贵声势显赫,满朝趋奉的情景;后面两句则讽刺他们是作者离开朝廷后才爬上高位的政治暴发户,表示了极大的鄙视。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作品名曰玄都观桃花,可诗人开篇却并未写桃花,而是极力渲染京城大街小巷
3、喧闹的场面,写观花归来的人,用意何在?“紫陌红尘拂面来”,京城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喧闹不堪,尘土飞扬,这是去玄都观看花的人闹得吗?不是。那又是谁呢?作品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让读者去想,想其中暗喻的那些依靠阿谀奉承起家的新权贵们,是那些人把京城搞得乌烟瘴气,烟尘扑面。再看看“无人不道看花回”。在这里,诗人写“看花”,没有去,只写了回,并且是“无人不道”,这四个字巧妙地再现了人们看花以后归途中的满足心情和愉快神态。这流露于外的心情、神态,有看花的真实感受,更应该有攀附权贵的奸佞小人的洋洋自得。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意为玄都观里的上千棵桃树都是我离开京城后才栽种的。但是,这只是表面,不是
4、诗人要表露的本质所在。诗句蕴含的深刻意义在于告诉人们:那些新贵们都是“我”被贬离开京城之后靠阿谀献媚攀爬上高位来的,根本不值得一观。借题发挥,讽刺那些政治暴发户,表达了诗人内心极大的鄙视和无情的讽刺。 再游玄都观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赏析】这首诗是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的续篇。诗前有作者一篇小序。其文云:“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
5、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 序文说得很清楚,诗人因写了看花诗讽刺权贵,再度被贬,一直过了十四年,才又被召回长安任职。在这十四年中,皇帝由宪宗、穆宗、敬宗而文宗,换了四个,人事变迁很大,但政治斗争仍在继续。作者写这首诗,是有意重提旧事,向打击他的权贵挑战,表示决不因为屡遭报复就屈服妥协。 和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一样,此诗仍用比体。从表面上看,它只是写玄都观中桃花之盛衰存亡。道观中非常宽阔的广场已经一半长满了青苔。经常有人迹的地方,青苔是长不起来的。百亩广场,半是青苔,说明其地已无人来游赏了。“如红霞”的满观桃花,“荡然无复一树”,而代替了它的,乃是不
6、足以供观览的菜花。这两句写出一片荒凉的景色,并且是经过繁盛以后的荒凉。 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之“玄都观里桃千树”,“无人不道看花回”,形成强烈的对照。下两句由花事之变迁,关合到自己之升进退,因此连着想到:不仅桃花无存,游人绝迹,就是那一位辛勤种桃的道士也不知所终,可是,上次看花题诗,因而被贬的刘禹锡现在倒又回到长安,并且重游旧地了。这一切,是不能预料的。言下有无穷的感慨。 再就其所寄托的意思看,则以桃花比新贵,与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相同。种桃道士则指打击当时革新运动的当权者。这些人,经过二十多年,有的死了,有的失势了,因而被他们提拔起来的新贵也就跟着改变了他们原有的煊
7、赫声势,而让位于另外一些人,正如“桃花净尽菜花开”一样。而桃花之所以净尽,则正是“种桃道士归何处”的结果。 诗人想的是: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树倒猢狲散”。而这时,我这个被排挤的人,却又回来了,难道是那些人所能预料到的吗?对于扼杀那次政治革新的政敌,诗人在这里投以轻蔑的嘲笑,从而显示了自己的不屈和乐观,显示了他将继续战斗下去。 刘禹锡玄都观两诗,都是以比拟的方法,对当时的人物和事件加以讽刺,除了寄托的意思之外,仍然体现了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意象。这种艺术手法是高妙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8、暂凭杯酒长精神。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白居易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西塞山怀古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积累练习】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1.一、二两句写出了秋风哪些特征?2.后人为什么说“孤客最先闻”中“最”字用得好?请联系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作简要分析。3.“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意境与下面哪一项相近?( )A.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B.故人西辞黄鹤
9、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此诗中,诗人流露出哪种情思?(2分)A.送别之情 B.思归之心 C.喜悦之意 D.愤怒之思【阅读练习】 重点字词积累: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崇陵使判官。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
10、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
11、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
12、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1.用斜线(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彭 城 刘 梦 得 诗 豪 者 也 其 锋 森 然 少 敢 当 者 予 不 量 力 往 往 犯 之 夫 合 应 者 声 同 交 争 者 力 敌 一 往 一 复 欲 罢 不 能。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五言诗
13、 善:擅长 B.引禹锡与议禁中 引:延请徒三千余 徒:只有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籍:登记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B.当与其子死决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4.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4分)学习心得:1. 答:秋风刚至或萧索凄凉的特点。(学生用诗歌中的“萧萧”回答,也得分)2. 答:表现了孤客对物候变化的敏感,写出了孤客羁旅漂泊思家念归的心情。3. A 4B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