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研究报告摘 要课题研究以解决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实问题为目标,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理论,提高人才培养理性水平;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行业企业实际要求构建课程体系,优化模块化课程结构;构建人才培养质量多元评价机制,严把人才出口关,精确对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素质需求。课题研究从理论上深化了对应用型人才内涵理解,总结了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及其启示,概括了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出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分析了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丰富和完善了高等教育理论中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课题研究从实践上探索了地方
2、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策略和解决方案,重点研究了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质量评价等关键问题,科学地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人才培养监督评价保障体系。研究成果实际应用推动了教师队伍向“双师型”教师队伍转型,促进了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协调发展,提高了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关键词: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22 / 25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1.1 研究背景11.2 研究内容21.3 研究方法21.4 研究目标31.5 研究意义3第二章 理论基础42.1 理论依据42.2 有关概念界定5第三章 研究过程63.1 准备阶段63.2 实施阶段63.3 总结阶段8第四章 地
3、方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94.1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94.2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内容114.3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134.3.1 校企深度合作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途径134.3.2 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保障144.3.3 实施开放办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益补充144.3.4 实施素质教育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重要特色154.4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质量评价15第五章 人才培养实际效果175.1 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175.1.1 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175.1.2 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绩175.2 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
4、高185.2.1 青年教师进步明显185.2.2 教师科研水平显著提高185.3 校企合作办学取得进展195.4 研究成果社会反响及作用19结 束 语20参考文献21课题组公开发表与课题相关论文23第一章 前 言1.1 研究背景我国高等教育处于大众化初期,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呈现多元化,人才类型趋于多样化,社会不仅需要研究型、学术型人才,更需要高层次技术应用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必要性、紧迫性不容置疑,已经引起研究人员广泛关注,涌现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地方院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研究。贺金玉在教学评估让新建院校定位更准发展更好中,提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
5、”和“多向选择、分流培养”原则,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应用型人才1。陈正元在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目标几点思考中,提出以“多科性、应用型和开放式”为主发展目标2。(2)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培养过程研究。范巍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对新建本科院校教学体系建设要求中,提出“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多方向”课程建设思路3。张日新在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中,提出了“两段式、两平台、多方向”人才培养模式4。汪禄应在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中,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以“能力本位”为取向,以“课程开发”为根本措施应用型本科院校课程体系建设策略5。(3)关于培
6、养方式研究。聂邦军、王芙蓉在校企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探索中,提出了与社会合作开办“强化班”培养模式6。蒋胜永等在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探索中,提出“形成校内培养与产学研合作培养并举二元培养体系”等7。目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较多,取得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有些研究领域还未涉及或研究不深入。一是在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方面缺乏具体理论指导,而本科应用型人才在培养目标、人才定位以及教学等方面有特殊要求,急需建立和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体系;二是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缺乏研究,势必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三是如何结合国情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方面研究还不深入,国际教
7、育实践证明,美国技术教育学院、英国多科性技术学院、澳大利亚社区学院、德国应用科技学院等均在上世纪中叶迅速崛起,并受到社会普遍欢迎;四是很少将已有研究成果应用于具体专业人才培养实践。通过分析,目前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具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使已有研究成果产生效益。可以先从理论上对具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开展研究,借鉴发达国家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提出针对性和实用性强人才培养策略。为了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还要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机制和保障机制研究,构建科学合理监督评价保障体系。本研究将主要开展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1.2 研究内容(1)探讨地
8、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理论具体内容: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内涵特征及与学术型人才区别;国外应用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及其启示;分析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应具备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制定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原则;分析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2)构建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内容: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主要课程;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专业实验;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比例分配表;教学计划表,含理论课程教学计划表、实践教学计划及创新能力学分安排表;培养特色及有关措施。(3)构建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监督评价保障体系具体内容:专业知识量化评价标
9、准;专业技能量化评价标准;综合素质量化评价标准;人才质量量化评价标准;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措施。1.3 研究方法(1)文献法:通过文献调研,了解省内外同类型课题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和成功经验,寻求课题研究理论依据,明确课题研究方向。(2)调查法:调查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为课题寻找新切入点提供帮助。(3)统计法:统计调查数据获取信息。拟通过东、中、西部三个高教大省江苏、湖北、陕西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去推断全国地方院校相关情况。(4)比较法:比较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之间区别与联系,为我国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策略构建提供帮助。(5)分析归纳法:分析应用物理学专业
10、人才培养模式各个组成要素,剖析每个组成因素性质和特征。根据分析结果,形成对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整体认识,概括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本质属性,归纳总结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经验教训,自觉地应用人才培养理论成果指导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实践。1.4 研究目标通过研究,为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指导和可操作具体方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智力支撑,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应有贡献。1.5 研究意义课题研究具有一定理论和实践意义。理论意义:对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研究,从理论上深化对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内涵理解,分析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提出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基
11、本原则,填补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理论研究空白,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中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应用价值:在理论探索成果指导下,结合本校本专业办学实际和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探索出一条与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生存外部环境和内部办学规律相适应、切实有效发展策略和解决方案,即构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监督评价保障体系,提高本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质量,其经验教训也可供兄弟院校应用物理学及相关专业建设时参考。第二章 理论基础2.1 理论依据(1)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马丁特罗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指标将高等教育发展历史分为“精英、大众和普及”三个阶段,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接受
12、高等教育不是某些人特权,而是“具有一定资格者一种权利”,高等教育功能也由培养精英转向“所有技术及经济组织领导阶层”8。根据上述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应重视高等教育社会价值取向,重点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应用型人才,这是地方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基石。(2)潘懋元先生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潘懋元先生在著作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中指出:地方本科院校都应该办成应用型大学;新建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发展方向不清,办学模式趋同。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高水平、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著作中明确提出了应用
13、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9。这个理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中国化和进一步发展,对于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具有现实指导意义。(3)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基本理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发布研究报告10,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科专业无特色,与地方产业结构脱节;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产学研合作教育不深入,企业参与合作育人缺乏必要保障等。报告结合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结构改革经验,即应用技术大学兴起,指出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已是我国社会经济转型历史要求和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内在必然,也是加强院校内涵建设内在驱动力量,明确了我国地方本科院校
14、转型发展方向应用技术大学,标志着具有中国特色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走向成熟。(4)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2014年1月,教育部拟订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通过试点推动、示范引领,引导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发展。”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明确将“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表明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已从学术研究领域变成国家政策导向。教育部即将出台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
15、导意见,湖北省教育厅将配套出台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意见,荆楚理工学院将进一步完善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转型发展改革试点方案。可见,地方本科高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办学理念和办学定位,在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本科高校和教育专家之间已经形成共识。2.2 有关概念界定(1)地方本科院校地方本科高校是指隶属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地方财政供养为主,承担着为地方(行业)培养人才、提供服务普通本科院校10。(2)应用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是将物理学原理、方法应用于相关科学技术领域应用型学科。(3)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方式,包含了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
16、学实施和评价体系等5大部分11。(4)学术型人才学术型人才是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与此相关研究科学工作者,他们主要从事构建某个学科或领域概念、定律和学说,创造新知识12。(5)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根据社会需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运用,将抽象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人才12。第三章 研究过程本课题于2013年10月被立项为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课题研究时间为二年。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课题组完成主要工作总结如下。3.1 准备阶段2013年3月2014年2月,为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本阶段中心工作是做好课题
17、开题工作。(1)完善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立项之后,课题主持人召集课题组成员讨论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分析了荆楚理工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实际情况,成立了三个子课题小组,明确了课题组成员任务分工。第一子课题小组主要探讨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理论,由黄兴奎负责;第二子课题小组主要构建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由蒋再富负责;第三子课题小组主要构建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监督评价保障体系,由李冠成负责。课题负责人负责对各子课题指导,各子课题小组围绕课题组总任务,结合各自子课题特点,积极开展相关内容研究。(2)组织开题论证。2014年2月21日,课题组邀请了有关领导和专家,
18、对课题进行开题论证。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开题会。专家在充分肯定课题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和研究价值同时,也对课题研究理论依据、研究内容等提出了一些质疑,对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好建议。课题组成员认真听取了专家意见,并修改了研究方案。(3)做好文献研究。为了解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课题组认真做好了相关文献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探讨课题立论基础、研究方法,明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4)组织现状调查。抽样调查我国地方院校特别是湖北省内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了解各兄弟院校培养专业人才成功经验,先进做法以及存在问题。征求领导、专家、用人单位、家长和毕业生对人才培养工作看法和建议。倾
19、听一线教师、学生对人才培养工作意见。3.2 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12月,为课题具体实施阶段。(1)开展教师培训。为了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规范教科研工作,推动课题研究高效有序开展,课题组举办了多种形式教师培训活动。2013年3月,课题组将汇编课题资料作为辅导材料发给各位成员。通过学习,课题研究理念逐渐被课题组成员接受。课题负责人黄兴奎在应用物理教研室主讲“地方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向教师比较系统地介绍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课题组其他成员结合自身体会,也在教师培训过程中进行了有关课题研究专题讲座。通过培训,为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实践框架,为课题研究做好了前期准
20、备。(2)举行专题研讨活动。课题组围绕不同阶段研究任务,组织了多次专题研讨活动,落实研究内容,明确工作重点。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就课题研究交流经验和思想,形成共识。组织了课题组成员到长江大学、三峡大学参观学习,重点了解兄弟院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学习先进经验。围绕课题研究内容,多次召开研讨会议。每次研讨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解决一个问题,针对性强,有一定实效性,有利于提高课题组成员研究水平。(3)指导各子课题研究工作。各子课题组长,经常指导成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理论层面,为开展课题研究解决认识上误区,提供方法上指导,进行经验归纳和总结,引导研究方向。二是
21、管理层面,加强教研管理,为课题研究提供交流机会和平台,课题组成员经常相互交流,既了解了课题研究许多具体情况,推动了课题研究进展,又开拓了课题研究思路,积累了研究素材。(4)将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课题组始终将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紧密地结合起来,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积累科研素材,并将科研成果及时地运用到人才培养中去,提高人才培养理性水平。(5)积极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践形式。课题组依靠教育科研来提高成员业务素质,依靠教育科研来解决人才培养中实际问题。同时积极探索确保课题研究质量实践形式,提出了“以点带面、循环提高”教学研究策略、“实践探索”与“理论提升”相结合实践方式、“研教统一”实施原
22、则、“解决了实际问题就是科研成果”教学研究评价理念,加强教研管理,形成常规性研究与专题性研究相结合研究模式。(6)寻求专家指导。课题研究得到了荆楚理工学院专家教授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课题组在制订研究方案过程中,多次咨询有关专家。邀请有关专家教授进行骨干教师培训,指导研讨活动。课题组成员与许多专家已经建立了长期稳固联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专家指点迷津,答疑解惑,保证了研究活动顺利开展。(7)注重提炼、积累研究成果。课题组一方面做好课题研究实践探索,另一方面特别注重及时将研究过程中所获得认识、观点、见解,记录积累下来,注重对实践经验进行加工提炼,形成新观点。目前课题组已公开发表课题研究论文5篇。(8
23、)做好成果推介。课题组既注重按照课题研究预设方案,将理论研究成果用于指导实践,更强调成果生成性,即注重及时发现、总结、提升实践经验,定期在课题组成员间交流和推介。下一步拟通过与兄弟院校同行进行交流,一方面便于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另一方面又能通过交流发现课题研究不足并加以改进。3.3 总结阶段2015年1月-2015年4月,为课题总结阶段。(1)整理分析研究材料。课题组每位成员对二年来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就二年来研究工作中探索和实践写成全面总结材料。课题负责人对平时积累研究资料,以及其他研究成员所提供材料,进行分类整理,分析归纳。整理有关课题研究佐证资料,编辑课题研究论文集。(2)撰写研究报告。
24、在对二年来课题研究工作进行系统整理基础上,课题负责人认真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经过了课题组成员反复讨论和修改,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课题研究过程和结果。(3)申请课题结题。按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求,准备结题材料,进行成果鉴定,提出结题申请,聘请专家结题。第四章 地方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探索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必然要求各专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指导下,重新研究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获得关于各专业人才培养理性认识。应用型人才是根据社会需要,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进行操作运用,将抽象理论符号转换成具体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人才。应用型人才侧重对理论
25、和知识掌握和运用,学术型人才侧重对纯学术、纯理论追求。发达国家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历史较长,有许多成功经验可供借鉴,如实施学分制、短阶段证书制、双元制等教学制度;师资队伍强调“双师型”;适时调整课程;学院与企业紧密联系。地方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改变“重理论,轻能力”传统观念;针对行业需求选择教学内容,实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应具备专业知识包括:较为系统地掌握物理学领域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技能以及所需数学、计算机、电工电子学等方面基础知识;了解应用物理学相关专业方向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发
26、展状况。应具备专业技能包括获取知识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应具备综合素质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和身心素质。要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科学地制定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守市场需求、突出应用能力、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相结合等基本原则。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教师素质,学生知识基础,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教学管理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教学条件,物理专业特点等。总之,应用型人才培养以面向应用作为专业建设基本指导思想,体现学术、技术和职业结合,基本特征是本科底蕴加应用特色,这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 也决定了应用型人才
27、培养区别于学术型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基本特点。4.1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全部培养工作核心,是一切培养活动出发点和归宿,同时也是确定培养内容,选择培养途径,检查和评价培养结果依据。荆楚理工学院提出“中国特色基层型大学”办学思想、发展思路和“融入社会、追求卓越”路径选择,并已被列为湖北省“地方本科转型试点学校”之一进行建设,从学校层面明确了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升级奋斗目标,也给我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带来了难得发展机遇。在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指导下,提出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区域社会经济转型发展需要,满足应用物
28、理学专业相关产业链对人才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培养应用物理学某一专业方向(如光电技术、新材料、核科学与技术等)所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物理学及相应专业方向扎实理论知识、理论技术和专业技能,具有在应用物理学某一专业方向从事产品研发、技术开发、实际操作、技术管理能力,跟踪和及时掌握国际上本行业先进技术能力,在专业相关行业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岗位之间转换能力。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应该是多层次、多规格培养,以增强对人才市场需求变化适应能力。专业人才类型可分为创新型、复合型、技能型三种类型。根据学生来源不同,可视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培养类型。由统一高考招收学生按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三种类型
29、之一培养;由统一测试招收高职院校优秀毕业生和企业一线员工主要按技能型培养;免试招收各类技术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可选择创新型和技能型之一培养。(1)创新型选择部分具有创新能力学生,培养应用物理学某一专业方向新产品、新工艺开发、设计、制造方面人才。强化与设计有关主干课程学习和关键能力培养,通过问题研究制作完善申请专利全过程培养方式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2)复合型针对部分学有余力学生,通过“双学位”、“双专业”、“辅修专业”等方式,选择其他学科或专业学习,拓宽职业选择范围。对有意考研深造学生,配备经验丰富指导教师,通过开设院系公选课形式,加强考研科目课程教学。(3)技能型面向大部分学生主要培养方
30、式。在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前提下,突出技术应用转化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强调技能型培养岗位针对性。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鼓励学生报考并取得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做到学以致用,从容面对就业。4.2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内容培养内容核心就是专业课程设置。大众化教育阶段,课程体系趋向模块化,强调传授知识和培养技巧。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也提出了本科课程开发一系列原则,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主要依靠课程优化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和方法更新,教学质量只有落实到课程层面才有其实际效果9。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基本理论指出,课程体系建设是转型高校
31、未来走内涵发展道路核心,但当前多数新建院校课程设置较为陈旧,与传统“学术型”课程体系区分度不明显,也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10。因此,应根据行业企业需求,真实工作环境技术和流程来构建学科知识体系、技术技能体系、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全面推行学分制和课程体系模块化。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采用模块化设置,必须结合行业企业实际需要建设课程体系,在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素质拓展课程、课外实践教学等教学模块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地方本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与物理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相似度高现状,才能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现。(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比较稳定,包括综合素质类课程及工具类课程(大
32、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综合素质类课程受到相关规定约束,工具类课程受到相应等级考试限制,不同地方本科高校仅存在学时或学分上微小差别。(2)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相对稳定,各校均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等数学类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等经典物理课程及相应实验课程;电子技术、电工电路等电子类课程及相应实验课程。经典物理课程可视需要进行整合,如将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有机整合成普通物理,相应实验整合成普通物理实验,以加强经典物理学各分支之间联系,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学时。电子类课程也可在科目上微调,但应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等基本内容。(3
33、)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二级学院应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委员会,由专业委员会讨论决定专业基础课程。一要综合评价传统学术型本科所开设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等课程与培养方向关联度,通过量化指标确定以上各课程与专业方向之间关联系数,按关联系数决定是否开设某门课程,确定拟开设课程学时和学分。关联系数很小课程,要退出课程体系;关联系数较小课程,要减少学时和学分;关联系数较大课程予以保留;关联系数很大课程要充实加强。由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实践来看,上述六门课程可删减三至四门,节约出来学时可增加实验实训实习学时,可开设与专向方向紧密对接课程,如光电技
34、术方向可开设半导体物理与器件、传感器原理与光电子技术、应用光伏学、新能源技术与应用概论、太阳能电池、材料科学基础与新能源材料等。专业基础课程模块经过优化后,有些课程学时会在原来基础上减少,但不能降低教学要求,可通过课程之间内在联系将相关课程整合成课程群,减少课程内容重复,弥补学时减少带来负面影响。如按需要组成力学、理论力学课程群;热学、热力学与统计力学课程群;电磁学、电动力学课程群;光学、原子物理、量子力学课程群等。也可视实际情况将四大力学整合成理论物理,相应实验整合成近代物理实验。(4)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集中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专业委员会应充分调研,广泛征求行业、用人单位
35、和师生意见,紧密对接行业标准和生产过程,选择行业共性技术课程、岗位标准所需定向课程以及引领该专业方向发展方向前沿课程。以反映所服务行业共性技术基础课程为核心支点课程,保证课程模块适度稳定性;以产业链各个岗位所需技术课程为定向辐射课程,并根据行业发展需要及时修订,保证课程模块开放性和适应性;以反映行业最新发展多样化前沿课程为外围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保证课程模块先进性。目前地方本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方向课程模块较为陈旧,缺乏动态调整机制,课程设置与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不相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以满足行业实际需求为导向,必然要求课程设置随着经济、科技发展进行动态更新。(5)素质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拓
36、展课程模块应增强课程广泛性,建立课程多样化及选课自由与学习自由约束机制。开设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开阔视野选修课程,如贴近专业方向实用性技术课程、多学科交叉技术课程、信息技术类课程、艺术鉴赏类课程、物理学专业英语等,满足学生个人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增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6)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包括职业素质模块、社会实践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课外实践教学模块可以增进学生对社会和职业了解,使学生既掌握创业需要技术,又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4.3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途径4.3.1 校企深度合作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途径教育部关于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
37、:“扩大二级院系自主权,建立院系理事会和专业委员会,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职权。”培养应用型人才应走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之路,合作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而且可以缩短毕业生从学校到职业岗位适应期,毕业生具有进入角色快、动手能力强、人际关系融洽特点。因此,校企合作是培养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一条有效途径,但合作不能停留在口头上,必须深入探讨可操作性强具体合作形式。(1)组建院系专业委员会成员来自院系和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合作伙伴,且后者比例不低于50%。专业委员会促使行业企业深度介入专业教
38、育指导与评估工作。聘请行业专家做兼职教师,讲授部分专业课程,举办技术前沿学术讲座,兼职指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引导学生选择实际生产过程中问题进行研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及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2)共建实践性教学基地院系和企业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增加学生直接接触职业实践机会。与行业高水平企业共建校外实习基地,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假期实习、完整学期顶岗实习提前介入职业岗位。加强实习生信息反馈工作,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调整。(3)组建职业性学会组织发挥学会桥梁作用,与行业企业建立良好合作关系,逐步形成良性循环,在互利互惠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资源效益,加强专业与市场、生产实际紧密
39、结合。定期开展活动,让学生了解行业标准,理解企业文化,培养职业素养,促进教学活动和科技开发高效开展。4.3.2 强化实践教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基本保障完善学生校内实验实训、企业实训实习和假期实习制度,实习实训课时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参加实训实习时间累计达到一年。通识课中计算机类课程实践教学要按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开展教学,确保学生获取相应等级证书;学科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要增加学时,减少验证性实验比重,增加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比重,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研究初步训练;专业方向课实践教学要紧密对接行业企业需要,模拟真实生产技术流程和场景,才能使学生获得最新实用技术和较强技术
40、创新能力。4.3.3 实施开放办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有益补充资源缺乏直接影响着地方本科高校快速发展与提升。重视外延发展,引进社会资源,专业才能办出特色、形成亮点。(1)通过国际合作共办专业。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与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全球化视野和国际竞争力应用型人才。(2)通过校际合作共办专业。与合作高校互选第二专业,互通学分,充分利用兄弟高校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实现资源共享。(3)开辟生源渠道建设专业。选拔部分高职高专优秀学生、各种技能大赛获奖学生和企业一线员工进入专业学习,为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开辟新生源渠道。4.3.4 实施素质教育是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
41、养重要特色(1)素质拓展活动素质拓展活动体系包含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规定必须获得一定课外活动学分才能毕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2)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旨在培育和发挥学生个性特长,鼓励和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等各项科技竞赛活动,营造校园良好育人和科研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在创新中增长才干。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内容包括:面向低年级学生开展电子产品、仪器设备小制作,简单计算机应用程序开发及硬件维护等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感性认识,增强动手能力;鼓励高年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研究,参与实验室建设,
42、培养科研人才和技术骨干,同时为课程设计、毕业实习与设计做好前期基础性工作;针对各类科技竞赛、技能大赛开展课题研究和课程培训;科技发明与申请专利;发表学术论文等。建立院系创业教师指导队伍,聘请有创业成功经验人才担任兼职创业指导教师。建立创业基地,与合作企业共建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综合服务,培养科技型小微企业创业者。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加强对学生创业跟踪和指导。4.4 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质量评价地方本科高校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人才不是学术型人才,而是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建设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毕业生质量标准自然有别于传统学术型人才质量标准。人才培养应更加关注行业现实需求,逐步建立以学生是否具备能够满
43、足相关行业生产、管理、服务等方面实际要求知识和技能为标准、多元化评价体系。(1)评价主体多元化改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唯一评价主体不合理现状,引入社会评价机制,构建由高校、行业企业、技能评定组织等各方面协同参加人才质量评价系统,建立一种多角度、全方位评价模式。(2)评价内容多元化改变单纯以学业成绩为标准传统评价模式,建立以应用能力评价为主体,包含知识、能力、素质多方面综合质量评价体系。传统评价只能反映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和技能掌握情况,综合评价则能反映学生对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因此也是更为真实质量评价。(3)评价方法多元化降低定量评价比重,提高定性评价比重,建立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人才评
44、价体系合理化、多元化,是关系到应用物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最终质量核心问题。应用物理学专业应该提供企业用得上、留得住应用创新型人才,专业委员会每年要召开一次由行业、用人单位和合作伙伴参加毕业生质量评估会议,对往届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调查,分析人才培养质量与用人单位要求之间差距,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满足行业和企业需要。第五章 人才培养实际效果5.1 毕业生质量明显提高5.1.1 一部分学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深造近年来,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考研报考率约为40% ,录取率约为50% ,多名学生考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继续深造。5.1.2 专
45、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良好成绩(1)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 08级高顺同学论文雪崩二级管微波振荡器产生微波技术研究,09级吴克鹏同学论文两量子比特海森伯格XY模型热纠缠态探讨,10级马海光同学论文姆潘巴效应实验研究与理论探讨,汪建新同学论文电磁波定向传播研究分别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2)多人多次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和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08级邹树登同学“一种外注墨水钢笔”、“一种外注墨水钢笔用针式注墨水器”,08级吴红潘同学“腿部多功能健身器”、“一种拉力可微调拉力器”等4项发明获国家新型实用专利,两位同学发明同时荣获2010年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3)学生参加湖北省物理实验
46、创新设计竞赛多次获奖近年来,学生参加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共获三等奖4次,优秀奖1次。其中08级同学作品“高精读数显微镜”荣获湖北省首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10级同学作品“便携式手机电磁辐射测量仪” 荣获湖北省第二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10级同学作品“基于单片机智能测速小车” 荣获优秀奖;11级同学作品“基于温差发电锂电池充电装置设计”、 12级同学作品“基于ARM芯片铂电阻温度计设计”荣获湖北省第三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三等奖。(4)积极参与和专业相关国家级、省级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重视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如10级杨晓文同学荣获全国电子专业人才设计与
47、技能大赛单片机设计与开发组湖北赛区二等奖、全国总决赛三等奖,并通过全国电子专业人才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应用工程师(高级)考试;杨晓文等同学作品“基于家用电话通道智能远程遥控系统”在第三届“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决赛中,荣获团体二等奖;10级邓高旭同学荣获第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湖北赛区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本科组三等奖等。(5)积极申报校级、省级、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三年共申报立项校级项目6项,省级项目3项,国家级项目1项。其中吴聪同学负责自行车式旅行箱设计,汪建新同学负责手握式手机万能充电器,马海光同学负责景观式喷泉时钟等项目已顺利结题;吴聪同学负责升降踏板式变速自行车设计,董俊东同学负责差动式热电阻研究,段攀同学负责MATLAB GUI设计在实验数据处理中应用获2014年校级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立项,上述三项目同时为湖北省高等学校2014年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且吴聪同学项目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优秀学生项目研究,在同学中产生了积极示范作用,越来越多学生开始关注和自觉参与到项目申报中,形成了科技创新良好氛围。5.2 师资队伍水平明显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关键在于教师素质提高,尤其是教师技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