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
《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经文献文献综述参考.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的情感表达文献综述学生:马静长江大学文学院指导教师:刘砚群长江大学文学院诗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国古老文明的代表性典籍。研究诗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诗经情感表达方式的研究,主要从诗经的情感类型与表达情感所选取的意象简析先民抒发情感所采用的方法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表达效果及这种情感表达方式对后世的影响。诗经在国内外发展都很蓬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自由开放程度的增加,新观念、新方法论的引进在诗经学领域的实践,诗经研究朝着多层次、多角度研究诗经是必由之路。所以现在众多的学者也从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侧面的研究给出了一些相同、相似或相反的论证。为了系统、全面、科学地了解诗经的情感表达,现将学者们的研究成果
2、作一个综合性的概述。一、 诗经中的情感类型的梳理 众所周知, 情感在文学作品, 尤其在诗歌中, 是占有至关重要地位的。它是诗歌艺术成败的关键。俄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别林斯基曾经指出:“感情是诗情天性的最主要的动力之一, 没有感情,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歌”【1。郭沫若同志也认为“诗的本职专在抒情”。2诗经存三百零五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对风、雅、颂中的篇目进行情感表达类型的梳理,可以更好的理解诗经内容。曲杏春在“心之忧矣,我歌且谣”论的情感色彩中认为“诗经中以生产劳动、爱情婚姻、战争服役等普通人民现实生活的悲欢苦乐为素材的“十五国风”,堪称中国古代抒情诗的开端。透过这些诗作,我们能够体味到劳动人民
3、对剥削者的愤慨、厌恶之情、相恋男女的相思之苦、相见之愉;思妇征夫的离愁别绪之情” 3朱熹诗集传中有言:“凡诗之所谓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4】其中反映婚恋爱情的诗作便是“言情”的集中表现。在国风中表现的淋漓尽致。李白在祭祀诗的思想内涵一文中人认为“祭祀诗表达了先民称天命、敬仁位、尚英雄的情感”5 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五篇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刘建国在论的情感体验中认为的“政治讽刺诗中表达了一种后世“ 士”人的忧患情结忧国忧民之情与对统治阶级的不满之情,同时, 或对自己的处境的担忧之情”6 欧阳勤在论雅、颂中农事诗及其价值一文中认为“诗经中那些描
4、述农事以及与农事有关的政治、宗教活动与日常生活的诗歌,我们称之为农事诗。一般认为诗经中的农事诗共十首,对当时的农业生产发展状况与生产关系有一定记载。表现了当时的生产状况以及表达了劳动的艰辛与苦难之情”7七月便是农事诗的典型之作。二、诗经中的动植物意象与情感表达之关联宗白华说:“在美学思想发展的最初阶段,中国重形象,西方重理性”【8】。王玉娇在中动植物母题解读中认为在“诗经中, 给人印象很深的是其中描写了大量的动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动植物令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这些动植物描写不仅反映了先民们特有的原始思维方式, 还表现了那个时代特定的风俗民情, 揭示了蕴涵在其中的文化意味, 从而具有人类文化
5、学的意义”9清代学者顾栋高在他的毛诗类释中的统计, 诗经中描写的鸟有43 种、兽有40种、草37种、木43种、鱼16 种、谷类24种、蔬菜38种、花果15种、药物17种、马的异名27 种,。诗经中的确描写了许动植物意象的选取在诗经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些意象的选取使的情感的表达更形象、生动;更深刻的表达了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取向以及价值观念。刘丽华在论中动物物象的情感表达作用中认为诗经中的“动物物象在先民的社会情感交流、政治化的情义沟通与幽默化的人生呈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先民幽默的生活方式中也出现了很多的动物物象。召南野有死麕那条监视着青年男女幽会的“尨”如卫风有狐、曹风候人中用狐狸、鹈鹕比喻情人
6、,用食鱼来比喻性爱。鄘风相鼠、魏风硕鼠把人与老鼠联系起来。“10正如美学家李斯托威尔所言:“当我们能够长时间地放声地嘲笑我们自己,借以减轻生活的苦恼的时候,我们就是幽默家。”【11】动植物意象的选择成就了先民的幽默意识。如方玉润在 诗经原始中认为“诗经中的动物还是爱情的传递者、承担者。”【12】闻一多在 诗经研究中认为“郑风风雨借风雨交加背景下的“鸡鸣喈喈”、“鸡鸣胶胶”、“鸡鸣不已”以哀景写乐情,从反面兴发夫妇别后重逢的巨大喜悦。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相爱者晤于风雨鸡鸣中”的感人画卷。【13】邱美在中的植物意象及其影响中一文中认为“先民通过植物比附才德,传情寄爱,象征福禄,忘忧解愁。由于先民的生
7、命与情感、礼仪与性情相交织,所以从植物的实用价值中升华出的深情诗意。”何方行在中国山水审美艺术流变一文中认为“人们在对自然的认识过程中,渐渐以清净的心境去取代原先的敬畏、崇拜的心理,首先出现了在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比德说”【14】“比德”是说诗经将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与人的精神品貌联系起来,从自然景物中渗透升华出人的道德内涵,将自然景物人格化。在诗经中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礼记丧大记第二十二中有:“君松椁,大夫柏椁,士杂木椁。”【15】所以人们用松柏来表达顽强挺立,志操坚贞之情。牛晓贞在婚恋诗中的几种植物意象中认为“花是美人的象征,草是女性伦理道德的反映,种子是成熟的
8、象征与生子的祝福。”16如葛藤用来代表柔情贤德的女子与福禄绵绵。在周南葛覃:有“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萎萋。”周南楞木:“南有樱木,葛菖累之。乐之君子,福履绥之。”吴闽生诗义会通说:“言木下曲,则葛蘸缘之以致其高;君子作人,则士依之以成其德”17所以景物描写不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还可以表达诗人一定的深意。马瑞辰道:“葛与蔹皆蔓草,延于松柏则得其所,犹妇人随夫荣贵。诗今言蒙楚、蒙棘、蔓野、蔓域。盖以喻妇人失其所依。”18 三、采摘、投掷(赠)等风俗与情感的抒发莫玉逢在的采摘诗研究中认为“诗经 中有许多寄托怀人情感的诗歌, 而这些诗歌中经常出现思念之人的一个动作, 那就是! 采诗人常以采摘作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经 文献 综述 参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