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复习思考题及解答(31页).doc
《地貌学复习思考题及解答(31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貌学复习思考题及解答(31页).doc(3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地貌学复习思考题解答第一章 绪论名词解释1.地貌学: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形态特征及其成因,演化,内部结构和分布规律的科学.简答2.地貌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地貌学的研究内容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特征,地貌成因,地貌的演变过程,地貌的内部结构和地貌的空间分布规律.论述3.地貌学发展分为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什么特点,现代新技术新手段对地貌学研究有哪些作用 按时间顺序,以主流的地貌发育基本理论为依据,把地貌学的发展历史分为下列四个时期:(一)孕育时期(18世纪上半叶19世纪上半叶)这个时期也就是现代地质学与现代地理学的创建时期.地理学家对地貌形态及其分布的描述和地质学家对地貌地质作用的认识,为现代地貌学的
2、萌发,提供了壮实的种子和肥沃的土壤.应特别指出的是:罗蒙诺索夫在论地层(1763)中提出,地球表面的形态是由于内力与外力的斗争和冲突而形成,必须从发育过程来认识地表形态.赫顿(J.Hutton)于1788年发表巨著地球的学说,认定地形演变是地质发展的组成部分,明确指出:今天是过去的钥匙这个地学研究的经典概念.依据这个概念,莱伊尔(C.Lyell)发展出地质学研究的一个根本原理均变论,又称为现实主义原理,首见于地质学原理(1830).在这本地质学的经典巨著中,莱伊尔引用了许多地貌作用与地貌变化的事实,尖锐地批判了灾变论.经典性的均变论包括四个均变的假定,即:自然法则的均变(法则的规定不随时空而变
3、),自然作用的均变(作用的种类与性质不随时空而变),作用速率的均变(总体作用强度基本稳定或缓慢地变化)和地球性状的均变(地球性状在整体上不变,无始无终地循环运动).在当时,这些假定的目的,是为了奠定据今论古的研究方法,以反对带宗教,神学,唯心论和不可知论等色彩的错误观点与方法.依据这个学说,现今进行着的改变地壳形态的地质作用,同样也以基本相同的强度作用于地质历史的各个时期.因此,过去的地质事件可以用今天观察到的地质作用和现象去加以解释,研究和认识.地貌作用属地质作用,地貌是地质作用过程的结果,是时间的产物,历史的产物.所以,均变论给人们解释地貌的存在,分析地貌的成因,重建地貌的发育历史和预测地
4、貌的今后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使地貌学得以创立和发展.值得指出,后来的研究证明,经典均变论的后三项假定(本质性上的均变论)是不正确的.因为地球的存在条件和状态,在过去和现在一直都在变化,而且是在缓变中有多个突变,使变化过程表现为阶梯状的,变速率的,非循环的发展.但是,其第一项假定(方法论上的均变论)一直得到肯定,并奉为自然科学研究的前提依据.地貌学孕育于地质学与自然地理学,它接受两个母体的遗传,吸收两个母体的养分,均变论的假定和现实主义的研究方法,从一开始就在它身上打下了烙印.(二)创建时期(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地貌学的出现,适值西欧和北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发展时期.正是这种经济发展
5、对矿产,土地,水力和水等资源进行调查与开发的迫切需要,促使了这门界于地质学与地理学之间的新学科产生和发展.例如:阿尔卑斯山区的水利开发,要求对流水和冰川地貌发育作深入,具体的研究.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后,致力于西部自然资源的调查,开发与交通建设,地形测量与分析成为了探路先锋.美国西部的地质构造在地貌上有明显的反映,这个天生的条件使美国在地质调查中尤其注重地貌的地质内涵的分析,因此,使地貌学脱颖而出.成为独立学科的奠基性理论吉尔伯特(G.K.Gilbert)的地貌律,鲍维尔(J.W.Powell)的侵蚀基准面概念,与戴维斯(W.M.Davis)的地貌成因三要素(构造,营力,时间)原理和地貌循环(旋
6、回)学说,首先系统地来自美国,这决非偶然.这些理论依据的主要实例,都是来自在美国进行的开发调查,特别是这些学者的野外考察,显示了地貌的野外调查和实例研究是地貌学的生命线.类似的情况也见诸于西欧,阿彭克(A.Penck,老彭克)的地表形态学(MorphologiederErdoberflache,1895)是最早的地貌学教科书之一,以个人的大量野外成果为依据,其冰川研究尤为突出.英法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处,其掠夺性的开发涉及不同自然区的地貌.与美国相比,英法的地貌研究显得多样,特别注意气候地貌问题.创建时期的地貌学有较浓厚的美国色彩,作为这门新学科奠基者的戴维斯,终生执教,在课堂上善于用简图作讲解
7、,又精于逻辑演绎,推理,归纳,为地貌学发展培育了众多英才,自成一体,影响深远,在地貌学界有戴氏学派之专称.这个奠基学派使地貌研究从纯形态描述转为解释性描述即成因探索,并开创了地貌学的历史研究方向.(三)发展时期(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体现赫顿均变论与达尔文进化论基本观点的戴氏学派仍占统治地位,地貌随时间呈有顺序的循环演变的观点仍被人们普遍接受,在较迟才发展地貌学的国家尤其如此.戴氏继承者洛贝克(A.Lobeck)的地貌学地形研究导论(1936)和桑伯瑞(W.D.Thornbury)的地貌学原理(1954)被长期地和普遍地用作教科书就是一个明证.在此数十年间,戴氏的地貌循环虽受到不少批评,
8、其中以瓦彭克(W.Penck,小彭克,1924)和金氏(L.C.King,1953)较为强烈,但作为戴氏学说核心的地貌随时间而有固定顺序演变的观点,并未被触及.两次世界大战及之间的经济大萧条,严重影响了地貌学的发展.其中一个大例外,这就是前苏联.在19241941年经济建设大发展期间,地貌学在这个新生的大国度里有很大的发展,如:舒金(.)的陆地形态学综合了前苏联当时大量实地资料,并对地貌分类提出了新见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进入经济恢复与发展的时期,大量的多种多样的工程建设对地貌研究提出了定量评价和短期准确预测的高要求.地貌作用和地貌变化的野外实际测定开始得到重视,逐渐成为地貌日常工作的
9、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地貌学的定量革命使地貌学的一个新学派动力学派初露头角.1952年,斯特拉勒(A.Strahler)发表了地貌学的动力基础,提出以力学和流体力学为基础的地貌系统.在前苏联,地貌学的进展突出表现为马尔科夫(.)的地貌水准面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大规模开展建设的迫切需要,使地貌学研究在我国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研究上注重于实用和在理论和方法上学习前苏联,可以说是50年代中国地貌学研究的两个主要倾向.在法国,气候地貌学有了显著的进展,如:布德尔(J.Bdl)的研究.地貌学在这个时期里出现了分支学科,主要是按地貌营力的不同作分门别类的集中研究,从而形成河流地貌学,冰川地貌学,海岸地貌学
10、和构造地貌学.对岩石地貌,风成地貌,岩溶地貌,冻土地貌,黄土地貌和洋底地貌的专门研究亦有明显进展,开始形成了多学派,多部门和多方向的研究局面.(四)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促使地貌学界要加速应用和动力因果两大方面的研究.遥测,遥感,微测,地理信息系统和测年等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地貌学各个方面特别是应用,动力因果和区域对比方面的研究能力.1962年,乔利(R.J.Chorley)把系统论的概念引入地貌研究,并认为地球表面应属开放系统.自此,动力系统,能量流,物质流,反馈效应,自我调节和动力平衡等热力学概念,被用于地貌发育原理的探索,并逐渐
11、发展为地貌学中的一个新学派动力派.地貌随时间无固定顺序发育和存在稳态地貌的新认识,使戴维斯的地貌随时间的推移,分阶段有顺序地演化的学说,受到了致命冲击.地学体系各学科的新发现,新进展和新理论的涌现,特别是海底地形测绘成果,板块学说和外星探测成果给地貌学带来了新思维和新领域.经典性的均变论受到了深刻批判,只保留下方法上的均变假定,代之而行的是新灾变论.大地构造地貌学,洋底地貌学,冰缘地貌学,热带地貌学,干旱区地貌学,岩溶地貌学,应用地貌学,灾害地貌学,工程地貌学,人类地貌学,环境地貌学,理论地貌学,古地貌学,历史地貌学和外星地貌学等一大批新分支学科先后建立.新技术,新方法,新学派和新分科的纷纷出
12、现,标志着地貌学的壮大与成熟.诚然,在知识爆炸,新问题不断涌现和学科复杂交叉的今天,地貌学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地貌学界已意识到这个挑战,并积极应战.从1985年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国际地貌学会议,中间插入一次地区性会议.在第二届会议上(1989年9月,德国),宣布了国际地貌学家协会(IAG)的成立,并决定建立促进地貌学持续发展的特派组.1993年,该组的专题报告列述了地貌学的主要贡献,并提出了促进地貌学发展的建议.其中最值得指出的是,要强调地貌学与地质学和地理学的区别.地貌学要集中研究岩石圈与人类社会圈的接触界面,要积极参与人类作用导致环境变化的研究,要加强应用方
13、面的研究,要加强对地貌学的宣传,普及,教育与交流.对地貌学的今后发展,其他探讨还认为,要发展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要更多使用新技术.在重视定量研究的同时,还要注意对已有的各种地貌发育基本理论的研究与吸取,对定量问题不要绝对化.对地貌学的未来的预测,在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如此迅速和层出不穷的今天,自然是很不容易.但从地貌学的漫长历史与活跃的现状来看,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它与其他的地球科学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它将来的发展必定广阔和久远.地貌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会更深入,分支会更多.地貌学采用的现场,定量,连续观测的新技术会更多,应用会更富有成效,理论会更有依据,更加系统和更为合理.思考4.地貌学在自
14、然地理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地貌学是介于自然地理学和地质学之间的一门边缘科学.由于地貌学的这一特性,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地貌学分属于不同的学科.如美国的地貌学是被归入地质学的范畴;而在西欧,地貌学则被视为自然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实际上,地质学视地貌为地质作用的历史产物,通过地貌去认识地质,故较突出地貌成因的分析与发育历史的重建;而自然地理学,视地貌为一项自然环境要素,注重人类活动受地貌的影响以及对它的利用与改造,故侧重人地关系的研究.在我国,地貌学在地理学界和地质学界都受到一定的重视,也可以说,我国的地貌学是随着地理科学和地质科学的发展成长起来的.5.研究地貌学的意义有哪些 地貌是地理环境中的一个基本
15、因素,人类在生产斗争中必然要接触到有关地貌的问题.因此,地貌学在经济建设和改造自然工作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矿产的普查与勘探在稀有元素和贵重金属的砂矿普查和勘探方面,地貌学是比较重要的方法;在基岩矿床的普查和勘探方面,利用地貌学方法,可以根据砂矿的沉积来追溯原生矿床,也可以根据基岩上覆盖的松散堆积物的研究和松散堆积物下伏的古地貌的研究以发现基岩矿床分布的界限.我国地貌和第四纪研究人员,利用河流,三角洲及湖泊沉积的特征和规律,对比含油层系,鉴别其乘积环境,开展岩相,古地理和古地貌的研究工作,已有效地为勘探和开发油田方面服务.(二)道路工程我国冰川,沙漠,泥石流以及岩溶的研究,为西北,西南的
16、铁道工程提出了积极的建议.例如近年来所展开的中巴公路沿线近代冰川进退规律的研究,东北及青藏高原冻土的埋藏与分布状况的研究,西南泥石流动态的研究,西北沙漠边缘沙丘活动的研究,西南高原上铁路隧道及深部岩溶的研究等,均为有关工程建设方面提供了与价值的科学资料.(三)河道和港口整治近年来我国地貌科研人员为河道及港口整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的治理,三门峡水库兴建与渭河下游纵剖面的调整,长江中下游的裁弯取直和分汊河道的整治.我国北方及南方港口(例如上海港,天津新港等)的地貌研究,对拦门沙的形成,淤泥质海滩的发育,已取得大量科学资料.(四)农业生产在土壤改良,水土保持及风林带的建设和荒
17、地的调查与规划方面,解放以来,已做了大量的工作.近年来河北平原的古河道研究,为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取得了重要成果,将来可为南水北调准备地下水库,对我国农业发展将具有重大意义.第二章 坡地地貌名词解释6.坡地地貌:坡地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的岩体,土体在重力或流水作用下发生的崩塌,滑动,蠕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称为坡地地貌,或重力地貌.7.风化作用:岩石一旦出露地表,在太阳的辐射下并与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接触,为适应地表新的物理,化学环境发生变化,逐渐崩解,分离为大小不等的岩屑或土层.岩石的这种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称为风化;引起岩石这种变化的作用称为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分
18、化.8.化学风化:化学风化指岩石在水,水溶液和空气中的氧与二氧化碳等的作用下所发生的溶解,水化,水解,碳酸化和氧化等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种引起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变化的风化作用称为化学风化.9.球状风化:在具有等粒结构的厚层砂岩或岩浆岩地区,风化过程常由节理先把岩石分割成块撞,而后的物理风化特别集中在节理的棱角部位,因这些部位岩石的温差变化最大且最迅速,所以最易受剥落.棱角的逐渐剥落使石块圆化而形成石蛋地形.而岩浆岩地区由于物理与化学风化综合作用的结果,可以使岩块呈同心圆状薄层脱落,这种现象称之为球状风化.10.崩塌:在陡峻的斜坡上,巨大的岩体,土体,块石或碎屑层,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急剧的
19、崩落,翻转和滚落,在坡脚形成倒石碓或岩屑堆,这种现象称为崩塌.11.倒石碓:崩塌下落的大量石块,碎屑物或土体堆积在陡崖的坡脚或较开阔的山麓地带,形成倒石堆.倒石堆的形态规模不等.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12.滑坡:斜坡上大量土体,岩体或其他碎屑堆积物主要在重力和水的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作整体下滑的现象称滑坡.13.滑坡体:斜坡上向下滑动的那部分岩土体称滑坡体.其上的树木随土体滑动而歪斜,称为醉树.14.滑动面:滑坡体沿斜坡主体滑动的面.呈向上凹的圆弧形.上陡下缓,中部接近水平,前缘出口常成逆向反坡.滑动面有时只有一个,有时有几个.滑动面上有磨光面和擦痕.15.蠕动:斜坡上的土体,
20、岩体和它们的风化碎屑物质在重力作用下,顺坡向下发生缓慢的移动现象.移动速度缓慢,每年仅几毫米或几十厘米.根据蠕动体的性质,可分为:松散层蠕动和岩体蠕动.简答16.化学风化有哪些类型 物理风化有哪些类型 化学风化主要有以下类型:1.溶解作用2.结晶作用3.水化作用4.水解作用5.碳酸化作用6.氧化过程物理风化主要有以下类型:1.热力风化.2.冻融风化17.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一)气候因素:主要通过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来实现.在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有利于物理风化作用的进行.温度变化的频率比温度变化的幅度更为重要.昼夜温差大的地区对岩石的破坏作用也大.降水量大小在化学风化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二)
21、地形因素:地形起伏,切割程度影响风化的强度,深度和保存风化物的厚度及分布情况.在地形高差很大的山区,一般风化的深度和强度大于平缓地区,但因斜坡上,岩石破碎后很易被剥落,冲刷而移离原地,所以风化层一般都很薄,颗粒较粗,粘粒很少;在平原或低缓的丘陵地区,由于坡度缓,地表水和地下水流动都比较慢,风化层容易不被保存下来.特别是平缓低凹的地区风化层更厚.(三)地质因素: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和构造直接影响风化的速度,深度和阶段.深色矿物比浅色矿物易风化;粗粒岩石比细粒岩石易风化;多种矿物组成的岩石比单矿物岩石易风化;粒度相差大的和有斑晶的比均粒的岩石易风化;有断裂,裂隙,节理,层理的岩石易风化.18.在不
22、同的降水与温度组合下,风化作用的表现有何差异 在不同的气候带,风化作用有明显的差异性,所能达到的风化阶段也是不一样的.在极地和高山地带,温度很低,地面大部被冰雪覆盖,冻融作用盛行,化学风化缓慢,所以长期处于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在干旱荒漠地带,日照很强,年降水量小于25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热力风化盛行,而化学风化除氧化外,溶解与结晶,水化与脱水都交替发生,氯化物和硫酸盐等不能全部被淋溶,所以也长期处在物理风化为主的阶段.在半干旱草原地带,日照强,年降水量250-500mm,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因此,热力风化也较强,氯化物和硫酸盐等大部分被淋溶,而钙,镁盐类相对富集,并在土层中上下移动,
23、常形成钙积层,所以化学风化为主的阶段.在半湿润森林草原地带,年降水量500-750mm,蒸发量与降水量相近,化学风化长期处于富钙和富硅铝两阶段之间,常形成猛脱石次生粘土矿物.在温湿地带,年降水量750-1000mm,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化学风化长期处于富硅铝阶段.但因温度较低,故只能形成水云母次生粘土矿物.在湿热地带,年降水量大于1000mm,气温高,植物茂盛,细菌活跃,因此,岩石矿物迅速分解,元素大量随水流失,风化速度最快,不但易形成高岭石次生粘土矿物,而且有的地区发展到富铝阶段,风化壳的厚度最大可达大200米以上,一些大型的铁,锰,铝风化矿床易于形成.总之,气候对风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和雨
24、量的变化来实现的.19.崩塌的形成条件和触发因素有哪些 (一)形成条件:1)地貌条件:崩塌只能发生在陡峻的斜坡地段.对于松散物组成的斜坡,坡度需大于碎屑物的休止角45,黄土大于50,坚硬岩石大于50 60 .2)地质条件:在节理发育,构造破碎的坚硬岩层上,特别是具有垂直节理的脆性块状结构的岩层上,容易发生崩塌.片理,劈理,岩层顺向和坡向相一致的变质岩在它们的倾向和坡向一致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崩塌;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构造运动强烈,地层挤压破碎,地震频繁的区域也容易发生崩塌.3)气候条件:崩塌是和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密切相关的.在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大的干旱,半干旱区域,容易发生崩塌;冻融过程强烈的区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地貌学 复习 思考题 解答 3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