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知识点(2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声现象知识点(2页).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声现象;知识点复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波:在水中我们可以常常看到点一下水面就有波,水面(液体)也能传声,这说明声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声波。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补充:雷声的介质是空气。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不同温度时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空气中(15)时传播速度是340ms;声速在固体中比液体中快,在液体中比空气中快。)声速:固体液体气体(空气)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知道什么是“骨传导”、“双耳效应”;骨传导:听到自己的声音,属于固体传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
2、起听觉。 鼓膜和听小骨是我们听到声音的重要器官。双耳效应:眼睛常用来确定发声物体的位置,但如果你将双眼蒙上,也能大致地确定发声体的方位,因为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只有一只耳朵,强弱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的重要基础。当你堵住一只耳朵虽然也能听到声音,但是不能判断发声体的准确位置,而两只耳朵一起听则可以判断,这就是立体传声效果,扬声器就是因此演变而来的! 第三节 :声音的特性(里面的内容至关重要,一定要分清) 频率用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决定音调。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1000HZ=1KZ。大多数人耳朵能听到的的频率范围为:2020000HZ。小于20HZ的我们叫它次声波,大于2
3、0000HZ的我们叫它超声波。小知识:大象能发出次声波通知伙伴有食物、敌人等。大象拥有非常复杂的语言。大象用脚踩踏地面时就会发出次声波(一般是1-20Hz)。地震、火山爆发、沙尘暴、龙卷风及大气中电磁波的扰动等,都可以用次声波探测到。动物在地震前总能做出行动,是因为它们接收到了次声波自然灾害信号。能发出超声波的动物有:蝙蝠,鲸鱼,海豚,老鼠等。响度:声音的音调不同,强弱也不同,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音色:频率的高低决定声音的音调,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即使音调和响度相同,还是能分辨他们。1)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
4、,响度越大)响度还跟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知道“频率及其单位”、“可听声范围”、“超声波”、“次声波”; 了解乐音和噪音的声波形状的区别,了解月“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乐音:歌声、演奏(乐曲)声均为乐音,乐音的波形为有规则。乐器:分为主要三种类型 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打击乐器:鼓、锣等乐器收到打击时产生声音。例如:鼓皮绷得越紧,震动的幅度就越大,声音就越响亮。弦乐器:二胡、小提琴、古筝和钢琴(哎?钢琴也算?书上是这么说的)通过弦的振动发声。管乐器:长笛、萧等乐器。吹奏的时候空气柱发生震动肥林(如果你看了的话)在此要注意,弹古
5、筝的时候发现高音(细弦)震动起来幅度是不是很小,你甚至看不见它在震动。所以我们由此得出结论:绷紧的粗弦震动幅度大,声音特别响。细弦的震动幅度小,响度也自然小了。别告诉我你不懂!慢慢看!从(第三节)上背到下。第三节 1)能从“物理角度”和“环保角度”来定义噪声;物理角度: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分贝;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分贝;150分贝鼓膜出血,能使双耳完全失去听力) 环保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工作的声音,对我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比如阻碍谈话),都属于噪声。3)掌握控制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摩托车的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不解释,你肯定见过,还有关窗、植树造林等);在入耳减弱(工厂用的防噪声耳罩)。硬塑料反射声音内部,用小孔反吸收。第五节 声音能传播信息(蝙蝠用超声波“回升定位”方向;声呐探测鱼群(问爸爸); 中医的“望、闻、问、切”;利用超声波看病的“B超”) 声波能传递能量(声波可以用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 超声波除尘;超声波增湿器(雾化器)-第 2 页-
限制150内